第六千三百0一帖 读《录异传·魏安禧王》

字数:185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7 16:26:33 更新时间:2023-01-11 11:21:27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3-01-07 08:26:33
读书破万卷(6301)·《录异传·魏安禧王》
《录异传》,六朝文言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史志亦未著录。然《北堂书钞》已引其文,知为六朝人所作。书中叙及东晋安帝隆安中事,则成书已在干宝《搜神记》之后;今辑存遗文,无涉及佛教者,当为齐梁前作品。原书已佚,鲁迅《古小说钩沈》辑得二十七则。
内容概览:所录异闻,有未见他书撰录者,以记人鬼关系为多,亦有但记人事者。盖六朝人大率信鬼为实有,故记人间罕见事与鬼怪异闻不复区别。今辑存遗文,采于故记者颇多。如《列异传》、祖台之《志怪》,而尤以《搜神记》为最。书名“录异”,或系采摭众书而成。唯六朝志怪之作散佚者多。此书所录,颇存向来传说。其书遣辞简约,而又颇具细节,与《幽明录》、《异苑》之文相类。其中记人物变异者五则,可见当时民间信仰与风俗。记民间传闻怪病及治疗之方四则。所记亦有与其他志怪之作相同者。六朝志怪每转相承袭,或记同一事而传闻异辞。盖亦采撰兼有,而今存遗文,则以记民间传闻为多。
选文鉴赏:《魏安禧王》
原文:魏安禧王曰:“寡人得如鹄之飞,视天下如莽也。“吴客有隐游者,闻之,作木雕而献之。王曰:“此有形无用者也。夫作无用之器,世之奸民也。”召游者加刑焉,游者曰:“臣闻大王之好飞也,故敢献雕;安知王之恶此也,可谓知有用之用,未寤无用之用矣。”乃取而骑之,遂翻然而飞去,莫知所之。
鉴赏:《魏安禧王》记叙的是战国时的木雕传说,与木鸢、木人等传说堪称异曲同工,魏安禧王是魏国君主,他非常向往象鸿鹄一样在天空翱翔,俯视苍茫大地。有一位作客魏国的吴国隐游者闻知此事,特意精心制作了一具木雕献给魏安禧王,哪里知道安禧王得到木雕不但不赏赐制作者,反而喝令左右对这位聪明的隐游者上刑,安禧王认为这个木雕徒有其形而毫无用处,由此推论制作毫无用处的东西的人一定是奸人。隐游者指责安王:“我听说大王喜好飞翔,才敢来献上木雕,哪里得知大王这样厌恶这种东西呢?可见大王只懂得一般平常物的用处,并不懂得貌似无用的东西的用处。”说罢,取过木雕,骑上翩然飞去了,不知所向。
这则故事的“结"是木雕,围绕这个“结”来展开情节,木雕可推知是一种飞行的器具。寥寥百字在记叙传说的过程中还写了两个人物。故事虽简单,然而情节写得紧凑有致,波澜迭起,而声色不动。没有过多的描写和铺陈,完全靠丰富的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人物,达到记叙木雕由来的目的。这是这则故事写作上的很突出的特点。这种写作技巧“看似平常却奇崛”,通过言简意赅的对话情节井然有序地展开:先是讲安禧王飞翔的夙愿,于是有隐游者献上木雕,至此故事的自然结果是安禧王得木雕尝风愿,皆大欢喜。然风波乍起,安禧王出人意料地视木雕为无用之物,进而对制作者大上其刑,令人扼腕长叹。形势却又急转直下,隐游者并没有屈服于安禧王的淫威,义正辞严地指责安禧王,然后取过木雕,乘之飞往自由的彼土,令人拍案称快。故事如此这般层层展开,呈峰回路转之势,虽然故事本身没有复杂的情节,但作者的一枝生花妙笔使人读来一唱三叹,饶有兴味。
这则传说还通过对话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安禧王和隐游者的应对,活脱脱地写出了安禧王的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动辄施威的昏庸君主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智慧、勇敢、敢怒敢言的平民形象。通篇在人物面貌描写上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观其言而得其形,安禧王和隐游者跃然纸上。就对话本身看,文字质朴、流畅,符合人物身份,尤其是隐游者的对答,酣畅淋漓,于平实中见精神。
唐前志怪小说,通常突出一个“怪”字,多半以情节离奇怪异、描写鬼神灵怪见长,因而大都笼罩着一层迷离恍惚的氛围。然而这则传说读来并不觉虚幻,而有一种非常真实可信的感觉。这是作者艺术匠心独运所致。
从这则传说的人物设置也可体味出一些妙处来。安禧王和隐游者是处于封建社会阶级地位的两极,人物身份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反差,通过简短的对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性格上呈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人物设置的巨大反差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戏剧性的底蕴,而性格化的对白又揭示出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一对人物,从而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效果,最后则是富有浪漫情调的戏剧性结尾。
这篇小说开头结尾颇具特色。文章伊始就切入正题,没有丝毫旁逸斜出。结尾则新鲜干脆而又耐人寻味。“遂翻然而飞去”,去向何方?“莫知所之”,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余地。
评:魏安禧王好飞翔,傲视天下如草莽。吴客闻之献木雕,视器无用加刑伤。
无用之用王未寤,骑之翩然而飞翔。寥寥百字两人物,紧凑有致迭波澜。
“看似平常却奇崛”,层层展开峰回路转。生花妙笔有兴味,读来却一唱三叹。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