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祖宗家法,宋高宗赵构却三次违背“誓碑”杀人

字数:1825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03 15:57:38 更新时间:2023-02-04 00:28:22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时间:2023-02-03 07:57:38
公元960年元月初一,后周殿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国号“宋”。

宋朝与明朝不同,明朝滥杀臣僚如草芥,而宋朝最讲究尊重士人。

相传赵匡胤曾在太庙留有秘密“誓碑”,非新天子不得阅看。历代北宋君王都严格执行“誓碑”的祖宗之法。

大宋开国一百六十七年后,靖康之难,金人入侵中原,徽宗、钦宗二帝被俘虏去了北国五国城。北宋亡,太庙里的“誓碑”真容才被发现。

古书《避署漫抄》记载:“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清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不知所誓何事。”

“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徽宗第九子、钦宗异母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本没有条件阅看“誓碑”的赵构,是曹勋受徽宗半臂绢书,从燕山逃回来后向他转达的。徽宗告诉赵构:“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

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一直以严格遵守太祖“誓碑”自诩,以宽厚仁慈角色示人,但《宋史·高宗本纪》载,赵构三次违背太祖“誓碑”杀人,其中最震动人心的莫过于杀害岳飞父子之案。

一杀张邦昌

北宋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围攻汴京, 逼迫宋与其签订城下之盟,时任少宰的张邦昌随同康王赵构前往金军为人质。这段经历使张邦昌与赵构建立起良好的共患难之情。靖康二年初,金军攻破汴京,俘虏废黜了徽宗钦宗。由于张邦昌“亲金”背景,很快就被金人选中,连威胁带诱骗,当上了“大楚”皇帝。

与中国历史上的“伪皇帝”、“儿皇帝”不同,金人要张邦昌做皇帝,他一度想要自杀。当上“皇帝”之后,他不敢登上北宋皇帝的紫宸、垂拱两殿, 将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他更不敢以帝王自居,下令百官不准朝拜。他还向金人提出了不毁赵氏陵庙、免取金银、存留汴京楼橹、三年内迁都江宁、请金军五天内班师、降号称帝、借金银犒赏等七项要求并获得同意,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宋朝争取了一些利益。

金人一走,他立马就脱帝袍、去帝号,结束了仅一个多月的皇帝生涯,迎元祐皇后孟氏 (宋哲宗废后) 入居延福宫垂帘听政,还派人向赵构献上了宋朝的受命玉玺以示效忠。

然而,归南宋后,尽管赵构给张邦昌封了官,但朝廷上下倒张的舆论一边倒,特别是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猛烈攻击张邦昌“僣逆之罪”。赵构终于抵挡不住舆论的压力,先是将张邦昌贬往潭州安置,继而又寻了个无聊的小借口将其赐死。

二杀陈东、欧阳沏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时年仅21岁,专注于应天府行宫中的行欢作乐,对待金人则倚重黄潜善、汪伯彦,主张对金屈辱媾岁和。

李纲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赵构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就辞职。

李纲的罢相,遭致了陈东和欧阳澈的上书。陈东指责赵构不该当皇帝,如钦宗回来如何自处?而欧阳沏上书 “语侵宫掖”,涉及宫闱丑闻。

二人被杀后,宋高宗很快后悔,给陈东和欧阳澈赠官,派人祭墓,表达悔过之意。

三杀岳飞、张宪、岳云

如果说杀张邦昌、陈东、欧阳沏还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那么岳飞先后任宣抚使、枢密副使等高官,按说受太祖“誓碑”的保护,但赵构对岳飞的违约破例,决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非杀不可。

解除岳飞等官高权重的兵柄,赵构已酝酿了好几年。绍兴十年秋,岳飞被迫班师后愤而辞职。此时的岳飞一无兵,二无权,对降金乞和活动既无权干预,对皇帝的宝座也没有威胁。

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唆使万俟卨等人弹劾岳飞。岳飞身陷囹圄,生命垂危,绝食和不自诬是其仅剩的反抗手段。

同为抗金名家的韩世忠曾为岳飞的冤屈愤愤不平,责问秦桧。秦桧回答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三字从此就成了冤狱和冤案的代名词。

后来刑部、大理寺建议“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云飞私罪徒”,主张保留岳云的性命,但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秦桧死后,赵构为很多人恢复了名誉,以示革除弊政,却没有给岳飞平反,把罪责诿诸秦桧,对平反之事始终置之不理。直至孝宗即位,才给岳飞恢复名誉。

此时赵构心中的太祖“誓碑”早已荡然无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