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族的血肉是供养口舌之士最好的养料

字数:201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08 22:08:47 更新时间:2023-02-09 02:29:11

楼主:信陵门客  时间:2023-02-08 14:08:47

一切源自主父偃。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利弊两面性。
秦皇统一,取消周代的封建制度,子弟功臣不封疆、不裂土,领俸禄而不食租税,结果始皇死后,胡亥赵高谋于沙丘,篡权夺位,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地方诸侯带兵勤王,大秦二世而亡。
汉朝建立,鉴于秦亡教训,大封皇族。在之后吕氏篡夺皇权时,刘氏诸侯发挥了稳定天下的重要作用。然而赵、齐、吴、楚等刘氏诸王各连城数十,权倾一方,高度自治,中央政令无法统一推行,一样危害国家统治。
汉景帝即位,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晁错是个急性子,他认为诸侯造反是早晚的事,与其缓行,不如趁他们准备不足立刻动手。结果逼得吴王刘濞以六十二岁高龄白头举事,随后楚、齐、赵等七国并起,外联匈奴,内构强兵,合力西向,名为诛杀奸臣晁错实则欲推翻汉景帝的统治。
景帝无奈只好杀掉晁错,使七国失去了起兵理由,然后调集精兵强将分头出击,很快便平定了叛乱。叛乱虽平,但是经此一乱,景帝知道地方上离不开诸侯王统治,但是又担心他们造反,只能不断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分封出去,利用最亲近的血缘关系置换地方势力,以父子关系稳定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至于自己死后,这些儿子们长大了,会不会再次威胁下一代的皇位,景帝在没有更好办法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景帝死后武帝即位,才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叫主父偃。
主父偃是齐国人,从小立有大志,他给自己写下的座右铭是:“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意思是不能成个大好人,就当一个大坏蛋,反正要成为个大人物,不能平庸过一辈子。
主父偃早年学习纵横之术,这是战国时期,游士们给国王提供如何在列国争胜中占据优势的学问,也是游士们向上攀爬最重要的手段。
毕业后主父偃游历燕、齐、赵等地,游说诸侯,然而到了汉代统一环境下,武帝主抓儒家意识形态,纵横术没用了,诸侯们对他都不加理睬。而且经过景帝七国之乱,诸侯们也都偃旗息鼓,不敢搞得太高调,像主父偃这样整天强调富国强兵的人他们是避之唯恐不及。
无钱无势还自命不凡,削尖了脑袋向上爬的主父偃渐渐成了人们眼中一个笑料,在白眼和嘲笑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经历很能让人成长,人在痛苦中只要没有消沉,不断反思调整,就必然会有找到自己出路的那一天。
主父偃逐渐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方向,他毅然放弃已经毕业的专业,改学《春秋》《易》等儒家经典,同时他知道诸侯们已经没有了雄心,只有中央的皇帝才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于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他西入长安,拜入卫青门下,请他代为上书求见武帝。
这时的卫青仅仅是一个武帝身边的侍从,还不是日后炙手可热的大将军,因此卫青推荐的人才武帝也并不十分重视。主父偃在卫青门下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武帝召见,他知道再等下去也没有结果,决定自己上书。正好武帝下诏求贤,让全国各地向中央举荐人才,主父偃借助这个机会,毛遂自荐,一口气写了九篇文章,全部是针对时政之要,投递到未央宫北门阙下。
文章上午递进去,下午武帝召见的命令便传来,主父偃与几个一同上书的士人进宫觐见。
汉武帝这时正在谋划对北方匈奴的战争。
草原帝国与中原帝国像是一对舞者,总是踩着相同的节奏,同步并进。在秦始皇统一中原的同时,匈奴部族的首领头曼单于也统一了草原,各自掌握了己方全部资源的两个男人开始正面硬刚。碰撞结果是中原取得暂时优势,头曼向北逃入草原深处,即所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很快秦朝统治崩溃,这个优势也随之失去。
汉帝国再次统一中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和头曼单于的儿子冒顿单于作战。由于汉帝国新立,还无法获得秦始皇时期整体调配全国资源的能力,刘邦战败,连他自己都差点当了匈奴人的俘虏。这次战败让汉帝国认识到与匈奴帝国的军事差距,开始采取和亲政策避免冲突,但是匈奴对汉朝的小规模进攻依旧不断。
汉武帝刘彻对于曾祖刘邦的战败以及后来的和亲政策深以为耻,匈奴的小股入侵也让边境地区无法安心生产,因此便产生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想法,这才有了求贤的圣旨,希望集思广益,为打败匈奴群策群力。
主父偃等士人的上书给武帝浇了一盆冷水,他们认为此时对匈奴开战时机尚不成熟。主父偃告诫武帝,秦始皇时期对匈奴战争使民生凋敝,以致各地老百姓纷纷起义,秦朝就是因此而亡。另一个士人徐乐进一步提出,一个王朝的灭亡有两个关键因素,除了民间起事,更为要紧的是诸侯反叛,两者并起则难以收拾。
两人的上书给武帝提了个醒,他惊出一身冷汗,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原本以为打仗就是打仗,兵员、粮草、装备等物资集中起来,派得力将军率领出征就完了,但是没想到全国上下牵一发动全身,任何一项决议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首先老百姓不会自愿交出物资供应国家战争,强行征发只会诱发民变,这需要相应的舆论引导和相关金融、行政法律的建立。另外地方诸侯尚在,征发他们的物资也会导致他们不满,到时候对外和匈奴开战,结果内部又是民间起义,又是诸侯反叛,那么自己很可能会像悲惨的秦二世一样,成了亡国之君,那就罪莫大焉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