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42击之诗解2大夫:一日纵敌累世为患 贤良:偃兵厚币和亲

字数:249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24 01:27:10 更新时间:2023-02-26 08:18:33

楼主:情真意深义薄云天  时间:2023-02-23 17:27:10
《盐铁论》卷42击之诗解2大夫:一日纵敌累世为患 贤良:偃兵厚币和亲修德

题文诗:
大夫又曰:昔夏后底,洪水之灾,百姓孔勤,

疲于笼臿,及至其后,咸享其功.先帝之时,

郡国颇烦,于戎事然,亦宽三陲,之役语曰:

见机不遂,者陨其功.一日违敌,累世为患.

休劳用供,因弊乘时.帝王之道,圣贤之所,

不能失也.功业有绪,恶劳不卒,犹耕者倦,

休而困止.夫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也.

文学对曰:地广而不,德者国危;兵强而凌,

敌者身亡.虎兕相据,蝼蚁得志.两敌相抗,

匹夫乘间.是以圣王,见利虑害,见远存近.

方今以为,县官计者,莫若偃兵,休士厚币,

结和亲修,文德而已.倘若不恤,人之急苦,

不计其难,毕所恃以,穷无用地,亡十获一,

此非文学,之所知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义兵无敌,文功武备,适时而兵,兵必适宜.



【题解】

本篇就要不要抗击匈奴的侵扰,以保境安民的问题展开辩论。

大夫认为:只有打退匈奴的侵扰,才能使中原地区的生产建设得到发展,社会秩序得到安宁。并指出:“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辽远不遂,使得复喘息,休养士马,负绐西域。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内解,必为巨患。”“终日逐禽,罢而释之,则非计也。”“一日违敌,累世为患。”

文学则认为方今之计,“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修文德而已”。主张对匈奴采取投降妥协的政策。

【原文】

贤良(1)、文学既拜,咸取列大夫(2),辞丞相、御史。

大夫曰:前议公事、贤良、文学称引往古,颇乖世务(3)。论者不必相反,期于可行。往者,县官未事胡、越之时,边城四面受敌,北边尤被其苦。先帝绝三方之难(4),抚从方国(5),以为蕃蔽(6),穷极郡国(7),以讨匈奴。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固亡之时也。辽远不遂(8),使得复喘息,休养士马,负绐西域(9)。西域迫近胡寇,沮心内解(10),必为巨患。是以主上欲扫除,烦仓廪之费也(11)。终日逐禽,罢而释之(12),则非计也。盖舜绍绪(13),禹成功。今欲以军兴击之(14),何如?



【注释】(1)“贤良”下原衍“曰”字,今据卢文弨、张敦仁说删订。
(2)取列大夫:取得不同位次的大夫官职。
(3)乖:违背,不符合。
(4)绝:除掉,消灭。三方:指东、南、西三边。
(5)抚从:抚慰之使其服从。方国:周围的国家。
(6)蕃蔽:即遮蔽,屏障。
(7)张敦仁曰:“‘郡’当作‘羣’,字或作‘群’,故讹也。此谓通乌孙、大夏等,详见于《史记》、《汉书》矣。”
(8)遂:顺心、如意。这里指征服。
(9)绐(dai):欺哄。负绐,犹言欺负。西域:汉代对玉门关以西诸国的总称。(10)沮(ju):败坏,沮丧。
(11)烦:动用的意思。
(12)罢(pi):疲劳。
(13)绍绪:继承功业的意思。
(14)“军兴”原作“小举”,今改。案兴击为汉代出兵之法,《周礼·地官·旅师》:“平颁其兴积。”郑注:“县官征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晋书·刑法志》:“魏文侯时,李悝著《法经》八篇,萧何又益《兴》、《厩》、《户》三篇。”案《商君书垦令》:“令军市无有女子,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则军兴自商鞅时已有之,不过在萧何定《汉律》时,始以之为成文法耳。《史记·司马相如传》:“用《兴法》诛其渠帅。”《集解》:“《汉书》曰:‘用《军兴法》也。”又:“今闻其乃发《军兴》制。”《索隐》:“张揖曰:‘兴制,谓起军法制也。’案唐蒙为使,而用《军兴法》制也。”此为以《军兴法》抗击侵扰之证。考本书《西域篇》:“盗贼并起,。。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汉书·雋不疑传》:“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又《成帝纪》:“阳朔三年夏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九郡。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逐捕,以军兴从事。”师古曰:“逐捕之事,须有发兴,皆依军法。”此为以《军兴法》逐捕所谓盗贼之证。夫以所谓盗贼尚以《军兴法》从之,况其为抗击匈奴而顾可以“小举击之”耶?则“小举”为“军兴”之误必矣。盖“兴”以形近而误为“举”、“军举”不词,传写者遂以臆改为“小举”也。《汉书·西域传》下载汉武帝诏曰:“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兴”下原有“师”字,从《通鉴》删)遣贰师将军。”师古曰:“兴军而遣之。”此正为以《军兴》击匈奴之事,且正汉武帝时事也,今据改正。
【译文】贤良、文学拜过汉昭帝,都取得了不同位次的大夫官职,一同告辞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大夫说:前面我们讨论有关盐、铁官营等国家大事,你们贤良、文学总是称颂和引用古人的东西,很不符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发议论不必互相反驳,但意见要切实可行。从前,朝廷没有向匈奴和两越用兵的时候,四周的边境经常受到骚扰,北边的人们尤受其苦。武帝消除了东、南、西三方面的灾难,安抚了周围的国家,使它们作为汉朝的屏障,竭尽郡国的人力物力,以便讨伐匈奴。匈奴壤界四面被包围,如困兽之被圈起一般,孤立衰弱没有援助,这正是他们困难重重将要灭亡的时候。如果剩下那些逃到遥远地方去的匈奴不消灭,就会使他们重新得到喘息的机会,兵马得到休整,还会欺负西域。西域离匈奴很近,受到他们的离间,人心涣散,内部瓦解,这必然会造成大祸。因此,皇上想把匈奴彻底消灭,就得动用一些财力物力。过去整天猎逐鸟兽,现在因疲劳而放弃不追逐,这不是好的计谋。从前舜继承了尧的功业,到禹就成功了(我们也应该这样)。现在朝廷想用《军兴法》抗击匈奴,你们认为怎么样?

【原文】

文学曰:异时县官修轻赋,公用饶,人富给。其后保胡、越,通四夷,费用不足。于是兴利害,算车舡,以訾助边,赎罪告缗,与人以患矣。甲士死于军旅,中士罢于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征发极矣。夫劳而息之,极而反本,古之道也,虽舜、禹兴、不能易也。



【注释】保:看守,这里有占有的意思。
兴利害:指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等政策。
舡,同“船”。
訾(zi):同“赀”,钱财。
甲士:穿盔甲的兵士。
中士:不穿盔甲的兵士。转漕:水陆运输。
科适: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春,朝廷发布七科谪令,命令征发七类人当兵,以抗击匈奴入侵。“适”、“谪”字同。
【译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