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四百四十帖 读《崔少玄传》

字数:364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16 16:14:59 更新时间:2023-03-18 14:49:03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3-03-16 08:14:59
读书破万卷(6440)·《崔少玄传》
《崔少玄传》,唐代文言传奇小说。《虞初志》等书均署王建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元师《谪仙崔少玄传》二卷,《崇文总目》著录《谪仙崔少玄传》一卷,王元师撰。《通志·艺文略》卷五著录同《崇文总目》而注曰:“少玄者,崔氏女也。”程毅中《古小说简目》以为诸家著录者“似即此传”。卞孝萱《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考定为王建撰。文见《太平广记》卷67《崔少玄》,注“出《少玄本传》”,不题作者。
王建(766—?),唐代诗人。字仲初,祖籍颍川(河南许昌);生长于关辅。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前后,出关辅,往山东求学。贞元初年,为军幕散吏。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从军塞上,入幽州刘济幕中。又曾远赴岭南为幕府从事。唐宪宗元和初数年间,留寓荆州。元和八年(813),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宾佐,后迁家回关辅,居于杜陵。不久经田弘正、裴度推荐为昭应县丞。元和十二年前后,官太府寺丞,太常丞,转秘书丞。后为侍御史。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出为陕州司马。数年后解任,归居于咸阳原上。王建在《自伤》诗中曾说:“四授官资元七品”,正概括了他一生的仕途萧条境况。《唐才子传》称王建“工为乐府歌行,格幽思远”他与张籍都工于乐府,世称2人所作为“张王乐府”。 王建的诗比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唐的社会现实,如《羽林行》对朝廷的亲信爪牙羽林军倚仗特权无恶不作的丑行,进行了揭露;《田家行》从终日劳动的男耕女织写起,反映了农民被官府剥削、压榨的惨状;《水夫谣》反映了纤夫生活的痛苦;《凉州词》抒写了国土沦丧的感慨;《望夫石》借古代传说塑造出了一个坚强而又倔强的妇女形象;《精卫词》通过神话故事,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另外《海人谣》、《簇蚕词》、《当窗织》、《新嫁娘词》、《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等诗也是佳作。其《宫词》100首,一向被人称道,但对于宫廷骄奢淫逸的生活有渲染过度之处。其乐府在艺术风格上与张籍相似,但他更善于用口语化的语言来描写、反映现实生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王建集》10卷。《全唐诗》卷297至302存其诗6卷,卷890存其诗10首。今人徐澄宇有注释本《张王乐府》(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作有小说《崔少玄传》等。
《崔少玄传》原文:
崔少玄者,唐汾州①刺史崔恭之小女也。其母梦神人,衣绡衣,驾红龙,持紫函,受于碧云之际,乃孕。十四月而生少玄。既生而异香袭人,端丽殊绝。绀②发覆目,耳珰及颐。右手有文曰“卢自列妻”。后十八年归于卢陲,陲小字自列。
岁余,陲从事闽中③,道过建溪。远望武夷山④,忽见碧云自东峰来,中有神人,翠冠绯裳,告陲曰:“玉华君来乎?”陲怪其言曰:“谁为玉华君?”曰:“君妻即玉华君也。”因是反⑤告之。妻曰:“扶桑夫人、紫霄元君果来迎我,事已明矣。难复隐讳。”遂整衣出见神人,对语久之。然夫人之音,陲莫能辨。逡巡,揖而退。陲拜而问之,曰:“少玄虽胎育之人,非阴骘⑥所积。昔居无欲天,为玉皇左侍书,谥曰‘玉华君’,主下界三十六洞学道之流。每至秋分日,即持簿书来访志道之士。尝贬落,所犯为与同宫四人退居静室,嗟叹其事,恍惚如有欲想。太上责之,谪居人世,为君之妻二十三年矣。又遇紫霄元君已前至此,今不复近附于君矣。”至闽中,日独居静室,陲既骇异,不敢辄践其间。往往有女真⑦,或二或四,衣长绡衣,作古鬟髻,周身光明,烛耀如昼,来诣其室。升堂连榻,笑语通夕。陲至而看之,亦皆天人语言,不可明辨。试问之。曰:“神仙秘密,难复漏泄。沉累至重,不可不隐。”陲守其言诫,亦常隐讳。洎陲罢府,恭又解印组⑧,得家于洛阳。陲以妻之誓,不敢陈泄于恭。
后二年,谓陲曰:“少玄之父,寿算止于二月十七日,某虽神仙中人,生于人世,为有抚养之恩,若不救之,枉其报矣。”乃请其父曰:“大人之命,将极于二月十七日。少玄受劬劳之恩,不可不护。”遂发绛箱,取扶桑大帝金书《黄庭内景》之书,致于其父曰:“大人之寿,常数极矣。若非此书,不可救免。今将授父,可读万遍,以延一纪。”乃令恭沐浴南向而跪,少玄当几,授以功章,写于青纸,封以素函,奏之上帝。又召南斗注生真君,附奏上帝。须臾,有三朱衣人自空而来,跪少玄前,进脯羞嗡酒三爵,手持功章而去。恭大异之,私讯于陲,陲讳之。经月余,遂命陲语曰:“玉清真侣,将雪予于太上,今复召为玉皇左侍书玉华君。主化元精炁,施布仙品。将欲反神,还于无形,复侍玉皇,归彼玉清。君莫泄是言,遗予父母之念。又以救父之事,泄露神仙之术,不可久留。人世之情,毕于此矣。”陲跪其前,呜呼流涕曰:“下界蚁虱,黩污仙上,永沦秽浊,不得升举。乞赐指喻,以救沉痼。久永不忘其恩。”少玄曰:“予留诗-首以遗子。予上界天人之书,皆云龙之篆。下界见之,或损或益,亦无会者,予当执管记之。”其词曰:
得之一元,匪受自天。太老之真,无上之仙。
光含影藏,形于自然。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淑美其真,体性刚柔。丹霄碧虚,上圣之俦。
百岁之后,空余坟丘。
陲载拜受其辞,晦其义理,跪请讲贯,以为指明。少玄曰:“君之于道,犹未熟习。上仙之韵,昭明有时。至景申年中,遇琅琊先生能达,其时与君开释,方见天路。未闻但当保之。”言毕而卒。九日葬,举棺如空。发榇视之,留衣而蜕。处室十八,居闽三,归洛二,在人间二十三年。
后陲与恭皆保其诗,遇儒道适达者示之,竟不能会。至景申年中,九疑道士王方古,其先琅琊人也。游华岳回,道次于陕郊。时陲亦客于其郡,因诗酒夜话,论及神仙之事。时会中皆贵道尚德,各征其异。殿中侍御史郭固、左拾遗③齐推、右司马韦宗卿、王建,皆与崔恭有旧,因审少玄之事于陲。陲出涕泣,恨其妻所留之诗,绝无会者。方古请其辞,吟咏须臾,即得其旨。叹曰:“太无之化,金华大仙,亦有传于后学哉。”时坐客耸听其辞,句句解释,流如贯珠。凡数千言方尽其义。因命陲执笔,尽书先生之辞。目曰《少玄玄珠心镜》,好道之士,家多藏之。
注:①汾州:地名,今山西阳曲县。②绀(gàn):稍许带红的黑色。③闽中:即福建。④武夷山: 山名,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相传汉武夷君曾住于此,因而得名。⑤反:通“返”。⑥阴骘(zhì):骘,评定。本为暗中决定之意,后与阴德同义。⑦女真;女道士。⑧印组:印和系印的丝绳,此指为官的印章。⑨左拾遗:唐代官名,属门下省。
崔少玄(795——817),郡望博陵 (今河北定县)。汾州刺史崔恭之幼女。年十八嫁卢倕,随卢倕之任闽中,后家于洛阳。据说为玉皇侍书玉华君谪转人世。元和十二年卒,年二十三,传为仙去。《全唐诗》卷863收诗一首。其诗后由栖真子王损之作注,题作《玄珠心镜》,收入《正统道藏》。事迹据《太平广记》卷67引《少玄本传》、《全唐文》卷717长孙巨泽《崔陲妻传》。
鉴赏:《崔少玄传》叙汾州刺史崔恭之女少玄乃谪居人世之上界神仙,为其母梦神人而生,十八岁嫁于卢陲。卢陲从事闽中,途遇神人,言其妻乃玉华君。少玄出见神人,相互交谈。居闽三年,少玄独居一室,常有女真过从。后居洛阳,少玄为父延寿一纪。被谪期至,少玄留诗一首与卢陲,义理晦奥,说是到景申年遇琅琊先生能为开释,言毕而卒。到元和十一年,果有九疑道士王方古解之。
这是一篇神仙传记小说,情节与民间传说所谓玉女思凡谪落人间的故事相似:崔少玄原居于无欲天,因退居静室时“恍惚如有欲想,太上责之,谪居人世”,这是思凡被谪;少玄托生崔家,嫁于卢陲。因为父延寿,泄露仙术,人世之情,毕于此矣。这是红尘历劫;少玄留诗而卒,葬时“举棺如空”,“发榇视之,留衣而蜕”,又被召回为玉皇左侍书。这是典型的思凡故事模式,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类故事的几个基本特征:思凡的发生是因为感叹神界不如人间快乐,是出于红尘的诱惑;思凡总是须经历“出发——变形——回归”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循环圆圈;下凡总是暂时性行为,最后还是要回归本源;思凡须得某种神秘力量的帮助和导引,或受天帝、帝后之命,或者通过其他中介,将神人沟通起来。唐人小说中有不少类似的故事,如《续玄怪录》中的《杨敬真》《通幽记》中的《妙女》等,后来大多收入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
不自由的凡夫俗子们向往着神仙的无拘无束,而自由自在的神仙们特别是女仙们倒常向人间寻觅快活——“天上哪比人间”,在天上“佳期阻旷,幽态盈怀”的织女下凡后尝到男女爱情欢乐之后说的这句话,正是许多女仙思凡的动机。道教不同于佛教。佛教禁欲,不能吃肉,不能娶妻;而道教中的神仙是有配偶的。篇中描写人仙结合,固然旨在谈玄说道,但是其中显然包含着对物欲、情欲的追求:居于无欲天的玉皇左侍书却“恍惚如有欲想”,身在仙界,心向红尘,这种意念表现的是发展人性和人欲的人生态度,它同禁欲主义、同禁锢人性的反人性主义发生对立时也就具备了积极意义。
评:少玄原居无欲天,退居静室生欲念。太上责之谪人世,托生崔家嫁卢男。
为父延寿泄仙术,人世之情至此完。红尘历劫留诗卒,举棺如空蜕衣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