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天地》:17岁女孩视角下的难民生活

字数:116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31 17:29:11 更新时间:2023-04-01 00:43:04

楼主:人生能代写吗  时间:2023-03-31 09:29:11
影片《我的小天地》的节奏比较平缓,但对主人公的身份、宗教和感情的内心纠结和矛盾,都展现得很不错,甚至能代入“异乡人”的感受。即使在亲人身边,似乎也没有归属,在现实无形的牢笼里有无处可去的无奈。湖南企发文化的婷婷说,很喜欢这种平淡中流露出的苦难,好像掀开了人世间一角,窥探了我难以接触的一方天地。



这是一部难民题材的影片,萨莉娅生活在三个世界之间:从土耳其逃到日本后,她的小家庭试图保持他们的库尔德传统。另一方面,五岁时到达的萨莉娅在日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随后,这个家庭失去了难民身份。生活变得不可预测,他们在日本的日子似乎屈指可数,而与东京少年聪太相遇后,萨莉娅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矛盾,她的成长故事也因此展开...



电影通过17岁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库尔德难民家庭在日本无法合法居留而挣扎着生存的故事。一个父亲,两个姐妹,一个年幼的弟弟。女主身上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驱使她走向无论何方。她从出生开始就面对着怎样灰暗的一生,整个电影全程都透露出深深无力感,哪怕是最后看起来有所交代的结局也需要父亲的牺牲来换。她的形象是那样独特,有着勇敢的人所拥有的极致魅力。感觉导演想展现的东西很多,除了女主一家在日的难民困境,还有宗教,单亲家庭,身份认同以及所谓每个国家宣扬的所谓人道主义等等,作为一个画风又美又压抑的文艺片来说,我却觉得恰到好处。



全片中印象最深刻的镜头,男孩女孩在市区交界处留下的红手印,女孩最终用母语祈祷。影片主角从一个摇摆在文化冲突中的少女,在一系列遭遇与变故中,找到了自己存在方式,传承了为家庭牺牲的父亲的信仰。文明的存在不一定需要国家,也不需要暴力的约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在于心,而不在于形。非法移民的生存困境,本来是很尖锐的一个话题,但是影片用日式温情消解了现实的残酷,缺少了话题电影应有的锋利,但这种温柔内敛的处理方式还是挺舒服的。



整部影片流露出一种“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觉,前半段集中在难民身份认同上,长在另一种文化里但处处逃不脱原生地文化的桎梏,尤其主人公还是在青春期,左右摇摆的心、被束缚的痛苦、难以调和的身份冲突,加上敏感的自尊、萌动的感情,这么多种情绪大杂烩导演偏偏做成一碟清淡小菜了,后半程则是无可奈何和一丝同情了,少女的孤岛,困于如此方寸之地,想跳脱得历尽千辛万苦。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第一次看到日本电影以外国女孩生存探索的主题。影片用平淡的方式表现了“外来者”的试图融入,女孩的表演也刚好符合带着“外来者”标签却完全接受日本文化和教育的在两者夹缝中的挣扎和确认。萨莉亚在日本成长,家庭在坚守着族人的传统,她面对升学、恋爱、打工、个人未来发展问题,真实反映人物的境遇。影片中父亲放弃日本签证换来孩子们的日本签证,无奈又让人心疼,愿生活平稳,光亮仍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