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葬第一人——蔡锷

字数:2477访问原帖 评论数:6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9-08-19 23:13:00 更新时间:2020-12-21 07:23:10

楼主:资产要重组  时间:2009-08-19 15:13:00
近代中国国葬第一人——蔡锷

(作者红袖添香先生委托发表)

从1916年至1949年,共有27人享受了中华民国的国葬殊荣。其中湖南有六位,分别是蔡锷、黄兴、李仲麟、林修梅、谭延闿、覃振,居第一位。其次为广东、浙江和四川,各有四位,广东为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和程璧光,浙江为陈其美、邵元冲、蔡元培和戴季陶,四川为卢师谛、谢持、刘湘和李家钰。再次则有安徽、河北及云南,各有两位,安徽是段祺瑞和柏文蔚,河北是张继和郝梦龄,云南是唐继尧和朱培德。剩下的便是福建、山东和湖北,各有一位,分别是林森、张自忠和黎元洪。

国葬这种东西,在新中国之后似乎没有了,当然并不是没有人配得上这种仪式。在民国时期,这种国葬也并不是全都献给了应该享有的人,例如段祺瑞和黎元洪这两位,还有便是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而不得已而为之,如刘湘,但是民国的国葬大都“葬有所值”,特别是孙中山、黄兴和蔡锷等人。我在一些书上和网站上看到说黄兴是民国国葬的第一人,其实错了,其实是蔡锷。黄兴的确先于蔡锷去世,而蔡锷却在黄兴之前以隆重的国葬典礼归故岳麓山。

只要我们仔细一查便知,黄兴于1916年10月30日病逝于上海,终年46岁;蔡锷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终年33岁。当一位受造共和与一位再造共和的革命元勋先后去世的噩耗传处后,举国上下沉痛哀悼。孙中山先生于病中为两公写了挽联,送了花圈,在致蔡锷的挽联上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班都护指曾任西域都护的班超,马伏波指曾称为“伏波将军”的马援,两人均为东汉名将)。章太炎致黄公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对黄、蔡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以黎元洪为首的北京政府,对两公逝世,十分重视,除派专人到当地协助料理后事外,并经国会议决,为黄兴、蔡锷举行国葬。并明令孙中山、唐绍仪、李烈钧、蔡元培等为主丧人。湖南省议会决定拨付16万元为营葬经费和铸铜像建设公园。并成立两公国葬筹备处,下设黄兴、蔡锷营葬事务所,对出殡规模、经过路线、码头选择、船只调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使两公灵柩顺利抵达墓地,组织人员对河西乡村大路和上山道路进行加宽。同时,派出工程队,对两公墓地,按设计日夜施工,如期完成。还以警察厅名义,向全市发出两公“出殡通告”,规定出殡日全市人民悼念的方式:1、各居民店铺住室于十二、十五两日均应一律下半旗;2、各居民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止嫁娶;3、各戏团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演戏剧;4、各经过街道于十二、十五两日禁止人力车及轿车通行;5、各酒馆于十二、十五两日停止宴会;6、各妓户于十二、十五两日禁止弦歌。

1917年4月12日,因心力交瘁而逝的护国英雄蔡公松坡以隆重的国葬之礼,魂归岳麓山。这天,虽然大雨滂沱,行止不便,但送葬队伍,仍有千人以上。中华民国正、副大总统,北京政府的陆军部、海军部、内务部、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农商部、外交部、交通部,以及广东、广西、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北、吉林、热河等省,岳州、衡阳、宝庆全省各道,全国参议院,美洲国民党,粤汉铁路局,宪法研究会,中国大学等单位,都派出了会葬代表送葬。国民党知名人士谭人凤、刘揆一等,也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会葬。上午九进,在鞭炮和哀乐声中,出殡队伍组成二十八个队列起行,走在前边的为军乐队、军队和警队,次为一百五十余校组成的学生队,学生队后面是花圈、命令,遗物、遗像队伍,接着是工界、农界、商界、绅报、报界、学界、政界、军界、各团体、外宾、省外各代表组成的队伍,然后是蔡公灵柩及亲友、遗族队伍,最后为二连军队殿后护卫。出殡队伍从藩园出发,经东长街、贡院东街、贡院西街、督军署、小东街、福胜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码头,然后分别从新码头、汽船码头、金家码头、义码头乘船过江。蔡公灵柩由南咸号轮拖运,沿江上驶,绕道水陆洲再由小河转下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上岸,谭延闿及各官员、军队,冒雨徒步护灵上山。下午二时,灵柩运抵墓地,由谭延闿领首,举行了隆重的下葬礼仪,礼毕,在十七声葬炮和哀乐鞭炮声中,蔡锷灵柩徐徐降下墓内,予以安葬。蔡锷是辛亥革命以来国葬第一人,故史称“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

黄兴出殡日期是4月15日,组织形式与蔡锷同,唯因雨停转阴,故送葬者较蔡锷为多。出葬队伍从学院街站起,经南正街、坡子街、红牌楼、育婴街至司门口,再由司门口至八角亭、起马楼、南阳街至军署。省外会葬代表与蔡锷同。华侨也派了代表前来会葬。上午十时,黄兴出殡队伍由学院街出发,经南正街、走马楼、南阳街、府正街、福星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公司码头,送葬队伍分别从几个码头乘轮过江。黄兴灵柩仍由南咸轮拖运,船上行绕水陆洲后,再进小河下行二里许,在岳麓书院附近码头依次上岸,计渡河送葬者达六千人以上。英、美、日三国官绅,大多数送葬上山。下午二时,灵柩安全运抵岳麓山顶黄兴墓地,随即,以谭延闿首领主祭,各部、各省、各处、外国来宾陪祭。礼毕,鸣炮十七响,哀乐声起,黄兴灵柩徐徐降下墓内,予以安葬。

黄兴虽长蔡锷八岁,却先于蔡锷八日去世。对于两位革命元勋在短短8天里先后逝世,当时举国震悼,万里雨泣,自近代以来从不缺少伟人的三湘父老,更是痛哭“我湖南又弱两个了……”。但是蔡锷的的确确是中华民国1916年底颁行《国葬法》以来国葬的第一人,甚至可以说《国葬法》是当时民国政府为黄蔡两公在短短去世的几日之内度身定制的国家法典。故而史称“民国之有国葬,实自松坡始”。

现在我唯一比较纳闷不解的就是,当年为袁世凯指使杀害的另一位湖南籍革命元勋,乃至国民党的实际领导人宋教仁却未能享有这样的待遇,看来还是世事难预料啊!
楼主:资产要重组  时间:2009-12-15 19:29:42
谢谢各位。
蔡公冥诞127周年纪念日(1882-2009)即将到来——12月18日!
楼主:资产要重组  时间:2010-03-18 17:58:10
将军国葬93周年之纪念日——4月12日(1917年)即将到来。
楼主:资产要重组  时间:2010-05-31 16:43:24
从东京到云南,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蔡锷将军,用他那“小心谨慎的手,从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从未有过的最可耻的罪恶中,拯救了共和。”

蔡锷的一生,正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他所写的挽联那样: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