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

字数:10084访问原帖 评论数:73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3-19 01:05:00 更新时间:2022-02-28 21:39:24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28 21:40:20
欣赏佳作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29 13:47:53
《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里面的12个故事,基本都是由“我”来讲述的:“我”的名字叫“莫言”,“我”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回到老家高密东北乡,发现并讲述的人和事。

这也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相比之前的作品,《晚熟的人》更接近我们如今的状态,距离我们是如此的紧密、亲近。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29 13:50:30
那么什么是晚熟的人呢?莫言在书中说: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善良和赤诚不断的去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

读这段话的时候,让我非常有感触,这里所说到的“劣人”就是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自私自利,但也是比我们聪明卓越的能人。涉世未深,本性善良的我们,也是被这些“劣人”推着长大,没有退路。长大之后,我们突然惊讶地发现,我们既不是小人,也不是能人,而是世间的大多数人。

而这世间的大多数人,都是最孤独的人。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29 13:53:44
早熟也好,晚熟也罢,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定经历的一个过程。没有什么年龄非得做什么事情不可,当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了,自然会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与自己独处。


“十年等待,人事全新;一言掷地,壁立千仞。”读懂莫言就读懂了社会,也就读懂了我国文学。这本书内容震撼,给大家前所未有的感受。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不一样的莫言。

一起与这个世界上独特的灵魂相遇,不妨从《晚熟的人》开始,了解我国文学,增长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30 14:35:12

晚熟的人莫言为纪念2018年中国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向曾经的知青伙伴们致意,共同回忆知青岁月。特转莫言为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所做发言。

《知青上山下乡》

作者:莫言

岁月的消失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历史的长河难以把握客观、真实的评价。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留下了传奇的经历和悲壮的历史。我无意对这场运动做全方位的回顾和综述,只是做为亲历者谈几点众所周知的简评。

一、历史定位

中共中央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的社会进步,"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文革"的一部分,纵然有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原因,但究其根本也是违背社会进步和绝大多数知青择业意愿。"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无社会进步可言,它与"文革"一样,也给知青和知青家庭带来了重创。

从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全国有1700多万城镇中学生上山下乡,他们或在农村插队落户,或在兵团军垦拓荒,或在草原牧马放羊,或在农场植树耕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未成年,也未毕业,更无法继续应有的读书深造,无端成为一场政治风暴的受害者。在阶级斗争年代,许多知青背负着父辈在政治运动中的冤屈,他们被打上异己的烙印,当兵、进厂矿、选送大学,均与他们无缘。在这种特殊严酷的政治背景下,既便同在上山下乡之中的知青们命运也是千差万别。回顾当年,上山下乡时千军万马一条路,就业返城时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是表现好,就能返城,而是所谓出身好,有关系才能捷足先登。下乡时场景大致相同,返城的路却是因人而异,对多数知青来说返城回家的路充满辛酸和苦难,否则就不会出现云南知青爆发的大规模要求返城的请愿静坐。当年知青们"我要回家"的诉求都难以实现,那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31 13:41:32
历史的、辩证的评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才能还原客观真实的历史。任何以偏盖全的结论,或依据个人当今政治立场点评历史都站不住脚。大时代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信仰纠葛产生社会多元,这本不是坏事,但曲解"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从片面或绝对的立场视角出发,这是某些知青历史讨论者的评判逻辑。孤立、静止看待问题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令人堪忧。抛弃大多数知青的意愿和破坏家庭、人性的本能,泛政治化的谈论历史事件是无知的悲哀。"文革"思维回潮,让我们意识到国家民主法制建立何等重要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3-31 13:44:02
绝大多数知青上山下乡的青春岁月,都与当地的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刻苦铭心的难忘记忆。许多人至今都会魂牵梦绕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思念在我们这一代人人生最困难时,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感恩善待庇护我们的父老乡亲。这也是知青们返城后,多年来,也在不同岗位上尽其所能回报曾经上山下乡地方的原因。我们在否定"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同时,而对于将青春岁月留在社会最底层,在那里了解到社会的真实和人民的需要的知青们却充满敬意,"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知青"的历史作用既有相互关联,而却有重要内涵差别。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1 13:56:15
三、曲折历练

人生的道路都充满曲折和艰难,无论是当年的知青一代,还是现时生活中被家庭宠爱的孩子们都会经历到。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无法摆脱政治上的歧视,很多人实际上成为"接受再教育"和改造的对象,"接受再教育"成为到农村去的知青们的专利,因此,对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人的尊严和价值都大打折扣。1700万知青中,有的人为上山下乡付出了青春和生命,那些为一场无关大局的草原荒火,为落水的木材和羊群献出生命的知青伙伴;那些不堪艰辛劳累的重负,过早嫁人的女知青们;那些因成家或在当地招工迟迟未能返城的知青们;那些因伤痛或无缘求学深造知青们;那些返城后无专长又过早下岗的知青们,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他们曾是返城后,企业转型下岗的主力军。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1 13:59:17
我想说即便在艰难困苦和遭受不公正待遇时,有时也事在人为。即便不上山下乡,也不是所有的人就会人生一帆风顺,即便从小就养尊处优留学英美,个人不努力也未必能够成才。而曾在苦难中收获历练成大器者却不乏其人。史铁生不上山下乡写不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不上山下乡写不出《今夜有暴风雪》、叶辛不上山下乡写不出《蹉跎岁月》。反之,曹雪芹没有上山下乡也能写出了《红楼梦》,罗贯中没有上山下乡也能写出了《三国演义》。由此可见上山下乡锤炼铸就了一批人,但是不上山下乡也会造就人才。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1 14:01:53
将上山下乡解释为培养革命接班人,或青年运动方向的必由之路,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恐怕都不信,否则,为什么不动员自己子女重走上山下乡路。一般规律来说,困难挫折会成就积极向上的人,一帆风顺碌碌无为者也不少见,大浪淘沙因人而异。将社会精英成功归于知青经历,过于牵强,但也不无关系。将弱势群体困难归于知青经历,事在人为,也并非必然。因此,将个人命运简单与"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相联系未必客观,这里也没有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2 13:11:03
知青上山下乡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地域不同、经历不同、知青素质不同、受教育不同、政治环境不同、必然有许多的差异。应该尊重知青们对各自上山下乡的不同感受,在"青春无悔"和"青春有悔"这个前提虚假的争论辩题中,不应该用简单"肯定"或"否定"强加于人,"无悔"自有青春血色浪漫的光荣历程,"有悔"自有青春不堪回首的往事。多元社会何必强求,多些包容,我们这一代人尤其要抛弃非黑即白的阶级斗争认识论。笔者认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违背历史进步和人的主观意愿,必须彻底否定。而"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民族做出的奉献必须充分肯定。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2 13:13:51
1700万知青"文革"中上山下乡已过去四十余年,有的人在知青岁月中走出苦难,铸造辉煌,有的人在知青岁月中增长见识,厚积薄发,有的人在知青岁月中获得磨练,知足常乐。知青岁月仅是我们人生中一小部分,即便我插了九年队,也只是我事业经历的五分之一,坦率的说,虽然当年历尽艰辛,付出辛劳,我还是很怀念留住我青春的难忘知青岁月,怀念草莽关东的黑土地风情,怀念蓝色的蒙古高原美丽博大,怀念那里纯朴的人民和善待我们的基层干部。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3 14:57:56
《晚熟的人》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里面的12个故事,基本都是由一个叫莫言的人来讲述的:故事主人的名字叫“莫言”,“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回到老家高密东北乡,发现并讲述周围的人和事。

这也是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首部作品,相比之前的作品,《晚熟的人》更接近我们如今的状态,距离我们是如此的紧密、亲近。

现在,我们发现有两个莫言,一个是大作家莫言,一个是在高密东北乡土生土长的莫言。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3 15:14:17
那么什么人是早熟的人?什么人又是晚熟的人呢?莫言在书中说: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善良和赤诚不断的去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

这里所说到的“劣人”就是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自私自利,但也是比我们聪明卓越的能人。涉世未深,本性善良的我们,也是被这些“劣人”推着长大,没有退路。长大之后,我们突然惊讶地发现,我们既不是小人,也不是能人,而是世界上的大多数人。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4 14:08:03
天涯社区有一个版块叫舞文弄墨,舞文弄墨有一篇小说叫《莫言其人其事》,此莫言非彼莫言,说的是某中学右派老师的真人真事,此人被诱打为右派,他的真名为莫言。他被打成右派后,他非常后悔,他用针在手臂上扎上莫言二字,塗上墨水,永远警示自己莫言。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4 14:10:39
莫言后悔没有听父亲的话,他骂自己,要你莫言。你偏要多嘴,现在好了,地富反坏右,你是第五坏,莫言越想越气,在左手臂上侧用粗缝衣针,扎了一个个的眼,每扎一个眼,牙齿都紧紧互相咬住,心里都是一阵痛,扎完后,再用蓝墨水塗满针眼,这时,两个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那就是“莫言”。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5 14:37:55
提起莫言,大家都知道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也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原名是管谟业,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七日生。

我所说的这位莫言,真姓莫,名言,湖南衡州府人,小说“铁路子弟故事”里迴雁铁中高中部图书馆的管理员,下面的记述均出自他本人所言。莫言一九二九年生,是个书香子弟,家中不祘富裕,但读书是家中第一件大事,他的爷爷,爸爸就是教书先生。自然对莫言兄妹严加管教,他的爸々希望儿女们生活无忧无虑,莫惹事生非,莫在湖南人及部分外省人的言语里就是不要的意思,莫惹事生非,就要莫高声言语。在莫言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妹々。就分别叫莫高,莫声,莫言,莫语。

由于四个小孩天资聪慧,好学上进,都先后读入国立初中、国立高中,都考入燕京大学,两个哥哥和妹々学的是理工科,先后出国留学,毕业后留在外国工作,只有莫言学的是文科,学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在高中讲授历史课。

一九五七年二月,学校领导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学校老师给校领导提意见,不提意见就是不关心领导,给领导提意见就是热爱领导,提的越多,提的问题越尖锐,就是越热爱领导。

莫言这时二十八岁,参加工作时间不长 ,对领导也提不出什么意见,领导说:“你来的时间不长,但一一定会发现我们的错误,你好々想想,一想到我们的错误,就告诉我们。”

莫言想了几个晚上,突然想到领导身体不好,经常带病工作,我就赞掦领导抱病工作,为了革命而奋不顾身。即批评了领导,又赞扬了领导。在领导再次要莫言帮助领导整风时,莫言说:“领导啊,你为革命工作而奋不顾身,可是干革命工作也要保护好身体,没有好身体就做不好革命工作。”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5 14:40:17
一九五七年九月,形势大变,要坚决打击右派的进攻,莫言被打成右派分子。莫言思来想去,我怎么得罪了领导呢?原来关键是我后面一句话,没有好身体就做不好革命工作。这句话一拆开,丢掉没有好身体这几个字,剩下来的就是做不好革命工作。这个领导从来就是听半句话,他听到的是莫言说他做不好革命工作,这还了得。现在抓右派,正差一个各额,正好抓莫言顶一个数。

莫言后悔没有听父亲的话,他骂自己,要你莫言。你偏要多嘴,现在好了,地富反坏右,你是第五坏,莫言越想越气,在左手臂上侧用粗缝衣针,扎了一个个的眼,每扎一个眼,牙齿都紧紧互相咬住,心里都是一阵痛,扎完后,再用蓝墨水塗满针眼,这时,两个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那就是“莫言”。

莫言失去教书资格,在图书室管理图书,每星期星期一,星期五下午四点开放图书室,同学们可以在这个时间还书再借书。

我那个时候看完书后,总想多借一点书看,有时在星期三下午就去图书室看一看,总想莫言能借一本书给我看,莫言看我总在图书室附近转,一天终于打开门,让我进去,马上就关好门。

莫言说:“你姓什么?”

我说:“姓路。名字是,……”

莫言说:“你不必要报名字,我也不想知道你的名字,我就叫你路同学吧,我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很喜欢看书,我很喜欢爰看书的人。”

我说:“莫老师,麻烦你了。”

莫言说:“你到这里来,我是有条件的的,第一你不能乱移动书籍,第二,高处的书你帮我整理,我年纪大了,爬上爬下很吃力。”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5 14:42:55
以前离莫老师较远,看莫老师不大清楚。现在近距离看莫老师,才发现莫老师是国字脸,两眼暗淡无光,鼻子高耸,滿脸皺纹。

在图书馆,我可以看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辅导教学课本,所以我在学校里成绩祘是不错的。

一九六六年五月,文革开始。六月份,学校开了一张到北京的集体往返免票,我们全学校的学生到北京学习北京红卫兵造反的经验,回到学校。

不久,学校里贴满大字报和标语,矛头直指校长和老师。昨天还是恩师,今天成了敌人。

有人在大操场搭起批斗台,十多个老师头上被迫戴上高帽子,胸前挂上各种牌子,有的是写着“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有的写着“地主阶级孝子贤孙”,有的写着“反草命坏分子”,莫言也站在被斗的人群中,他胸前挂有一块写有“右派分子”的牌子。

红卫兵开始逐个批斗昔日的恩师,一些平时不起眼的学生成了批斗闯将。

下面开始批斗莫言,莫言头上戴有“右派分子”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右派分子”的牌子。他被两个红卫兵往后抓住双手,一个红卫兵压低莫言的头,他开始批斗莫言,说:“莫言是个老右派,一贯仇视毛 ,对我们借一些书,一直反对,说这些书是黄色书耤,不适合我们看。“

一个学生说:“莫言极端仇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 ,起了个名字叫莫言,请问是谁迫害你,不准你讲话,你为什么要莫言?”

一些红卫兵大声喊道:“快点回答!”

莫言说:“我姓莫,我家有四个孩子,我父母希望我们遇事不要和别人争吵。就按莫高声言语给四个孩子起名字。老大叫莫高,老二叫莫声,我是老三叫莫言,老四叫莫语。”
楼主:ty_娃哈哈978  时间:2021-04-05 14:45:28
一个红卫兵说:“这这个老右派花言巧语,企图欺骗我们红卫兵革命小将,我问你,你敢脱下你的衣服吗?”

莫言不肯脱衣,几个红卫兵就按住莫言。强行脱下莫言的衣服。

莫言的左手臂上刻着“莫言”二字,一个红卫兵说:“你名字叫莫言,你手臂上刻着莫言,看样子你对毛 怀有深仇大恨,对毛 无话可说,说着就朝莫言脸上打去,莫言躲闪不及,脸上出现红色的手掌印,他重重地摔在地上,嘴角上流出一股红色的血流。眼睛里流出一串串泪花。

一个红卫兵喊道:“莫言仇视毛 ,他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坚决打倒他!”

莫言从地上爬起来,把高帽子从头上取下来,把牌子从胸前摘下来,他流着眼泪,两眼昏花,他拼尽全力喊道:“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毛 。”

他说过后就拿起毛 像章,张开挂钩,别在自己的赤裸的胸前,一道血流从胸前流出,一滴一滴的血珠滴在全身和地下。一些女红卫兵发出尖叫的声音,一些男红卫兵闭上自己的双眼。一些红卫兵和学生走出会场。

莫言的脸变的惨白,他休克了,无力的躺在地上。我和一些学生把莫言胸前的毛 象章取出,放在 台上。校医给莫言进行简单包扎、我和几位学生把他用担架送到医院,医生进行抢救。不久莫言的妻子到医院照顾莫言。

不久后,我下放农村,当知青去了。后来我被招工进了工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