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就是夏

字数:1212访问原帖 评论数:14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3-21 23:01:29 更新时间:2021-03-24 09:44:52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5:01:29
三星堆就是夏,至少是夏遗民祭祀大禹的产所。

证据如下:

1)史书记载,大禹出西羌,生于石纽。这与广汉三星堆位置高度契合。

2)《竹书纪年》记载:大禹虎鼻阔口,身高一丈。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像不就是虎鼻阔口形象吗?。商代以前,一尺约等于17厘米。三星堆出土的172Cm大立人也正好符合。

3武王伐纣,为何四川汉中地区的诸侯国会积极参与?因为打的旗号就是商灭夏,为夏报仇。汉中的褒国就是夏人后裔。褒姒还嫁给周幽王。

4《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灭亡后淳维带着夏朝子民融入了匈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打败匈奴王和浑耶王后,抢得匈奴人的祭天大立金人。这跟三星堆的祭天大立金人吻合。三星堆和匈奴人都有大立金人祭天的传统。

综上,我认为三星堆就是夏朝遗民祭祀大禹的场所,大立金人和金面像就是大禹形象。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5:04:48
手机发帖,无法上传图片。麻烦那位朋友上传刚刚出土的三星堆半片金面图像和大立人图像。谢了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6:05:40
四楼这个金面具,不就是虎鼻阔口的大禹形象嘛,试问,又有谁值得石纽人如此崇拜?华阳国志说:黄帝,为其子昌邑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大禹是颛顼的孙子,跟历史记载完全吻合。至今该地区跳禹步舞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6:30:08
大禹--虎鼻阔口,两耳参镂。
出土文物对历史文献做出了完美注解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6:37:20
两耳参镂就是打着耳洞的形象。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1 16:57:10
都是出土文物,也要看是墓地里出土的,还是祭祀场所出土的。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1:19:23
三星堆跟黄河及其它中原文明遗址最显著的区别:
三星堆是黄金象牙,中原是玉石,绿松石。
三星堆夸张而奔放,中原的朴实而实用。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1:43:15
中原遗址,很少出土黄金。而且中国古文献,提到金,都指青铜。 三星堆遗址,显然充斥着对黄金象牙的迷恋。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4:28:30
还有,那个考古专家的说辞也有问题。
她说,三星堆遗址发现了4500年前的大米。
如果三星堆遗址只是殷商时代的遗迹,3000多年时期的人的青铜灌里,怎么会保存4500年前的大米?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4:32:05
你们家米缸里,不可能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大米,国家仓库里也不可能有民国时期的大米。只能说,三星堆有4500年大米,就该建立了有4500年。4500年,怕是黄帝时代了。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7:06:44
南北汉人的问题,不是本帖讨论的。建议楼上另开新帖单独讨论。上海复旦大学分子基因研究机构已经有相当成果。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19:49:45
本帖,让大家看到了大禹的真容,也是快事一件!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2 20:00:48
看看三星堆的高大青铜器,也只有三星堆的匠人能在大禹部落入主中原后,为大禹制造出镇国神器-一禹王九鼎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13:39:32
中国文化满天星斗不假。但满天的星斗不意味都是本天空本土星斗。更多有外来流星划过这片天空组成中华文明。

西汉人认为蜀地闭塞,不与秦塞通人烟。但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蜀国远比中原开放的多。蜀国的蜀锦早就从身毒交流到了西域国家。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13:51:18
三星堆出土这么多陌生文化元素和符号。恰恰是流星划过中国大地的最好证明。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22:24:20
靠,实锤了,金面就是大禹。
《山海经 海外西经》
大乐之野 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大立人人像就是大禹的儿子启。两只手分别拿的啥都交代清楚了。

我要申请发现专利。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22:28:39
严正声明:本人彻底解密三星堆。
半片金面像,就是大禹。虎鼻阔口,两耳参镂。
站立的大立人像,就是夏朝开国君主启。左手操翳,有手操环。

申请发现专利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22:29:36
成都平原,以前叫大乐之野。
楼主:苜蓿58  时间:2021-03-23 22:46:02
青衣女魃是黄帝从成都青衣江请来的一只川军,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