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似血——评电影《夜访吸血鬼》中的莱斯特(转载)

字数:3366访问原帖 评论数:2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7-08-05 23:31:01 更新时间:2020-11-11 18:32:35

楼主:一山唯白晓  时间:2007-08-05 15:31:00
莱斯特的情意



吸血鬼既作为邪魔形象出现,他们的“情”也显出扭曲的特点。
即以莱斯特为例,通部影片中,与他纠缠最深的两个人物,路易、克劳迪亚,也都是吸血鬼,无论深情痴情薄情无情,在特定的群体中,都显现出魔幻色彩。只是,如果观众肯细细回味,拨开那层魔幻外衣,又可发现,原来他们的恩怨爱恨,与人类有深刻的共鸣——究其实,文学中写神写鬼,本质上都是写人。


假如说莱斯特也有爱情,那一定是付出而没有回报,甚至是付出而得到伤害的那种。



莱斯特与路易的感情,多少带有一点同性恋的色彩,但影片着力刻画的,更在于他们“理念”的冲突——
路易是个内心矛盾挣扎的典型,永远对自己“当下”的存在持否定态度,活得没有希望,却又没有自绝的勇气。尚是一个人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绝望,成为吸血鬼之后,绝望更甚,他身为吸血鬼,却时时不忘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对杀人取血的行为厌恶之极,却又不得不赖此活命。
莱斯特则正好相反,永远是完全接受甚至享受自己“当下”的存在,即使过得并不如意,他考虑的重点也是如何能扭转不利局面,并不想“过去如何如何,造成这一切的都是***的错”。影片中反复强调他是在没有选择余地的前提下成了吸血鬼,却从来不曾抱怨什么。想必他作为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一个活得有声有色、无怨无悔的人。
然而路易与莱斯特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对自己的理念都非常执着。当他们的理念正面交锋的时候,便会爆发激烈的冲突。而冲突又与二者之间那种兼有师徒、情侣、亲人、同类等等因素的复杂情愫纠结在一起,令情节发展充满张力、引人入胜。
一个坚决抵制杀人而另一个坚决支持杀人,这是他们最本质的分歧。路易被莱斯特变成吸血鬼之后,分歧立刻暴露出来。不过由于是理念分歧,使得他们的吵架也带有“辩论”性质。
在与路易的数次碰撞中,莱斯特永远都占有上风,犹如一个胸有成竹的辩论者。即使路易大发雷霆、烧毁住宅、大打出手把他推来搡去,莱斯特也永远都是冷静甚至冷酷的,路易的一切反抗,在他那里只化为冷笑大笑狂笑以及傲慢的冷嘲热讽,可见其强势态度。
然而莱、路之间毕竟有情意存在,因此他们的矛盾终究未能演化成战争。之后,路易忍不住诱惑咬了克劳迪亚,莱斯特又将克劳迪亚变成吸血鬼,路易无奈下接受了杀人吸血的生活,由此,莱、路矛盾告一段落。



莱斯特与克劳迪亚的冲突,则是因“情”而来。相对于理念差异,情伤、伤情的后果显然更加痛入骨髓,也更惊心动魄。
是莱斯特创造了克劳迪亚,他为她,付出心血、付出感情、付出教诲、付出一切——得到的却只是怨恨。莱斯特的悲哀或许在于,他太强大,但又不是无所不能。当他面对越来越多的困境,却没有人可以求助。路易、克劳迪亚,都把他的强大视作天经地义般的理所当然,把他当作一个既可以依赖、索取,同时又怨恨、反叛的对象,而从来也不曾想到他也有脆弱的时候。终于,莱斯特疲惫了,当他与克劳迪亚无可挽回地大吵,他再也无法保持和路易冲突时的那种冷静,在那些毫无逻辑的顶撞中有明显的漏洞,例如克劳迪亚将她的失去母亲与路易失去妻子等惨况也算作莱斯特的罪过,而他与这些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但他已经无心发现,抑或感觉到了她的不讲理而无力反驳,他的全部心神都用于抑制自己的颤抖,伤情之际,已经想不起那些事实证据推理逻辑。而这一切,令莱斯特显得十分亲切,那个冷酷的吸血鬼暂时消失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一个为情所伤的——“人”。
换作别人,根本没可能伤到他。而克劳迪亚不同,莱斯特在她面前几乎是不设防的,那是一种基于爱的信任。当她的刀子划过他精致的脸庞,从他的眼神中可以读到深深的伤害,作为吸血鬼,脸上的伤口可以迅即愈合,然而心上的伤痕,却挥之不去。
即使在几乎被克劳迪亚杀死,从沼泽找回住处,不成人样的莱斯特也只对她吼道:“你太顽皮了。”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宠爱?



克劳迪亚的反叛,大约也是一种必然。她受不了莱斯特那种强势的爱,她对莱斯特的恼恨和对路易的接受,与《歌剧魅影》中克里斯蒂娜从魅影那里逃走,选择劳尔;与《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放弃希刺克利夫,选择林顿,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身为吸血鬼,她的表现,格外地暴烈残忍。
她们反叛的,是个“全能”的形象,是被创造者对创造者的反叛。她们不愿意接受这种父亲、教师、情人、知己等等要素纠合在一起的爱人,宁愿选择一个温柔的伴侣。因此,克劳迪亚抛弃了创造她、教诲她、斥责她、打她手背、送她礼物的莱斯特,选择了拥她入眠的路易。

路易当然是温柔的,只可惜,未免太不强势,他消极地被变成了吸血鬼,消极地接受了吸血鬼的生存方式,消极地面对莱斯特被沉入沼泽,当他知道克劳迪亚面临危险,依然消极地被动等待,直到她无可挽回地消逝在阳光下,才激发了他复仇的怒火——可是对克劳迪亚来讲,太晚了。


不知克劳迪亚在摆脱莱斯特之后,是否曾经怀念他那种强势的爱,但莱斯特对于她,却是一直挂念的,即使他那时苍老虚弱,只能在一所破宅里苟延残喘。
在影片里,莱斯特对克劳迪亚的死是悲哀地叹息,小说里的他则是为她流泪呜咽。安妮·赖斯写道,吸血鬼的眼泪是淡红色的,莱斯特也不例外,那滴滴血泪,凝聚了他的似血柔情。


楼主:一山唯白晓  时间:2007-08-05 15:31:01
作者:莫迪利阿尼


吸血鬼,作为一个在西方文化里传说了几百年的迷信形象,已经随着启蒙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想的兴起而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浪漫文学中塑造的典型,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根据安妮·赖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夜访吸血鬼》中,塑造了一个吸血鬼中的佼佼者——莱斯特。



吸血鬼与情欲



本文分析的吸血鬼,是以莱斯特为典型代表的艺术形象,并非不加区别的任何嗜血妖魔。如果观察莱斯特、路易、安德蒙等一系列吸血鬼,不难发现他们身上集中了很多情欲的特质,这可能是他们受到浪漫文学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吸血鬼无论男女,无不帅气美艳,非常性感。而且吸血鬼的美,与一般俊男美女的美还不一样,别有一番“中性”色彩。他们具有阴暗、冰冷、苍白、文雅等阴性特质;又拥有强大的力量与对猎物强烈占有欲等典型的男性气质。两种特性交汇在一起,令他们具有邪气的魅惑,对男女观众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夜访吸血鬼》在选择演员上可谓煞费苦心,几个主要角色,性格命运都不尽相同,然而“美丽”这一特质,却是必备的。



其次,“吸血”这个过程,是充满情欲意味的形式。
吸吮,源于婴儿时期的口欲,成年之后,口唇也成为性的敏感地带,细观文学作品中关于吸血鬼的描写,多半是袭击活人的脖子、咬开血管贪婪吮吸——在安妮·赖斯笔下,这一过程更是被表现得既恐怖又迷人。而假如把此场景换成针管抽血或是其它,则韵味尽失。
鲜血,作为生命的象征,在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都可以见到它的影踪,甚至被赋与超自然的能力——在中世纪,一些巫师和医生以处女纯洁的血入药,便是基于这方面的迷信。
月经出血,是女孩长大成熟的标志;初夜的血,是处女转变为女人的象征;女人娩下婴儿,成为母亲,这一过程同样与血相伴——血,也就这样与“性”、“生殖”,有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血的形象也具有两面性,耶稣以一己之身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殉难之前,和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以葡萄酒和面包代指自己的血和身体,这一象征,至今未变;而希伯来人认为女性的月经是不洁的伤口,下令女人在月经期间不得在公共场合露面,认为她们一旦出现,就会引起灾祸。
吸血鬼对于鲜血不容分说的占有,随之而来的,也占有了与血相关的一切附属意象:既有永生的力量,又有不洁的罪恶——还有销魂的高潮。影片刻意强调了几个在莱斯特怀抱里飘飘欲仙而后被吸血死去的女子,显然是有所指代的。



再次,吸血鬼身外的特质,也显现出情欲的诱惑。
以莱斯特为代表的吸血鬼形象,有十足的贵族派头,不仅形象美丽迷人,更有金钱、地位、修养、气度,混迹人世中,是绝对的强势群体,假如不是“吸血”这一特点,简直是异性最中意的性幻想对象。
夜晚是情欲释放的极佳时机,与吸血鬼的喜暗畏光特质不谋而合;月光、夜色、郊外、花园等浪漫神秘的意象,也往往成为吸血鬼活动的背景。



一些病态心理特质也赋予了吸血鬼,幽暗的坟墓、腐朽的尸体、藏身于棺材之中,可以见到恋尸癖、幽闭症等等心理的影子。
当然,这些元素更直白的象征就是“死”。吸血鬼统一了情欲与死亡,“致命的诱惑”一词,他们当之无愧。


楼主:一山唯白晓  时间:2007-08-05 21:34:00
谢老大.
写此文的是我朋友,老大如此厚爱,我一定想办法拉他来鬼话混,他虽不写小说,写评论倒是高手一只.
楼主:一山唯白晓  时间:2007-08-06 07:52:00
顶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