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

字数:13572访问原帖 评论数:1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6-08 22:13:44 更新时间:2021-04-27 03:20:51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6-08 14:13:44
【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诸葛亮为孩子取名的选择】

(一)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最早是乱世枭雄曹操说的,当年赤壁之战开创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53岁,刘备47岁,而孙权才26岁;千馀年後,宋朝辛弃疾在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亦作如是云。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说了:“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历史上,也有嘲笑陶渊明和李白,诗说他们的孩子多是痴愚平庸之辈,后世有学者推论或是酗酒影响基因;其中也有质疑:难道不是有感乱世,而作自谦避权贵的托词吗?作为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

笔者试图从这些大文豪的诗文之外,为孩子取名这件事上,来探看他们的生命寄望和际遇感言,在成千上万汉字中作了什么选择?

(二)
先说陶渊明,其曾祖父陶侃,晋朝永嘉年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外祖父孟嘉亦是晋代名士,但后来陶渊明家境逐渐没落,已属庶族。他生有五子,也曾希望他们都能成为“猛志逸四海”的超群人才。

世人根据他的《责子》诗:“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知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长子阿舒,懒惰到举世无双;次子阿宣,对应考没兴趣;阿雍和阿端是双胞胎,却笨得不认识六和七;小儿子阿通成天都在找果子吃。作为父亲的陶老只好听天由命,管它三七二十一,喝自己的酒去。由此而断论,陶渊明在埋怨自己的孩子都是白痴低能之辈;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或是作为父亲的自谦,希望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局下,孩子们能够保全自身,亦在朴实的乡野生活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快乐。陶渊明暗想自己始终靠着隐逸名气,也不过做过几任小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己的孩子也是很难出头。

他在临终时就曾对儿子们多番叮嘱,告诫他们“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对于朋友“命子诗以贻之”,这也能从反面说明孩子并非语意上完全不成器。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分别名叫舒俨、宣俟、雍份、端佚、通佟。这俨俟份佚佟,概括了从“俨若思”到“俟望等待”,续而“尽本份”到“隐逸之人”,最后“人生入冬”的人生历程和阶段。

长子名俨。俨者,敬也(见尔雅·释诂)。又云:俨若思(见礼记·曲礼)。望之俨然(见论语)。

次子名俟。俟,等待之意,出自: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又云: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见礼记·中庸)。又如:俟命(等待命令);俟吉(等待吉日);俟候(等待;等候);俟时(等待时机);俟望(等待盼望);俟嗣(等待继位);俟河之清(等待黄河水清)。

三子名份,即本分,气派,地步,限度,情面等意思;古同“彬”,意喻文质兼备。

四子名佚,本义即隐逸的人,如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也是散失之意,如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还有弃用;逃亡之意,如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等解读。

幼子名 “佟”,应该是冬天出生,有人出字谜猜测谁是“最冷的人”,答案即为佟。

(三)
再说唐朝大诗人李白(701~762年),有记载说他一生先后有过四个妻子。第一位许氏,公元727结发为妻,乃许圉师的孙女;第二位刘氏,公元739年同居后分手。第三位公元745年与东鲁某氏。最后第四位即公元744年宗氏即宗楚客的孙女。

原配许氏生了两个孩子,长女叫李平阳(小名明月奴)出嫁后病逝,次子叫李伯禽(小名颇黎)他在李白逝世30年后也去世。另与东鲁某氏生一男名叫李天然,不知所踪没记载,根据描述都是智力低弱。但也有史书记载李白的儿子伯禽、天然两人从小就能言善辩,品行很好,毕竟那时是乱世,怀才不遇而被埋没也属正常。至于硬要说孩子是傻子,或是传闻及哗众取宠罢了。至于孩子取名平阳(小名明月奴),伯禽(小名颇黎),有学者认为是因为李白身具突厥血统的文化习俗隐因。

李白生前好友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这样叙述李白一生的婚姻生养:“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按常理这个叙述应该是完备可信。另在李白本人的诗歌里,亦出现过一儿一女的名字,即《寄东鲁二稚子》提到“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此外,还有一首诗也提到儿子伯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其中有“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等句。

至于李白的好朋友杜甫,出身于京兆,乃北方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曾任朝官。杜甫虽然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都不见出色,但是他们的后代人丁兴旺,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据网上引述,按照家谱追溯,杜甫一脉至今兴旺,分布在许多地方。

(四)
中国历代宗氏严明的文人世家,取名辈分都非常有讲究。宋朝苏轼的几个儿子,名字都用‘走'部首,如迈,过,迨,遁。其孙辈都用“竹”字头,如苏迈的长箪,次符,三籥,四笋,五笈,六笙。苏过有七子:籥、籍、节、笈、筚、笛、箾。

苏轼明媒正娶的第一任原配夫人是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所余一子即苏迈生于1065年(治平二年)时仅6岁。苏东坡曾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娶了她的堂妹王季章(王闰之),生了苏迨、苏过。王闰之是一位贤妻良母,性情温顺,对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深得苏东坡敬重。

《宋史》卷三百三十八列传第九十七-有较详细的记载:“轼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迈,驾部员外郎。迨,承务郎。过字叔党,任右承务郎”。当苏轼移知湖州,不久便发生著名的乌台诗案,七月底被拘捕,八月中旬被押抵汴京,囚禁在御史台所属的监狱中。大儿子苏迈十四岁随父到京城照顾父亲,年仅七岁的苏过,则同九岁的二儿子苏迨留在湖州母亲身边。苏轼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迈、迨、过,寄望自己仕途一马平川:即迈进,迨达及过越,谁知命运却和自己开了莫大的玩笑,还好孩子事业有成。

苏轼的第三位红颜知己是王朝云,时年十二岁即为苏轼家中侍女,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主人的才华,且受到苏家夫妇善待,决意追随终身。他俩的关系很奇特,一起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夫妻之名,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宋朝费衮《梁溪漫志》有记载一段趣事: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说苏轼满腹文章,寓意聪明才智,当然也对,但苏轼之为苏轼,其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备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朝云深知,经历生死的人生变故之后,苏轼对于高官荣宠已视之淡然,在仕途上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对人生祸福相倚的忧惧,对物质富有的厌弃,和精神生活之空虚的种种感触,能透视苏轼内心世界的朝云堪称红颜知己,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既指沉迷风花雪月,亦指不懂趋炎附势,两弊皆致命,简单来说,就是肚子里的的学识和做人跟不上形势。

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22岁的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遁(繁体字遯),而此时苏轼正遵父遗命为《易经》作《传》,”遁“取自《易经》中的第三十七卦“遁”,即远离政治旋涡、消遁、归隐的意思,这一卦的爻辞中说:“嘉遁,贞吉”,“好遁,君 子吉”,可见这个名字,既寓有自己远遁世外之义,又包含着对儿子的诸多美好祝愿。

孩子满月之时,苏东坡想起昔日的名躁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都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感慨系之而自嘲一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元丰七年三月,苏轼又接到诏命,将他改为汝州团练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苏轼接到诏令后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携家启程,七月二十八日,当他们的船停泊在金陵江岸时,小儿中暑不治,夭折在朝云的怀抱。年近半百的苏轼,因为添了这个儿子,郁郁寡欢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抚慰,然而刚刚半年,孩子就遭受意外,这使他陷入极度悲恸之中;为此苏轼深深自责,甚至认为幼儿之死,是受到自己的连累。

小儿死后,东坡决意不去汝州,他向神宗上表,要求在常州居住,一方面与他的常州情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要安身立命、悉心照料肝肠寸裂的朝云不无关系。十七年后,苏轼也在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仙逝,他与小儿子苏遁,共担着同一个忌日。

苏轼65岁临终时给三儿子苏过,手书一道偈子名曰:《庐山烟雨》也称《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当时苏轼刚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写下了此诗。这首《观潮》引申了《五灯会元》,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心境。庐山烟雨和钱塘江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确是遗憾终生。但去了庐山和钱塘江,初看时确是蒙蒙烟雨和滔滔潮汐,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观物感悟,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界禅境。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依然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或钱塘江潮汐,这烟雨潮汐的自然现象就成为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了。

(五)
南宋的陆游,按其年谱记述,共有七子即: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看来陆游特别疼爱小儿子聿,曾写了七则《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是一首教子诗,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其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其二)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汝始弱龄吾已耄,要当致力各终身。
(其三)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其四)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其五)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鱼。
(其六)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其七)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

公元1210年,这位86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第三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六)
回头话说三国的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直到临终前(53岁)也曾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篇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诸葛亮也算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至于这位传奇人物诸葛亮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历史上均无记载。欣闻直到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有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较为集中的诸葛镇有后裔二千多人,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吾等凡夫俗子,既不是逐鹿沙场、功成立万,如曹刘之辈,故无需寄望生子当如孙仲谋,只要能健康成长,学有专长,家庭幸福,人生快乐,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是家长卑微的希望与祝福。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6-08 19:23:15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哈。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6-09 13:25:00
问好@ty_1912893 谢谢赏读,你的留言是一个有趣的悬念,让许多《三国迷》含笔者在内亦曾追溯不已,还真的作过盘点,谨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话说《赤壁之战》后,三国的第一代领导者主要将领基本都登场了,看一下他们的基本档案: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32岁生曹丕,董卓之乱时初露头角时34岁,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时45岁,赤壁之战时53~54岁,比刘备大6岁,比孙权大27岁,比司马懿大24岁,曹操65岁病逝。

刘备(公元161-223年), 桃园结义时大概23~28岁,三顾茅庐时46岁当年生刘禅,比诸葛亮大20岁,比曹操小6岁,比孙权大21岁,赤壁之战时47~48岁,病逝时62岁。

关羽(公元162-220年),桃园结义时大概22~27岁,三顾茅庐时46岁,败走麦城而亡时58岁。

张飞(公元168年—221年),桃园结义是大概16~21岁,长坂坡之战时大概39岁,赤壁之战时40~41岁,被杀时53岁。

赵云(公元168年~229),单骑救主时39岁,比刘备小7岁关羽小6岁,与张飞同岁,赤壁之战时40~41岁,比诸葛亮大13岁但早三年病逝,时61岁。

周瑜(公元175~210),赤壁之战时33~34岁,官拜大都督,比孙权大7岁,35岁就英雄早逝。既生瑜何生亮,自负的周瑜感叹年纪比自己小6岁的诸葛亮的才气英气逼人。

诸葛亮(公元181—234) ,隆中对时26岁,赤壁之战27~28岁,年轻才俊。刘备死时诸葛亮42岁而刘禅17岁,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53岁,还演出一场“死诸葛吓活司马”的故事。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赤壁之战时26~27岁,比曹操小27岁,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大5岁,比刘禅大24岁,70岁病逝。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曹操32岁时生曹丕,曹操死时曹丕33岁,六年后曹丕去世时39岁,曹丕比孙权小5岁,比司马懿小8岁,比刘禅大19岁,但过早离开政治舞台。

【赤壁之战后第二代领导层的兴起】

赤壁之战时,第二代的曹丕21岁,司马懿29岁,刘禅2岁,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孙权的第七子孙亮(243-260)还没出世。而著名的铜雀台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一年公元210年才落成。

(1)曹操的子女们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一代奸雄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曹操病逝时65岁。

现在我们来说说曹操的家人,史上记载曹操有16位老婆,《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提到曹操共有25个儿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曹昂舍身救父,曹丕一代枭雄,曹植才高八斗,曹彰当代猛将,曹冲智盖天下,还有7个女儿。我们环视一下三国曹操、刘备、孙权三个英雄人物的子女,我们发觉曹操的子女文武超群,而刘备及孙权的子女则庸碌无能。

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后来跟曹操离异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为正妻。按照传统的礼法,正妻的儿子是最有条件做接班人的,所以夺嫡之争,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几个儿子当中展开。

曹昂(?-197),字子修,曹操的长子。建安二年(197年)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遭到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

曹丕:曹魏高祖文皇帝(187年-226年),字子桓。曹操认为长子曹丕笃厚恭谨立为后继,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称魏文帝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死时只有39岁。

曹彰(?-223),字子文,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自小就立志为将,随曹操征伐,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丸,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病逝时大约32~35岁

曹植(192-232),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尤其《洛神赋》广为传颂。他得到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元232年逝世,享年40岁。

曹冲(196-208年),字仓舒,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为著名神童,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那是曹冲不过五六岁,曹冲在13岁病死,电视剧里的故事是说其兄长曹丕用毒蛇置他而死。

曹操儿子中另有12位封王,早逝的有8位,史籍记载曹操另有女六或七人,其中三女曹宪、曹节、曹华在建安十八年进贡给汉献帝为妻(见后汉书 献帝纪),其他四人名字不详,有安阳公主嫁给荀彧长子荀恽;金乡公主为何晏之妻;清河长公主为夏侯茂之妻。临汾公主,魏志司马芝传记载疑为曹操女儿。

(2)刘备的儿子们
刘备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封(义子),次子刘禅,三子刘永,四子刘理。名字意喻“封禅永理”,封禅即当皇帝,永理即永远治理。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小名阿斗,为甘夫人在新野时所生,三国演义里提到甘夫人因梦到吞北斗而怀孕,故刘禅小名“阿斗”,当时刘备已经46岁,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死他才16岁,同年继位, 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四十年后即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56岁)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活了64岁。

刘备另有两子为吴懿之妹(刘备占益州后,嫁于刘备)所生,一子刘永,封为鲁王,一子刘理,封为梁王。另外,刘备有义子刘封,本为罗侯姓寇人家的儿子,长沙郡姓刘人家的外甥,刘备初到荆州时因为没有儿子故将其收为义子。

刘禅的能力实际上没有三国演义描述那么差,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我个人觉得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正证明刘禅《装傻保命》的本事(64岁才病逝),相比后来的二个俘虏皇帝性命难保的词人皇帝李后主(李煜)及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下场来的好些。我们知道李煜虽然降宋被俘至汴京,后因《虞美人》诗句而被宋太宗毒死,在世41年。而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3)孙权和他的儿孙们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生于公元182年。他兄弟共四人,哥哥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兄弟四人的字正好是“伯仲叔季”。他江东的基业基本是父兄替他打下来的。公元200年孙策逝世,孙权18岁继任江东地盘,26岁联刘蜀抗曹魏,并于赤壁击败曹军,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37岁的孙权自58岁的刘备手中夺得荆州。孙权通过大规模屯田,依赖世族势力,奠定了江东雄厚的实力。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孙权活到了70岁病逝,在中国古代所有君王中应该算是活得久排在前10 了,他一生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但他能任用人才,独据江南,成为当时一代英杰。 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长子登、次子虑、三子和、四子霸、五子奋、六子休、少子亮,除长子和次子因病早亡,一个被他赐死,还有三个被孙氏子侄杀死和逼死(包括七子孙亮第二任吴皇帝,被孙休毒死),六子孙休第三任,早逝。孙权生有二女,长女名孙鲁班,字大虎,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后嫁全琮;次女名孙鲁育,字小虎,先嫁朱据,后嫁刘纂。

东吴的灭亡主要是实力所然,因为当时三国中的魏与蜀都已被晋所灭,晋已经统一了除了东吴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实力无比强大。三国之所以能形成鼎立之势,皆因吴蜀联合抗魏.今魏与蜀已亡,吴自然无力与晋抗争,所以必然会亡,但更主要的是东吴内乱,孙权死后,兄弟相残,后宫作乱,哥哥把弟弟赶下台,皇后又与大臣联合把皇帝处死,这样的事情在东吴屡见不鲜;加上佞臣当道、无人能治国,专用奸邪,罢免忠良,导致东吴人心惶惶。咸宁五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吴,太康元年,晋将杜预率领十万大军继续前次的攻势,孙皓紧急下令张悌率领七八千人抵御,杜预破了张悌大军,直逼建业,孙皓手下已无人为他卖命,自知大势已去,便等西晋大军攻来时,在石头城上宣布投降,至此,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

【晋朝司马家族】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作者把司马懿描绘为曹操同辈人,多智多谋近似妖道,他选择辅佐太子曹丕登上政治舞台,实际上司马懿比曹操小24岁,曹操65岁死时司马懿才41岁,他比曹丕只大8岁,比诸葛亮大2岁,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公元251年高寿72岁的司马懿死後,其长子司马师继父丞相位,他本人继父晋公位,废魏帝,公元255年司马师死後,司马昭代替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昭(211年-265年)活了54岁, 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公元242~260,曹丕的孙子),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司马昭比刘禅小5岁,比曹丕小24岁,属于第二代的同辈人,他的儿子司马炎(公元236-290)也活了54岁。

三国演义引用明朝杨慎《临江仙》作为卷首楔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点算三国人物人生几何,感叹三国曹魏,刘蜀,孙吴打拼几十年,最后却由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家族夺取。印证了: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自然规律。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0-06-15 16:40:05
话说当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登镇江的北固山怀古词作提到孙仲谋的有
(1)【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楼主:薛依云  时间:2021-04-25 10:07:34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 豚犬耳!" 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赞赏。 在三国时代能指点江山论英雄的也就是曹操了。

话说赤壁之战时,第二代的曹丕21岁,刘禅2岁,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孙权的第七子孙亮(243-260)还没出世。而著名的铜雀台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一年公元210年才落成。

且看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子辈又如何?

(1)曹操的子女们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一代奸雄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曹操病逝时65岁。

现在我们来说说曹操的家人,史上记载曹操有16位老婆,《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提到曹操共有25个儿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曹昂舍身救父,曹丕一代枭雄,曹植才高八斗,曹彰当代猛将,曹冲智盖天下,还有7个女儿。我们环视一下三国曹操、刘备、孙权三个英雄人物的子女,我们发觉曹操的子女文武超群,而刘备及孙权的子女则庸碌无能。

曹操的元配是丁夫人,后来跟曹操离异了,曹操就把卞夫人升为正妻。按照传统的礼法,正妻的儿子是最有条件做接班人的,所以夺嫡之争,主要是在曹操的卞夫人生的几个儿子当中展开。

曹昂(?-197),字子修,曹操的长子。建安二年(197年)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遭到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

曹丕:曹魏高祖文皇帝(187年-226年),字子桓。曹操认为长子曹丕笃厚恭谨立为后继,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称魏文帝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死时只有39岁。

曹彰(?-223),字子文,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自小就立志为将,随曹操征伐,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丸,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病逝时大约32~35岁。

曹植(192-232),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尤其《洛神赋》广为传颂。他得到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曹植虽然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元232年逝世,享年40岁。

曹冲(196-208年),字仓舒,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为著名神童,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那是曹冲不过五六岁,曹冲在13岁病死,电视剧里的故事是说其兄长曹丕用毒蛇置他而死。

曹操儿子中另有12位封王,早逝的有8位,史籍记载曹操另有女六或七人,其中三女曹宪、曹节、曹华在建安十八年进贡给汉献帝为妻(见后汉书 献帝纪),其他四人名字不详,有安阳公主嫁给荀彧长子荀恽;金乡公主为何晏之妻;清河长公主为夏侯茂之妻。临汾公主,魏志司马芝传记载疑为曹操女儿。

(2)刘备的儿子们
刘备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封(义子),次子刘禅,三子刘永,四子刘理。名字意喻“封禅永理”,封禅即当皇帝,永理即永远治理。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小名阿斗,为甘夫人在新野时所生,三国演义里提到甘夫人因梦到吞北斗而怀孕,故刘禅小名“阿斗”,当时刘备已经46岁,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死他才16岁,同年继位, 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四十年后即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56岁)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活了64岁。

刘备另有两子为吴懿之妹(刘备占益州后,嫁于刘备)所生,一子刘永,封为鲁王,一子刘理,封为梁王。另外,刘备有义子刘封,本为罗侯姓寇人家的儿子,长沙郡姓刘人家的外甥,刘备初到荆州时因为没有儿子故将其收为义子。

刘禅的能力实际上没有三国演义描述那么差,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我个人觉得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正证明刘禅《装傻保命》的本事(64岁才病逝),相比后来的二个俘虏皇帝性命难保的词人皇帝李后主(李煜)及画家皇帝宋徽宗赵佶下场来的好些。我们知道李煜虽然降宋被俘至汴京,后因《虞美人》诗句而被宋太宗毒死,在世41年。而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

(3)孙权和他的儿孙们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生于公元182年。他兄弟共四人,哥哥孙策,字伯符,三弟孙翊,字叔弼,四弟孙匡,字季佐。兄弟四人的字正好是“伯仲叔季”。他江东的基业基本是父兄替他打下来的。公元200年孙策逝世,孙权18岁继任江东地盘,26岁联刘蜀抗曹魏,并于赤壁击败曹军,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37岁的孙权自58岁的刘备手中夺得荆州。孙权通过大规模屯田,依赖世族势力,奠定了江东雄厚的实力。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孙权活到了70岁病逝,在中国古代所有君王中应该算是活得久排在前10 了,他一生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战斗,但他能任用人才,独据江南,成为当时一代英杰。 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长子登、次子虑、三子和、四子霸、五子奋、六子休、少子亮,除长子和次子因病早亡,一个被他赐死,还有三个被孙氏子侄杀死和逼死(包括七子孙亮第二任吴皇帝,被孙休毒死),六子孙休第三任,早逝。孙权生有二女,长女名孙鲁班,字大虎,先嫁周瑜之子周循,后嫁全琮;次女名孙鲁育,字小虎,先嫁朱据,后嫁刘纂。

东吴的灭亡主要是实力所然,因为当时三国中的魏与蜀都已被晋所灭,晋已经统一了除了东吴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实力无比强大。三国之所以能形成鼎立之势,皆因吴蜀联合抗魏。今魏与蜀已亡,吴自然无力与晋抗争,所以必然会亡,但更主要的是东吴内乱,孙权死后,兄弟相残,后宫作乱,哥哥把弟弟赶下台,皇后又与大臣联合把皇帝处死,这样的事情在东吴屡见不鲜;加上佞臣当道、无人能治国,专用奸邪,罢免忠良,导致东吴人心惶惶。咸宁五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吴,太康元年,晋将杜预率领十万大军继续前次的攻势,孙皓紧急下令张悌率领七八千人抵御,杜预破了张悌大军,直逼建业,孙皓手下已无人为他卖命,自知大势已去,便等西晋大军攻来时,在石头城上宣布投降,至此,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

(五)晋朝司马家族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作者把司马懿描绘为曹操同辈人,多智多谋近似妖道,他选择辅佐太子曹丕登上政治舞台,实际上司马懿比曹操小24岁,曹操65岁死时司马懿才41岁,他比曹丕只大8岁,比诸葛亮大2岁,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杀曹爽,开始专权国政。公元251年高寿72岁的司马懿死後,其长子司马师继父丞相位,他本人继父晋公位,废魏帝,公元255年司马师死後,司马昭代替成为曹魏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司马昭(211年-265年)活了54岁, 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公元242~260,曹丕的孙子),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司马昭比刘禅小5岁,比曹丕小24岁,属于第二代的同辈人,他的儿子司马炎(公元236-290)也活了54岁。

三国演义引用明朝杨慎《临江仙》作为卷首楔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点算三国人物人生几何,感叹三国曹魏,刘蜀,孙吴打拼几十年,最后却由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家族夺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