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越有意思的唐朝故事

字数:6611访问原帖 评论数:2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27 06:34:14 更新时间:2021-05-04 05:10:27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6 22:34:14
唐朝,一个充满魅力的朝代,英雄人物辈出,今天我们来说说唐朝的故事。


【第1节】少年英雄

公元598年,我们的第一个主人公出生于武功(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李世民。

李世民的父亲叫李渊,母亲是窦氏,李渊和窦氏共育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儿子李玄霸,四儿子李元吉。

和刘邦、朱元璋出身草根不同,李世民是出身于贵族世家,属于历史上著名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指的是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一带的军人集团。

“关陇集团”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下产生的,当时北魏大权被大将高欢把持,皇帝为了夺回权力,让亲信大将贺拔岳组建“关陇集团”对抗高欢。

后来北魏分裂成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宇文泰成为“关陇集团”新的领袖。

为了提高战斗力,宇文泰在“关陇集团”里设立了八位柱国大将军和12位大将军。

8位柱国大将军之一的李虎,就是李世民的曾祖父,李世民的祖父李昞,任西魏车骑大将军,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也在多地担任刺史。

“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有多大影响?举几个例子就能明白。

北周、隋朝、唐朝的建立者,都是来自“关陇集团”,甚至连隋末著名起义军瓦岗军的领袖李密,其祖上也是来自于“关陇集团”。

由于出身军事贵族,李世民从小除了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以外,对骑马射箭也十分娴熟。

文武双全的李世民,很快迎来了一次表现的机会。

公元615年,当时是隋炀帝杨广在位,隋炀帝这个人好大喜功,他决定出去巡视一番,向游牧民族显示一下大国天子的威严。

当时草原上有很多游牧民族,大多数听说隋朝天子来了,都表示臣服,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个就想和隋朝较较劲,那就是东突厥。
之所以叫东突厥,是因为那时突厥分裂了,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在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的时代,西突厥很强大,曾经率军进攻长安,可惜他们遇到了老谋深算的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没有和西突厥正面开打,而是派人策反了西突厥后方的各部落,让西突厥很快自我瓦解了。

此消彼长,西突厥衰弱了,失去竞争对手的东突厥就趁机发展壮大,等到隋炀帝上位,正是东突厥兴盛的时候。

隋炀帝喜欢耀武扬威,但却没有他父亲的深谋远虑,而东突厥早就磨刀霍霍,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听说隋炀帝在边界巡视,东突厥的首领始毕可汗立即起兵,率领数十万大军直扑隋炀帝的队伍。

危急时刻,之前从隋朝嫁到东突厥的义成公主派人通风报信,把突厥大军来袭的消息告诉了隋炀帝。

隋炀帝本以为自己出来迅游,各部落都会老老实实的臣服,没想到东突厥派重兵来袭,大惊失色,赶紧率领众人就近躲入雁门郡(今天的山西省代县),叫各地部队前来救驾。

时年17岁的李世民也在一支救援队伍里,带领这支队伍的是屯卫将军云定兴。

这个云定兴是个什么人呢?他原来是杨广大哥杨勇的岳父,但这个岳父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为了让当时的太子杨勇高兴,好给自己加官进爵,天天诱导杨勇去吃喝玩乐,导致杨勇疏于政务,最后丢了太子之位,让杨广得以上位,从这一点看,隋炀帝杨广还得感谢云定兴。

杨广得势之后,云定兴立即抛弃了女婿杨勇,投靠到杨广门下,继续靠阿谀奉承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见云定兴是个厚脸皮的人,这次他也来率军救驾,虽然他没什么军事才能,但他队伍里有个机灵的李世民。

李世民就对云定兴说:“这次东突厥敢全体出动来包围天子,一定是认为我们仓促之间难以组织大军与他抗衡,所以我们应该壮大声势,白天全军招展旌旗,晚上敲响军鼓,让突厥以为我们到了大量人马,从而知难而退,否则现在敌众我寡,不能硬拼。”

云定兴觉得有道理,就照做了,让队伍大张旗鼓的逼近突厥大军。

突厥首领始毕可汗率军包围了隋炀帝所在的雁门郡,久攻不下,本来就有点疲惫了,现在听到援军震天的战鼓,更加心虚,加上后方的义成公主派人告诉他:“后方有敌人来袭!”始毕可汗左右权衡之后,决定退兵,隋炀帝终于脱离了险境。

遇事不乱,冷静分析,少年李世民表现出了过人的心理素质,也因此立下大功。

隋炀帝杨广安然脱险,但是他没有振作起来,随着自己的决策步步受挫,杨广越来越沉沦。

大兴土木,搞得劳民伤财;多次发动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民怨沸腾,各地纷纷出现起义军,隋炀帝依旧执意集中重兵去对付高丽,下属杨玄感趁后方空虚发动叛乱,把隋炀帝准备用来游江南的龙舟一把火全烧了。

好不容易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望着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军,隋炀帝已经心灰意冷,就想着及时行乐。

于是隋炀帝下令重新造数千艘龙舟,而且造的要比之前的更大、更豪华。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6 23:13:46
自己顶一下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6 23:42:45
由于隋炀帝贪图享乐,没有及时做出调整,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起义军,在这种形势下,李渊所镇守的山西也出现了起义军,一名外号“历山飞”的首领聚集部队,来攻打太原。

李渊守土有责,率军出战,这名叫“历山飞”的起义军首领虽然不会飞,但手里有不少人,把李渊重重包围。


危急时刻,李世民率领骑兵冲入敌阵,一顿箭雨挡住敌人攻势,正好这时官军大部队赶到,李世民父子里应外合,击溃了“历山飞”的队伍。

隋炀帝听说山西出现起义军,派尚书樊子盖带兵前来镇压,这个樊子盖过于残忍,对起义军采取烧杀抢掠的措施,对投降的人也不放过,引起了百姓极大的怨恨,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

隋炀帝看樊子盖办事不利,就撤了他的职务,让李渊指挥官军对付起义军。

李渊就比樊子盖聪明多了,他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善待投降者,逐渐平息了当地的起义军。

太原的起义军虽然平息了,但其他各地的起义军却越来越多,眼看天下将乱,李世民父子于是暗中行动,乐善好施,积累实力,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好准备。



【第2节】危机四伏的隋朝

隋炀帝居于深宫之中,听说各地有起义军出现,就问问大臣们:现在外面的形势怎么样?

大将军宇文述善于察言观色,他知道隋炀帝害怕面对现实,就回答说:“起义军已经越来越少了。”

隋炀帝正在高兴,大臣苏威是个直性子,直接答复说:“恐怕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近了。”

听了苏威的话,隋炀帝当场脸色就变了,苏威又劝他停止对高丽用兵,刚愎自用的隋炀帝一怒之下,把苏威罢官处理,宇文述总是说隋炀帝爱听的话,隋炀帝就一直重用宇文述,后来宇文述病重,临死之前,请隋炀帝关照儿子宇文化及,隋炀帝欣然答应,估计隋炀帝肯定想不到,自己后来会死在宇文化及手里。

苏威因为直言被罢官以后,敢和隋炀帝说真实情况的大臣越来越少,起义军愈演愈烈。

在众多的起义军中,有一支实力强劲的部队,那就是赫赫有名的瓦岗军。

瓦岗军是由翟让聚众发起,因为最初起义地点在瓦岗寨(今天的河南滑县附近),所以得名为瓦岗军。

翟让这个人,惯用一根长枪,武艺超群,豪爽仗义,他起义之后,很多老乡都来加入他的队伍,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单雄信、徐世绩等人。

一开始,瓦岗军只是抢劫一些过路商人,抢得钱来,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过着山大王一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战略计划。

直到一个人的加入,逐渐让瓦岗军从山大王变成了一支影响天下局势的重要力量,这个人,也是关陇集团的后人——李密。

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和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一样,也是西魏的八大柱国将军之一。

李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研究谋略,因为出身贵族,他曾经当过隋炀帝的侍卫。

机灵的李密当侍卫时也没闲着,喜欢到处观察,他东张西望的样子被隋炀帝看到了,隋炀帝有点不高兴,就让李密离开了侍卫队伍。

侍卫当不了,李密干脆隐居起来,一心读书,仔细研究文韬武略,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牛角读书”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当时的隋朝重臣杨素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个书生骑着牛,把书挂在牛角上,边骑边读,杨素很好奇,就上去问:“哪个书生这么勤奋?”

李密出身贵族,自然认识重臣杨素,立即向杨素行礼,杨素就和李密聊了起来,聊了几句,杨素发觉这个李密谈吐不凡、见识过人,心中暗暗称奇。

回家之后,杨素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那个李密是个人才,是你们这一辈人里的佼佼者。”杨玄感听闻之后,就和李密结为至交。

杨玄感是个野心家,看到隋炀帝的胡作非为,杨玄感觉得自己有机可乘,就有一次私下和李密开玩笑说:“隋朝恐怕难以长久,万一以后争夺天下,你我谁更厉害?”

李密也不甘示弱,回答说:“在两军阵前冲杀,我不如你;驾驭群雄,你不如我。”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密的谋略能力的确强于杨玄感。

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发兵进攻高丽,隋朝精兵集结在辽东,后方空虚,杨玄感觉得时机到了,率领亲信在黎阳起兵反隋。(黎阳在今天河南浚县)

起兵之后,杨玄感就和李密商量主攻方向,李密在谋略方面的确有一套,他很快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就近攻击东都洛阳,但洛阳城防坚固,成败未知。

中策:带兵前去进攻长安,拿下地理位置重要的关中地区,这是中策。

上策:现在隋炀帝率领大军在对付高丽军队,和后方联系必须经过榆林,我们只要掐住这个通道,断了他的补给,到时高丽军队攻击他的正面,我们攻击他的后方,隋炀帝很快会粮尽兵败,到时天下可以传檄而定。

三套方案摆在眼前,杨玄感会选哪一个呢?

杨玄感想了半天,对李密说:“你所认为的下策,在我看来才是上策。现在大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我们先打下洛阳,就可以动摇隋炀帝的军心,不打下洛阳,怎能显示出我们的强大武力?”

所以杨玄感就没有用李密的上策,而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最优方案,就近攻打洛阳。

从这就能看出杨玄感的谋略水平比起李密还是差不少,抓住百官的家属就能稳操胜券?这也太乐观了。
在去往洛阳的路上,杨玄感屡战屡胜,自以为成功在即,路上还抓住了内史舍人韦福嗣,内史舍人在隋朝是个从五品的小官,负责检查宫内不法事情。

杨玄感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爱才,把抓到的韦福嗣委以重任,因为韦福嗣长期出入宫廷,对隋炀帝比较熟悉,杨玄感就让韦福嗣为自己出谋划策。

但是这个韦福嗣是因为被俘虏才被迫在杨玄感手下做事的,而且现在局势还不明朗,所以韦福嗣在为杨玄感出谋划策的时候,常常首鼠两端,为自己留条后路。

李密是聪明人,看出韦福嗣的心思,就对杨玄感说:“这个韦福嗣是被迫参加我们的,他其实是在观望,有这样的人在我们队伍里,我们难以成功,请杀了韦福嗣。”

杨玄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抓了一个熟悉宫廷的人,正要重用他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肯杀韦福嗣,让李密大失所望。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韦福嗣就找个机会跑了,不过杨玄感是不会反省的,而是更加自信,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官来投奔他了。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7 13:41:37
隋朝大将军李子雄,因事得罪了隋炀帝,畏罪逃跑,跑来投奔杨玄感,一见面就劝杨玄感自己称帝。

杨玄感接连得到隋朝降臣,本来就自我感觉良好,听了李子雄劝自己称帝的话,更是自信心爆棚,就找来李密,问自己现在是否能够称帝。

从杨玄感目前的这些表现来看,这个人看问题浮于表面,他之前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是因为打的都是一些小城池,还没打到洛阳呢,就以为自己战无不胜了,李密就比他清醒多了。

李密就说:“从前反对首领称帝的,往往都因此被首领疏远,但我还是要说真心话,现在我们虽然打了一些小胜仗,但并没有什么郡县响应我们反隋,而且洛阳守军很强,其他隋朝军队正赶来支援洛阳,我们现在应该去把关中打下来,你何必急着称帝呢?”

被李密这么一说,杨玄感才暂时放弃了称帝的想法。

不久之后,隋朝大军赶到,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几次和隋军交战不利之后,杨玄感开始心虚了,这时他才想起李密的中策,开始率军向西移动。

如果杨玄感能够按照李密的中策赶到关中的话,事情可能会有所转机,不过路上又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杨玄感的部队向西移动,路过了一个叫弘农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南三门峡附近。

杨玄感听说弘农城里有大量粮食,正好他的部队现在缺粮食,为了得到弘农的粮食,杨玄感就临时改变计划,指挥部队进攻弘农。

这次杨玄感就没之前的好运气了,在这他遇到了一个硬钉子。

弘农的太守叫杨智积,这个人对隋朝很忠心,此次看到杨玄感反隋,本来就想打击杨玄感,现在杨玄感自己送上门来了,杨智积当然要好好招呼他一下。

为了拖住杨玄感,让隋朝大军赶到围歼他,杨智积特意登上弘农城楼,大骂杨玄感。

杨玄感是个不理性的人,被人一骂就来火了,下令部队立即攻打弘农城。

这一打正中了杨智积的计谋,他正是要靠弘农城来拖住杨玄感的部队,好让隋朝大军追上杨玄感,杨玄感却没有醒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李密听说杨玄感要打弘农城,立即去劝阻杨玄感说:“现在我们被隋朝大军追击,兵贵神速,我们应该立即向西移动,怎能在这里浪费时间?”

但杨玄感不这么想,他喜欢感情用事,杨智积骂了他,他现在一心想打进弘农城,好好教训杨智积,所以杨玄感不听李密的,下令部队进攻弘农,一打就是三天。

三天之后,弘农城没攻破,隋朝大军却追来了,杨玄感这时知道怕了,这才率军向西移动,但为时已晚,杨玄感的部队在阌乡被隋朝大军追上(阌乡在河南灵宝市附近),隋军发起猛攻,杨玄感战败身死。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7 19:47:31
杨玄感失败之时,李密从乱军中逃走,躲在老百姓家里,结果被人告发,李密被隋军抓住,押往隋炀帝所在的高阳。(高阳在河北保定市一带)

要说李密的确是足智多谋,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能想出脱身之计,李密就和一起被抓住的伙伴们说:“我们要是到了高阳,必死无疑,必须在路上想办法。”

伙伴们也明白这个理,都表示愿意听李密的安排。

有个伙伴身上有不少钱,李密就让他把钱拿出来,献给了押送官,李密对押送官说:“我们不久就要死了,要钱也没用,就献给大人了。”押送官一看有这种好事,就乐呵呵的收下了。


正所谓“拿人的手短”,押送官拿了李密的钱,就开始对他们客气起来,看管的不再那么严格,李密又请押送人员们喝酒吃饭,经常一喝一整晚,押送官们喝的开心,对李密他们的看管越来越松懈。

李密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一天夜里趁人不备,李密和伙伴们迅速逃走。

在这之后,李密改名换姓,亡命天涯,几经辗转,最后投奔了翟让的瓦岗军。

李密刚来的时候,翟让不是很重视他,李密也不急,很快露了一手。

当时瓦岗军的附近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势力,翟让派李密去劝降他们,李密凭借自己的理性分析和能言善辩,总是能圆满的完成任务,加入瓦岗军的人越来越多,翟让因此也开始重视李密的作用。
楼主:1980宁静蓝海  时间:2021-04-27 20:09:13
第3节 各路势力开始登场

李密靠着自己的能言善辩,成功说服了很多小股势力加入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因此开始重视李密,很多事情都找他商量。

李密和翟让不同,翟让是草莽出身,喜欢过山大王一般的生活,而李密是有争霸天下的野心的,他提出了自己对瓦岗军现状的分析。

李密对翟让说:“我们瓦岗军现在人马越来越多,但粮食有限,长期这样下去,粮食必然供不应求,到时部队战斗力下降,遇到强敌则难逃一死,不如去打下荥阳,利用那里的储备做补充,休整兵马,到时可以争霸天下。”

翟让觉得有道理,于是率领瓦岗军攻击荥阳,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劲敌。

荥阳当时有个大粮仓,是军事重地,隋炀帝特意在这里放了一个狠人——猛将张须陀。

张须陀此人作战勇猛,多次立功,隋唐时期的名将罗士信和秦叔宝都曾经跟随他作战,当时荥阳附近最强的起义军就是瓦岗军,隋炀帝特意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命令他率军进攻瓦岗军。


翟让之前吃过张须陀的亏,听说是他带兵前来,有点怕,打算率领瓦岗军转移,被李密劝止了。

有时对手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只要你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依然可以找出对手的破绽。

李密就对翟让说:“张须陀这人虽然打仗勇猛,但是他谋略不足,而且他的部队多次打败过我们,必然会有骄傲轻敌之心,你请看好,我一战就能打败他们。”

听了李密的话,翟让壮起胆子,硬着头皮率领瓦岗军对上张须陀的部队。

开战之前,瓦岗军做出周密部署,翟让率领主力正面迎敌,李密带领骑兵埋伏在附近树林里。

张须陀因为之前多次打败过瓦岗军,的确有轻敌之心,在他看来,瓦岗军就是一盘菜啊,手到擒来,战斗打响之后,他立即率军猛攻翟让部队,翟让率军且战且退,把张须陀部队逐步引诱到埋伏地点。

这时杀声四起,瓦岗军伏兵尽出,把张须陀部队重重包围,翟让、李密率军猛冲,张须陀虽然神勇,无奈中了埋伏,力战而死。

消灭张须陀之后,瓦岗军士气大振,李密的能力让翟让刮目相看,有功要赏,翟让为此特意划拨了一支部队让李密独立指挥。

瓦岗军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一带,除了他们,当时在河北山东一带也有一支起义军,带头人是隋末著名牛人——窦建德。

窦建德,贝州人(贝州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市一带),信守承诺,乐于助人。

在窦建德年少的时候,有一天他们老家有个人的亲人去世了,但那个人家里很穷,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急的在家里哭。

当时窦建德在田里放牛,听说这件事后,毅然把牛卖了,把得来的钱给那个人去办丧事,因此受到老乡们的大力称赞。

慷慨助人,是窦建德的一大特点。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