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的皇帝(已完结)

字数:197841访问原帖 评论数:213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4-26 16:30:08 更新时间:2022-09-25 11:22:30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0 12:48:38
上一回更错了,特此更正,重发。抱歉抱歉!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0 22:58:52
比刘盆子更倒霉的皇帝


公元25年,正月,平陵(陕西省咸阳市西平陵乡)人方望见玄汉政府政治腐败、治下混乱,必败无疑,于是起了点小野心,他找到安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安陵乡)人弓林等人,说:

前定安公刘婴,是汉平帝的后代,虽然王莽后来篡夺了帝位,但刘婴可是曾经货真价实的汉主诶。现在人们都说刘氏宗亲应当受命为帝,我想和你们共同来建立大业,立刘婴为皇帝,你们看如何?

野心家们立即一致同意。于是,他们在长安找到刘婴,将他带到临泾(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正式立为大汉天子。再由刘婴任命方望为宰相,弓林为大司马,一时间也聚集了数千党羽。

玄汉皇帝刘玄听说此事后,二话没说,派了一支人马前去讨伐,一击就溃,将刘婴君臣全部斩杀,刘婴享年二十一岁。

要说这个刘婴是真倒霉,他短短一生当了一次半皇帝,没过过一天顺心日子,没说过一句硬话。

刘婴本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玄孙,公元6年,汉平帝刘箕子去世,王莽说刘婴命好,最适合当皇帝,然后就把两岁的刘婴立为皇太子,称号为“孺子”。

:一直到王莽篡汉,刘婴也没能正式登基,还是皇太子的身份,但名义上他是大汉的元首,所以,我说他这是当了半次皇帝。

公元9年,王莽万事具备,自己要当皇帝了,于是将五岁的刘婴改封为定安公,采邑一万户人家,土地一百里。王莽又把大鸿胪(藩属事务部)官署作为定安公住宅,设立警卫,派人监视。严禁任何人甚至奶妈跟刘婴说话,一个五岁的孩子就这么被软禁居住。一直到长大成人,刘婴都不能叫出牛、马、羊、鸡、狗、猪的名称。说来也怪,王莽后来把长子王宇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刘婴。

公元25年,刘婴终于又被推出来当皇帝,虽然没几天就被灭掉了,但这次,应该算是当了一回吧。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1 08:31:02
谢谢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1 17:36:42
晚上发文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00:49:20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1)


公元25年到公元26年,既有大事,也七零八碎发生许多小事,不少都是那种拿出来讲撑不起来,跳过去又有点可惜的东西。我前前后后扒拉来扒拉去,发现这些事实际上碎而不乱,甚至可以说相当完美地体现了刘秀的用人策略。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实际上,以绿林军为班底的玄汉政权已经几乎统一了半个天下,赤眉军刀锋所及更是所向披靡,但最后胜出的却是刘秀。

为什么?从根子上说,就是用干部上的格局不同。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宗室

降中山王刘茂

公元25年,七月,刘姓宗室刘茂在京县(河南省荥阳县南)和密县(河南省密县)聚集兵众,自称厌新将军,攻下颖川(河南省禹州市)、汝南(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部众达十余万人。刘秀派骠骑大将军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读如眼)、强弩将军陈俊攻打刘茂。刘茂投降,刘秀封他为中山王(首府卢奴,河北省定州市)。

厚葬玄汉皇帝刘玄

九月,玄汉政府已经被赤眉军打得稀里哗啦,刘玄仓皇出逃。刘秀下诏封刘玄为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诏书说,无论官吏或百姓敢有杀害刘玄的,罪与大逆相同;有把刘玄送到东汉政府的,封侯。后来,刘玄向赤眉投降,被原来的部属张卬等人杀害,刘秀派大司徒邓禹将刘玄埋葬。后来,又把刘玄的三个儿子刘求、刘歆、刘鲤,都封为侯爵。

作为刘玄的老部下,而且刘玄冤杀了刘秀的大哥刘縯,刘秀此举,让人觉得他忠厚仁爱、气度恢弘。

计杀真定王刘杨

公元26年,初,真定王(首府真定,河北省正定县)刘杨,制造谶文说,赤九之后,瘿杨为主。说起来挺搞笑,刘杨脖子上有一个赘瘤,正好应验,(西汉以“火”为象征,刘秀是刘邦第九代子孙。瘿在中医里指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我理解就是所谓的“瘿瓜瓜”,民间俗称大脖子病,也就是说,刘杨有大脖子病。这句谶语的意思就是,刘秀之后,轮到大脖子刘杨当皇帝了)。刘杨就与绵曼县(河北省平山县)的变民集团暗中勾结,欲图大事。刘秀派骑都尉(骑兵总监)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前往征召刘杨。刘杨紧闭城门拒绝相见。

这个刘杨是谁?以前我们讲过的。公元24年,春季,刘秀还在准备攻打郎汉皇帝王郎的时候,这个刘杨率十余万部众,打算投靠王郎。刘秀派人拉拢刘杨,并且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当夫人,于是,刘杨转而支持刘秀。在后来消灭王郎的过程中,刘杨还是出了不少力的。此番,刘杨可能觉得封王封侯远没有当皇帝来得过瘾,所以也发了一个皇帝梦。

刘秀改变策略,派前将军耿纯持符节巡视幽州(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沿途慰劳各处的王侯。耿纯到达真定,住在招待所,邀请刘杨见面。耿纯的老娘跟刘杨家沾点亲,所以刘杨没有怀疑耿纯。刘杨带着一大帮随从去见耿纯,自己进入耿纯住所,几个兄弟领兵守在门外。耿纯恭恭敬敬迎接刘杨,又表示怎么能让刘杨的兄弟站在外面呢,赶紧都请进来啊!等刘杨的兄弟们进屋之后,耿纯一声令下,埋伏在边上的甲士跳将出来一顿乱砍,全部诛杀,耿纯提溜着刘杨的脑袋出来,刘杨的士兵当即投降。于是,真定震动,举城皆服。刘秀考虑到刘杨毕竟还没有谋反,就封他的儿子刘德继任真定王。

刘秀实在太厉害了。对刘杨,说杀就杀,绝不手软;对刘杨的儿子,居然还封为王,刘秀的心,不是一般的大。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08:31:16
欢迎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09:25:17

红色小包抢红包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09:25:30
有红包诶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15:21:00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2)

为什么宛王刘赐只封了侯?

公元26年,四月,大司马吴汉攻打宛县(玄汉宛国首府,河南省南阳市)。宛王刘赐带着玄汉皇帝刘玄的妻子儿女到洛阳投降。刘秀封刘赐为慎侯(公元23年,刘玄放刘秀北上安抚黄河以北地区,刘秀才算逃离险境,时任玄汉政府宰相的刘赐是出了力的)。刘秀的叔父刘良、族叔刘歙(玄汉元氏王)、堂兄刘祉(玄汉定陶王),全从长安来到洛阳。四月二日,刘秀封刘良为广阳王(首府蓟县,北京市),封刘祉为城阳王(首府莒县,山东省莒县);又封已故大哥刘縯的儿子刘章为太原王(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刘兴为鲁王(首府鲁县,山东省曲阜市)。

五月十九日,封堂叔刘歙当泗水王(首府凌县,江苏省泗阳县。此时凌县属汉帝刘永)。六月十五日,封刘歙的儿子刘终当淄川王(首府剧县,山东省寿光市南。此时剧县属张步)。

这里有必要讲一下,刘良抚养过刘秀,封王也就罢了,刘歙、刘祉和刘赐都是玄汉政府的王,从史书记载上看,刘赐曾经力挺刘秀北上,其功劳远大于其他两位,但刘歙、刘祉都封王,而刘赐并没有封王,为什么?我曾经在《大哥刘縯被杀,刘秀侥幸逃脱,司马光为何要隐去刘秀真正的救命恩人?》一文中推测,刘秀能够北上,刘赐起的作用恐怕不是很大,起关键作用的其实是刘玄的宠臣、尚书曹诩(刘秀大量贿赂曹诩,让他在刘玄耳边吹风),此处,刘赐没能封王,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推论。

本年十二月三十日,刘秀下诏:凡被新王朝政府撤销的刘姓皇族的侯爵(公元10年),一律恢复故有封国。

宗室太重要了。特别是在西汉末年,推翻王莽新朝之后,民间普遍认为天下是刘家的天下,姓刘,是有天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基本上,当时有实力或野心争夺天下的人,绝大部分都姓刘,或者假装姓刘(王郎、芦芳)。反过来说,当宗室归附刘秀,刘秀得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而且得到这些人的地盘、人马和影响力。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2 15:23:55
用干部别具匠心

我们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用干部就是关键因素。我们看看刘秀是怎么用干部的。

以谶语用干部?

公元25年,六月二十日,刘秀称帝,任命三公。

此时,时任前将军邓禹正在河东郡(山西省夏县)一带作战,七月一日,刘秀派使者持符节任命邓禹当大司徒(宰相),封酂侯(酂县,即萧何的采邑。酂读如矬),食邑一万户。

又商议选任大司空(最高监察长),七月七日,刘秀凭《赤伏符》上说的“王梁主卫作玄武”的谶文(神秘预言。谶读如衬),任命野王县(河南省沁阳市)令王梁为大司空。之后,又打算按照谶文中的话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封王梁为大司空也就罢了,封孙咸为大司马,将领们一下子炸了锅了,纷纷表示,孙咸有什么功劳竟然可以封为大司马?群众反对声音太大,刘秀没办法,于七月十二日任命吴汉为大司马。

这里有必要啰嗦几句。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刘秀这个人比较迷信,喜欢用谶文来使用干部。王梁任大司空就已经不妥了,居然又让一个什么孙咸代理大司马,真是太迷信了话义爬书上巡视组的人。

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刘秀并不怎么信谶言,他更多的是利用谶言。本年,六月二十日,因为《赤伏符》上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刘秀称帝,七月初任命百官,同是《赤伏符》上的关于王梁和孙咸的谶言就不算数了?关于这哥儿俩的谶言如果是假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又岂能当真?所以,刘秀必须要任命王梁和孙咸。好在王梁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有一定的功劳,反对声音小一点,而孙咸的功劳估计实在提不起来,所以将领们反映很大,刘秀也就没有坚持,而是任命吴汉当大司马。如果刘秀真的是个老迷信,又岂能遂了大家的意?对吧?

那么,刘秀究竟迷信不迷信?

咳!中国人极少有彻底的无神论者,刘秀当然也一样,对待谶言,能用则用,半信不信,用不上就算。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3 14:04:45
12公元25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之收宗室、用干部(3)

功臣全封侯

博士丁恭表示这样不妥,他说,在古代,分封诸侯不过百里。树干(中央)强壮,树枝(地方)弱小,这样天下才能治理。现在给一个侯爵就封四个县,不合规定。

刘秀说,古时候,国家灭亡全是因为昏庸无道,哪有因为功臣封地过多而亡国的!

我猜,这个时候国家被祸祸多年,人口凋敝,估计四个县的户数也并没有太多。

刘秀让功臣们自己表态,想封到哪里,大家伙儿都想要富庶的地区。而河南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太守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人丁綝(读如林或嗔)只请求分封到自己老家。有人问他原因,丁綝说,我这个人能力弱,也没有战功,能够封个乡侯或亭侯也就心满意足了。刘秀听从他的意愿,封他为新安乡侯。

东汉的侯爵与西汉不同,西汉侯爵虽然也有封地户数的差别,但在名称上是没有分别的,而东汉的侯爵则分为三等:一等称县侯,采邑一个县或数个县;二等称乡侯,采邑一个乡;三等称亭侯,采邑一个村落或数个村落。县侯当中,大县侯位比三公,小县侯位比九卿。乡侯、亭侯,位比中二千石。

小时候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曹操上表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时觉得特别牛,原来,只是个低级侯爵啊。

刘秀命郎中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人冯勤主持分封诸侯事宜。冯勤估量每个人功劳的大小,综合考虑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力争公平,分封之后,大家都很服气。刘秀认为冯勤有才干,将尚书诸事都交给他负责。以前的惯例是,尚书郎(宫廷秘书署助理)出缺,由尚书令史(二百石低级官员)按年资依次递补。刘秀开始命地方政府推荐的“孝廉”当尚书郎。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刘秀的大舅子、阴乡侯阴识,就是刘秀说的“娶妻当娶阴丽华”的那个贵人阴丽华的哥哥,因战功应当增加封地。阴识磕头辞谢,说,有战功的兄弟们太多了,我是后宫的亲属,封地就不要再增加了,天下人知道这事儿,就会想,是不是我得到封地是因为我是你大舅哥的缘故。对我指指点点也就罢了,怕的是别人觉得你是任人为亲啊。

刘秀以为然。

老阴家人真不简单。

另,光武封功臣最大的一个特点,非刘姓不封王,他最终胜利了。而上来就给大家封王的那些政治势力,很快就纷纷湮灭了。

一句话赢得死忠粉儿贾复

公元25年年底,玄汉皇帝刘玄被赤眉将领杀害,但是玄汉政府还有不少将领各据一方,各自观望,盘算着下一步跟谁混。公元26年,三月许,刘秀召集将领们商议出兵的事,说,郾县(河南省郾城县)最强,宛县(河南省南阳市)其次,谁去把这俩地方搞掂?
执金吾(首都洛阳警备区司令)贾复说,我去打郾县。

刘秀笑着说,执金吾攻郾县,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大司马吴汉去打宛县。

于是,贾复攻陷郾县,又向东攻打淮阳,太守暴汜投降。

贾复打仗非常猛,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我们看一下他是怎么跟定刘秀的。

公元24年,贾复跟着玄汉政府汉中王刘嘉混,当了个校尉,眼见玄汉朝廷政治混乱,就建议刘嘉图大事。刘嘉一看这小子野心不小,估计以后弄不住他,就把他推荐给正在安抚河北的大司马刘秀。公元25年,四五月间,贾复同五校变民集团在真定(河北省正定县)交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刘秀大惊,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率军独当一面,是因为他轻敌,果然如此,我丧失了一员大将!听说他妻子怀有身孕,如果生下女孩儿,将来我的儿子娶她为妻;如果生男孩儿,将来我的女儿嫁给他。不要让他为妻子儿女担忧。

结果,贾复的伤势不久竟然痊愈,在蓟县追上刘秀,两人见面大为激动。

倘若你是贾复,病愈之后,是不是要死心塌地跟着秀哥混啊?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皇帝的,得多生儿女,随时可能要指定儿女亲家,呵呵。

一般而言,本事大的将领脾气也大,有的可能还特别喜欢耍横惹事儿,管不好,就可能出大乱子。

下一回,我们讲刘秀是怎么驾驭这帮猛人的。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4 15:25:53
继续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1)——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刘秀非常善于收拢人,不但收宗室、收能人,连仇人他也收。这些人一般脾气都比较大,不大听招呼。那么,刘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也没什么特殊的,找一些“混不吝”来管。这些“混不吝”可是真“混”,他们连刘秀本人都“不吝”,其他人还敢如何!

我们先讲刘秀收杀兄仇人。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公元25年,七月二十九日,刘秀来到怀县(河内郡郡政府所在县,河南省武陟县),派遣耿弇(读如眼)、陈俊在五社津(河南省巩县西北黄河渡口)屯驻,防备荥阳以东的变化。命吴汉率领建义大将军朱祜(读如户)等十一位将军包围洛阳。镇守洛阳的这位爷,就是刘秀的杀兄仇人——玄汉政府左大司马朱鲔(读如伟)。

前面我们多次讲到朱鲔,就是他鼓动玄汉皇帝刘玄诛杀刘秀大哥刘縯的。虽然现在玄汉政府摇摇欲坠,但谁都可以投降刘秀,只有朱鲔不可以投降。

洛阳城坚,围了几个月硬是没拿下来。廷尉(司汉部长)岑彭曾经当过朱鲔的部下,刘秀就派他前去劝降。朱鲔站在城墙上,岑彭就在城下当当当说了半天。朱鲔说,兄弟啊,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关键是当年大司徒刘縯(刘秀的大哥)被害时,我是主谋之一诶,刘秀北上,又是我力劝皇上(玄汉皇帝刘玄)别放他走,我罪孽深重,哪敢投降!

岑彭返回,向刘秀汇报。刘秀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现在如果投降,官职和爵位都可保全,怎么会治他的罪呢!有黄河作证,我决不食言!

以黄河为证,估计是说,如果我食言,就被黄河淹死。

岑彭又去见朱鲔。朱鲔并不打开城门,而是城上垂下一条绳子,对岑彭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的,请用绳子上城。岑彭抓住绳子就要往上爬,朱鲔觉得看来是真的,就答应投降。九月二十六日,朱鲔让人把自己五花大绑,跟岑彭一起到河阳(河南省孟县西。刘秀于八月到达河阳)。刘秀亲自为朱鲔松绑,嘘寒问暖,又让岑彭连夜送他返回洛阳。第二天早晨,朱鲔带领全体官兵出城投降。刘秀任命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鲔后来当到东汉政府的少府(宫廷供应部长),爵位世代相传。

十月十八日,刘秀进入洛阳,临幸南宫,于是定都。

还记得李轶吗?朱鲔和李轶共同劝玄汉皇帝刘玄诛杀刘縯,但刘秀计杀李轶,却放过了朱鲔。为什么?我以为,朱鲔虽然是杀刘縯的主谋,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各为其主,无可厚非,不是人品上有问题。而李轶则不同,最初,李轶与刘秀商议造反,一起举事,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但当他们与绿林军联合之后,特别是绿林立了刘玄当皇帝之后,李轶发现刘縯、刘秀兄弟情况不妙,失势了,前途黑暗,聪明如李轶,立即改换门庭,攀了新的高枝儿,这些倒也罢了,关键是这厮还伙同朱鲔陷害刘縯,这就是典型的品质问题了,这是历代帝王都最不能容忍的“不忠不信”诶。现在,刘秀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洛阳,放过了朱鲔,但我想,如果守洛阳的是李轶,情况一定不同。尽管如此,刘秀能够放过杀害哥哥的主谋,而且后来真的没有秋后算账,这个格局、气度实在是了不起,绝非朱元璋之流可比的。后来曹操放过杀子仇人张绣,恐怕是受到了刘秀的影响。
柏杨先生评论:刘秀留下千古名言:追求伟大目标的人,不会牢记小小怨仇。对于敌人,最上等的策略是消灭他。如果不能,便应该包容。刘秀是一个政治家。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英雄很多,政治家却很少。帝王群中,恶棍林立,政治家尤其寥寥可数……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化敌为友,只有半吊子家伙,才确信他的钢刀万能。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4 16:58:16

红包走起抢红包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5 11:41:32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2)——监察干部都是混不吝


公元24年、25年、26年,刘秀各任用一位“监察干部”,特别是最后那位,直接任命为最高监察长(大司空),这哥儿几个,个人操守没得说,个个都是黑包公,谁的账都不买,对,就是谁的账都不买,包括刘秀,其他干部再牛叉,又岂敢造次?

第一位,祭遵

公元24年,刘秀尚未称帝,身份还是玄汉政府的大司马,正在安抚(其实就是招降纳叛)黄河以北地区。有一次,家里有个小厮犯了法,军市令(军法官)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人祭遵,招呼都没打一声,竟然把这个小厮杀了。刘秀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呢!特么的把这个祭遵给我抓起来!主簿(主任秘书)陈副劝他说,老大你天天给将领们讲,部队要守纪律,纪律这根弦松不得,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现在人家祭遵依法依纪办事,甚至碰到你家的人也毫不回避,这正是符合你的要求,贯彻你的指示诶!刘秀气撒完了之后,想明白了,不但放了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然后,刘秀对众将说,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我家里的小厮犯法,这个祭遵竟然把他杀掉了,一点没给我面子,你们如果违法乱纪,被祭遵这小子给撞上,谁也甭找我,找我我也管不了。
:这个祭遵也是云台二十八将里的。用这样不讲情面的人当刺奸将军,众将当然会收敛。《后汉书·祭遵传》里说,祭遵极为清廉自律,是个没把柄的人,打仗还猛,公元33年死于军中,刘秀为他办丧事用了太牢的标准,极尽哀荣。一方面,是刘秀与他感情比较好,另一方面,则是要让群臣向祭遵看齐啊。政治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释放出某种信号,有心人读懂帝王心,升迁之路也就会相对平坦一点。

第二位,杜诗

公元25年,冬季,刘秀派侍御史(执法监察官)河内(河南省武陟县)人杜诗,安抚洛阳。有个将军叫萧广,部下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他不但不管还挺得意,觉得倍儿有面子。杜诗就劝萧广约束手下,萧广哪把这个小小的侍御史放在眼里,根本不搭理他。不料,这个家伙虽然叫了杜诗这么有诗意的名字,做起事来可一点诗意也没有,直接派人抓了萧广砍了脑袋!然后,奏报刘秀。刘秀接见杜诗,赐给他木戟(一种卫队前导用,象征刀斧的武器),还升了他的官儿。

这是一种官场风气的引导。别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就要掂量一下,自己如果为非作歹,要犯在祭遵、杜诗这种人的手里,能不能活着出来。《后汉书·杜诗传》里还记载,杜诗居然还是一位很牛的工程师,能够制作用水力推引活塞的鼓风机,用来吹炭炼铁铸农具,使用劳力少,功效大,百姓都认为很方便。你看,彼时如果中国人对工程师重视一点,说不定我们早就出了瓦特了,呵呵。

第三位,宋弘

公元26年,二月十九日,刘秀任命太中大夫(中级国务官)、京兆(陕西省西安市)人宋弘代替王梁当大司空(最高监察长)。这个宋弘,也不简单,他在哀帝刘欣、平帝刘箕子时代,做过侍中(宫廷随从),王莽时代,当过共工(就是汉朝时的少府,宫廷供应部长)。赤眉军攻入长安时,派人征召宋弘,宋弘躲不过,跟着他们走,走到渭桥上,纵身一跃,直接跳河了,后来又装死,才逃得一命。

刘秀曾经向宋弘了解国内有哪些贯通广博之士,宋弘便推荐了沛国(首府相县,安徽省淮北市)人桓谭。刘秀任命桓谭为议郎(参议官)、给事中(御前监督官)。桓谭不但通晓经书,还是个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刘秀非常喜欢,每次宴会都叫桓谭弹琴助兴。估计桓谭擅长的是下里巴人爱听的流行音乐,不是儒家推崇的雅乐,宋弘知道后,非常不爽。有一次,桓谭又进宫为刘秀表演,表演结束,宋弘派人把桓谭叫到大司空府,自己穿戴朝服,坐在高堂之上,待桓谭进来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大概意思是你应该用《雅》《颂》这样的圣人之乐来辅佐君王,却偏偏为皇上演奏郑、卫淫声(我经常想,《雅》《颂》这样的雅乐,得有多难听啊!真想听听“郑、卫淫声”究竟能把人带到多深的沟里去,呵呵。),你这哪里是忠正之士所为?你如果不改,看老子怎么办了你!桓谭吓得六神无主,叩头如捣蒜,跪了好久,宋弘才放他走。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宋弘这哥们儿不但管臣僚,连刘秀他也敢管诶!

骂完桓谭不久,刘秀又大会群臣,又叫桓谭弹琴。桓谭左右一扫,不好,宋弘也在座!桓谭这个难受啊,弹也不会琴了,高高兴兴的“郑、卫淫声”,基本上让他弹成哀乐了。刘秀纳闷儿,就问桓谭,你这弹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跟我这儿弹棉花来了!桓谭还没回答,宋弘起身,摘下官帽(意思应该是我宁可官儿不做了,也得说下面的话),向刘秀认错说,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够以忠正之节引导君王,可是现在他叫朝廷沉迷于郑、卫淫乐,这是我的罪过。刘秀一听这话,立即敛容正色,向宋弘道歉,让他重新戴上官帽。此后,还把桓谭的给事中给撤了。

又一次,刘秀设宴会集群臣,发现御座旁边换了新屏风,屏风上面画着许多美女。估计美女确实很美,席间,刘秀回过头看了好几次。不料,旁边的宋弘突然很严肃地说,皇上,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秀说,讲啊,有什么话你直说。

宋弘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刘秀真是个人物,立即让人把屏风撤了,笑着说,我听到你的意见就服从,也还算过得去吧?

宋弘说,陛下道德进步,臣高兴得不得了。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很明显,就是讽刺刘秀不修德行,是个好色之徒,呵呵。我们不去讨论“好德”与“好色”是不是就这么水火不容,我们只说,刘秀用这么个“混不吝”当最高监察长,其他臣僚恐怕想出幺蛾子也得暗自先掂量掂量吧?

最难得在于,宋弘即使得罪刘秀,刘秀也不怪罪。实际上,也正因为刘秀允许宋弘得罪他,宋弘们才敢于得罪他吧。后世有这种气量、格局的,恐怕也就只有唐太宗等不多的几位吧。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5 17:58:12
@西风罗杰 2021-05-25 15:21:35

-----------------------------
谢谢!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6 11:34:34
13公元24年—26年: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3)——最高监察长差点成了刘秀的亲姐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老公死了,刘秀想给她寻个好的,便与她谈论朝廷群臣。公主说,宋公一表人才,既有威严,人品又好,我看在朝里面,算得上是No.1。

刘秀说,哦,他啊,包在我身上。

于是,刘秀把宋弘叫过来,让老姐躲在屏风后面,然后对宋弘说,俗话讲,富贵换友,发财换妻,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我们的最高监察长宋弘正色说,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哈,这两句是出自这里诶)。

刘秀回头,对公主苦笑说,老姐啊,搞不掂诶。

宋弘让人钦佩。刘秀更让人钦佩。实际上,这几位爷都是在公元24年到26年任用的,刘秀之后还擢升了一些铁面无私的正派官员,对刘秀朝的吏治清明、外戚收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后我们碰到了再讲。

我有时想,幸亏湖阳公主没嫁给这个宋弘,刘秀不过是看了几眼画着美女的屏风,宋夫子就来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万一湖阳公主嫁过去了,想和宋夫子行个周公之礼,宋夫子会不会说,吾不好色,岂能为此淫行!呵呵。或者,紧闭双眼,默念五经,应付了事……呵呵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6 12:44:03

红包来了抢红包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6 12:44:35
阅读有红包哈哈哈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7 11:36:46
14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七十高龄老汉火箭擢升为“副国级”干部(1)

最初看到公元25到26年这一段时,感觉就是事儿特多,好多东西还特碎,我来回琢磨,发现这些碎片其实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刘秀的用人思路。饶是如此,当我看到刘秀在战火熊熊、火苗子恨不得要燎了他胡子的情况下,居然专门派人去寻找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然后又直接擢升到三公级别的高位时,不禁纳闷,刘秀这是玩儿得哪一出呢?

我们细细道来。

公元25年,九月十九日,刘秀签发了一份非常奇怪的干部任职命令:

名冠天下,应当受最高的奖赏。现任命卓茂当太傅,封为褒德侯。

为什么说这道人事命令很奇怪?原因有二:

第一,正在天下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需要的是能玩儿命的将领,而这个卓茂只是个儒生,且只当过几年县令这个级别的小官儿,却一下子被任命为三公级别的太傅;

第二,任用干部,虽然提倡不拘一格,但问题在于,这位卓大爷都七十多了诶!
只有姜太公的年龄,没有姜太公的能耐,刘秀这是要干什么?

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卓大爷。



【卓大爷】

卓大爷是宛县(河南省南阳市)人,史书说他宽厚仁义,性情恬淡,为人坦荡,乐守圣贤之道,言行在清浊之间不偏激(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这个人脾气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活了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父老乡亲全都爱戴他。卓茂在西汉哀帝、平帝时当密县(河南省密县)县令,把百姓真当亲儿子亲闺女对待,推行仁政,教化人民,口无恶言,谁提起这位父母官,都得双手竖大拇哥。密县上上下下没人欺骗过他,不是不敢骗,而是不忍骗,瞧这人品!

什么叫“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有一回,一个老百姓控告亭长(基层公务员,大约负责乡村治安一类的工作,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接受了他送的米、肉等礼物。

卓茂说,是亭长跟你要的?还是你求他办事儿送给他的?又或是你们平时关系不错的人情往来呢?

那人说,是我自己送给他的。
卓茂说,既然是你自己送给他的,为什么还要控告他呢?
那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会让老百姓不畏惧官吏,官吏也不会向老百姓索取财物。而现在我畏惧这个亭长,所以才送东西给他,而他也接受了,所以我来报告。
卓茂说,兄弟啊,你还真不懂事诶!人之所以能群聚抱团儿生活,却没有乱成一锅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人讲究仁爱礼义,知道互相尊重。而你偏偏不在乎这些,难道你能像野兽那样远走、像禽鸟一样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官吏当然不应当凭权力强行索取礼物。这个亭长一向表现不错,你送他一些东西,正是礼义的体现啊。
那人说,既然如此,法律为什么又明文禁止呢?
卓茂笑说,律设大法,礼顺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诲你,你不会怨恨;如果我用法律制裁你,就可以让你手足无措。就在这个衙门内,往小了办,批评教育一下也就行了;往大了办,就可以要你的命。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于是,告状的人心悦诚服,屁颠屁颠回去了,被告的那位亭长听说后,对卓茂感恩戴德。

这个就是“行己在于清浊之间”,呵呵。显然,卓茂在处理事务时情法不分,整个儿一个和稀泥。听起来似乎有理,然而又有点强词夺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就这个事儿而言,卓茂的处理方式成本最低。卓茂几句话,将一个官民纠纷化解于无形,但代价却是法律被侵蚀,腐败滋生,最终会极大地增加社会成本。

我的一个感觉,中国的人情社会,几千年来就是这么形成的,许多行为,说是违法就是违法,说不违法就不违法,没有清晰的界限,在情与法之间,有一片灰色地带。就如卓茂的“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我们既可以说这是人生的智慧,似乎也可以说,这是模糊不清、孕育麻烦的温床。有句话叫“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我认为一定有人在河边走一辈子鞋也不会湿,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在河边行走,先是湿了鞋,然后洗了脚,最后干脆就跳河里游泳去了。“行己在于清浊之间”,永远只是一个最高标准。就如明太祖朱元璋告诫群臣,你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就如同一口井,你们勤勉俭朴,这口井永远不会干。是的,朱皇帝说的是真漂亮,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反驳,但官员们是人啊,是好逸恶劳的人啊,他们,他们根本做不到啊!不对,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叫海瑞。不过,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就只有海瑞一个做到了。

卓茂做官时,发生很多神奇之事,我们下回再讲。
楼主:衣赐履  时间:2021-05-28 13:30:58
14管窥光武帝刘秀用人策略:七十高龄老汉火箭擢升为“副国级”干部(2)

最初,卓茂到密县上任后,对原先的制度规定惯例做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改了些啥,反正手下官吏和人民群众都觉得这位县太爷实在太可笑了,就连邻县的人听说后,也都嘲笑他没本事。河南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听说之后,专门给他配了一个守令(大概意思是又给他配了一个同级的县令,一个县配两个令,这么扯淡的事进入正史,一定有某种原因)。卓大爷一点没有表现出不高兴,该干嘛干嘛,一切顺其自然。几年下来,手下官吏都感觉到了卓大人的好,全都不理那个守令,卓大爷推行的东西形成教化,密县达到路不拾遗的治境。

卓大爷治下,岂止是百姓“路不拾遗”?连害虫都受了教化,特别讲究!《后汉书·卓茂传》记载,在汉平帝刘箕子时期,大闹蝗灾,河南郡二十余县受灾,嘿,蝗虫们一到密县地界,仿佛撞到一面无形的墙,全都绕道儿飞,别的县都被蝗虫吃得精光,偏偏密县一根儿蝗虫都没有。这事儿太怪,我们不相信,当时人也不信诶。河南郡督邮向太守报告,太守就不相信,亲自到密县察看,发现果然如此,这才心服口服。

权且一看哈,卓茂作为朝廷宣扬的典型,宣传口儿的笔杆子们加点“神来之笔”,也是可以理解的哈。

后来,卓大爷升迁当京部丞(相当于司隶校尉下面的主任秘书),密县的男女老少全都流着眼泪为他送行。到王莽摄政后,卓茂因病辞官,回归故里。

那么,我们不得不问,公元25年,刘秀刚刚称帝,四面都在打仗,突然把一个七十来岁的老汉任命为太傅,他这是唱的哪一出呢?我们再看一下刘秀的诏书(《通鉴》删了不少,下面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
比干是商朝的王子,给商纣王提意见,被诛。商容是与比干同一时期的贤臣。武王干掉商纣之后,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毕公表商容之闾(闾是古代居民聚居单位,大约二十五户为一闾),以收天下之心。

看,刘秀封卓茂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不是封卓茂本身,而是要学周武王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武王想干什么?杀了商纣之后,还要收买人心,要对大商子民们说,商纣是个大坏蛋,不得不杀,但比干、商容都是好人,是忠臣,我们就重重地表彰他们,我们受天命接收天下,你们得听我们的话,接受我们的管理。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卓茂又不是比干、商容,表彰他有用吗?我们说,有用。《后汉书·卓茂传》的末尾,给出了答案。最初,卓茂和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个人都是西汉官员,王莽摄政之后,这哥儿六个誓死不当王莽朝的官儿,一时天下共知,简直就是西汉版“六君子”,这就是卓茂“名冠天下”的原因。

刘秀称帝之后,这六个人中只有刘宣和卓茂还在世,刘宣是皇室宗亲,封他什么官职爵位都起不到引领示范作用,但卓茂就不同了,儒生,非皇室,官职低,关键是七十多了还健在,这个条件实在太难得了,赶紧封!封卓茂,就是表彰大汉的忠臣,只要忠于大汉,不但本人受上赏,而且子孙也受重赏,卓茂的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为中郎,供职黄门。“六君子”中已经去世的,刘秀也都找到他们的后人一一封赏。

连卓茂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因为忠于汉朝,都能大大封赏,所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不远万里,前来投奔刘秀。但是,卓茂本人实在平庸,乏善可陈,事迹材料看起来太磕碜了,那就让宣传口儿的兄弟们摇起如椽大笔,写呗!然后,卓大爷不教而化、人不忍欺、蝗虫绕道,等等七七八八的宣传材料出笼了,平添某种神秘色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