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第三篇)

字数:1152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07 01:21:53 更新时间:2021-06-08 03:19:21

楼主:ty_老风十四  时间:2021-06-06 17:21:53
公元947年四月二十二日,辽太宗在今河北栾城北杀胡林突然驾崩,梓宫停驻于镇阳(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辽朝就又再次面临谁将继承大统的选择难题。上一集中我说到,述律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是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三子耶律李胡,如今二儿子崩了,她一定会选择耶律李胡继位了。除了耶律李胡,当时有资格继位的还有辽太宗的长子、17岁的耶律璟以及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但此时唯有耶律阮在灭后晋北归的大军当中。而耶律李胡、述律太后和耶律璟都远在2000多里之外的上京,与他们相比,率先得知辽太宗驾崩的自然就是随其南征后晋的兵将们,那么这些兵将们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先来看看都有哪些人在南征大军当中吧。他们中有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等契丹贵族,还有契丹诸部之长萧翰(述律太后弟弟萧敌鲁之子,其母在耶律阿保机崩后的地位争夺战中被述律太后所杀)、直宿卫耶律安抟(耶律迭里之子,耶律迭里在耶律阿保机崩后的地位争夺战中被述律太后以谋逆罪处死)、大详稳耶律刘哥(阿保机三皇弟耶律寅底石之子,寅底石在耶律阿保机崩后的地位争夺战中被述律太后暗杀于赴东丹国的路上)等被述律太后残杀的契丹贵族勋戚之后,以及大批能征惯战的汉族文武重臣。这些人可以分成几类,一是契丹高官中比较耿直的人物,他们既看不惯述律太后的强势霸道,又同情本该在契丹继承大统却客死异乡的耶律倍及其家人,且肩担社稷重任的忠臣,如耶律吼、耶律洼等;二是当初因支持耶律倍、反对耶律德光即帝位而亲人被杀、怀有深仇大恨者,如耶律安抟、萧翰、耶律刘哥等;三是对耶律倍父子推崇汉民族文化而觉得他们更可亲近的汉人重臣,如四方馆使高勋等人;四是那些无欲无求但又担心述律太后会再次为让三儿子耶律李胡继位而大开杀戒殃及池鱼的臣子。这些各怀心志者暂时做出了同一个选择,坚定拥立乐善好施、孝友宽慈的耶律软登基称帝,但耶律软本人则因为耶律李胡和耶律璟均在朝中而犹豫不决。
耶律阮密召直宿卫耶律安抟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注:指寿安王耶律璟),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话虽如此,耶律阮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恰此时京师有人来到军中,安抟心生一计,借机在军中讹传耶律李胡已死,将士们信以为真。而此时在另一边,耶律吼与耶律洼也正商议此事,《辽史》(卷七十七·列传七)这样记载:及帝崩于栾城,无遗诏,军中忧惧不知所为。吼诣北院大王耶律洼议曰:“天位不可一日旷。若请于太后,则必属李胡。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必欲厌人望。则当立永康王。”洼然之。
两人刚刚议定,耶律安抟入帐。说明欲拥立耶律软的来意后,两位大王方会意相视,也将两人商议结果告知安抟,三人遂定立永康王耶律软为帝。第二天,召集全军将士在辽太宗灵柩前继位登基,是为辽朝的第三位皇帝辽世宗。
辽世宗在电视剧《燕云台》一开始便出现了,只不过没几分钟,他和皇后甄氏等便被叛军弑杀。这段发生在祥古山火神淀的叛乱就是在《燕云台》中一直被提及的“祥古山之变”。甄氏也是辽朝九位皇帝中唯一的汉人皇后。



辽世宗与甄皇后
耶律阮虽然在众臣拥推之下登基继位,但因为辽太宗是突然驾崩,并没有留下由谁继承大统的遗诏。前面提到,耶律璟及耶律李胡也都有继位的理由,所以耶律软灵前继位还需要皇太后述律平的认可才更具合法性。
辽太宗的梓宫先于南征大军被送到了上京,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也随之传遍了上京。一心想让耶律洪古(耶律李胡)当皇帝的述律太后闻知后大怒,并立即派耶律洪古率军“讨逆”。不过耶律李胡率领部队的战斗力比起南征的辽军主力可差远了,耶律李胡不久就大败逃回上京向母后求援。述律太后盛怒,亲自率军列阵上京城外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横渡口岸边,准备和耶律阮决战。想想都好笑,述律太后此时已经是68岁的老太太了,都说人上了年纪后再刚烈的性格也会变得柔和,可这述律太后竟还豪横如初。不过这一次事态的发展却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耶律阮和述律太后率领的军队在潢河两岸对峙,光从阵势上看,耶律软这边就要强大很多,因为述律太后这边只有属于她的不足2万骑的亲兵“属珊军”听从调遣,就连京城里的百官,也不全部站在她这一边。而耶律阮这边可是得胜班师的近20万大军啊!
述律太后似乎开战的底气也不太足,阵前质问萧翰为何背叛她时,萧翰竟理直气壮回应:“当初太后为了立威易储,无辜杀掉臣的母亲,臣怨恨太后已经很久了!”除了萧翰,耶律阮的大军里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怀着对述律太后仇恨或怨愤的文臣武将。当初也是没办法,为了让耶律德光继位,杀人实在太多了,仇恨自然也少不了。如果此时双方开战,那么后面辽朝的历史走向或许又是另外的版本了,但当时辽朝国运正兴,终究会有人出来破局的。这个人就是《燕云台》里由演员邵兵饰演、文武双全的屋质大王,此时他的官职是惕隐(皇族事务大臣,宗人府宗正)。
《燕云台》里因为要将剧情集中,并没有写屋质惕隐是如何破局这一段往事,但这段旧事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使东吴、促成联吴抗曹那一段。
屋质惕隐要做的首先是争取到作为述律太后议和代表的资格。耶律屋质对述律太后说:“李胡和兀欲(耶律软的契丹名字)都是太祖与太后您的子孙,国家并没有落入外人之手,立兀欲为帝有什么不可以呢?太后应该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与兀欲讲和。我愿意代表太后前往议和。”国家不落入外姓之手,这是述律太后的底线,屋质惕隐正是利用这一点,才成功地拿到了述律太后议和代表的资格。
随后,屋质惕隐亲赴耶律软大营,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劝说耶律阮:“一但兴兵,即使大王您打赢了,却也难免骨肉相残。何况如今胜负还未定,就算大王您胜了,被太后和李胡扣押的人质岂不是先要送命!还是请您和太后讲和吧。”屋质惕隐利用这个时机将述律太后以及耶律李胡将拥护耶律阮的臣僚们家属全部被抓一事告知大家。接着他又说:“如果真的打起来,那就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了!”这几句话击中了耶律阮和拥戴他的臣僚们的软肋,耶律阮及其所部剑拔弩张的开战决心也缓和了下来。于是才有了述律太后与耶律阮的当面议和。作为议和代表,屋质惕隐出使不辱使命。



《燕云台》电视剧中的耶律屋质
不过见面未必就能议和。述律太后依然强势,耶律阮也是坚决不可退让。双方只好让屋质惕隐主持公道。屋质问述律太后:“当初人皇王突欲(耶律倍的契丹名)封为太子,太后为何却要改立嗣圣皇帝(辽太宗)呢?”述律太后一时语塞,然后妄语说:“改立嗣圣皇帝为皇储,这是太祖皇帝的遗旨。”屋质再问耶律软:“大王你为何擅自即位,不先征得尊长的同意呢?”辽世宗也语塞,随后抱怨到:“我父亲人皇王当初本应立为国主,却因为这个尊长而不得立,所以我如今不愿禀报。”
屋质随即面向耶律软正色道:“人皇王舍父母之邦投奔他国,世上有这样做儿子的吗?大王见到太后,对此却没有一些愧意,反倒满怀怨气!”接着转向速律道:“至于太后,你为了自己的私心偏爱,就假托先帝遗命,妄授神器,至今还不肯承认。你们这样还想讲和?还是赶紧开战吧!”屋质言毕拂袖而起。
屋质惕隐的言行厉色震撼了祖母和长孙两人。述律太后愧泣曰:“当初太祖遭诸弟之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我怎敢因为自家争夺帝位而使国家再遭兵乱!”速律太后所言极是,毕竟当初“诸弟之乱”使人口、牲畜在战争中损失过半,这些她都亲眼目睹了。所以从契丹大局着想,识大体的述律太后终于做了退让的表态。耶律阮也动容表示:“我父亲以太子身份而失去国主地位,尚且不曾兴兵征战,如今我怎么能做他都不肯做的事情呢!”
双方的兵戎相见算是暂时避免了,但回到上京皇宫述律太后似乎又有点后悔了。述律太后回宫后与屋质惕隐的对话记载于《辽史》第七十七卷·列传第七(耶律屋质、耶律吼、耶律安抟、耶律洼等6人的列传)中,记载如是: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注:即耶律软),顺天合人,复何疑?”李胡厉声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曰:“礼有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忍,人多怨讟(dú)。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太后顾李胡曰:‘汝亦闻此言乎?汝实自为之!’乃许立永康。”从该段记载中可以看到,述律太后不得不承认耶律李胡属于烂泥扶不上墙之人,理屈词穷之下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同意立永康王耶律阮为帝了。时值公元947年七月。
耶律阮在辽太宗灵前继位,又获得了皇太后的认可,他便是真正合法的皇帝了。按照新皇继位的程序,他还要尽快完成登基大典,大典尚在着手期间,皇族内部就又出事了。《辽史·世宗本纪》记载:“既而闻太后、李胡复有异谋,迁于祖州。诛司徒划设及楚补里。”而《辽史》后妃列传中关于述律太后这件事的记载为:“赖耶律屋质谏,罢兵。迁太后于祖州(注: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这两段记载共同之处就是辽世宗登基不久(八月初一之前)就已将述律太后及耶律李胡幽禁于祖州。《辽史》后妃列传中虽无“异谋”之事的记载,但从世宗本纪的记载表明还因此事杀了后族的两位重臣划设及楚补里,再加上述律太后的刚猛性格使然,那么她与耶律李胡“异谋”应该确有其事。述律太后在这次皇位争夺战中可谓完败,不仅被长孙耶律软长期幽禁,也从此彻底地退出了大辽朝廷的权力圈,直到七年后(公元953年)崩于祖州。
耶律阮清除掉了对他帝位威胁最大的耶律李胡和述律太后集团后,连登基大典还未举行,便开始对拥立有功人员进行奖赏。首功之人无疑是耶律安抟,对其加赐民户百户。设立北院最高机构枢密院,掌管全国军政,降诏由耶律安抟担任。北院大王耶律洼、南院大王耶律吼加赐民户五十户。耶律的鲁、耶律铁剌子孙先前因莫须有之罪被籍没的家产全部给予归还。新皇登基还必须举行登基大典以及按惯例对父母的追封。九月十六日,行柴册礼,完成登基大典仪式。追谥皇考(注:皇帝对已故父亲的尊称)为让国皇帝,尊母萧氏(柔贞)为皇太后,以太后族人剌只撒古鲁为国舅帐,成为广义上的契丹后族三大支系之一,设立详稳以总揽其事。改年号为天禄元年。任命耶律阿保机四皇弟耶律安端为东丹国主,封明王。封耶律安端之子耶律察割为泰宁王、封三皇弟耶律寅底石之子耶律刘哥为惕隐,封后晋北平王高信韬之子、原后晋阁门使高勋为南院枢密使,总理汉军事务。这一切忙完之后,按说辽世宗的皇帝宝座应该坐得稳了,但事实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耶律阮的帝位再次受到来自契丹贵族们的威胁。
公元948年正月,也就是辽世宗登基后仅仅半年,那些曾经拥戴他做皇帝的皇亲国戚们又谋反了(看来契丹人“皇帝轮流做”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一次带头的是在望都曾率领五千骑兵切断后晋粮道、迫使十万晋军因缺粮而降的辽太宗的第三子耶律天德,跟随他谋反的是脑后有反骨的萧翰、耶律刘哥及其弟耶律盆都等人。屋质惕隐得到情报后,紧急入奏辽世宗。世宗诏命屋质惕隐查办,谋反阴谋很快被查明。耶律阮诛杀了带头的耶律天德,发配耶律刘哥远离京城到乌古部(后因生千顶疽而死),责罚耶律盆都出使到更北、更冷的辖戛斯国,而对主要参与者萧翰,因念其拥立之功,仅以杖击了事。或许是因为契丹当初三年一选汗王的旧俗仍在人心,所以各位皇帝对皇亲国戚的谋反行为处罚都下手较软,以致契丹一朝为争帝位的谋反此起彼伏。
萧翰在辽朝廷这边胡乱折腾,当初辽太宗北归,他作为辽朝汴京留守最后撤离时假传圣旨任命的知南朝军国事、中原皇帝李从益(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幼子),因为手中无兵,又没了大辽的鼎力支持,便早早地向攻占了洛阳的刘知远乞降。刘知远笑纳了汴梁,却擒杀了李从益。公元947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梁,改国号晋为汉,史称后汉。然后再从汴梁北伐,十一月二十七日,随着奉辽世宗之命死守魏州的杜重威投降,刘知远基本平定了中原,成为新的中原正朔皇帝。公元948年正月,就在耶律天德、萧翰等人叛乱的当月,命里无法福寿双全的刘知远因其钟爱的长子刘承训突然病薨而悲伤过度撒手人寰,帝位由其次子刘承祐嗣位。



辽世宗平定了两次来自契丹贵族的内乱之后,总算得到了短暂的喘息时期。公元948年秋七月二十五日,辽世宗的萧撒葛只妃(注:辽世宗此时只有一个皇后——汉人甄氏,比他大十岁。因契丹贵族们非议不断,辽世宗后来才又册封了萧撒葛只为皇后。两个皇后并存为历史上少见。萧撒葛只为述律平的侄女)诞下皇次子耶律贤(注:长子早年夭折)。耶律贤就是电视剧《燕云台》中经超饰演的萧燕燕的老公辽景宗。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耶律阮可能不是一般的“孝友宽慈”,所以才不断被他的皇亲国戚们欺负、反叛。耶律天德和萧翰等人的谋反被平息刚刚一年,这次萧翰又企图谋反了。公元949年正月,驸马萧翰与其妻公主阿不里(耶律倍长女)写信给东丹国主明王耶律安端,试图勾结耶律安端造反,巧的是这一次书信又被屋质惕隐所得。屋质惕隐将书信呈给辽世宗,世宗盛怒,这回他终于下了狠心,诛杀萧翰并将阿不里公主下狱,阿不里因饥寒交迫死于狱中。估计耶律安端是因为还未收到这封密信事情就败露了,所以安端本人并未受到太严厉的处罚。对于他的儿子耶律察割,尽管屋质惕隐提醒辽世宗要多加提防,但世宗并未重视,使得耶律察割得以继续留在朝中奉旨。耶律阮为了巩固自己对朝臣的控制,又一次对朝廷官员进行了洗牌。对于屡立奇功的屋质惕隐,耶律阮担心他会居功膨胀,免其惕隐之职,派他出任右皮室详稳(皇帝卫戍部队右翼总指挥),将惕隐一职转授漆水郡王耶律颓昱。因原北、南院大王耶律洼、耶律吼相继过世,耶律阮选定了耶律胡离轸出任北院大王、耶律郎五出任南院大王。最错误的任命就是降诏令耶律察割统率女石烈部宿卫宫廷,这也为后来的“祥古山之变”买下了伏笔。
公元949年秋9月初,辽世宗召集众臣商议南伐。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动议南伐,一是辽世宗觉得自己的帝位已经稳定,二是后汉赶走契丹人重夺中原,使契丹人丢尽脸面,三是后汉自己内乱不断。
后汉内乱始于时任河中节度使的赵匡赞。这位赵匡赞与宋太祖赵匡胤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投降契丹并被重用的辽朝大丞相、燕王赵延寿之子。当初赵德钧、赵延寿父子在潞州投降后,赵延寿先是被耶律德光带到了北方,而赵匡赞与母亲兴平公主则留在了洛阳。之后,赵延寿随耶律德光南伐中原,战功赫赫。公元948年冬十月初七,南京留守、大丞相、魏王赵延寿挂了。后汉皇帝刘知远闻知,采纳重臣郭威建议,一面遣使向赵匡赞吊祭,并示以起复之意,一面于七月移授他为京兆尹、晋昌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这一新的任命就意味着“换镇”。“换镇”那时为各节度使大忌,加上刘知远一死,杜重威父子立即被斩首,所以赵匡赞心怀忧惧。先是私通后蜀出兵反汉,后又改变主意入京请罪。赵匡赞虽然得到了宽恕,但之前刘知远秘密派去准备收拾他的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却率数千禁军反了。
王景崇造反其实源于对后汉朝廷的误解,因为王景崇是奉后汉皇帝刘知远密诏以迎回纥为名西行的。行至陕西时,受赵匡赞邀约的后蜀兵已出秦岭进至蜀地至陕西关中的子午谷,王景崇命赵匡赞手下的牙将赵思绾率兵将蜀兵击退。刘知远因此任命王景崇为凤翔巡检使。但事有意外,任命刚一结束,刘知远于公元948年正月二十七日驾崩了。因为王景崇离开汴梁时受的是密诏,朝中其他人不知他西去的真实目的,加上他请求朝廷授其为凤翔节度使,但朝廷不从,反而调其为陕西邠州留后,又任命校检太尉、保义军节度使赵晖为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盛怒之下在凤翔起兵造反。王景崇一反,跟着又有两个人也反了,一个是赵思绾,还有一个就是后晋时期大名鼎鼎、时任河中节度使的李守贞。王景崇与赵思绾深知自己实力不够,便奉李守贞为秦王,李守贞任命思绾为晋昌军节度使。继任皇帝后汉隐帝刘承祐闻知,急派西南面招讨使白文珂、行营都部署郭从义等人讨伐叛乱。战斗从春天一直持续到夏天,李守贞仍据城不降。不得已,后汉隐帝刘承祐只好派上自己不敢授予他兵权的先帝托孤五位顾命大臣之一的郭威领兵平叛。
面对李守贞、王景崇和赵思绾成鼎立之势的反叛联盟,郭威听从部下建议,选择重兵围剿李守贞。战术上立栅筑垒,逐步蚕食李守贞的守城部队,消耗殆尽河中河中节度使治所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城中粮食。双方相持至公元949年七月底,郭威最终攻占蒲州城(山西运城永济县),李守贞全家自焚而亡。蒲州城破的消息传至永兴节度使治所西安和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后,赵思绾和王景崇自知不是郭威对手,相继归降。就这样,后汉隐帝刘承祐借助郭威之手终于摆平了秦晋一带的叛乱,不过他的好日子还没等开始,辽世宗的南伐大军于当年十月就杀到了河北境内,见图:



河北部分区域图
对于辽世宗的第一次南伐,《辽史》只有如下不足40个字的记载:“冬十月,派遣诸将率兵攻下贝州高老镇,征战于邺都、南宫、堂阳,杀深州刺史史万山,俘获甚众。”这里所说的贝州,其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东高庄一带,邺都即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宫就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堂阳县为今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深州属于河北省衡水市。从上图可以看到,契丹军入侵南至邺都北境,西北至南宫、堂阳。契丹军所到之处,杀掠不断,后汉各周城紧闭城门,鲜有开城迎战者,唯有史万山知难而上。《旧五代史书》卷一百三(汉书)隐帝纪(下)大致记录了深州刺史史万山战死的过程:契丹入边,万山城守,郭威遣索万进率骑七百屯深州。一日,契丹数千骑迫州东门,万山父子率兵百余人袭之。契丹伪退十余里,而伏兵发,万山血战,急请救于万进,万进勒兵不出,万山死之,契丹亦解去。
从该段文字可以看出,史万山父子虽然英勇,但以少击多,又无后援,且追击出十余里,这样孤军深入,势必遭遇灭顶之灾。而契丹军数千骑仍采取诱敌深入之战法,说明那时的契丹人已不只是勇猛,而是战法成熟了。契丹人这次南侵,并未捞到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得知郭威平定河中叛乱后,正被后汉隐帝调往河北前线且已至魏州(在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所以“解去”。待公元950年二月郭威从河北前线班师回朝,契丹军又来骚扰。为保后汉北部边境平安,后汉隐帝不得不任命郭威为枢密副使兼邺都留守、节制河北诸州。
时光转眼到了公元950年十月,辽世宗消停了一整年,辽国内部也相安无事,只是在契丹贵族对册封汉人做皇后一事的质疑上面,辽世宗做了妥协,绝无仅有地又将皇妃萧撒葛只妃(速律太后的侄女)册封为他的第二位皇后。到了冬十月,天气一凉,辽世宗带着辽人就又南下劫掠了。这一次他们攻下了河北的安平(今衡水市所属县)、内丘(今属邢台市内丘县)和束鹿(今辛集市),一番劫掠后再次北还。
辽世宗继位后,契丹对汉地只有两次小规模地劫掠,并无大的战争。或许是契丹贵族们不断的叛乱使得辽世宗心有忌惮,也或许是后汉军逐渐增强的战斗力让他感觉到双方军力已今昔非比。总之,辽世宗的屡次劫掠都没有与后汉军主力接战就北撤了。尽管辽国人对于后汉的压力并没有增加,但是后汉内部却爆发了导致后汉亡国的君臣之乱。
就在契丹军北归不久的公元950年十一月,后汉隐帝因无法忍受顾命大臣对他的无视,在国舅李业的挑拨之下,将5位顾命大臣中在朝的史弘肇(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杨邠(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王章(三司使)三人及其全族诛杀。后汉隐帝这算是夺回了军权和财权,在朝的另一个顾命大臣、宰相苏逢吉仍被后汉隐帝信任,且在史弘肇等被诛杀后,苏逢吉还得以加官权知枢密院。如果说史弘肇三人是因威制人主被杀,那么在年仅20岁的后汉隐帝眼里,驻于河北前线领兵防御契丹入侵的另一个顾命大臣郭威则是因功高震主而必须除掉。于是,后汉隐帝派遣供奉官孟业送密诏给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命其杀掉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县)的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再下密诏给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命其杀掉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的郭威和宣徽使王峻。诏令先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南)李弘义那里,李弘义没敢、也不愿依诏令动手,因为他与王殷私交笃深,于是带着孟业去见王殷。王殷关押了孟业,又与李弘义带着密诏如实报告郭威。郭威迅速找来枢密使院吏魏仁浦商议,决定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然后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大军进逼汴梁“清君侧”。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先前暗通后蜀的凤翔节度使)、慕容彦超(后汉太祖刘知远同母异父弟弟)等率兵抗拒郭威。双方在留子陂交战时,后汉军大败。侯益见后汉军军无斗志,乃与焦继勋等当夜归降郭威,而慕容彦超等败逃山东兖州。后汉隐帝刘承祐又听信李业之言,将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诛杀,也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这客观上为后来郭威传位给养子柴荣铺平了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或许这也是天意吧。
在留子陂战败的后汉隐帝刘承祐本想逃回汴梁城,但守城军士已反,紧闭城门,刘承祐只好落荒再逃。十一月二十二日(公元951年1月1日),在一个叫赵村的地方,刘承祐被他的亲信翰林茶酒使兼鞍辔库使郭允明弑杀。后汉隐帝崩亡,公元951年一月二十日,郭威又导演了一出在澶州被将士“逼迫”黄袍加身的“著名历史剧”。之后,郭威于公元951年春正月初五接受后汉禅让皇位,在崇元殿即皇帝位,立国不足4年的最短命王朝后汉灭亡。因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周文王弟弟)的后裔,所以国号为大周,定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后周。
郭威与后晋的石敬瑭和后汉的刘知远不同的是,他成为皇帝并没有借助契丹的支持,所以后周对契丹的帮交就比较微妙,毕竟刚刚建国的后周还不够强大,不过好在此时的契丹国内乱不止,所以暂时无暇顾及中原之事。郭威登基后,军政国事百废待兴,稳定契丹为后周外交的重要手段。是逢安国节度使护送辽国使者(出使后汉的使者,途中后周代后汉)到汴梁,后周太祖郭威派左千牛卫将军朱宪护与使者面唔,热情款待,并护送该使者返回辽国,向辽世宗说明改朝换代的原由。还表示后周愿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并向耶律软呈上后周太祖赠予辽国皇帝的金器和玉带。作为礼尚往来,公元951年正月,辽世宗遣使袅骨支与朱宪到汴梁正式祝贺郭威即皇帝位,并回赠良马4匹。如此一来,貌似辽国与后周能够相安无事了,岂料原后汉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史称北汉。北汉的建立,逐渐使原本能暂时友好相处的大辽与后周两国的关系生变,并由此改变了辽世宗的命运。



北汉疆域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北汉疆域包括山西中部及北部。北汉的建立者刘崇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胞弟。郭威起兵造反“清君侧”,刘承祐被弑杀后,郭威入京骗得李太后恩准,声称迎刘崇之子、武宁节度使(治所在徐州)刘赟为汉帝。待刘赟抵达宋州(河南商丘市)后,以李太后名义,废为湘阴公,之后不久郭威派王峻到宋州将其杀掉。刘崇闻知儿子已死,遂在晋阳(太原南晋源镇)称帝。北汉的建立,自然是以恢复后汉天下为己任。虽仅有12州(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州)含两个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的狭小疆域,但之前就刘崇以防御契丹的名义,扩充兵力,充实府库,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积蓄,所以才敢自立称帝。即位不久,欲复家国之仇的刘崇,意识到仅靠北汉难以与后周抗衡,所以遣使恳请辽世宗共同讨伐后周。辽世宗召集辽朝重臣一番商议之后决定暂时选择观望。因为大辽要先看看北汉伐周的实力和决心如何,同时也想借此机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刘崇及北汉重臣也猜到了辽世宗的想法,但自己怀揣国仇家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命次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刘承钧率军攻打后周的晋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后周晋州守将、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王晏闭关不出,在城上设伏。刘承钧命北汉军攀墙攻城。待北汉军刚攀上城头,王晏一声令下,伏兵杀声四起,北汉军猝不及防,或战死、或摔死,仓皇撤退。后周守城军乘势一路追杀,北汉军大败。刘承钧转攻隰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仍遇顽强抵抗,无功而返。由此,刘崇更加清楚北汉与后周(有近100个州)相比无论在军事、经济及民心哪一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刘崇能够选择的就是与后晋高祖石敬瑭同样的策略——死心塌地投靠契丹。公元951年四月刘崇遣使前往辽朝,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封。公元951年六月初一,北汉使者到达大辽国都,辽世宗派燕王耶律述轧(即耶律察割弑君后欲拥立的耶律牒腊)、南枢密使高勋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
刘崇对辽国厚颜无耻的投靠,终于换来了辽国对他的支持。是年九月,刘崇向辽国借兵五千,率兵出阴地关(在今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西南五十里)进攻晋州。同时,辽世宗不听甄皇后劝阻和主将们的反对,于九月初一亲自统兵南伐,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有去无回。
九月初三,辽国大军驻扎于归化州祥古山火神淀(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西)。九月初四,辽世宗与柔贞皇太后带着家眷和群臣在行宫祭拜父亲让国皇帝耶律倍,祭祀完后大宴群臣,众人皆大醉。傍晚时分,泰宁王耶律察割(阿保机四弟耶律安端之子)、耶律盆都(均为阿保机三弟寅底石之子)还有醉得一塌糊涂被妻子扶着加入叛军阵营的燕王耶律述轧等率领私家兵将叛乱,冲入行宫弑杀了辽世宗、柔贞皇太后及甄皇后,唯有萧撒葛只皇后因不在现场得以幸免,但也只是躲过了当场被杀而已。
其实这场叛乱也有避免的可能,因为耶律察割在叛乱之前,曾经邀请寿安王耶律璟(后来的辽穆宗)一起叛乱,但不知是否因为耶律璟自己也喝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他既没加入叛乱也没向辽世宗报告,而是选择了回去睡大觉。如果他选择报告,那么叛乱就将胎死腹中。正是由于他选择沉默,才使耶律察割等人发动的叛乱得逞。
耶律察割弑杀了辽世宗等人之后马上做了三件事:一是立燕王耶律述轧(耶律牒腊)为帝;二是抢夺内务府财宝;三是抓人。都抓了哪些人呢?群牧都林牙耶律敌猎、耶律璟的弟弟耶律罨撒葛等,此外还有不顾危险前去找耶律察割请求给辽世宗等收尸的萧撒葛只皇后。貌似耶律察割的叛乱已经成功,但从叛乱者屠刀下逃出去的一个人为平定这场叛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智勇双全、促成速律太后与耶律软达成“横渡之约”的耶律屋质。
右皮室耶律屋质得以逃出也很戏剧性。耶律察割派人去杀屋质,但这些叛军没人认识屋质,只知道屋质是穿紫衣者。围困住屋质所在的右皮室营帐时嚷嚷着“衣紫者不可失”。屋质在帐内闻听,“乃易衣而出”。逃脱后,“亟遣人召诸王,及喻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贼。”
前面我们介绍过,耶律屋质被辽世宗任命为右皮室详稳。皮室是契丹语,意为“金刚”。皮室军是皮室详稳所掌管的部队,组建于耶律阿保机时期的公元907年,专事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相当于皇帝禁军。屋质掌握着这样一只部队,才有平定叛乱的底气。平定叛乱就要拥立新君,那么选定谁呢?第一人选自然是辽世宗的长子,世宗长子因早夭,当选次子,但其次子耶律贤才4岁,如此乱局之下,当不足以拥立,于是屋质选择了辽太宗的长子耶律璟!
耶律璟干嘛呢?当然还在大帐里睡大觉。当屋质的胞弟耶律冲过去叫醒他,再一同来到屋质及各部大臣们等待的大帐时,他还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呢。当听说要拥立他做皇帝,竟犹豫不决(估计还没搞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呢)。这个时候,屋质大王的说服能力再一次发挥了作用。《辽史》(第七十七卷·列传第七)记载“屋质曰:大王乃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贼手,悔将何及?”听屋质大王这么一说,耶律璟即便没有承帝位之念,也怕真的就这么被耶律察割杀掉,于是决心与屋质等众臣起兵平叛。“诸将闻屋质出,相继而至。迟明整兵,出贼不意,围之”。
平叛大军杀到时耶律察割又干嘛呢?耶律察割并未派兵去控制其他诸王的大帐和手下,他没有那么完整的叛乱谋划,而是在跟老婆显摆从辽世宗那里抢来的玛瑙碗等宝贝呢。及至手下报告耶律璟已经带着大军前来围剿才惊慌失措准备迎敌。他先杀了前来给辽世宗等收尸的皇后萧撒葛只,接着拘禁众官员的家属,手持弓箭向围剿大军叫嚣着自己死之前,先把这些人都杀了。危机时,群牧都林牙耶律敌猎劝谏说:杀掉这些人于事无补。你应该这么想,如果没有你杀了辽世宗,耶律璟如何能够继位呢,如果以这个理由去说服他,或许会赦免你的罪。耶律察割开始犹豫,但见“诸党以次引去,度事不成”,这才派耶律敌猎与耶律罨撒葛一同前往劝说耶律璟。
耶律察割没想到耶律敌猎也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耶律敌猎见到耶律璟后为其献计要如此这般、这般。然后又回去见耶律察割说,耶律璟果真同意免去你的罪过,他请你出帐见面。很傻很天真的察割信以为真,出帐面见耶律璟。耶律察割被诱出后,耶律璟密令辽世宗胞弟耶律娄国冲上前去手刃察割。察割一死,叛乱得以迅速平定。
纵观辽世宗在位这五年,共发动了三次南征,但均无什么所得,内政方面也更多地忙于平定贵族叛乱并无像样的作为,因此以“中才之人”对其盖棺定论当属恰如其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