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关于方逢时和“隆庆和议”

字数:127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09 22:56:39 更新时间:2021-06-11 05:14:40

楼主:ty_无为748  时间:2021-06-09 14:56:39
本是无聊搜索百度,突然发现有专业解析《红楼梦》的高人,将方逢时和名著《红楼梦》中的冯紫英对应,又惊又喜之余,又十分好奇,饶有兴趣的一路读了下来。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为世间第一奇书,用女性的闺阁生活来展现人生百态,有美好,有争斗,更多是无法掌握命运的可悲。她们生活在看似风光体面,衣食无忧的深闺中,却无法躲过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暗藏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还有更为残酷的外部世界的黑暗和罪恶的波及。说是梦,其实是游,在人世间游走了一回,就像做了一场梦。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称:《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离痛惜之意。
解析人沈抱书延伸了这种看法,认为《红楼梦》是对明朝的怀念。是对历史史料、文献的再创作,小说的立意之本,创作思想源于大清撰修明史,也基于清政府在自身历史问题上的讳莫如深。解析人沈抱书依据小说关键词语,主要情节,人物原型列表,对照其生平,将词汇用转换密法,还原其历史。
小说中每个人名谐音都有特殊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小说将儒家思想的精髓“仁义礼智信”贯穿于红楼梦全书中,以警示后人失之则亡国。在人物素材选取上,作者采用了组合、分身、拟人修辞等多种手法。 《红楼梦》人物姓名拟定有谐音法、词汇法、分拆法、字意相同或相近法、同音法等等。把小说中人物弄了个影射人物对照表。

其中方逢时影射对照人物是: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冯紫英是个神秘人物,也是两派势力斗争的关键人物,起着重要作用。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让小厮茗烟请宝玉赴宴,有蒋玉菡、薛蟠、歌妓云儿,小说以行酒令唱曲,宝玉与蒋玉菡换汗巾为题材,描写了宝玉爱慕蒋玉菡人品,耻笑薛蟠的腹空无文章。背后故事取材于蒙古把汉那吉因与祖父争婚三娘子,逃往明大同的历史事件,作者借词汇拿予、桨楫的同义,蒋玉菡谐音桨予汉,汉拿楫即把汉那吉,云儿关联词运气儿子,谐音即妻子,冯紫英关联词汇是防风疯子适应,防疯适谐音方逢时,明史列传方逢时有详记。女儿悲的酒令以桃之夭夭结尾,桃谐音字逃,蒋玉菡从忠顺王府逃往北静王府,影射了历史的真实事件。
第九十三回冯紫英才走,临安伯请看戏,临安府关联词血淋安抚,血抚谐音即学甫。小说描写贾宝玉被安排去临安府受邀听戏,又遇蒋玉菡,唱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变相预示了蒋玉菡的故事结局,同时影射了把汉那吉最终在大明与蒙古的谈判后,回到了蒙古,小说中袭人嫁给蒋玉菡正是描写的这一归宿。
解析人沈抱书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及第三十九回解析为方逢时利用把汉那吉投降事件,力促“隆庆和议”。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在清康熙年间,民间对明朝仍然念念不忘,反清复明势力很强。康熙年间大兴“文字狱”就是要在思想上消除这些影响。《红楼梦》用隐喻的手法表现了两种势力的政治斗争,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为宗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手法写出来。
《红楼梦》中的人物和事件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让人叹息。为了改变命运,无数人与命运进行了斗争,人类社会因而发展。看到过去,才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