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慧眼识英雄

字数:367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14 18:40:12 更新时间:2021-06-15 00:36:02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1-06-14 10:40:12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国士无双。
语义:原指韩信是国中无人可及的独一无二的优秀帅才。现形容一国之中独一无二的优秀人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贤相萧何)
二、人杰萧何识真主
萧何〔公元前256—前192年〕,名列“汉初三杰”,西汉开国宰相。他以精通治道,勤勉公事,廉洁自律,不争名利而著称,又以慧眼识人,力举贤才而家喻户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贤相。
萧何,聪慧过人,见识不凡,目光敏锐,巨眼识才,他力举韩信为帅,推荐曹参为相,这都是不争史实。其实,他在芸芸众生中见英雄,碌碌草民里识真主,鼎力举荐刘邦入座沛公,扶持沛公屈就汉王,保驾汉王登极为皇,一路护航,终生保驾,则更能证明,他具有高超的识人能力,以及举真主成大业的伯乐精神。司马迁极言称赞,萧何“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可与闳夭、散宜生,竞评功业。而闳散俩人,可是周初大功臣,可以说,没有他俩,就没有周文王了。
萧何,出身沛县大户,举止文静,极爱读书。学习《荀子》、《法经》、《韩非子》,认为恩威并用,才是不败良策。《秦律六章》20万言,他可熟背如流,融会贯通。
他在沛县任文职,政府考核,年年第一。监郡御史看重他,要举荐入京高就,他婉言辞谢。因他预知,天下将乱,乱后必变。
有次,县令为好友吕公接风,大宴宾客,萧何司账。他突然看到,一个器宇轩昂,骨风不凡的年轻人,走进大厅,高声大腔地喊道:“泗水亭刘邦,贺钱一万!记上主收。”说罢坐席,大饮大嚼起来,一副坦然豪爽的派头。萧何问吕公,吕公说,并没收他钱,仔细端详,大为惊异,又说:“不要为难他。我会相面,此人今后必大贵,我将聘为女婿。还请萧大人,今后多加关照。”
从此,萧何有意结交刘邦,提拔他当泗水亭长,引导他行侠仗义,广结豪杰。刘邦每次出差,他都私赠100到200钱;出长差,人给300,他则给500。就这样,过了十来年。
始皇37年〔前210〕,始皇帝病死。刘邦为县府出差,押送500人去骊山,赶修始皇大墓。可是,走到半路上,便跑了许多人,他无法追逃,又禁压不住。当时,萧何任县丞。他派人问计萧何,萧何说,按秦律,回来是死,去也是死,最好的出路,是藏身芒砀山,组建一支队伍,等待时局变化,生活费由他筹集。



(萧何与刘邦)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首义,群雄蜂起,烽火连天,天下大乱。萧何一面组织起义,一面通知刘邦回师,联合进攻县城。他们里应外合,轻易攻占沛县。大家推举萧何主政,萧何辞谢,力荐刘邦。萧何率领大家,跪在刘邦前,胸有成竹,信誓旦旦,说:“相面人说,您面相大贵;又传说您,勇斩白蛇,是赤帝之子;我每次送钱,不要寻找,只要看到五色彩云,下面必是您,这不是天意嘛!您是真龙天子,不是凡人。我们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着您,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经萧何一番云天雾地地吹捧,大家异口同声,尊刘邦为“沛公”,磨拳擦掌,要跟着他打天下,谋求出路,封侯拜相。
沛县百姓苦秦久矣,纷纷参加沛公义军,很快就集结万余人。萧何建议沛公,放低姿态,暂不称王,投靠陈胜;陈王死后,又投靠项梁,归属楚王熊心。二世三年〔前207〕,楚王分兵伐秦,命项羽先救赵,再西进;命刘邦西征,去攻函谷,相约,先入关者王之。
刘邦先入关,据咸阳,萧何包围宰相、御史两府,搜集图书律令,收罗国家文件,为以后治理天下,准备档案资料。
项羽入关后,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他违背楚王之约,把刘邦分封为汉王,打发到偏僻的巴蜀汉中。沛县的英雄们思恋家乡,要同项王拼命,不然就散伙回家。萧何做大伙思想工作,他说:“现在是打不过项王的。但是,他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又残暴狠毒,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出生入死,已经奋战两年了,原来都想封侯拜相,创下万世基业,总不能就这么半途而废吧?请大家相信,项王必败,汉王必胜!大家出将入相,就在眼前。我们就先跟着汉王入汉中,厉兵秣马,以图再战!”
到了汉中,萧何致力行政工作,稳定秩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他还常常作全盘规划,为汉王分忧。
他想,汉王的群臣,虽人才济济,但仍有短缺处。谋士,有张良郦生多人;将军,有曹参周勃等等,文人风流,猛将如虎,可就是没有连兵百万,调度有方的大帅。于是,便有了“萧何追韩信”与“国士无双”的故事。



(萧何追韩信)
三、“国士无双”典故本事
韩信,年少习兵,弱冠从军,项羽任为郎中。他多次献策,项羽不用。鸿门宴上,他是项王侍卫,见过汉王,在汉王入蜀时,他叛楚归汉。
汉王任他为接客小官。后因同事犯死罪,受到连坐,同事13人都杀光,轮到韩信了,他抬头—看,见到滕公走来,高声呼喊,严词责问:“汉王不是要打天下吗,为什么杀壮士?”滕公夏侯婴一听,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仪容堂堂,就命令放了他。与他交谈,非常欣赏,报告汉王,升任治粟都尉。他上任伊始,改革陋规,“推陈出新”,业绩卓然,而又轻松悠闲。丞相萧何非常赏识他。与他多次交谈后,萧何发现,他竟然是军事奇才,军中无人可比。
后来,由于汉中偏远,很多人心中郁闷,都偷着逃跑,将军中也有十几个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向汉王推荐,不会任用他了,也便趁乱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就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丞相逃跑了。”汉王急坏了,就像失掉左右手一样难过。过了两天,萧何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责备他:“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我是去追逃跑的人。”“你追谁?”“追韩信。”“跑了十几个将军,你都没追,却去追韩信,你骗人!”“那些将军,都是很容易得到的,至于韩信,却是国士无双,这样杰出的人才,太难得了。大王要是只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要夺取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人能给您谋划大事了。”“看你的面子,让他做将军吧。”“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那就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一听,整顿衣冠,伏地叩首,极口赞颂:“大王圣明!”
“你去把他喊来,我任命他好了。”“大王向来对人态度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唤小孩子一样,怎么行呢?大王任命大将军,要选择良辰吉时,亲自沐浴斋戒,设置拜将坛,镌刻金印兵符,制作斧钺仪仗,授受大王御剑,礼仪齐备才行。”汉王答应萧何要求。
众将听说要拜帅,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是自已了。等到升坛拜帅时,任命的大将军,竟然是20几岁的韩信,全军哗然,大吃一惊。
韩信就任大将军,发表《汉中对策》演说:评析楚汉双方态势,制订总体战略规划,以及当下战斗部署。他的对策,高瞻远瞩,雄才大略,高远务实,鼓舞人心。大家顿觉心明眼亮,前程可期。于是,汉王亲口下诏:按照大将军谋划,各部门立即行动,抓紧部署,做好东征准备。
汉元年〔前206〕八月,大将军挥师首战。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三秦,占据关中,从而开始了历时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



(韩信拜帅)
按照总体战略规划,还定三秦后,汉军兵分两路,进击项王。汉王独当一面,在正面战场,与楚军纠斗;大将军韩信,则率领偏师,横枪跃马,巧施奇计,灭魏伐代,破赵降燕,剿灭强齐,又连续征伐五国,消灭项王友军,从北向东,完成包抄项王态势。最后,在垓下,汉军会师,合兵会剿,楚军兵少,又孤立无援,全部被歼,项王败北,自刎乌江,西楚灭亡。
大将军韩信,一路横扫,连征九国,出奇制胜,所向无前,百战百胜,无一败绩,从而江山一统,天下归一,汉王登上皇位,建立大汉帝国。
军事天才韩信,没有辜负萧何的鼎力举荐,肩负着汉王的历史重托,完美地完成大将军神圣使命,给自已描绘一段波澜壮阔的精彩人生,为中华军史增添一页辉煌壮丽的经典篇章。
四、贤相临终荐继任
还定三秦后,丞相萧何留守关中,倾力政权建设,稳定秩序,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为前线输粮草,送兵员,支援战争。彭城兵败后,为挽救危局,他规定,农户收成,除口粮外,一律征用,国家出据,胜利后双倍返还;青壮年服两年兵役,胜利后朝廷赏地100亩,从而先后为前线输送上百万兵员,与充足粮草。他还动员家人从军,50多萧家子弟,以身作则,上前线打仗。
萧何的不懈努力,使汉王在屡战屡败困境中,仍能屡败屡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而项王原有40万精兵,由于后继无方,越战越少,最后仅剩10万,兵少力疲,在垓下,全部被歼。
胜利后,汉王曾极口称赞:“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输兵员〕,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萧何与曹参,一起共事,同辅汉王。汉初立国,萧何在朝为相,详立规章,稳定秩序,安抚流亡,发展经济,而克尽辛劳,使社会逐渐复苏;曹参在齐为相,对萧何所订规章,全力推行,而治绩斐然,也气象一新。
惠帝二年〔前193〕,萧何病危,惠帝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代之?”接着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强支病体,连忙称赞:“陛下圣明!曹参继任,我死无憾矣。”



(萧何墓)
萧何辞世,曹参为相,“萧规曹随”,悉照旧章,清静无为,休养生息,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日渐提高,整个国家逐步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
陈存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