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的清白人生(66)

字数:3506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11 18:23:36 更新时间:2021-07-12 11:59:21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1-07-11 10:23:36
一、典故及其语义
典故: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或省为天知地知。或暮夜却金。或四知辞金。
语义:原指东汉名臣杨震,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严于律己,遵守道德,不接受他人非义馈赠的故事。后来比喻廉洁自律,拒绝收礼〔意为“为人知”,为古今佳话,廉洁奉公用语〕。
衍生义:比喻不法者订攻守同盟,意为事情做得极其秘密,除了你我之外,不为人知,即俗语“人不知,鬼不觉”〔意为“不为人知”〕。



杨震古画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二、教书为业,五十入仕
杨震〔公元59—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围剿项羽有功,汉高祖刘邦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为太史公司马迁女婿,昭帝时任丞相,封为安平侯。
杨震,聪明好学,志存高远。从小师从其父杨宝,学习欧阳派《尚书》。父亲盛年而逝后,他又拜桓郁为师,继续研读欧阳派《尚书》。桓郁为当朝太常,是章帝、和帝两代帝师,其父同门师弟,著名的经学大师。经过名师点化,他专心钻研,深入探究,终有所成。
杨震,是一位“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学识深广的大学者,又是一位为官清廉,立身刚正,清白传家的大清官,世称“四知先生”,史称“清白吏”。
杨震热爱教育事业。他在家门口,华山脚下牛心峪口,利用其父私设的学馆,收徒授业,专心一意,坚持30多年。他不分贫富,有教无类。他风雅勤敏,教学有方,名声响亮,远近钦慕。他的学馆,规模很大,学徒众多,先后子弟多达2000多。
当年,牛心峪槐树很多,郁郁苍苍,清风飘香,子曰诗云,书声琅琅,路人闻之,仿佛市声,时人称为“杨门槐市”。他师德高尚,清白为要,教书育人,因材施教,治学严谨,教学相长,形成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槐市遗风”。



潼关“关西夫子”碑
之后,杨震又在华阴双泉学馆、灵宝于湖校书堂,兼职讲学10多年,又有子弟1000多。加上牛心峪的,子弟已逾3000,简直堪比孔子,所以,时人称他为“关西孔子”。
杨震的学生,英才出众,贤能很多,不少成为国家干才,虞放曾官至司空,陈翼也是名臣。
杨震办学育人,历时长久,子弟众多,成效卓著,影响深远。大将军邓骘慕名征召。当时,杨震年已五旬,又加上亲友劝说,他只好停止教学,入朝为仕。
杨震为优秀人才,很快就升为荆州刺吏、东莱太守、涿郡太守。
三、“天知地知”典故本事
这一年,杨震从荆州刺吏离职,前往东莱郡就任太守。途经昌邑,驻宿驿馆。
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是他的老朋友,也是他在荆州时,推荐给朝廷的优秀人才。这天,杨震一落脚,王密便跑到驿馆,看望老朋友,拜访恩人,忙里忙外,竭尽东道主之责。
两位老朋友,酒后畅谈,直至夜深。临离开时,王密诚恳地说:“没有老朋友的举荐,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心存感激,无以报答,这次刚好路遇,”说着,他从手提袋里,取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神秘地说,“老朋友远行,一点小意思,聊表心意,万望笑纳。”



“暮夜却金”画
他满脸堆笑的看着老朋友,却未曾留意到,老朋友的神情已发生了变化。杨震苦笑着,用极度悲伤的口吻说;“哎呀,我这个老朋友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啊。你这是为了什么呀?”
王密又说了一番蒙情举荐,知恩图报,恳请留下的话。杨震强压着心里的愤怒,痛心疾首地说:“当年,我是看在你的才干上,才实事求是向上举荐的,可不是为了谋求你的报答。如今,你却把我们纯洁的友谊庸俗化了。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王密似乎没有听懂他的话,仍坚持己见,很得意的说:“这夜深人静的,没有人知……”
话音未落,他就看到,老朋友瞪着两眼,正言厉色,愤然怒吼:“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苍天有慧眼,举头是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怎说没人知?”这声怒吼,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代风云,至今仍然惊天破石,振聋发聩。



“四知”太守杨震
王密这时才想起,自己的老朋友杨震,一向廉洁自律,嫉恶如仇,一身正气,是位真正的清官,于是,他满脸羞愧,连声道歉:“惭愧!惭愧!”
后来,杨震又从东莱太守,转为涿郡太守。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公正廉明,不谋私利,不接受私人的拜会和请托。他的子孙们都和他一样,生活非常俭朴,粗茶淡饭,安步当车。
当时,他有不少同僚,趁着在职时,利用职务之便,办田产,置家业。杨震却没有这么做。他的一些老朋友和长辈,建议他也为子孙置办家产,他却坦率地说:“我把为政清廉的品德送给他们,让后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后代,这不是更好的遗产吗?”
由此,“清白传家”,家学渊源,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流传至今。
四、入京为官,含冤身亡
杨震学识出众,为官清廉,终于被提拔,入京为官。这对于他的仕途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谁想到,对于他的人生来说,竟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这个时候,东汉帝国已进入衰落期,外戚、宦官轮番专政,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朝廷远比地方复杂,充满着争权夺利的斗事。在这种情况下,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坚守正义,主持公道,一不小心,往往就得罪权贵,招惹了小人。
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杨震入朝为太仆,后改任太常。他举贤任能,录用贤才陈留、杨伦多人,深得人心,儒生们都称赞不已。
安帝永宁元年〔120年〕,杨震又升任司徒。次年,邓绥皇太后去世,从此,帝国的外戚、宦官便失去了控制,开始恣意横行。
安帝的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仰仗帝恩,出入宫廷,目无王法,迷惑圣听,搅扰内宫,结交大臣,传送贿赂,放纵恣行。于是,杨震上书直陈,数落她们罪行,恳请陛下任用贤能,舍弃小人,以便集中精力,遵循规则治国,得人心,安天下。安帝不纳谏,还把奏章拿给王圣母女看,结果,她们认为有皇帝庇护,更加嚣张放纵,也更加仇视杨震。以后,杨震仍一再直谏,安帝都不予理睬。
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杨震又改任太尉。安帝舅父耿宝要他录用私人,还说是皇帝的意思,他没松口,要他拿诏令来办。皇后哥哥阎显,也要他安置亲友,他同样拒绝了。可是,司空刘授听说,却马上给这俩人安排了官职,并且十天后,又都给予提拔。两相对比,杨震光明磊落,按章办事,不受私托,却得罪了权贵耿宝和阎显。
不久,河间〔河北雄县〕人赵腾,叩阙上书,批评朝政。安帝大怒,判处死刑。杨震上书,请求减罪,他说:“英明君主都胸怀宽广,善听逆言,集思广益,治理天下。他们注意倾听百姓心声,即使是怨愤谩骂也不排斥,使百姓无所忌讳,畅所欲言,让最下层的人都能把意见讲出来,以便广泛采纳众议,修正国策上的缺点和错误,同时,他们胸怀博大,用宽宏雅量教育感化了百姓,从而又获得了民心,受到万民拥戴。赵腾虽然言词激烈,攻击朝政,但是,与杀人放火犯不同,陛下应减轻其罪,以求广开言路。”安帝不听,将赵腾斩首闹市。
延光三年〔124年〕,安帝东巡泰山,中常侍樊丰伪造诏书,大兴住宅。杨震查清,写好奏章,等候皇帝归来。结果樊丰得知,非常害怕,就邀约杨震得罪过的权贵,先下手状告他,说他为了赵腾,深恨朝廷,对皇上有很大的成见,还诬陷他是邓氏门生,对皇上当然有恨。
安帝归来,不辨是非,连夜派出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接着,又下诏遣送他归里。



杨震公祠(陕西省纪委廉政教育基地)
杨震接诏,知道自己尽管秉公为政,清正廉明,忠贞一生,但是已经不被安帝信任,而对于眼下小人当道,祸乱朝政,自己又无能为力,因此,他感到万念俱灰,失去生趣,便慷慨悲愤地说:“死,本是士大夫的本分。我蒙受圣上隆恩,官居上位,却不能诛讨祸国奸臣,也不能禁止邪恶女人,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遂自饮鸩酒,结束了光明正大的一生。
五、清白传家,贻泽后人
一年后,安帝刘祜病逝,其子刘保即位,是为顺帝。顺帝依民意,顺人心,处斩樊丰,给杨震平反,拜其俩子为郎,赐钱百万,赞颂故太尉杨震,为官廉洁,为人正直,匡正时政,敢于直谏。



潼关杨震墓
杨震去世了,他的清白却遗传子孙,贻泽后人。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继承了他的遗风,都清正廉洁,均官居太尉,被称为东汉“四世三公”。荣耀显赫,史上罕有。
后来,华阴杨氏,为了弘扬杨震清正廉洁的人品,教育后代,将杨震一脉取名“四知堂”,其堂祠至今仍存,并得到扩建。
现在,杨震公祠,于2012年,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杨震的“四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得到大力弘扬,成为我们新长征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陈存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