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鸡说老子

字数:4529访问原帖 评论数: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16 00:22:04 更新时间:2021-07-19 22:12:23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5 16:22:04
烧鸡说老子
清风明月小烧鸡
2021.7.13
最近看了一遍老子,突然想写一下老子对为人处世的一些看法,并且由我的视角看出,从而将老子这位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回归到现在的时代。其中的吾说,就是我所看老子所得的认识,请同好者指教。
第一章道是个什么东西(1)
本章简述:提出道的概念,道是不知说不可知的,但是老子仍然提出体悟道的方法,以及认识道之后的功用。
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可知而可行,但非恒久不变之道。
吾说:道是可行的道路,但是不是一般常行的道路。老子提出一个可行可知的道,真的是非常厉害的,比如古代就有体用论。而我们现在却未学习,所以掌握了体用论,对认识古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用的。
所谓的体用论,即指体为灯,其光为用。了解了灯,则知光从何来。将灯与光分开。这是我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请大神指教。
名可名,非常名。
译:名可以据实而定,但非恒久不变之名。
吾说:此处的常,指的恒常。这个世界有恒常吗?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成住坏空的世界,所以没有恒常。这一点老佛是共通的。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无名,是万物的原始;有名,是万物的开端。
吾说:将万物的开始说成无,这一点很厉害,到底万物的开始是不是无,好像没有一个证据,因为,我们只能推出有为万物之母,但是无是万物之始,这一点是很难理解,这也是老子的高深之处。比如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极,等等,这个无极是从何而来的,无如何变为有的,我想,谁看清这一切,那他就是神了。有之通有,很好理解,而有之通无,或许真的需要寂静定吧。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021.7.14
译:所以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可以体察其中的奥妙;经常保持有欲追求,可以知晓道的功用。
吾说:妙,是微之极。我们现在的生活,从小时候起就让我们学会分别,学会学习知识,但是殊不知,有时候的清静无欲会带给我们更细微的感受。前一句是修道,后一句是入世。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吾说:修道,与入世都是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身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极至都很玄妙,玄之又玄,我有另外一种理解,对事物的初步认识为一玄,进而再一步的认识对初步的否定,又是一玄,这样反复的认知,最后能进入到事物的微妙处,进而完全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身。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5 17:03:29
第二章道的表现形式:圣人不居功
本章简述:道为两者,自身及世界,这是指出自身和世界存在的两极,并指出两极的存在及转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人要顺势而为,居功不傲。其实,如果真是遵道而行,是不存在功劳的,所谓的功劳只是人为的添加而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天下都知道美的事物称为“美”,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的事物称为“善”,那是因为已有不善的存在。
吾说:这句话是不是还可以这么理解,天下知道美的东西,就有了不美的东西伪装成美的东西,那么美也就是不美了;天下人皆知道善的东西,就有了不善的东西伪装成善的东西,那么善也就不善了。
美和善,是老子既有与无提出来第二个概念,也提出了美与不美,善与不善的关系,说明事物之间本就有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吾说:这是提出两个相反的事物,他们的转化关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译: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注重身教而不以言教,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助其成长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
吾说:因为上面的正反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这个世间一切都是自然而成的,圣人即使行事也是顺天而行,顺天而行则没有什么值得夸耀。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业得到永存。
吾说:圣人心中没有得失,包括永存的功业在他心中也是没有的。所谓的功业永存是普通百姓对他的赞美而已。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5 17:04:00
第三章指政治(暂且不论)
第四章道是个什么东西(2)
本章简述:我们要学习道,如不可知不可见,如何学之。因此老子勉强说之,说道的样子,为我们学道修道提出了一条道路。但是最后又说,道不可执着而行,执着其行,则不为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译:冲通盅(zhong),盅,器虚也。道体虽然空虚无形,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
吾说:此句可知道是虚的,因为虚才有大用,故而人也应该谦虚,只有谦虚才能够不断进步,永远不会满足。谦虚这个东西对是君子是通行证,对于小人则会使人显的懦弱,所以道是两方的,不可执其一端。
渊兮,似万物之宗。
译:深邃而博大啊,犹如万物的主宰。
吾说:道不可知,不可见。但是此处老子指出道的一个特性,就是深邃博大,因为虚而深邃博大。说出道是万物的主宰,因为道是万物的主宰,所以研究道,学习道,则能抓住这个万物的中心,从而从本质上认识万物以及自身。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译: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
吾说:道不可知,不可见。但是道是个什么样子,它与万物如何自处呢。以此。所以,我们要学道就要学其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是指不显山露水,保持平凡的个性。与日月齐光,则指有日月的高度,与万物同尘,是指与万物的亲和度,这样,才能在人间行道。
湛兮,似或存。
译:它是那样深不可测,仿佛是若存若亡。
吾说:前面说它的可学习,此处又说明道的不可学习,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就类似于金刚经中的否定。这是让人不可太执着于上面所说的话,对上面的否定,反而能够更好的行道。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我不知它从何而来,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吾说:这是说明道是先天而存在,无极生太极,此处的道或许就是无极之先吧。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5 17:04:39
第五章道的修炼方法(1)
本章简述:道是什么样的呢?道是如何对万物的?遵守道的原则而得道的圣人又是如何对人的?道的虚空的作用是无穷的。那么如何能做到与道相合呢,其中的一点是清静淡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看成刍草、狗畜;圣人也无所偏爱,将百姓看成刍草、狗畜。
吾说:这是老子订下的一个基调,说明万物都是自然而成,没有人为的偏爱,这或许更加贴合现实。但是说圣人也是如自然一样,不偏爱人类,似乎这一说法与儒家的圣人大相径庭。但是,在读过老子这后,我更赞同老子的说法。圣人,不一定是于人类有益的人,而是切合道的人。但是如果为了道而牺牲人,这样的人,大家会尊他为圣人吗?这倒也是个难题。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译:橐籥(tuo第二声,yue第四声),风箱。
天地之间,不正象一只大风箱吗?虽然空虚却没有穷尽,鼓动愈快风力也越大。
吾说:这是用橐籥做比喻,说明道因为空虚反而作用越大,道的空虚反映至人自身上,就是一种谦虚的精神,一种清静的心灵,宁静而致远,知止而后定。老子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虚空的力量是无穷,这与我们拼命的追求是相反的,所以回归自心的宁静,这就是修道。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议论愈多离道愈远,不如长守道体虚静无为。
吾说:多说话,其实对一个人的气也是一种消耗。道家、儒家都讲善养吾气,这里老子提供了一个修道的方法,守气少言。对于普通人来说的话,少言似乎有些不合群,但是不合群并不是老子的本意,少说废话,守持正道,这也是人修道的一个方法。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5 17:22:19
@石中火 2021-07-15 17:10:37
老子的万物起源说很像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由一个原点炸出一个世界
-----------------------------
关键道是不可见不可触的,老子能说出一个道真的不容易。并且,古代的体用论,是不是由此而来的呢?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6 09:19:55
第六章道是个什么东西(3)
本章简述:此处又进一步讲道是什么样子,以及道的功用。说明认识道,学道,修道,是非常有用的。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译:“道”是那样神妙而永恒,它就是深妙莫测的母体。
吾说:把道比喻成谷神,谷是山谷是虚,也类似于道。说明道是永恒的,然后又将道比喻成了女性的生殖器,就是说道有化育万物的作用。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译:深妙莫测母体的生殖之门,它就是天地的根本。
吾说:这又是说明道是天地的根本。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绵密不断川流不息,它的功用无穷无尽。
吾说:道的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并且它的作用无穷无尽,说明了解道,学道,修道,就能把握万物和自我。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9 10:24:20
第七章道的修炼方法(2)——无私
本章简述:此处讲道的应用,讲道的无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译:天地的存在既长且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并不为自己而存在,所民它就能够长生。
吾说:长生,是每个人所期盼的,也是很多人看老子,学老子的原因,但是学道修道并不是闭一口气,吃一粒仙丹便可化羽成仙的。老子提出了不自私,不自生。不自生,不自私也是道在人世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如同佛家所云的不我执。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译: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众人之后,他的所得反而先于众人;他总是将自己置之度外,其自身反倒得到保全。
吾说:此处讲了道的具体运用,临事的时候怎么去做才是符合道,符合道后就会有好的结果。这时就要利益在后,个人得失在后,这样才能获得好的结果。可是一般的人,会急功近利,能了解这一原则并能充分运用的除了有智慧的人,别的还能有谁呢?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无私吗?他反而因此而成就了伟业。
吾说:说明遵循道的无私,反而能成就自私。而那些自私的人,反而得不到好处。此处,有些说吃亏是福的意思。对于圣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一般人,对于那些虚伪者,想学这些人来说,却是学不来的。
楼主:社会底层的思考者  时间:2021-07-19 10:24:43
第八章道的修炼方法(3)——不争
2021.7.15
本章简述:水与道相似,所以我们学道就可学水。从水的特性出发,引出七个方面的处世原则,最后指出学道,是可以避免失误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
吾说:这里又说道像水,因为水是大家能看得见摸的着的,所以这就为让人学道修道有了一个门径。水和道一样都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名争利。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因此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
吾说:水像道一样,一般的人都喜欢居于高处,名利双收,感觉这才是完满人生。而道家却说道是居于低处,其实现实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的高低,比如大家常说的大隐隐于朝,所以我感觉这里老子并不是让所有修道的人要固守贫困,而是让我们的心处于低处处于谦处,这样才能与道相应。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译:居处趋下让人,心如深渊包容万物,交往真诚而友善,诺言诚实而有信,为政顺道而善治,办事有条而不紊,举动应时而有节。
吾说:学于水,学习它什么呢?一个是选择好的处所,一个心的包容,一个真诚交往,有诚信,为政,做事,举动,从这七个方面可以来学习道,可以说这是一个修身方法的总结。所谓修道,即是不离万事万物。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因为他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能避免失误。
吾说:此处的不争,指水的柔顺的性格,不争,是坚守正道,符合正道,依道而行故不争,并非一味的奉承迎合。因为顺道而为,所以就能避免失误。水柔弱遇石会绕行,但是水聚得势后是会漂石的,所以是以非我执心而去争。
其实在此处,老子的原意与我的意思是否一致呢?有待商榷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