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书]我的版画书(贴图)

字数:3664访问原帖 评论数:9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3-06-28 21:39:00 更新时间:2021-07-31 19:39:50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39:00
一直喜爱版画,这和早年读书喜欢看古代白话小说有关,也和鲁迅提倡扶植版画脱不了干系,不过买的并不多。最近想收集一点,才发现不是容易的事。一是价格高,二是好的版画书,即便是有银子也没处买。捡点书架,有几种还有点意思,贴在这里,给喜欢版画的朋友看看。

明陈洪绶水浒叶子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8月1版2印
明刊西厢记全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5月1版
红楼梦图咏(四册)清 改琦绘 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10月初版 线装带书套 长16开
红楼梦诗画 光绪已亥年天然如意宝藏本 香港良友图书公司78年2月初版 小16开 线装
京剧版画 王树村等 北京出版社1959年9月1版 201页 16开 香港翻印本
授时通考(上下册) 农业出版社1963年7月新一版 1786页(这实际是部农学书,但里面版画非常精彩,干脆也把它列进来)
明代版画选 初辑 国立中央图书馆1969年3月初版 238页 线装两册 大16开 精印
杨柳青版画 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6月初版 精装彩印 大16开 158页
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精品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 41.5印张 655页
金陵古版画 周芜编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6月1版 94年12月2印 30印张 464页
.>,李桦、李树声、马克编,82年辽宁美术版,塑面精装,564页,扉页题“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导师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小银鱼兄赠)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选集(上下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收图428幅
十年来版画选 古元等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8月2刷 精装 14印张,收图160幅
(长乐兄赠)
中国藏书票选 梁栋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1987年 8月1版
一百零一人藏书票选 宋珍妮选编 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1版
花笺掇英(上下) 王树村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古代版画丛刊》二编,郑振铎编,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涅兹道夫斯基木刻装饰版画选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1版
英国版画选 萧乾编
ERNST HANSEN的版画画册,16开232页 1942年哥本哈根出版
日本浮世绘,布面精装,彩印,大16开,OMEGA公司1984年在意大利出版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0:49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选集(上下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收图428幅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1:55
十年来版画选 古元等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8月2刷 精装 14印张,收图160幅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3:23
力群 《春夜》套色木刻
力群是干最喜欢的版画家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5:25
杨讷雄《借来南海风千片》 (麻胶版)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7:29
郑震《万木春》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48:19
两本版画书的不同

上周去上海,长乐老兄惠赠1959年初版《十年来版画选》一本,近日又得1981年初版《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选集》精装上下两册。两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目录颇有重复的地方。周末无事,就摊开两本,细细比较了一下,发现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1 印刷质量 1959年版用纸似比1981年版要好,装帧也比1981年版精美。但很多画面的质量似不如81年版,尤其是套色木刻,如张建文的《故乡》,59年版文字说明是套色木刻,但印出来却是黑白,81年版则是套色。类似的还有吴俊发的《方志敏》等多幅。59年版套色木刻不如81年精彩,如沈柔坚的《上海雪夜》、黄永玉的《阿诗码-吹口弦》。莫测《拿鱼》等。

2 选目 59年版选目多紧跟形势,很多体裁切合解放和大跃进运动,如欢呼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炼钢,办人民公社等。虽然也有吴凡《蒲公英》,力群《黎明》那样的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但比例不大。81年版选了较多艺术性的作品,风景,花木,人物的比例占的较高,更能反映解放后中国新兴版画的艺术水平。

3 其他 相同的选目,附注很不相同,如傅文淑的《化妆》,《十年来版画选》选入,应该是1959年前的木刻,可在81年版注明的时间是1963年;许多版画的尺寸两本书附注也不相同;马达的《屈原造像》画面的题字也不同,想必是后来重印画家对版框又做了修改。类似的差异还有不少。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3:59:39
明代版画选 初辑 国立中央图书馆1969年3月初版 238页 线装两册 大16开 精印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4:01:24
杨柳青版画 台北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6月初版 精装彩印 大16开 158页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4:04:20
金明华《秦淮春》(套色木刻)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8 14:08:58
.>,李桦、李树声、马克编,82年辽宁美术版,塑面精装,564页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9 12:57:14
回高兄,英国版画选是山东画报出的
画者兄,多谢!干的品位有点老派,现代的看得少,比较隔膜。陕西版画家很多,早期的石鲁,修军都不错。2000年冬去西安,曾在大麦市一画店买了几幅版画,有一幅丁济棠的《上学》,蛮不错的。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9 20:14:29
画者兄,谢谢你发你这么多精彩的画作和你的文章。叫我老师,实在是不敢当,在你这样的行家面前,干不过是门外汉,你太客气了。

陕西的绘画在国内一直很有地位,不过近年长安画派声名已经不如以前。陕西是有丰厚民间绘画土壤的地方,剪纸,年画尤其蜚声中外,这对版画家肯定是有影响的。脱离了民族的艺术,无论是如何现代,超前,花里胡哨,最终总是生命不能长久。中国现代的绘画,看得不多,前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贴在下面,大致可以说明我对现代中国绘画的一些看法,欢迎指正。


***我是梦中传彩笔****


这年头能静下心并有耐心一笔一笔画工笔的人真太少了。 画刊所见,画展所见大多是荒诞乖戾的东西。看着刺激神经,看完莫名其妙。有许多东西还让你抓耳挠腮搞不懂,好象是存心和观众为难。可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差不多没有。艺术家越来越象高傲的公鸡,置观众于不顾。他们自己围成了一个圈子,他们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做游戏,偶尔开口只是为了互相指责和吹捧。

这是一个让人失望的画坛,就象文学家写作是为了证明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样。艺术需要创新,艺术家也需要有个性。但不讲技巧,不求功力的创作,只能是鬼画符。中国每年有无数个画展,我们每年所见到的东西就大多是这样的鬼画符。

当然,过分强调技巧,容易造就许多“匠”,中国古代绘画一直没有长足的进步,这是个重要原因。 在绘画历史上我们有许多“梅王”,“竹王” “鹰王”“驴子王” 有人穷其一生,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我们需要画家,不需要画匠。技巧,思想,个性是一幅好作品不可或缺的。我们走出了文以载道和强调作品思想性的时代。艺术家的自我再也不象5~60年代那样充满桎梏。按说,去掉了精神锁链,会有精彩纷呈的作品问世,可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许多“作业”,难道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

九十年代初,艺术界有两件大事,一是人体艺术大展,另一是现代艺术展。前者有不少好作品,如杨飞云等。 但区区一个人体艺术展,在当时产生那么大轰动,的确是够奇怪的。至于那个艺术展可算是空前绝后,展出后那些现代艺术家们也从此云散,偶尔还看到吕胜中在德国招魂,徐冰大造怪字,但已经成不了气候。至于散布在各个城市角落,披着长发,留着络腮胡须的现代散勇再也搅不起波澜。

这几年,中国文化界真是旗蟠招展,流派林立,艺术家不多,艺术贩子和掮客很多。扯大旗作虎皮比比皆是。有流派当然不是坏事,但得先拿出有份量的东西,可是我们现在能怀念的依然是以前那些充满现实关怀的作品。

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可我们从媒体上,画廊里却经常看到许多自诩为“大师”的家伙。一九九三年,厚厚一大册的「林风眠画集」出版了,在画集前面「自述」里,大师只写了不到两百个字。他回顾了在国内外奔波的半个世纪的艺术经历,他回忆起一辈子从不懈怠做石雕的祖父,他记述了在风烛残年的香港的岁月里,依然怀念故乡那“层层的浮云,青青的小溪,远远的松林和屋旁的翠竹”, 那么平淡和深情,真让人读了从心灵深处产生震颤。风格即人。这是改变不了的。看他的寒塘鹤影,孤蒲芦雁,澹蓝静花,长袖仕女,你会马上感觉到,这就是林风眠,这就是“从西方看到东方,再从东方看到西方”(吴冠中语)横亘在东西方艺术之间的默默耕耘的艺术旅人。

是的,我们需要这些默默耕耘的旅人。我们感谢这些大师。是他们点燃了我们心头的火。象塞尚,六十多岁了,还常年把自己锁在画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画浴女;象马蒂斯,在困厄中依然能用「红色的餐台」温暖你,象凡高,画出太阳的花朵和阿尔灼人的阳光来燃烧你的神经;象石鲁,被迫害得神经错乱,呆在树上,认为自己就是只鸟,可这只鸟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丽的作品……

这是一个需要温暖的时代,可是我们却忍受精神的寒冷; 我们需要能温暖我们心灵能让我们感动的作品,可是每天围绕我们的大多是拉圾……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写花叶寄朝云”,艺术家们, 我们期待着你们。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9 22:43:35
魏兄,拜托,千万别叫我老师---别人会笑话的。

这几幅都很精彩,最喜欢的还是那幅黑白的采莲图。

去年五一节,看了CCTV介绍陕西几位女剪纸艺术家。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农村老大娘,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有一位还是文盲,可她们刀下的剪纸造型,简直和现代抽象艺术完全相通,不能不让人觉得惊奇。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9 22:48:12
银鱼兄如何看到采莲女是半裸的?法眼如炬啊 :)


楼主:何家干  时间:2003-06-29 23:05:17
看来得写篇帖子《写实与变形》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