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 酒酹江月

字数:368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04 02:37:21 更新时间:2021-08-06 05:09:55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21-08-03 18:37:2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人们在孩童时期,就像月亮一样洁白玉润。幼小的心灵是那样清美,稚嫩的情感也是那样纯真。每天在月升月落中夜睡昼醒,每月在月圆月缺里茁壮成长。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曾见过“天狗食月”的奇观,也听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在懵懂的意识中,月亮上就有了嫦娥、玉兔、金蟾、吴刚、桂树和广寒宫等神奇的人和物以及向往的仙境。
《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不光是“小儿强解事”,就连古代的学者们对月亮的认识也是片鳞只爪,已知半解。《西阳杂俎》中说:“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月亮的形状像一个弹丸,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它,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它的凸面。中国古代,就已有“稟日之光,而見其体;日不照,則謂之魄。”的科学认识。东汉张衡《灵宪》中有“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就是说,月光来源于太阳的照射,满月是太阳照亮整个面向地球的月亮,缺月是太阳只能照亮部分面向地球的月亮,缺失的月亮“蔽于地也”,即被地球的阴影所遮蔽。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可见“地球上的潮汐和月球之间的关系,古人也有“阐幽显微”之见解。现在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正在进一步认识月球,通过成功登月,既实现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也能探索月球的“前世今生”,以便“鉴往知来”,更好的为人类所利用。
月相更替,朔望循环。由月初的“新月”如钩,经过“上弦月”逐渐地“兴盛”到“望月”。再由“满月”如镜,经历“下弦月”不断地“衰落”到月尽的“残月”如弓。有日落月出时的轻柔与温存,也有云生月隐时的蒙眬和迷离,有风清月明的平静与祥和,还有晓风残月时的冷清和渗凉。有时月光如水,有时淡月笼纱。月晕而风时,叶摇草晃。月朗而辉时,花笑虫鸣。有众星拱月的热烈,也有月明星稀的孤寂。有风光霁月的睛好,夜空如洗。也有云遮雾锁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月光照到树木上,从叶间落下的一个个玉色光斑,随叶而动,疏影婆娑,轻舞摇曳。月亮照到花从中,“月移花影约重来”,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有清香也有甜蜜。月亮照到潭水里,“明月沉潭影不流”。“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水天一色,景画一体。月亮照到清泉里,月影或圆或扁,或碎或乱,唱着“月光曲”叮叮咚咚的奔向远方。
月亮,以其妩媚和神秘,给人们以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是人们祈福纳祥、休征嘉应的宇宙精灵。它代表着母性的无私和伟大、爱情的纯洁和忠诚、生活的悲欢与离合、离人的思念和期盼、人间的美好与和谐、世事的循环和永恒。所以人们借物喻理,托月抒情,以表达情感的起落变化和心中的美好愿望。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他们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对月圆月缺情有独钟。抚今追昔,多少平民百姓,凡夫俗子,他们怀亲念友,喜怒哀乐,迎新送故,聚㪚离合,也随着月晴月阴而思牵情绕。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们不得而知,但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月亮照古耀今,描绘出幽美邈远、清雅绝尘的意境,所以人们“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创造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作品。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美人像月亮一样皎洁,摇荡着人们的性情也牵动着人们的愁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幸福的相约,羞涩的表白,月光和柳荫是美好恋情的见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彩云慕月人恋家,见月动情,思乡怀人,已成为人们远离故土的心结,更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月是故乡明”,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微苦中的甜美,是对故乡的那份不舍的眷恋。
张先诗中有:“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月亮一往情深,处处皆照人。人们从来到人间俗世就已被照临,经历滾滾红尘,一直照到你命赴黄泉。所以李白诗中也说:“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带着爱、含着情、捧着一颗明月,让它代表我的心,送别远行的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一轮月,遍地是月辉。虽然有的人天涯相隔,遥不可聚,当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在月光下从未远离,又似乎近在咫尺,因为共沐月光,即使逐天涯,随海角,也能同时蕴含怀远之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每个生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人生也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月圆月缺是自然规律,悲欢离合也是人生常态,明月照出了人们的离愁别恨,也诠释了自己的缺憾和无奈。从古至今,世上难有完美无缺的事,可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有一种自然的美。生活无论悲与欢,也会有一番尘缘之情。只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和清雄旷达的心态,即使在“无月”的时候,也能“满船空载月明归。”这不仅能聊以慰藉,还能给亲友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可忴今昔月,向何处,去悠悠?”那些“忧惚使人愁”的烦恼,就会随着皓月流华倏然而逝。
明月千里,月光如银。月亮本无生命,是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赋予了月光如诗、如画、如歌、如酒的丰富内涵和韵致。从而使它变得多姿多彩,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所以月光下就有了许多的故事,也惹出了种种祸端。月下老人的牵线搭桥,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已被人们讽德诵功。花前月下的意乱情迷,让人留下终生遗憾,也让月亮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月夜之中,虽然“星光不问赶路人”,但时常会抒发飘泊生涯里“万里归心对明月”的浩叹。离乡背井的人们,也总想“请明月代传信,寄我片纸儿慰离情。”以排遣那种“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苦闷。在明月入怀时似乎能明心见性,在吟风弄月中仿佛也可格物致理。虽然“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但人们还是把月亮当作心中圣洁的女神,在生活中崇拜、敬畏和歌咏月亮。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吟颂月亮。尤其是文人墨客成群相邀,对月酌酒,酒酣诗兴,留下许多咏月的诗作佳句。难怪文人们如痴如醉,发出“幕云收尽溢消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咏叹!“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当士大夫经历了人生波折顿悟了人生禅机,便自然地走向那澄彻晶莹的月光世界里了,吟风啸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冬去春来,皓月当空,浓烈的返乡意愿在春风和明月中翘首以待。“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只要在同一明月下,即使相隔再远的距离,月亮也会牵系着相思的心灵。“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一幅风吹花影移的自然情境和羞月照美人的传神画卷,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月亮常在,人事更迭。“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月亮不为某人独有,而为天下人共享,它“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也没有地域之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即使海外它邦仍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月者,为喜事之乐而明,“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照离人落花之愁,“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共远而同孤,“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应邀而对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发秋思之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思乡之心,“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叹历史之悲,“只今唯有西江月,曾昭吴王宫里人。”诉征战之苦,“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诗画之境,“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悔偷药之举,“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弄佳人之色,“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醉美景之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月印万川,景象不同。“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流水、明月、江风、白云,有情有景,在琵琶声中融为一体,妙手天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林、清泉,溪石,有动有静,静喧合一。别具匠心的禅韵,妙趣横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有意有境,生动逼真。幽静空灵的禅意,“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情随月变,月随心动。人们对月亮的情感都来源于自身的心灵世界。李渔《闲情偶寄》中论述“中秋赏月”一折说:“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之欢悦。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凉”,究其原因“所言者月,所寓者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是一轮明月,人们的心境不同,所寻求的慰籍与解脱的心理就会不同,对它的精神寄托也就不同。
月亮在时空中轮回,升沉圆缺,循环不已。人类在大地上繁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明月一轮照千秋,“人生几见月当头”。人们对月感悟人生,气息相通,感情共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虽然很多事都在明月中不堪回首,但人们还是希望着“抱明月而长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唯有月亮永恒。人心向月,何以求同,“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