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过留香之回首唐朝

字数:805799访问原帖 评论数:9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3-26 15:27:59 更新时间:2021-08-22 00:46:10

楼主:ty_上弦叶  时间:2020-10-03 09:03:31
359天涯苦旅二十二

看到自己的女人如此尽心,李亨也心怀感激,虽正值创业期,却也不吝惜赏赐,驻扎灵武郡期间,李亨赏赐张皇后一件宝物,镶嵌有七种宝石的马鞍,张皇后对这个马鞍爱不释手,连睡觉都要放在身边,抚摸上面珍贵的宝石。

李泌决定阻止一下张皇后的受宠,在建宁王李倓和张皇后都在场的情况下他对李亨言道

“陛下,今国家正值大乱,这马鞍当用于战场为将士骑上杀敌所用,而不是这样做为玩物给予妇人之手,上面的宝石应当收进国库,当做奖赏立功的将士所用。”

张良娣听了心中愤懑不已,这个马鞍代表天子对自己的宠幸,而以李泌为首的大臣如此作为很明显是提醒皇帝对自己的宠幸要适度,更深的含义是防止在皇帝纵容下自己走上武则天之路。她看着李泌心有不甘的说道

“你我皆是长安乡里,曾毗邻而居,李大人何出此言呢?”

原来二人都是长安人,还曾做过邻居,却不想李泌竟然和自己做对。李泌看了一眼旁边的建宁王李倓正待回答,却听李倓插嘴道

“李大人所言极是,今天下大乱还不到安逸享受的时候,儿臣也赞成李大人所言。”

张良娣心中气极,李倓这是公然向自己挑衅,只是现在天下战乱,不好公然翻脸,只好装做大度笑言道

“三皇子和张大人说的很对,本宫得了陛下的赏赐,一时欢喜,竟忘了将士们,本宫知错了,臣妾恳请陛下依三皇子和张大人所言,将马鞍赏赐与将士,将珠宝放入国库做为奖赏有功的将士所用。”

李亨喜言道

“难得良娣如此识大体,可比古之贤后了。”

聪明人便是这样,在吃人和将被人吃之时披上道德的外衣,可化险为夷,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番借力打力之举让张良娣更加得宠,已不遁让当年高宗李治对武媚娘的宠爱。看到此景,李倓急了,皇后如此受宠,又有了嫡子,若将来天下安定了,这江山恐怕不是自己和太子的了,此时天下未定,这女人根基未稳,需想办法抑制,想到此处又再一次跳了出来,这一次他不但要对付张皇后,还要扯上太监李辅国。他找到父亲李亨说道

“父皇,今天下未定,宫中张良娣却与内延李辅国相互勾结,父皇当防,若任由其为,恐祸乱宫延。”

李亨听了却不以为然,随意敷洐道

“今外祸未消,再起端于内延,恐人心不稳不利平叛。”

而这时攻打两京,李亨本欲以李倓为三军统帅,却遭李泌反对,此事不了了知,张皇后和李辅国抓住机会向李亨言道

“健宁王未为帅,心生怨恨,怕是要害健宁王,常在太子门前偷听。”

李亨听了却笑道

“太子与健宁王自幼交好,健宁王怎会害太子,又怎会在太子门前偷听。”

“陛下,老奴观健宁王心志不小,恐难安心做个王爷,陛下您忘了安禄山是怎么死的吗?陛下,再恕老奴妄言,陛下您忘了高祖,太宗父子,以及太上皇与睿宗皇帝吗?建宁王英武,屡破叛军,若是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消除叛乱,再造大唐,其功将不逊于太宗皇帝,岂是又安庆绪之流所能比的。”

太监李辅国跪地泣言道。一言顿时惊醒李亨,天家的父子之争有谁能有他体会的真的呢?父亲对兄弟和自己所展现出的无情他有切肤之痛,当年数不清的夜晚,他在惶恐中度过,他恨过怨过自己的父亲,而今他坐在父亲的位置,他也和父亲一样防范自己的儿子,前朝几个皇帝除了太宗,高宗,中宗以外都被自己的儿子逼迫做了太上皇,太宗和中宗皆有儿子曾经谋反逼宫,只有高宗和自己的父亲没有遭遇玄武门一样的政变,那是因为武后和自己的父亲杀儿子,而自己,若没有安禄山叛乱,又怎会有机会在父亲在世时做皇帝。

这个懦弱无情的人下达了杀子命令,建宁王李倓性情刚烈,接到父亲的命令,不做任何行动,喝下父亲所赐的鸠酒,或许他也活的痛苦吧,自幼与哥哥交好,做为人,血浓于水,而生在天家,做为有机会成为皇的男人,若没有称帝道寡的雄心壮志,又怎配做男人,男人的世界如一杯酒,只有醉了才能忘记无尽的愁。活着他一定是要做皇帝的,但对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兄长,他下不了手,幼时他便看到父亲处事的懦弱无能,他从心里就鄙视过自己的父亲,没有雄才伟略,只有龟缩保命的营营苟苟,而长大后他想活成太宗的样子,安史之乱,他积极的出谋划策,领兵出征,屡次击溃叛军,但每向目标走一步,他的心便痛一次,他知道他杀不了自己的哥哥,他的心没那么狠,没那么脏,而且他知道他也没有那种心理承受能力,象太宗一样,杀掉自己的兄长,睡兄长的妻子,天明从嫂子身上爬起来又去哥哥的坟上放声痛哭,他做不到,他只想做阳光灿烂下的帝王,而不想地上有阴暗看不清自己真面目的影子,或许活在没希望的淤泥中,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永远的醉死过去。临死那一刻他似乎懂了他的父亲,若不象个虫子一样躲在壳子里,怕早已被祖父赐死,皇帝呀想长生,又想自己的江山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倓的死对太子李俶是个深深的震撼,无能极象父亲的他有着强烈的生存欲,和父亲一样站在高处,他没法站的稳的时侯,只有借助外力,他找到了李泌言道

“张良娣和李辅国狼狈为奸,害死了建宁王李倓,早晚是帝国的祸害,应当早日除掉。”

李泌不想他的平庸,只想着他的长子身份,他尽心的为他谋划道

“大王怎么能这么说呢?越是这样,大王越该显现出仁孝的样子来,只要大王委曲求全,张良娣一个女人又能把大王怎么样呢?”

黑夜里,风很大,很冷,李泌为无助的太子披上挡风的衣。
楼主:ty_上弦叶  时间:2020-10-08 13:53:18
360天涯苦旅二十三

公元757年九月,李俶带兵收复长安,又一年史思明收复洛阳,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同年八月张良娣被封为皇后。儿子李佋成为嫡子,太子之争进入白热化。

一日夜里在与李亨缠绵过后,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张皇后忽然嘤嘤哭泣起来,李亨心中很是不解,便问道

“皇后,不知为何哭泣。”

张皇后止住泪声音孞过身来笑颜道

“不,陛下,臣妾是高兴,史思明死了,天下终于可以安定了。”

“是呀,这史朝义与其父相差甚远。”

李亨答道,魔鬼一样的史思明死了,他很高兴,他知道他终于安全了,不用再一次颠沛流离。

“陛下,史思明这个逆贼,背叛大唐,却被他儿子杀了,真是报应,不过臣妾听说史朝义弑父是因为史思明欲立皇后的嫡子,唉,真是人心难测呀!陛下,臣妾望陛下成全。”

说到此处,张皇后忽然下床,伏拜在地上泣言道

“皇后这是何意?快快请起。”

李亨惊问道,连忙起身去扶心爱的女人。

“陛下,臣妾不起来,臣妾愿陛下准臣妾辞去皇后一职,为妃为嫔或再做良娣也行,只在巴蜀给妾与佋儿一块封地,妾带着两个孩儿度日便行。”

张皇后哭道,月光照在她艳美的容颜下,神圣美丽,一丝白纱裹着丰满的身体,如圣母一般。

“皇后你一向贤德,又何以至此呀!”

却听那皇后继续哭道

“陛下,今臣妾身为皇后,佋儿为嫡子,按祖训当立为太子,但佋儿年方两岁,又如何能为储君,且广平王正值盛年,又掌控天下兵马,若有小人从中挑唉,这后果臣妾不敢想。”

是呀,若不立李俶为太子,怕是要学史朝义弑父呀,可自己堂堂帝王又岂能为儿子左右,今建宁王已死,难道要再杀李俶?李亨想道,这时他忽然想到去年收复两京与李泌共同度过的一夜,那一夜二人共眠,谈到建宁王李倓,李亨说道

“建宁王朕之爱子,平叛时屡立功勋,然其心术不正,受小人唆使,图谋储君之位,朕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除之。”

“陛下,臣认为建宁王是冤枉的,若果真如此,建宁王被处死,广平王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广平王却与臣谈起建宁王的冤情都会痛哭流泪,这些实话臣本不该说,但臣要离开了,才敢说于陛下呀!”

李泌言道。

“有人曾见到李倓躲在广平王门口窃听。”

李亨辩解道

“哈哈,知子莫若父,陛下,建宁王仁孝之人岂能做出这种事,我建议立主广平王为帅,按理建宁王当忌恨臣才是,可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以臣为忠臣,这足以说明建宁王没有谋储之心。”

听了李泌的话,李亨叹惜道

“唉,或许是朕疏忽了,事已至此,不提也罢。”

“陛下,臣提这些事并不是想追究这些事的责任,臣是想提醒陛下,将来处理这种事应当慎重,昔日天后武则天欲称帝,长子李弘聪明果敢,天后将其毒死,后又改立雍王李贤为太子,李贤心中惶恐,怕为天后所害,便写了一首巜黄台瓜辞》,想以此感动天后,天后不为所动,李贤被幽禁至死,臣记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为可,四摘抱曼归。如今陛下已摘了一个,以后莫要再摘了。”

言下之意很明显,防人做武后。这时李亨想来更是左右不定,他不想做史思明,却也不想成为高宗这样的皇帝。

他问大臣李揆

“广成王年纪较大,又于国有功,朕准备立为太子,不知卿家以为何如?”

“陛下圣明,立广成王为太子乃是苍生之福,社稷之福呀!”

李揆连忙言道

“但皇后之子为嫡子,若立广成王,朕怕与理不合吧!”

李亨又言道,他怕李俶成为史朝义。

“陛下,若按宗法却是当立皇嫡子,然嫡子年幼,若立为太子,虽合理法,却是威望不足,不利于江山社稷,更何况子幼母壮,更是不利于社稷,望陛下明鉴。”

李揆拜言道。听了此言,李亨一声长叹,心想看来李俶已是人心所向,而自己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二十年的战战兢兢,每日每夜的提心吊胆已耗尽了他的精力,虽只是不惑之年,却已近油尽灯枯,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贵为帝王,可用尽天下名医和珍惜药材,可却治不了命,他等不到自己爱的女人为自己生的嫡子长大成人了,就帝国来言,交付给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比委托给一个两岁的幼童更加的靠谱。

公元758年五月十九日,李俶被任命为大唐太子,五个月后,李亨为其改名李豫。

自史思明死后,李亨的重心由平叛转向养病中来。虽然表面上他将政事交于太子,但实际一切政事皆取决于太监李辅国,帝国政治开始落入宦官之手,这一切皆拜同样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的李隆基所赐,他的逻辑很简单,太监无根,权力不能继承,便是得了权柄,对皇权也产生不了影响,在他的晩年,他疯狂的借李林甫之手诛杀一切可能与太子有所牵连的文臣武将,避免他们之间相互勾结,防备太子过度,导致李亨身边没有真正信的过的大臣,人啊,当你的私欲之火熊熊燃烧之时,无论你怎样耍尽心机,终会引火烧身,焚烧的欲火让你的身体失去了人间的温度,神志不清,李隆基防了汉臣武将,却让胡人起了反意,防了太子和文臣,却让太监掌控了朝堂,李亨传承了他的父亲,忌贤臣,防儿子,信任太监,因为他认为这样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至于帝国的以后,因自己的自私导致的宦官之祸和藩镇之乱,他们管不着,他们只管自己这一世的平安,那管死后大浪滔天。天火借天子的私欲,燎原天下,兴或衰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朝,火患之下,星河明月之下是数不尽的荒野枯坟和带着磷光的森森白骨。在人间,喜过,乐过,荒唐过后,是无尽的恐惧和凄凉,或许人间的泪从来带着血红的颜色,悲伤逆流成河,带着数不尽的人间苦难,走向未知的未来。
楼主:ty_上弦叶  时间:2020-10-10 15:06:15
361天涯苦旅二十四

公元762年四月五日,李隆基陷入弥留之际,生命之烛即将燃尽,或许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物极必反的天道,前半生如烟花般灿烂,照亮了万古,创造了世间最富足,最强大的王朝,他已接近了天人,为了匹配他创建的盛世大唐,上天为他送来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谪仙李白,送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姬杨玉环,诗人为他吟唱,美人为他歌舞,终日活在管弦丝足,云飞雾绕之中,他看了天边,看到了路尽头,世间终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谢的花朵,随着时光的流逝,他老了,在临近天界仙气飘飘的地方他身上散发出尸气,他身上渐渐有鬼的样子,慢慢的四周变的阴气森森的,盛世人间瞬间变成鬼域,在人间,他或许从没人的气息,前半生可封神,后半生为鬼熊,前半生诠释了真正的明君风范,后半生展现昏君如何误国,前半生己侍天下,天下为公,后半生渐渐以天下侍己,天下为私。前半生是风华绝代的霓裳羽衣曲,后半生是凄惨悲凉的雨霖铃。前半生他是姚崇,宋璟,张九龄,王忠嗣,梅妃后半生他是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哥舒翰,杨玉环,他的功劳是拔乱后正以后的绵上添花,他的罪恶是欲仙欲死过后的极度昏庸,他功不及隋炀,过却胜于隋炀,隋炀毁一世兴百世,而他兴半世而毁百世,至他始胡汉彻底对立而不是相融,华夏进入更加残酷和彻底的胡汉对决,自他始,华夏有了规模较大的胡国乃至大一统的胡人王朝,或许没有安史之乱便没有后来的金宋靖康耻,没有后来的胡清的甲午海战,马关条约,他让胡汉争斗中平等交融变成争斗中主奴式的融合,或许太宗,武后对汉家高门的毁灭性打击使汉人在胡汉相融统治集团中失去一股可以制衡胡人的势力,而科举制选上的寒门汉家才子却形成不了集团式的优势,又多因出身的卑微多成了奴才而失去了应有的风骨,而在历史的拐点,李隆基没有解决好胡汉的矛盾,反而让这种矛盾走向质变和两极化,由相互交融走向相互对立,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必需变成我的样子。

汉晋三国南北朝我们饱受汉家高门门阀所带来的皇权不稳,军阀混战,唐消除高门,我们又受到胡人因汉家失去高门集团对天下强有力的掌控而给予的毁灭性打击,历史总是这样,当英雄们尽平生之力关上一道门时,另一道门随即打开,虽然内容不同,性质却是一样,都是苦苦的涩涩的。

在深宫中的另一处宫殿,李亨也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个可怜懦弱的人一生活在父亲的影子下,天性和经历让他从来看不到一丝阳光,虽为天皇贵冑,从懂事起到如今命悬一线他一直是从一个苦难到另一个苦难,一个可怜的虫子,一生躲在厚厚的壳子里,人生置身于滔滔江流,随潮起潮落,如一叶偏舟,永远置于惊涛骇浪之中,随时有可能被大浪吞没,却又被巨浪推到顶峰,如今生命之舟已临近终点,他依然身处漩涡之中。一切随风,随雨,随浪,他无可奈何。

看着眼前垂死的丈夫,张皇后无暇悲伤,做为一个有着野心的皇朝的女人,皇帝丈夫的即将死去意味着是进入不尽黑暗的夜或万丈光茫的灿烂。

史思明死去,史朝义登上大燕皇位,立即处死史思明的皇后辛氏和辛氏之子史朝清,从这里张皇后看到她的一种极有可能的结局。和辛氏一直处心积虑仗着史思明对自己的宠爱而为儿子谋求皇位,这和现在的自己是何其的象呀,她不也联合太监李辅国一起,害死建宁王李倓吗?她也曾以圣母的姿态想要再借天子之手除掉李豫,若是李豫登基,自己的皇后身份和儿子的嫡子身份恐怕会成为自己的催命符。自己唯一的生路便是在丈夫最后活着的日子除掉李豫。

这时她那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战友李辅国已投入李豫阵营,这个死太监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在李享立李豫为太子时便转投李豫,这个愚蠢的太监难道不知道他和自己一起害死了建宁王,而李豫和建宁王真正的手足情深。无论成败这个死太监都将必死无疑。

这夜,她借李亨之名传太子李豫进宫侍父,暗命越王李系领二百宦官藏于麟德殿,待李豫进来立刻将其杀死,随即以皇后之名扶李系登基,却不想宦官李辅国早已在张皇后身边蔵有暗耳,洞悉她的一举一动,麟德殿中,李系和太监们等来的不是李豫,而是太监李辅国,程元振带领的五百禁军,太监们如何是禁军们的对手,一阵砍瓜切菜以后,李系和太监们尽皆丧命,而这时张皇后在长生殿侍候病塌上奄奄一息的李亨,李辅国领兵冲进长生殿,当着李亨的面揪住那妇人,也不由分说,只是一刀,将皇后的头颅割下,血淋淋的人头被扔到李亨床头,鲜血溅满床头,浓浓的血腥味和药石味混搅在一起,让人觉得恐怖和恶心,李亨最后的神识目睹了自己心爱女人的悲惨结局,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流下了最后一行眼泪,和脸上女人血搅在一起,成为血的颜色,向下流淌,死太监李辅国领人离开,那个叫李亨的苦人儿就这样静静的躺在这里,这个号令天下皇帝临死之计除了皇后的尸首以外,身边空无一人,这时的他已魂游天外,他看见无处不在的鬼魅,在眼前不停的穿梭

“陛下,陛下,臣妾死的好惨呀!陛下一定要为臣妾做主呀!”

李亨忙定睛看去,却是张皇后的头颅飘过来向自己言语,顿时他那魂魄吓的四处逃窜,终让无常捉了,带着前往阴曹地府去了,这个可怜的人终于褪去厚厚的壳舍弃了那蠕虫一样肉身,永远告别了让他痛苦了一世的人间。
楼主:ty_上弦叶  时间:2021-08-19 20:17:47
369爱的尽头一

这世上有真正的朋友吗?或许有,但大多数是没有,李豫登基,李辅国极尽荣华,李豫叫他尚父,并让他以一个宦官的身份位列三公,他只是和这个糟糕时代匹配的人,这个肮脏的人被污垢的江水托到顶峰,光明之下,他的丑恶无处循形,尽管穿上世上最华丽的衣服,依然挡不住他身上腥浓的恶臭和不停爬出的蛆虫,可那飘渺的光环和荣耀,让他以为自己是圣人。

李亨后期,他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并且掌控宫中禁军。而现在的新朝,他感觉这是个属于他的时代,既然没了子孙根,那么他便要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他创建的时代,深深留下他的印痕,留名千古。

新皇帝是他立,这个黄口小儿那敢不听话。

“陛下,你只管在殿中安坐,外面的事老奴一手便处理了。”

朝堂之上,对着满朝文武,这个阉人得意洋洋的对李豫说道,并且刻意的挥舞着自己的右手,在他心中,皇帝是傀儡,百官是棋子。

“一切任凭尚父。”

李豫笑道,笑的很灿烂。

“陛下,此次新朝得立,程元振居功至尾,老奴以为当可任命程元振为左监门卫将军。”

李辅国继续说道,对他来言,同为宦官,程元振是他的兄弟。

“准奏,另外朕另加封程元振为右禁军总管,统领朕的禁军。”

李豫冷笑道,他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从叫这阉人为尚父那一刻便已经在等了,在李辅国灿烂的日子里,他宣过程元振,听了他对自己的忠心,并且开出了一个足以让他出卖他最亲密的战友的价格,或许有时侯一切忠孝仁义都可以卖,关健在于你出的价格,其实很多时侯一切都很单纯,君子逐利卖德,小人逐利失德。只一些愚人,如海瑞或岳飞,不知戏是戏,生前为人引为怪物,死后做成标本,继续愚人。

“陛下,你糊涂了吧,右禁军总管是老奴的官职,却为何拿以加封他人?”

李辅国吃惊的问道,这一刻他脑子有点乱,程元振之能不下于他,而且是他最依仗的干将,莫非皇帝已将其收买?那么自己?后面他不敢想。

“尚父,这些年您追随先帝,劳苦功高,朕实不忍尚父过度操劳,朕封尚父博陆王,解除兵部尚书一职……”

“陛下,您这是不要老奴了。”

李辅国打断李豫的话,高声尖叫道。

“尚父多虑了,您是朕的尚父,朕怎么啥得让尚父操劳呢,这样吧,朕再解除尚父的中书令一职。

李豫笑道,笑的很开心,他想起了兄弟建宁王,兄弟阋墙,外御其辱。这阉货害死了自己兄弟,又欲让自己成为傀儡,不杀对不起自己血管里淌着的帝王之血。

“陛下,这样老奴只有告老还乡了。”

李辅国恨恨的说道,没了兵权,他和二十年前那个养马太监没有什么区别,可任人宰割。

“告老还乡,不行,朕会想念尚父的,朕舍不得尚父,这样吧,尚父要告老还乡,朕准了,但尚父需留下两样东西,以解朕相思之苦。”

李豫冷笑道

“不知陛下要老奴那两样东西呢?”

李辅国心中深感不妙,小声言道。

“尚父,你辅佐两朝,功勋卓著,这脑袋嘛智绝天下,这手可遮日月,这两样可是冠绝天下,朕留下了,不知尚父以为如何?”

李豫依然笑言道

“陛下,老奴老了,侍侯不了陛下,老奴乞求陛下念老奴跟随先帝多年饶老奴一命,就让老奴替先帝守陵。”

李辅国跪地泣言道,如今的他浑身颤抖,昨日还权倾天下,今日已为丧家之犬。

“哈哈,尚父扶先帝灵武登基,又替朕除了张皇后,朕对尚父是心存感激的,放心,只要尚父好好在府上静养,朕是不会为难尚父的。”

李豫温言道,眼前这个阉奴是一定要杀的,但不是在白天。

四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李辅国在家中被杀,血泊中的尸体不见了头和右手。

李辅国死了,郭子仪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善,和李辅国换岗的程元振继续打压郭子仪。李豫登基,内廷祸乱已除,平叛史朝义成为当务之急,程元振不愿郭子仪因军功而做大,以在军界的控制力影响他的权势,天空中出现乌鸦,世间尽皆乌鸦,安禄山过后,大将尽是安禄山,只有没根,没有继承人的太监最可靠。他用那尖锐的太监嗓音对李亨的儿子说道

“陛下,郭子仪势大,若平叛成功,怕天下人皆知郭子仪而不知有朝廷,陛下新近登基,根基不稳,郭子仪若反,怕是安禄山,史思明一样的人物,而远非这史朝义可比的。”

李豫听了不置可否,他久居军中,知道郭子仪是个聪明人,他在等。郭子仪能取代李光弼成为后世人言中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席功臣并不是因为他的军功,而是因为他的为人,知晓进退,在污泥之中耐得住寂寞,无论世界多么黑暗,只要站在舞台上,便是一片光明,以正道处事,无论心曾经有多受伤,多泣血。他知道安禄山过后,外臣特别是领军大将和皇帝的距离,他虽正直,却不愚直,他虽胸怀大志,却不贪恋权柄,这年史朝义龟缩洛阳,无心天下,这年郭子仪上书李豫愿辞去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

中华历史上将星灿烂,多为忠心朝堂君王者,只少数因势而叛,而天子心中往往只将这少数牢牢记住,或许人的本质都是这样吧,光明之下,映在地上的都是看到没脸目的黑黑的影子。

或许世间没有真正的天之子,只有拖着长长的影子人言中的陛下。就这样,李豫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但叛还是要平的,手中的利刃收起,但还是要有剑去砍人,李豫又不是个马上天子,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人信不过,还是外族人可信,是呀外族人要钱,自己人要命,钱吗?有老百姓在呢,不是圣人之下尽皆蝼蚁吗?只要自己这个圣人的命留着就好。他想到了借兵,想到了香积寺一战,想到了英勇善战的回纥兵。
楼主:ty_上弦叶  时间:2021-08-19 20:21:27
370爱的尽头二
李豫为广成王时曾领天下兵马大元帅收复二京,香积寺和收复洛阳的战役中,回纥兵的勇猛善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来要彻底除掉史朝义这个祸根,只有再借回纥兵了,正想着,宦官刘清潭来报

“陛下,大事不好,前方来报,史朝义已与回纥人联合,欲瓜分我大唐国库,兴兵十万,分三路向我边境开来。”

“什么,这,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李豫闻言急道。

“陛下莫要慌张,臣认为胡人重利轻义,只需言明陛下登基,国本已固,晓知利害,回纥必会舍弃叛军,与我大唐联合共同对付叛军。”

殿中监药子昂进言道?

“卿家所言极是,朕新登基,只因山河破碎,还未派使知晓诸国,卿家可否以犒赏之名出使回纥部。”

李豫思索片刻言道

“国难之际,陛下用臣,臣自当万死不辞。”

药子昂连忙答道。华夏因虚伪的文化基因,多披着人皮的奸佞,关健时刻却也有智者和勇者。犒赏回纥兵本就是李豫的空城之计,试图让回纥登里可汗以为唐军早有准备,却不知回纥军进军北方三地,举眼望去,四境满目仓夷,破败不堪,早已不复昔日盛唐时的繁华景象。实力决定态度,强者之间或弱之于强者才有礼数。曾经伏首天可汗的回纥人傲慢的对大唐使臣言道

“今唐境无主,我国雄师来之,屠之,掠之,若是不服,可来战。”

“大汗,今我朝已立新君,当年与回纥王子并肩而战的广成王已登基为帝,怎是无主,况大汗与我朝仆固怀恩将军有翁婿之情,大汗若是不信我之言,可问仆固怀恩将军。”

药子昂言道,他知道大唐国运是否延续便在此一举。史思明能征善战,北方半壁江山在叛军手中,数年叛乱大唐国力存断崖试跌落,若此时回纥与叛军联合,大唐恐有亡国之祸。

仆固怀恩的女儿美艳绝伦,当年长安城中,还是回纥王子登里可汗在大唐贵族圈的宴会中与之一见钟情,江山美人,男人心中天平的两端,心上人身属大唐,岳父又是大唐重臣,那么大唐若是有主,在大唐和叛军之间自然选择大唐了。

“你们汉人十分的狡诈,你的话我不信,叫我岳父来,我只信他。”

登里可汗的话传到长安,李豫闻言大喜,连忙传旨仆固怀恩与登里可汗相见。

“药子昂没有说谎,广成王已登基为帝,大汗可再借兵共伐叛军。”

仆固怀恩戳穿了史朝义的谎言,对仆固怀恩的借兵,登里可汗欣然应充

“岳父有命,小婿自然听令,但小婿是回纥的国王,要为回纥的利益考虑,上次在洛阳抢财宝用完了,我们帮大唐拿下洛阳,必需再抢一次,而且必需从大唐富足的地方分三路进军,沿途我们都要抢钱,抢女人。”

“可以。”

仆固怀恩斩金截铁的应允道,临行之时,李豫已命他答应回纥劫民的要求,对李豫来言,只要大唐的土地在,百姓和财物失去以后,很快便会再次拥有,当下仆固怀恩指出三条行军路线,皆过唐尚富足之地,回纥人大喜,出兵五万,进入唐境。

李豫命长子二十岁的雍王李适天下兵马大元帅,御史中丞药子昂,魏琚为左右翼司令,中书韦少华为判官,给事中李进为行军司马,率军十万前往陕郡与各路节度使和回纥兵会合。按李豫之意本想立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辅佐李适,死太监一对臭蛋程元振和鱼朝恩连忙阻止

“陛下,万万不可令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若他得胜,掌控天下兵马,若反岂是安禄山史思明之辈所能比的。”

“卿家言之有理,若郭子仪不可用,又谁有可用。”

李豫问道,祖父一朝武将谋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与父亲视武将为蛇,冷血忘恩负义,或许这世上只有太阳和人心不可直视,懂了人心,你便懂了人生,知人心的险恶,你便不再天真。

“仆固怀恩与回纥王有翁婿之亲,自是最合适不过。”

鱼朝恩连忙言道,前次唐军洛阳大败之前,仆固怀恩便明确表现自己和太监站在一起的政治立场,政治上站队这事事关生死,站对了青云直上,站错了轻则板凳坐穿重则十八层地狱,身伴黄土,魂归地府。而仆固怀恩的这次选择起初看上去很好,他猜对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李适一行来到陕郡,本以为是实现梦想的起点,却不料是噩梦一场。

在营门口,李适一行遇见回纥登里可汗,李适拱手行了一礼,正待言语,却听那登里可汗挥了挥手中的马鞭,皱眉言道

“我与你父平辈论交,你是我晚辈,为何不行以拜舞。”

李适未言语,一旁的药子昂回应道

“雍王是三军的元帅,按礼仪可不拜可汗。”

一旁的回纥将军车鼻质问道

“我们家可汗与你国皇帝是结拜兄弟,世上那有侄子不拜舞叔叔的道理,难道这就是你们中原人的礼仪吗?”

药子昂针锋相对言道

“我们家大王是一国储君,那有一国储君向人拜舞,且太上皇和先帝还未下葬,更不能拜舞。”

“哎呀!”

话音刚落,登里可汗手中的马鞭劈头盖脸的向药子昂抽去,疼的那书生嗥嗥大叫,却听那可汗边抽边骂道

“车鼻,你这蠢货,和汉蛮子讲什么道理,瘸腿没牙的老虎还是老虎吗?做主人的不懂规矩,全是臣子们教唆,把雍王的四个属下给我绑了,每人抽一百鞭,让尔等明白什么是王者之间的规矩。”

车鼻立刻将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等四人绑了,每人打了一百皮鞭。药子昂,李进被打成瘫痪,魏琚,韦少华直接送命。

这人间永远是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不对等实力是两边无法逾越的鸿沟,礼与强者是华服,美丽而显高贵,与弱者是寒衣,显出没有肌肉的骨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