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晋商 (七) “三多堂”品味无奈的叹息

字数:2463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1 19:35:02 更新时间:2021-09-06 01:09:38

楼主:笑谈闲话  时间:2021-09-01 11:35:02


01闯关东的发家史

山西太谷县的曹家祖先最早是贩卖砂锅的,后从太原南郊迁到太谷县北洸村 ,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

到明朝末年曹家出了个有为青年曹三喜,为摆脱贫困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他来到一个叫“三座塔” 的村庄后停下了继续前进的脚步。再往前走就是满族人的地盘了,那时候满汉可不是“一家亲”,还常常爆发战争,往前走谁知道能不能保住小命呢。更主要的是这里盛产大豆,好像山西人有“要想富做豆腐”的传统,曹三喜也不例外地开始了豆腐生意,此外还种地、养猪、开酿酒坊。猜想一下,酒糟喂猪,猪粪养地,地长高粱,高粱酿酒,有点“循坏经济”的意思啊。

后来,曹三喜叫来儿子曹玉蕃和曹玉台来帮忙,继续扩大着曹家生意。曹家父子立足于“三座塔”,先后把商号铺设到赤峰、凌源、沈阳、锦州和四平等地。在当时的关外,随处可见曹家的杂货铺、酿酒坊和典当铺等商号。

清军入关后曹家父子再也不怕有“掉脑袋”的风险了,于是更加积极发展生意,进入了山海关,进入了……在关内各地的商界到处可见曹家的身影。一时间被人称为“曹旋风”。
随着曹家商号的日益壮大,迁到“三座塔”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以至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立了朝阳县,于是便有了“现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的说法。听着耳熟吧,“先有某家商号,后有某地城市”都是后人赞美前人的民谚,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快到七十岁时,曹三喜衣锦还乡回到了太谷县北洸村,修建了最早的“曹三喜大院”,即“喜”字大院。同时把资产分给七个儿子让他们自立门户。但这位曹老爷并没有颐养天年,还在北洸村、太谷县城,以及太原的麻市街 和小店镇先后开办了酿酒坊和当铺等商号。

02曹家商号知多少

家谱中曹三喜是第十四代,他为家族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再往后的子孙已经不是要吃饱穿暖的要求了。到第十七代时就出现人丁兴旺的局面,而且形成了“东六门”和“西六门”两大团体。 其中,“西六门”后来日渐衰路。

“东六门”推选曹士义主持家族工作 ,弟兄六个合资设立家族的“六德公”统领曹家的所有商号号,继续扩大投资增设商号。几乎与此同时,在“喜”字院的基础上又修了三个院落,形成了“富”、“禄”、“寿”、“喜”4座大院。为祈求多福、多寿和多男,后来将“寿”字院该名成了“三多堂”。可惜的是, “富”、“禄”和“喜”3座大院已不见踪影。

曹士义的独子曹风翔主持家族工作期间,山西太谷县和辽宁朝阳县成为了曹家的两个商业基地,仅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就新增商号30余家,以钱庄和绸缎庄为主。

第十九代曹培义开辟了茶路,开辟了从武夷山出发到库伦,再到恰克图的茶路。从获取的财产上讲,这一时期是突飞猛进的时期。曹家一直满足于钱铺、典当和长途贩运茶叶生意,仅仅在1903年才设立“锦生润”票号,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极盛时期的曹家,总资产1200余万两白银,雇员37000余人,商号640余家遍及大半个中国,并远涉蒙古、俄罗斯、朝鲜和日本等。甚至于张家口的“锦泰亨”老号在英国伦敦还开设了“锦泰亨小号”,使得曹家成为“立足太谷,辐射全球”的商业帝国。

如果说到经济实力,曹家在晋商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富豪。来看这个真实的故事。那时的票号一般都会凭借自己的信誉发行一定数量的“凭贴”,而持有的人也常常会把“凭贴”等同于白银。如果“凭贴”代表的白银超过票号实际拥有的白银数时,超过部分其实就是不值钱的白纸一张。清光绪年间山西祁县乔家等的票号发行了过量的“凭贴”,结果引来了挤兑风潮。情急之下求助于曹家,曹家立刻宣布:凡乔、渠两家“凭贴”均可在曹家的票号兑换现银。就这样一句承诺挤兑风潮平息了,由此可见曹家的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财力。

03曹氏特色的“集团公司”和“纪检委”

曹家明末创业,清期时逐步达到顶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被日寇抢劫,在300年左右的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曹家的商号具有“子母公司”性质是他的一大特点,以“六德公”为核心统管全局,另设“总账庄”(即总商号)按区域开拓业务各成体系互不干涉。“六德公”类似于今天的集团公司管理模式,总商号则类似于今天的“股权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出资设立分号的业务。一般由总号设分号、分号开小号。其中,“用通五”管理东北商号;“三晋川”管理山东、西北的商号;“砺金德”管理山西、北京、天津和江南的商号。

“砺金德”还有另外一个职能,就是监督管理“六德公”和其他二个总商号的资金往来。于是就形成了有总管、有分管,总管和分管还可以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这应该是当时比较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对于遍布全国乃至国外的商号,曹家采取了“纪检巡查”的办法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创造了“曹家特色的监察体系”。除“六德公”直接派人巡查外,各商号基本按“下管一级”的原则经常派出“纪检委员”进行巡查。主要职责有:一是发现经营问题及时上报,但不随意干涉商号经营;二是以“号规”为准绳了解有无违法乱纪行为,并了解掌柜间是否和睦相处有无班子团结问题;三是发现有影响声誉和经营的舞弊、贪污、亏损和道德问题时,有权代替总号或东家处置。这套办法,在当时就形成了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

04叹息声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国破山河在”,但山河已不平静,曹家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在家族产业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家族里的人却在“奢靡”的跑道上继续向前滑行。十九代时,资产300万两白银,每年开支3000余两。二十代时,资产600万两,每年开支1万两左右。曹克让是二十一代“当家的”,家中每年开支反而增长到10万多两,最多时一年20万两还不够。家中佣人370余人,培养训练的家兵队伍达到500人,据说家里还保持日均储存鸦片万两以上,再加上曹克让本人痴迷收藏古董,每年花掉20万两银子还真不是难事。

民国初年的曹三喜晚辈更是变着花样地“享受生活”,买了山西省内的第一辆小汽车拉风炫耀;建家庭电厂享受“夜生活”,每到夜里都要灯火通明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

品好茶、喝名酒、享美食、抽大烟,晋商的后代对家族产业已经很少有人关心。唉……


楼主:笑谈闲话  时间:2021-09-05 16:43:25
可叹的晋商后代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