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读论语(容易)

字数:81335访问原帖 评论数:16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8 02:47:53 更新时间:2021-10-17 07:30:02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7 18:47:53
30岁的读论语,所有的理解全是错的;
40岁读论语,所有的理解全是片面的;
50岁读论语,感悟到的也只是星星点点。
那怎么读论语才好呢?
想要读好论语,只有装上易经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近几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年轻的浅薄而脸红,有时候想起来偷偷的啐自己一口,呸!
那年轻时候的错倒底有多离谱呢?就先来看看我年青那些年的狂妄与无知吧!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13:39
《床头读论语》这个贴子应该很难写,都不知道怎么开头。本ID既不想随心所欲,又想随心所欲。想不好,只能想了又想。即然要用易经去解论语,就得找素材,学习,研究,思考,写作,是个好几年的大工程,不知晓要盖多少楼,更不知晓要招来多少骂?也不知晓能不能坚持到底?一切都是未知数。喜欢了就点个赞,不喜欢了就“呸”一声。唯一的希望是您“呸”完了,告诉我原因。
所以,本ID本贴的口号是,跪求您告诉我呸的原因。跪了!!!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16:28
所以,本ID本贴的口号是,跪求您告诉我呸的原因。跪了!!!
心里没底,只好起一卦,果然不是太顺当。
中孚之损,心有诚信反过来却是大过,这个大过不知是错还是对,就是说不知是棺材的材,还是官财的财。结局是损上益下,大山脚下一弯水,天天泡着我的腿脚腰身,这是要挨骂了。
我准备好了!您来吧!
倾一杯,展愁眉,天地合,好思为。象是一杯愁闷的酒,酒在杯中转来转去,下不得口,一口一口的喝不过瘾,一大口焖掉又烧心,杯酒释不掉心中的梗呀。
想来想去,那就一口焖吧,先忧而后乐,无聊而消遣,哭时破涕,笑中有泪,聊以自慰。太难写了,孔老夫子尚且没有等到天地交泰,何况本ID一个寂寂无名之辈。
这一杯酒,不能解真愁呀!真是醉后添杯不如无,如有无时无无无。
那就一口干掉,无无之无吧!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25:30
对于论语的学习,这么些年以来,一会儿觉得明白,一会儿觉得不明白。倒底明白不明白,现在也不明白。于是,决定以问答的形式,来写这个贴子。或许那个问的人是我,或许那个答的人是我,或许是三十的我,或许是四十的我,或许又是未来的我。奇葩的想法,一定出奇葩的贴子。哈哈哈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40:28
我打开灯,灯是落地的灯,就是座落在地上有一个高高的架子,头上的灯罩和灯泡象一个小小的太阳,光不亮,发点黄黄的颜色,黄但不是暧昧的黄,就是让人温暖而又不刺眼的感觉。我躺坐在床头,轻轻的拿着一本薄薄的小书,是儿童读版,只有原文和拼音。我喜欢读原版的东西,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查字典,生生的硬学,不听别人的解释。我是我的习惯,就象炒菜时只加一点盐就行了,就象我不吃肉,因为那肉不是原生态的,它挨过一刀。我喜欢原原本本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活法。我一直在思考,没有打开书,只是把书轻轻地放在胸脯上。
许久,我说:你给我讲讲论语吧!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41:46
那一年我三十岁。我自己对自己说,三十岁时对四十岁说,想明白五十岁的事儿。
你说:想听那一段?
我说:第一句还没讲呢?我想从头学。就是太难了,可能根本就听不懂呀!
你说:不着急,慢慢来。一开始我也是不懂的,许多年前,我觉得自己懂了,可是还是不懂,现在找了无数的资料,结合易经来读一读,看看自已当初到底懂到了什么程度,还是一无所知。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49:41
你说:我在30岁时也不曾懂过。但我有自己一星半点的认知,当时觉得那个不太懂的自己很牛。
我说:要不你给我讲讲那个不太懂的吧!可能我还能听得懂。
你说:理解是片面的,讲以前的理解,好吗?
我说,那也比我不懂强!我一直是不懂装懂呀!
你说:先讲年轻狂妄的无知!那好吧!看看当初有多无知。
你清了清嗓子,咳咳两声,说:那是30岁那一年,夜里睡不着,就读了一本XX的《论语仁生》,想附庸风雅一阵,刚看了《学而第一》就觉得那此所谓的大师,也全是大忽悠。
我问:那大师是谁。
你说:不说也罢,但是他把孔夫子的《学而第一》解释成那个样子,我当时还真正的替他羞愧,现在看来是我羞愧。
我说,如果真羞愧的话,如果拿来教书育人,岂不误煞国人子弟。快快讲讲,你怎么个认为法?
你说:可惜呀!当时真的不知深浅,青瓜蛋子一个,有人递个板砖就敢不计后果的拍人。当时非常想批评他一顿。现在看来是不对的。
我问:为什么?
你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人家是大师,已经让自己的优点站在了学识的顶峰,不管对与不对,他的心是对的。何况人家的花都开过了,你还没有开过,开不开也不知道。一个没开过花的人,去批评一个开过花的人,在众人的眼里就是笑话。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53:01
我“哦”了一声。
你接着讲:当时以为,他的错在于,不识《论语》根本,枉为先生二字,他以为他知道了,其实是不知道。当初一直认为他在胡说乱道,这也是不明智的感觉。
我问: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你说,当时就是认为,所谓《论语》者,譬如毛选,高于毛选,是孔子弟子集其师之所言、所行、所教,是孔子时代前2000年来的总结大成,后2000年来的承前启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那些所谓大师之人,号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敢说假话,不敢说真话,只敢提旧话,不敢提新话,只敢论远话,不敢论现话的欺世盗名之流可比的。
我问:怎么讲?
你说,我一直以为,他解释的东西,用佛学的话来说,是名国学?而非国学?实蝈学者也,就是象蚂蚱一样,那个蝈蝈的蝈,真真笑煞人。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56:55
我问:那大师别的学问怎么样?
你说:很好,有的算是开了一代先河,让人佩服之至;现在想来,他论语解释成那个样子,也许是有所避讳,不可实话实说吧。所以就狂妄的自己解了一遍。
我说:年轻的你连大师都敢批判。
我就两眼盯着你,想看出个一二三四来。可是你的眼里什么也没有,正专注凝视着胸脯上的易经。
你说:当时理解《论语》第一章《学而第一》,是觉得要论第一,先论全体,要论一点,先论一面。只以为《论语》说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圣人之道。
我问:这有错吗?
你说:那时我不理解圣人的根本是什么。
我又问:你当时怎么理解?
你说:我当时认为圣人之道分为圣人的心,圣人的度,圣人的为,圣人的德。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0:58:42
我问:圣人的心是什么样的?
你说:当时认为圣人的心要淡泊而宁静,不为纷争所乱。
我问:那圣人的度呢?
你说:其度要一视同仁,包容天地万物。
我又问:那圣人的为和德呢?
你说:圣人的为要如实而来,无为不争,无失无败;圣人的德与父母全力,与君身,与友信。四者皆达,为圣人之道。如此可知,《学而第一》是不离其论的。
我说:这不对吗?
你说:对是对,可是我只是理解了字面的意思,不知天地。
我又问:为什么会这样?
你说:因为《学而第一》的“荒诞性”解释,已经错了上百年了。
我“啊”啊’了一声。
你接着说,这是新、旧文化的属性问题。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04:23
我问,难道读书学的那些东西都不对吗?
你说,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全对。只是,一直对《学而第一》的三句话不理解,困惑久已,所以30岁那一夜读到夜不能寐。
我问,难道老师讲错了。
你说,不是,是因为老师讲解的不通透,三句话翻译后分散独立,不成其文。我从那时起就不相信,孔子教出来的这帮学生就这水平,不明不白,不连不贯,毫无关系的三句话,作了《论语》的第一篇,真真怪煞人也。
我问,这有什么说法吗?
你说,有,你看看其他人的书,《周易》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说,不对呀!周易的第一句,你不是说是乾元亨利贞吗?
你说,所以说,年轻时会有很多东西不懂,还狂妄自大。
你接着说,《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连孔子的弟子《孟子》第一句都说,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而止于至善。
我说,是哦,果然每一句都很历害。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05:44
写一句发一句,都是现场的,热乎乎的,哈哈!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11:50
你说,哪一本书?哪个第一章、第一句不是雷人之言,独独《论语》第一句让人晦涩难懂?
我说,难道是孔圣人的立言错了,还是孔子的学生错了,或许还是大家没有读懂孔子呢?
你说,孔子和其弟子都没有错,是大家错了,错的没有离谱,但也失去了灵魂。
我说,那就讲讲你当初认为的缘由吧。
你说,你来背一下《学而第一》的第一句吧!
我说,我想想,以前很熟悉,现在需要思考?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出这句话。需要思考,思考什么呢?是不是你成天说天、地、人,或是道德,或是仁义,还是别的什么?
我想不明白,就开始听你的话,背诵起了课文。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19:34
我还没背呢?就开始紧张和恐惧。因为我一直害怕我不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我是真的不理解这个世界。
我说:我怕!我不敢面对,我总是错,自己还以为对。
你说:越是不敢面对,越是恐惧,越是逃避。越是恐惧,越要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我。若想超越自我极限,变成更加优秀的自己,就要直面自己恐惧的事物,从心底战胜它,打败它。过程是异常艰辛的,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半途而废。背吧,不要怕。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22:19
我背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背的很正确。你夸奖说,不错,不错。
你开始叙说年轻时的认知。你说:《论语》的主基调是讲学做人学做事的道理的,所以【学而】做了第一,【为政】做了第二,总纲、总论不能错。
你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出并解决了第一大问题,谁学?学什么?习什么?悦什么?主、谓、宾要定义,这个问题不解决,要出大麻烦。比如,贼小偷学贼术,学后习贼,悦于当个小偷。把“贼”象数学公式一样代进去,就是,贼公子学贼之术,而时习于贼术,不亦悦于贼乎?其不全乱套。
我纯洁的一脸无辜,就不明所以的问,这是什么呀!听不懂,乱七八糟。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38:02
你笑着说,换成君子就懂了,就是想做君子的人学,学做君子的道,并在生活中运用它,悦于这种成为君子过程中不断的收获与实践。也就是说,想做圣人的人学成为圣人之道,而时习圣人之道,不亦悦于学圣人之道与习圣人之道的过程吗?
我说,好绕。学和习有区别吗?
你说,有呀,学是学,习是习,古代的习字,上羽下日,其原意为一小鹰在日头下练习飞翔。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39:39
我说,好形象,好可爱哦!
你问我,见过刚出窝的小麻雀学飞行的样子吗?
我说,见过,跌跌撞撞不成样了,屡试屡改,不断重复,几天后就展翅蓝天了。
你说,对,就象小儿学步。所以习字,就是学习圣人之道时要是不断研 结、实践,从小到大,点点滴滴不断积累的过程,每每收获,岂能不悦。
我说,这理解的很对呀!
你说,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解,初学者就先理解成这样,也算是入了门道。不过离大道还很远。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41:54
我点点头,说,那讲讲第二句吧!
你说,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问,这句你当初怎么理解?
你说,这句怎么理解,要先理解一个字?
我问,哪个字?
你说,朋友的‘朋字’。‘朋’者,凤也!大师说,‘朋’这字古代是‘凤’字,本义为凤凰,群聚而舞。
我说,这个第一次听说。有证明吗?
你说,大师举了个例子,说《尚书·益稷》里有一句话,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朋自远方】即【有凤来仪】。大师把,凤理解为朋,引申意思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44:00
我问,大师对吗?
你说,意思对,寻根的基础不牢。志同道合的‘朋’,我当时也理解为想学圣人之道的人。
我问,大师还说什么了?
你说,‘仪’,他说仪就是群聚而舞,引为聚之法度,威仪。我理解是坐而论道。论成为圣人之道,也有教化之意。
我问,那这一句怎么理解。
你说,这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明白,什么样的人来,来干什么,乐什么?比如,小偷们们全来了,聚在一列火车上,一块研习如何偷东西,说起偷你、偷我、偷他时,不亦乐乎,象是天下无贼中天下皆贼一样,实在有伤文明。
你说,当时理解这一句话讲的是,孔子传道的场景,就是有志于学圣人之道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坐在孔子讲学的大树下,共同学习做圣人的道理,圣人负责讲,弟子负责听,再共同讨论,共同提高。
见我听的认真,你微微一笑,继续说,圣人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啊,将圣人之道传于四方,坐而论道,桃李天下,学有所成,岂不快乐?
我感叹说,这样讲我就懂了,比那易经讲的好理解多了。还有第三句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楼主:ty_叶还生  时间:2021-09-08 21:46:54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