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三百六十帖 读《幻影》 

字数:6880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8 05:56:02 更新时间:2021-09-09 00:13:53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1-09-07 21:56:02
读书破万卷(5360)·《幻影》
《幻影》,明代短篇小说集。原题“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学者多认为这两个名号实为一人, 即钱塘(今杭州)陆云龙。云龙字雨侯,号翠娱阁主人,明末诸生。据刘修业等人推测,原书应为十卷四十回,初刊于崇祯年间。今有北京 大学图书馆藏八卷本,三十回,存二十七回。
明代万历以来,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启蒙主义新思想也应运而生。经 济与文化生活都相当活跃,映现出新时代的绚丽曙光。但是,恰恰就在新时代 闪出微芒之光的历史阶段,明朝统治却日趋衰亡,终于在崇祯末世出现了大崩 溃,而为满清少数民族政权所取代。《三言》、《二拍》和《幻影》这三部短篇白 话小说集,都刊行于明末。《三言》与《二拍》先出,时时映出新时代的光华, 《幻影》后出,往往露出末世的衰飒气象。从《幻影》中可以看出明代季世经济 凋敝,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社会机体在一天天烂下去的种种黑暗衰败现象。作 者企图通过这部书挽回颓风,“发人深醒”,以 “补于世”。它的文字质直粗犷, 好象一本速写图集。
《幻影》真实地描写了在赋税、豪强、天灾等各种劫难的袭击下,江南农村 的残破景象和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第十七回 《八两杀二命,一雷诛七凶》写 天启年间嘉定县农民阮胜一家的惨剧。阮家原有五七亩田,又租人几亩田,“自 己勤谨,早耕晚耘,不辞辛苦”。妻子劳氏贤惠勤劳,“纺得一手好纱,绩得一 手好麻,织得一手赛过绢的好布,每日光梳头,净洗脸,炊煮三餐之外,并不 肯偷一刻的闲”。夫妇这样勤俭劳苦,奉养着一个老母,一家三口,本来还可以 糊口。但“苏淞税粮极重,粮里又似老虎一般嚼民”,各种巧取豪夺使阮胜“支 撑不来”,“家事日渐零落”,母子双双得病。贤妻为生活所迫,转嫁他人,仅得八两银子。继而乡里几个恶棍又伸出魔爪,将阮胜与其母活活害死。阮胜一家 的悲剧乃是当时千百万农户的一个缩影。当时高利贷剥削也很残酷。第七回 《生报华萼恩,死谢徐海义》,记一个土财主“在乡村广放私债,每年冬底春初,将米借人,糙米一石,蚕罢还熟米一石。四月放蚕帐,熟米一石,冬天还银一两,还要五分钱起利。借银九折五分钱,来借的写他田地房产,到田地房产盘 完了,又写他本身。每年纳帮银,不还便锁在家中吊打,打死了,原写本身只 作义男,不偿命。”借高利贷等于引绳自缚,一旦无力偿还,家产被占,身没为 奴,打死了也不偿命。第十一回 《捐金非有意,得地亦无心》写福州农民支佩 德因贫困还不起债,被迫出卖妻子,逼得妻子投河自尽。至于贪官暴吏对百姓 危害更大。第二十二回 《藏珠符可护,贪色檄能诛》 以神话和现实相结合的手 法,刻画一条贪淫的蛟龙经常兴云吐雨,扰害地方,“一怒而九年洪水”,“一怒 而坏稼八百里”,结果被天雷打死,人人拍手称快。作家通过夏尚书的口,意味 深长地告诫说: “今之做官的,贪赃不已,干犯灭诛的,这就是个样子!”江南 膏腴富庶地区乃是朝廷财赋的主要来源,统治阶级的经济命脉,而生产力却遭 到严重的破坏,一片凋敝景象。作者对此十分关切忧虑,希望统治者赶紧改变政策,委任良吏,轻徭薄赋,救民于水火,他在十六回发出这样的呼吁:“谁进祁寒暑雨箴,剜血补疮诉宸报? 遍选循良布八方,击壤重见雍熙域。”
明末,纪纲废弛,吏治败坏,腐败风气愈演愈烈。一个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病症,就是各级官吏大都贪墨,弄权纳贿,致使法制大坏,官僚机器受到铜臭严重的锈蚀。《幻影》第二回披露说:“只是近来官府糊涂的多,有钱的便可使钱,外边寻一个名色上,里边或是书吏,或是门子,贴肉揌,买了问官。” 有钱便可买通官府,不受法律的约束制裁,因而凶恶之徒得以逍遥法外,善良之民反遭迫害杀戮。第六回 《冰心还独抱,恶计枉施教》写奸商汪涵宇同朱寡妇私通,又欲霸占其媳唐贵梅,反告贵梅泼悍,虐待婆婆。“县官是个掌印通判,姓毛,极是糊涂,又且手长”,明知汪是诬告,因受了银子,便动用刑具逼迫贵梅招供,贵梅在狱中备受凌辱,结果自缢而死,以明清白无辜。明末封建官僚统治日趋腐败的另一表征,就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行政机关与监察机 关,官官相护,层层勾结,沆瀣一气,朋比为奸,形成许许多多毒瘤,深入骨髓,无法切除。压卷之作《窃篆心虽巧,完璧计尤神》对此有淋漓尽致的描述。这篇小说以无锡县衙门子张继良的发迹史为线索,上挂下联,将封建衙门的各种丑恶污秽来了个兜底翻。张继良本是卖菜小贩之子,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自从混进县衙门做了门子以后,招权纳贿,肆无忌惮,“凌轹一县的人”,人称“拆屋斧头”,“杀人刽子”,俨然成了“张知县”。张继良所以能得势,除了因为他长得标致,善于迎逢钻营之外,还因为封建衙门是滋生这类投机家、暴发户的极好温床,上至县令、巡抚,下至基层吏卒,都为其人出头冒尖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下面的 “书吏、皂甲极会钻”,都要巴结这位县太爷的近侍、腹心。“有那烧冷灶的,不曾有事寻他,先来相处他,请酒送礼,只捡小官喜欢的香囊、 扇子、汗巾之类送来,结识他做个靠山。有那临渴掘井的,要做这件,大块塞来,要他撺掇。皂甲要买牌讨差,书吏要讨承行,渐渐都来丛他。”众多吏卒为了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计攀附张继良,就象一条条藤蔓紧紧地缠住一棵怪树,使它不至倾倒。上面的何知县、陈巡抚则是张继良的庇护伞。何知县特别喜欢张继良这样柔媚的人,百般纵容包庇。有人向他透露张继良的不法行为,他矢口否认,“没这样事”,还称赞张继良“极小心,极能事”,反而认为批评张继良的 议论别有用心,是“怪他”,“谤他”。握有监察科举大权的巡按陈某也“极好男 风”,一见继良,“似得了个奇宝”。探得张继良盗窃了他的官印,也假装糊涂,不予追究,“心爱得他紧,不肯动他”,还要带他进京,“寻个好缺与他”。与张继良分别时,“批赏好些银两”,“恋恋不舍”。张继良上有靠山,下有基础,在衙门中如鱼得水,尽管作恶多端,却终能逍遥法外。陈巡抚与何知县,一个是 监察大员,一个是地方长官,二者关系也十分微妙。他们有嫌隙,有矛盾,互相抓住对方的隐私罅隙作为挟持对方的手段,演出了一场明争暗斗的闹剧,但很快言归于好。因为二人毕竟臭味相投,根本利益一致,如果关系弄僵了,捅出漏子,对双方都不利,还是以和为贵。陈巡抚说:“他若不害我,我也断不害他。”何知县也尽量不使矛盾激化,他知道,“两个一争就破脸,不好收拾。”陈巡抚奉朝命专程来到常州府,要考察审录无锡县事,开始颇有点声势,象要动真格,后来便偃旗息鼓,回京去了。劣迹昭著的何知县照旧做他的知县,居然 以 “贤能廉介”闻于朝廷。这篇小说抓住无锡县这个典型,循着张继良发迹的线索,深刻揭示出明末各级官吏已经普遍腐化,又互相掩盖包庇,致使各种病 症日益严重而不可救药。
道德沦丧、世风败坏是明季一大社会问题。其发生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文化根源,同统治阶级内外交困、腐败无能、疏导乏术也有关系。明代末叶,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激化了,统治阶级又是那么腐败,再加上纪纲教化废弛,伦理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有识之士都深表忧虑,《幻影》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此书序言中指出:“天下之乱,皆从贪生好利、背君亲、负德义所至, 变幻如此,焉有兵不讧于内,而刃不横于外者乎?”他希望时人对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理道,宜认得真”,而于“贵贱穷达、酒色财气之情景, 须看得幻”。这也是他的小说《幻影》得名的来由,寓意之所在。《幻影》十分 注意道德问题,尤其重视对导致道德败坏的两个毒瘤——财与色——的解剖与 批判。作者认为,很多罪恶都是由贪财引起的,是受了钱神的播弄,货币拜物 教的腐蚀。他在小说中揭露了种种贪财而生的罪恶现象: 有人为了钱竟割断骨 肉至亲关系,发生殴斗,以至闹出人命官司 (第二回 《千金苦不易,一死乐伸 冤》); 有人为了钱将平日好友骗到僻静之处,夺了他的银子,又伤他的性命 (第十六回《见白镪失义,因雀引明冤》);有人为了钱丧心病狂地将遭水灾劫难 的妇女打落水中,攫得其箱笼财物。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作者通过人物之口, 愤然抨击当日浇薄世风: “当今之世, 惟钱而已。”“如今论甚天理? 有钱者主, 无钱者死!” ( 《第二回》) 对所谓 “色”,人的性欲,作者并下象为道学那样一 概加以否定,他肯定人的正常健康的性要求性生活,而批判使人丧失人性而堕 落为兽性,陷入罪恶渊薮的淫欲。《幻影》有许多篇什是描写淫欲祸害的,如第 六回 《冰心还独抱,恶计枉教施》 中,徽州商人汪洋勾搭上了朱寡妇,还要霸 占朱的媳妇唐贵梅,设计陷害她,逼得她上吊自杀; 第九回 《淫妇情可诛,侠 士心当宥》 中,董文之妻邓氏经常与耿埴私通,对老实巴交的丈夫越来越看不 上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屡起谋害之心; 第二十八回 《修斋邀紫绶,说法骗 红裙》 中,奸人巨猾混入僧徒之中,披着袈裟,以宗教迷信活动勾引奸淫良家 妇女。作者对这些用暴力和欺诈手段,摧残他人,以满足个人淫欲的罪恶行为, 予以无情的鞭挞。在小说中,奸夫淫妇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都受到严厉的惩 罚。作者谆谆告诫世人: “人一为色欲着迷,便不暇致详,便为人愚弄。”“他财 莫要,他马莫骑。” (第二十六回 《院里花空忆,湖头计更奸》) 《幻影》 不仅鞭 挞 “贪淫奸宄”之徒,也彰扬 “忠孝侠烈”之事。如第三回中的陆容,第十回 中的王冕,第十一回中的林茂,第二十五回中的朱玉,都是具有崇高道德品质 的人物。他们临财不惑,见色不迷,扶危济困,急人之难,最后都有好报。第 十二回是一篇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相当高度的作品,塑造了三位高尚之士的形 象,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作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三人独特 的经历和性格。秦凤仪初为布衣,后成进士,因忤内阁权臣贬为县丞,转升扬 州知府。小说着重描写他不负友人之托,千里护送一个美丽的少女,而“纤毫 不染” 的故事,表现一个正在追求功名的士子笃于友情、保持操守的品格。窦 主事始为官宦,后与大僚不合,又与时乖忤,遂愤而辞官,表现一个在朝官绅 刚正不阿、爱才惜才、不以势利易交的精神。石不磷是一位在野的奇士,他 “有胆气”,“多至诚”,重然诺,厌弃八股,鄙视“铜臭小儿”,“不肯学这些假 山人、假墨客,一味奴颜婢膝,捧那臭腿,呵大卵胞,求荐书东走西奔,钻管 家如兄似弟”,颇具古豪侠之风。秦凤仪、窦主事、石不磷代表科举出仕、仕而 复退、终生不仕的三种贤士,体现作者理想中的交友处世之道,出处行藏的准 则。
《幻影》在艺术上显得比较粗糙,缺乏提炼和精雕细刻,语言也不够流畅精 炼,作者有时站出来空发议论,进行抽象的道德说教,把小说的补世救俗的教 化作用看得太简单太直捷了。但有些篇章写得相当出色,艺术上仍有不少可取 之处。
《幻影》继承了古典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一些细小琐碎 的事情经过作者精心巧妙的安排,便生出许多波澜,回旋跌宕,引人入胜。第 十二回 《坐怀能不乱,秉正自毋偏》写秦凤仪受友人之托,送一个年轻美貌的 女子至临清一节,自首至尾,曲折有致,情趣横生。其始,石不磷以送美妾之 事相托,秦凤仪面有难色,“做不得声”,“恐生嫌疑”。石不磷见他办事不爽快, 变色道: “此女就是贤弟用了,不过百金,怎么迟疑!”凤仪“要推不能”,只得 勉强接受了。事情很简单,叙来却有顿挫,秦之重于友情,石之爽直豪放,寥 寥数笔,跃然纸上。下面写到船行高邮湖一节更是精彩。先插入“露筋娘娘”被 蚊子叮咬折腾致死的传说,以见当地蚊子的可怕,“高邮湖,蚊子大如鹅”。继 叙当时光景,“正值七月,天气一晚,船外飞得如雾,响得似雷,船里边磕头撞 脑都是”,而船上只有秦凤仪备一顶帐子。这样一叙,秦凤仪叫少女进帐同宿便 合情合理了,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他的人道精神,并引起更加曲折微妙的矛盾冲 突。先是家僮以为秦凤仪行为必然有亏:“我家主今日也有些熬不过了,这女子 落了靛缸,也脱不得白了!”继而小妾之夫窦主事表示怀疑和不快: “这等一个 标致后生,又没家眷,又千余里路,月余日子,你保得他两个没事么?”按常情 常理揆之,秦凤仪与小妾一定发生苟且之事了,但毕竟没有。经过多层铺垫,多 次抑笔,终于疑云尽散,真相毕露,窦主事对秦凤仪的为人钦佩之至:“天下有 这样人! 似我老窦,见了这女子,也就不能禁持,他却月余竟不动念,真是圣人了!”至此,秦凤仪的崇高形象忽如出泥之珠,脱沙之金,愈益光彩夺目。这段小插曲,只有一二千字,笔墨简质,但叙事曲折有致,有云影月色掩映之趣, 且能画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此是 《幻影》 细节描写成功之处。
《幻影》中的人物形象带有类型化的倾向,善恶邪正划分得非常鲜明,但也 有些作品已经注意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第九回 《淫妇情可诛,侠士心当 宥》 中的耿埴,就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他是锦衣卫里的一名小校,风 流倜傥,聪明伶俐,“心儿灵,眼儿快,惯会拿贼”。但他又是一个色鬼。自与 董文之妻邓氏勾搭上以后,经常与她调情、私通,公事也懒得办了,到锦衣卫 转一圈,“便到董文家来”。强烈的性欲冲动使他越出传统的伦理规范,去勾引 一个有夫之妇,但尚未抹去良心。在与邓氏私通时,他暗中察觉到董文是一个 善良老实的人,爱护妻子,体贴妻子,百依百顺。而邓氏却无情无义,任意作 贱丈夫,几次要“设一计儿了了他”。耿埴受到良心的谴责,非但没有受邓氏的 挑唆,合谋暗害董文,反而同情董文,埋怨姘妇,并暗暗自责:“怎奸了他妻子, 又害他?”倒转来劝邓氏好生对待丈夫,“要他夫妻和睦”。但邓氏“毫不知悔”, 耿埴怪她心肠太狠毒,“一时恼起”,便杀了邓氏。此事“人都不觉”,官府判定 董文家挑水佣人白大“强奸杀人”,押赴刑场,将要问斩。耿埴经过激烈的思想 斗争,挺身自首,“情愿认罪典刑”,并求释放白大。于是案情大白,耿埴的形 象再一次升华。耿埴的形象已摆脱了单一化的模式,而是一个具有独特性复杂 性的人物。他是一个“惜玉怜香的情郎”,又是一个“杀人不斩眼的侠士”; 他 体内有旺盛的性欲,心中又有强烈的正义感;他办公事、捉偷儿非常精明能干, “心儿灵,眼儿快”,但又为女色所迷,干了与有夫之妇私通的蠢事;他鄙委,又 崇高。在他身上,灵与肉、善与恶、刚与柔等对立因素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的, 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耿埴的情妇邓氏在作品中是作为“不义的淫妇” 来处理的,但也写出她婚姻的不幸,追求性爱的合理性。邓氏“生得苗条身材, 瓜子脸庞,柳叶眉,樱桃口,光溜溜一双眼睛,直条条一个鼻子,手如玉笋乍 茁新穿,脚似金莲飞来窄瓣,说不得似飞燕轻盈,玉环丰腻,却也有八九分人 物”。这丽人偏偏嫁给比她年长十多岁的丑男人董文,“他生得秃颈,黄须,声 哑,身小”。董文“做人极好,不诈人钱”,对妻子也十分体贴,“日间遇着在家, 搬汤送水,做茶煮饭,晚间便去铺床叠被,扇枕捶腰”,极其奉承,只求讨妻子 “一个欢喜脸儿”。但是他却不懂男女之间的欢爱,这方面似有先天的缺陷,唯 一的爱好是喝酒,“每晚定要在外边噇几碗酒,归家糊糊涂涂,一觉直睡到天 亮”。妻子经常撩拨他,想逗起他的情欲,他总是推辞躲闪。邓氏心有难言的苦 衷,只有在回娘家时向两个姐姐倾诉。大姐很同情她:“这等苦了妹儿,岂不蹉 跎了少年的快活?”又劝她不如暗中自招一个帮手作为姘头。邓氏倒也天真,不 知个中道道: “怎么招的来?姐,没奈何,你替妹妹招一个!”二姐笑道: “姐招 姐自要,有的让你?老实说,教与你题目,你自去做罢!”这三个女人的秘密议 论,赤裸裸地提出了性生活的要求,这是对旧礼教的蔑视,对不合理的封建婚 姻的抗争。邓氏也真的去做姐姐教与她的“题目”了,留心寻个意中人,“只是 邻近不多几家,有几个后生,都是担葱卖茶,不成人的;家里一个挑水的老白, 年纪有四十来岁,不堪作养”。可见邓氏还不是一个只图满足性欲而饥不择食的 荡妇,她也有美好的追求,要选择一个与自己相当的男儿。恰好与年轻标致、风 流倜傥的耿埴邂逅相遇,便投入他的怀抱,缱绻不舍。她唯恐失掉耿埴,要 “图个长久快乐”,而对丈夫越来越看不顺眼,“碍手碍脚”,百般作践凌辱他,甚 至动了谋杀的念头,结果自己反惨死于所欢之手。她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又 是心地狠毒的害人者; 她很不幸,又罪有应得; 她可恨,又可怜。作者不是简 单地表现她的淫邪,将她写成一个绝对可恶的淫妇,而是着重描述产生这种性 格的动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在晚明世情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形象不再是由 善恶两极模式捏制而成的单一体,而是以人性的复杂成分塑造出来的混合物。这 是中国小说史的一大进步。《幻影》 中唯此篇最能体现这一成就。
评:赋税豪强与天灾,各种劫难相继来;江南农村残破象,农民命运真悲哀。
阮胜勤谨早晚耕,妻子织布可绢赛。母子双双都得病, 八两银子将妻卖。
村里恶棍伸魔爪,母子活活被戕害。福州农民支佩德,贫困被迫高利贷。
出卖妻子去还债,投河自尽妻无奈。贪官暴吏更恶毒,兴风作浪百姓害。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