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岱庙有一块石碑,系康熙年间所立,竟源自一个历史大事件!

字数:157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10 16:54:58 更新时间:2021-09-11 01:05:06

楼主:泰山旅游那些事儿  时间:2021-09-10 08:54:58
岱庙,俗称“东岳庙”,位于泰山南麓的泰安城区内,它南靠东岳大街,北邻岱庙广场,处于中路登山线路的中轴线上,是古代帝王举办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场所,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道教神府”的美誉。里面收集了自泰山等地移至的或自存的铜钟、铜亭、铜镜、经幢、铁塔、刻石、碑碣等文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堪称国宝,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观之大呼神奇!


在岱庙主体建筑天贶殿的西南侧空地上,立有一标志牌,上书“重修岱岳庙记碑”字样,下面分别用中、英、日、韩等文字记述了该碑的简介。紧靠标志牌的东侧,矗立一扶桑石,玲珑奇秀,嶙峋多姿。在其东侧约2米处,地上面贴伏一巨大的龟趺,威严肃穆,高约1米有余,长4米左右,宽约1.5米,在其背上矗立着一块高耸的石碑,它就是《重修岱岳庙记碑》。


走进观看,但见该石碑高约6米,宽约1.5米,厚约50厘米。在其阳面刻字13行,字径4厘米,共479字,详细记述了岱庙历史变迁及重修的过程。最上端额篆书“皇清重修岱庙碑记”,由时任山东左布政使、泰安人施天裔所书。在其阴面刻“重修岱庙履历记事”,字径3厘米,计1060字,由当时的武举张所存所书,因经年累月,风吹雨打日晒,该碑表面大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从现场来看,前来旅游的大部分游客往往从其身边一瞥而过,很少有人在此驻足,更谈不上静下心来细细观看、揣摩。关于它的来历,如果没有导游现场解说,的确是少有人知,仅凭标志牌上的简介无法得知其身世。其实该碑与岱庙正阳门前的岱庙坊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当初为何立此石碑?它和岱庙坊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这就不得不提起齐鲁大地上曾发生过的一件惨烈的大事!


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七年,即公元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山东临沂的郯城发生了8.5级大地震,该次地震的破坏力比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高出11倍之多,是我国自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三次地震之一。波及浙江、江西、河北、辽宁、山西甚至朝鲜半岛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150余县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共计死亡50000多人。


作为距离郯城较近的泰安市也成了重灾区之一,地震的余波摧毁了岱庙内的诸多建筑,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皆是墙倒屋塌,成为残垣断壁。事件发生后,时任山东左布政使的泰安人施天裔得知家乡遭此大难,在朝廷的综合调度下,迅速组织展开救灾事宜。多方筹粮筹款,同时上书朝廷,筹划重修岱庙,以期早日恢复国家祭祀重地原貌。


在重修岱庙的过程中,在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左布政使施天裔的共同努力下,并报朝廷恩准,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遥参亭北门和正阳门中间先行修建了岱庙坊,以此来纪念重修岱庙的功德。最终,历时 10 年,到康熙十六年(1677 年)维修工程全部竣工。施天裔将该工程的起止时间,所费财物,所植树木,所建殿庑楼观、斋堂垣堞等一一刻记,并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立“重修岱岳庙记碑”于天贶殿西南,以示后人。


俗话说,一代人有一代人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在历代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任凭风云变幻,虽历经沧桑,终究将像岱庙等一大批民族瑰宝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才有了今天我们能在前人的余荫下畅游其间,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体验!他们所留下的千秋功业,自有后人评说!
你到过岱庙吗?你知道《重修岱岳庙记碑》的来历吗?欢迎留言分享!


温馨提示:
一、岱庙门票20元/人,带泰山门票可免费游览;
二、岱庙营业时间:
3月1日至4月30日:7:50-17:30;
5月1日至8月30日: 7:50-18:00;
9月1日至10月31日:7:50-17:30;
11月1日至2月28日:7:50-17:00;
三、步行最少、最方便的公交车:在泰山火车站广场东站乘坐游4路公交车到岱庙站下车,即可到达岱庙遥参亭,票价5元/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