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力的社会性

字数:2431访问原帖 评论数: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16 21:51:23 更新时间:2022-05-07 17:47:08

楼主:洋纳川  时间:2021-09-16 13:51:23
论生产力的社会性
我们都很清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之上的生产关系的反映。但是,由于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生产力是什么,它具有那些内容,它是怎样产生并发展变化的,将怎样发展变化等,因此,在这样模糊的生产力基础上,去谈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公有制、私有制,乃至去谈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就显然是不符合一般理论的逻辑要求的。这是因为:我们对理论形成观点和主张的原因,不是建立在比较完整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其结论不是盲目性质的,就是模糊片面的。
那么,生产力是什么呢?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等等。在这些定义中,本人认为:生产力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形成主体需要的能力这样的定义是比较正确的。在这个定义中,生产力是包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形成主体的需要。因此,主体的需要,又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马克思才说:没有需要,就不会有生产,没有生产,也就没有需要。生产和需要是主体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在生产力中,主体的需要,是形成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根本性的力量,它具有着革命性、批判性,是主体性即人性的发展的,从而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力量。而具体的生产力形式只不过是这种根本性力量的具体形式和表现而已。因此,对生产力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主体及主体需要的研究。
在生产力中,生产力的主体是什么?是单独的个人?或是人的集体:家庭、企业、国家、人类社会等形式?从历史性考察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发现:单独的个人从来就不是生产力的主体,人本身就是一种“类”的存在,只有人以类的方式去面对自然环境和其历史,人类才能够形成与之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能力,这种客观的事实,早在儒家孔子、荀子的思想中就有了深刻的认识。马克思也因其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说: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生产力既然不是以单独个人的形式,而是以人的类的集体的形式去体现,因此,生产力实质上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体现,是社会整体的需要通过社会分工,在一定的组织方式上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情况下,这样一群人他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他们的需要,就不单纯地体现为是满足他们肉体和精神的需要,同时,还包括了社会成员对整体的安全、秩序和发展的共同的需要——即他们的社会需要。而人们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力、利益等,则是通过社会这个整体,按社会分工、权力分解、利益分配而具体体现的,这些被形式化而成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使社会成为具有内在秩序的有力量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力量——才是实质上的生产力。因此,生产力实质上就是社会这个整体认识和改造自然、对象而形成社会需要的能力。在这些政治经济制度中,有把战争、侵略、掠夺当作生产力的,而主要是把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作为生产力。人类的历史是如此,现实仍然是这样!由此可见:生产力并不象以前认识的那样简单!
这样看生产力,显然是立足于社会这个整体而形成——社会性生产力这个观念的,在这个观念中,生产力是社会这个整体,通过内部分工、组织、管理而形成的社会整体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能力,在社会与自然的这种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了社会,发展了社会的成员——人。
对于这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呢?怎样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整体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去认识人、社会和自然?
马克思从人及人的社会化(异化)开始,归宿点也是人出发,从而建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对立统一形成现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对立统一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的社会自组织,自然发展的思想,从方法和着眼点上来说,就是与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去分析,解构,再组织社会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方式,不再把现实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形成的有秩序的整体的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当作生产力,而是把它们当作了生产力之上的,对生产力具有压迫和抑制的东西。从历史性的角度看:这种思想,毫无疑问的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象的视野和方法,对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建立,提出了“社会民主”的要求。然而,也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将生产力变成为因为社会分工而分离出来的,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对立的东西。这显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生产力,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它是社会整体性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形成社会需要的能力。是围绕自然资源(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进行相应的组织和管理,由人们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和消费的。因此,科学技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形成社会需要的方式方法手段)是第一生产力;组织管理(资金、信息,组织方式方法手段,管理技术等)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都是由具有相应素质的社会成员去共同完成的,因此,社会相应的公共服务(教育、社会秩序、宏观管理等)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然资源是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等等。从生产力的这些构成上看,它始终都是由社会整体的内部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形成并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形成一定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中必然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和分配上的关系,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只不过是围绕生产到消费这些环节的责任、权力、利益分配制度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已,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应该是沿袭了封建的所有制形式,而把这些责任、权力、利益按这样的方式稳定下来。然而,在生产力社会化的进程中,这种所有制形式仍然是属于社会性质的。
私有——是个人“自我”存在的表达,是具体个人的社会存在的具体反映。不承认私有,就是不承认有具体的个人,这样,又何谈民主、自由?
楼主:洋纳川  时间:2022-05-05 22:35:37
生产力不应单纯地指是技术,还应包含管理,因为管理不到位,技术是不能较好地展现其力量的。生产力应包含技术与管理。而生产关系,应是在生产力中体现的权力与利益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