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建院百年起点在1906年是否更合适?

字数:2964访问原帖 评论数:3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20 23:42:05 更新时间:2022-08-08 08:15:00

楼主:G歌音  时间:2021-09-20 15:42:05
协和医院建院百年起点在1906年是否更合适?





前不久,2021年9月16日,协和医院建院百年隆重庆贺。

百年前,1921年9月16日,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捐资兴建,1917年破土动工的亚洲最现代化医学中心建筑群落成典礼,中华民国外交部总长颜惠庆(1877-1950)代表大总统参加并主持开业仪式,欧美、亚洲高校校长,世界著名科学家、国际卫士组织、各省代表到会,洛克菲勒基金会 文森宣布全部建筑和设备交付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二世、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要员分别致辞庆贺。大总统徐世昌(1855-1939)举行招待会接见各国来宾。国内外科学家280名之多参加典礼及学术活动,持续到9月22日。黎元洪(1864-1928)亲自题写牌匾。伍连德从1913年开始就积极参与医院的调研、考察和筹建,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应邀做关于东北鼠疫流行的报告。

1966年,协和医院变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反帝医院。1972年春节,妞妞爷爷当时正在二汽襄北农场校部喂猪,惊讶地听到大喇叭传来尼克松访华,和美帝好啦? 卫生部文件:“反帝医院”改名为“首都医院(反帝医院)”,括弧内不取消,直至1985年,恢复“协和医院”。

协和医院从1921年建院至今,保存着近300万册患者的病案,其中有孙中山(1866-1925)、梁启超(1873-1929)、蒋介石(1887-1975) 等历史名人的病例。梁启超还写了篇《我的病与协和医院》文章发表在1926/6/2的《晨报》。妞妞爷爷有位老前辈同事,1935年在协和医院出生,其母在医院挂号室工作,最近,竟然找出全英文的出生病例,从入院到出院十多天的详细记录。

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协和医院官网展厅,1906年,英国伦敦教会在清朝慈禧太后和清政府支持下,在北京创办了协和医学堂,随后长老会、美以美会、内地会、伦敦教会医学会和英格兰教会也加入其中,协和医学堂(UMC)成为英美教会在中国合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的前身。Union - 协和,神来之笔,比“联盟”雅致温情。

翻开洋洋洒洒574页的《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 国际会议编辑委员会,张士尊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月

1911年4月3日开幕 - 4月28日闭幕,来自英、日、俄、德、法、美、比、意、奥等国的代表齐聚奉天(沈阳),中国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国际科学大会-万国鼠疫研究会,大会 伍连德。 在4月7日的第四次会议开始,英国代表格雷医学博士发言: 今天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培养出了自己第一批掌握医学科学知识的毕业生。本次会议举行期间,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个学院的8名外籍医生,12名毕业生,12名高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抗击鼠疫的斗争,其中两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建议立刻拍发电报:“国际鼠疫会议共祝协和医学院今天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我们欢迎贵院毕业生加入到医学行列中来,并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与会代表一致通过。

楼主:G歌音  时间:2021-09-21 10:24:42
比如,武汉协和医院,溯源于186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建立的“仁济医院”,现附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楼主:G歌音  时间:2021-09-21 14:07:10
北京协和百年庆,饶毅却说协和近80年不如前20年
楼主:G歌音  时间:2021-09-22 08:21:07
饶毅的博客
协和的科学:后80年不如前20年
021年09月17日 13:28

协和的科研,最初二十年非常强。
而协和的后八十年,其科研不如前二十年,近四十年尤其离最初二十年很远。

其中原因很多。
前二十年,协和的条件远优于当时中国其他科研、教学和医疗机构。
招聘的系主任和教授非常强,有多位世界一流的,并且在协和短暂的前十几年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研究。
例如:
解剖系的步达生(Davidson Black,1884-1934),对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考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系的吴宪,对于蛋白质--特别是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生理系的林可胜,及其学生冯德培,在消化道生理和神经生理做出了一流的研究;
微生物系的谢和平和内科的Hobart Reimann (1897-1986)在微生物方面研究很好,两人还曾涉及最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虽然不是最关键的);
药理系的陈克恢发现中药的化学组分麻黄素的药理作用。

协和最近庆祝时提到的从张孝骞、林巧稚等开始,而有意忽略了第一辈。其实他们都是这些人及其同事的学生。他们的科学研究传承于这些老师。
张孝骞、林巧稚等在医疗和教学有卓著的贡献。
但毋庸讳言,后来因为多种原因,他们在科研方面没有达到老师的水平。

协和科学研究衰败的原因有多个,资源大幅度降低、师资从分散到降低、体制和文化问题,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因素。
五十年代,协和的经费急剧减少,师资被用于支援建设多个机构,包括北京的多个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的医学部、天津的医学机构(如血液研究所)等。1960年,首都医科大学创立,也因为协和毕业生吴阶平教授的关键作用而间接受益于协和。最近,首医毕业生担任协和医学院的领导而偿还了这一援助。
1950至1980年代,中国科学的经费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协和缺乏研究经费而受影响。
1990年代末,教育系统因为985计划、科学院因为“知识创新工程”得到不断增加的支持后,协和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支持,而协和的传统老科学家逐步全部凋零。
协和的科研经费似乎是最近(2017?)才有解决,而其空间本来就小,加上体制问题(包括近亲繁殖的文化问题),发展不如多所高校、科学院。
如果说1930年协和的基础医学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超越全中国不仅基础医学,也远远超过全中国的生物系,恐怕没有异议。
但2020年的北大、清华生物系,在教授和科研质量上,恐怕与协和的类似学科交集很少(不是百分之百没有)(简单而言,协和基础医学方面的师资虽然与北大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上类似,但一般来说,质量相差很大)。

经费、空间、体制、文化,都很重要。
这里举例一个焦点:医学院与医院的关系。
协和医院与协和医学院长期的、体制性的分离,今天仍然是非常大的问题。有人可能因为医学院和医院的分离而权力大了,但全世界的历史证明医学院与医院的分离损害双方。
今天协和医院的研究,在多方面落后于中国很多医院,与1930年远远不可同日而语。
全世界的医学院和医院的关系都需要妥善处理。美国的医学院和医院矛盾一般在一百年前处理好。协和的矛盾,也许不需要再等一百年?
卫生部给协和最好的礼物,不是参会和祝贺,而是顺应医学教育被世界和中国历史证明的:医院隶属于医学院。如果卫生部能够为中国医学教育带这个好头,各地还有一些医学院与医院的关系,可能也能迎刃而解。
如果那样做,卫生部对于中国医学教育功莫大焉。

协和医院的英文名称一直是“协和医学院医院”,正如洛克菲勒大学的医院一直是“洛克菲勒大学医院”一样。
美国的医学院传统、资助协和与洛克菲勒医院的同一个基金会都是要求医院隶属于医学院。所以,协和医院也应该出于公心重新全面回归协和医学院。

关心协和者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不应该否认事实,因为这不过是皇帝的新装故事重演,文章是愚蠢的小孩的话语,聪明的孩子不可能这么说。
关心协和与中国医学教育者似乎应该想如何解决问题。只有经费不够,再加空间也不够,体制和文化的改变,恐怕也不可避免,假设协和的未来一百年希望超越最初的二十年。
楼主:G歌音  时间:2022-07-18 09:28:06
@迹2020 2021-10-11 22:27:06
楼主的提议有道理
-----------------------------

谢谢关注,过去这段历史值得认真对待评价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