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新解 ----壹份关于“罗马史”创作的破案报告

字数:118106访问原帖 评论数:74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22 19:15:40 更新时间:2022-09-23 00:58:57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15:40
关于罗马史,我是读书的时候,因为喜欢军事才接触到的。当时家里有一套老版本的《世界通史》,所以就把这套书读过很多遍,也就对罗马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简单的轮廓,大致是这样的: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23:05
2018年4月我开始逛天涯论坛,最初从“悬浮质子”的“金字塔”帖子开始,接触到了西方历史造假的这个观点。先开始是好奇,后来觉得有几分道理,再到后来越发觉得在金字塔的问题上存在很多疑点,的确有前移的嫌疑。之后在阅读了《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的古文明》这个帖子后,通过帖主对各种文物的呈现,各方面老师、大神们发表的见解、评论,网友们的讨论,我感觉到我的罗马史的观点发生变化了,对于古罗马史和西罗马史里的内容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发现其中确实存在着像大家指出的是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乃至工业革命后,意大利教廷以中国历史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嫌疑。而东罗马史因为有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相关记录,或许相对真实一些。至于意大利教廷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一份历史,反倒容易理解:因为在东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意大利教廷出于与东方正教争夺基督教正统性的需要,对于自身的来源进行美化。这个时候我认识到意大利教廷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在东罗马帝国衰败特别是1204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逐步独立并脱离东罗马帝国,最终成为了意大利和西欧地区的宗教和世俗社会的领袖。那么他们不再以东罗马帝国的法统为自己的历史源流,创作一个“伟光正”和“高大上”的来源也就是顺理成章了,这就是后世的“西罗马史”。它的内容是一个“缝合怪”(指利用多种材料拼凑而成),是利用宗教的关系挂靠在东罗马历史上的,又通过“以实证虚”的方法来蒙蔽和欺骗世人的。至于古罗马史,那更是来源模糊,不可知了。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25:54
随着对《古文物》帖子的学习,我日渐认知到:中华文明是唯一的古文明,其他的文明都是中华文明随着人类的自东向西的迁徙而扩散、传播开来逐步形成的。按照这个观点,那么罗马的东方源头在哪里呢?又是怎样的传播路线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许多大神对“大秦”的论述和争论。大秦是不是罗马?这似乎是文化和考古界的一个“公案”。持正史论者不管怎么论,都无法解答“大秦通中国”、“大秦水路通永昌”等来自《史记》、《后汉书》以及相关史料的记载;而持伪史论者又无法解答大秦、拂菻在史书记载中分别有印度、中亚、里海北部、南俄罗斯、东欧的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叙利亚这些地方的记录而出现的矛盾冲突。的确,按照地理特征,种族特征、物产特征和交通中国的记载,应该在印度东北地方、孟加拉湾一带的大秦和远在东欧以至意大利的罗马怎么能够联系起来的呢?
这里补充一下,在论述大秦在哪里这个问题上,大家都主要依据的“甘英海路里程”这个证据来论述,除去直接说是在意大利甚至美洲的说法,大秦在东方的说法归纳为三个地点:1、红海-阿拉伯半岛沿岸;2、波斯湾沿岸;3、孟加拉湾沿岸。这三个地点只有大秦在孟加拉湾沿岸符合与中国通的地理记录,这个地理通道就是著名的“身毒道”(现在是“史迪威公路”)。我个人认为大秦在印度东北地方、孟加拉湾沿岸的观点是正确的。
身毒道---史迪威公路示意图。

(图片源自网络)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26:40
回到大秦与罗马的问题,我已经记不起是怎么由来的了,大秦-罗马这个名词在我的观念中出现了,并一直稳稳的在我的罗马史里面扎根了,但这个大秦-罗马是谁?在哪?有什么事迹?不知道。我记得当时是把罗姆苏丹国作为大秦-罗马,是中亚来的,甚至还将他当成了东罗马的宗主国,认为东罗马是和他处于一种邦联制,即所谓“共治”是其国家属性的代名词。这个错误的观念在我脑子里应该是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找到了“钥匙”。
2021年4月25日,某位“著名的作协前 ”在其微博上发布这么一段话:“这里需要补充几句:XX日记,。。。。。。但有一些小错误,如时间地名人名之类。我在译本中已进行了修订。。。。。。”。当我在看到这段话时,我是真正的目瞪口呆了一会的,因为这段话的逻辑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是经常上网的人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国籍一换,评论过万”!好家伙!在这段话的逻辑下,我只能说我们太善良,我们还只是换了个国籍,人家可是时间、地点、人物全换!这句话给了我启发:大秦就是罗马,只是时间、地名、人名有一些“小”错误!!!
写文章的“六何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在历史类文献中一般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在何因、何果这两个上面出现差异,甚至严重的对立,这并不鲜见;但完全把时、地、人都刻意错误掉,这还能叫“史”吗?我现在可以说:很不幸,我们见到的罗马史的确是这样的,不愧大家说的:西方历史就是“history-他的故事”。到这,有人难免会说,既然五个何都是错误的,那么凭什么“事”是真的?还要采信呢?完全虚构不行吗?我的回答是:修史或者说编史毕竟不是造谣,它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行为。一方面完全凭空捏造的谎言是很低级的,非常容易被揭穿,就像上面提到的XX日记一样;另一方面,编史也是受到政治现实的制约的,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这句话或许有人会觉得太晦涩,因为这个问题我在后面会说,在这里只提一点:基督教的东方正教还在!
基于上述的两点,我们有理由相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有其真实的蓝本的,但经过层出不穷的改头换面、张冠李戴、鸠占鹊巢、借尸还魂、倒果为因等创作手法穿插于其中,形成了现在这样互相叠加,多层掩护的效果。那么对于我们而言,耐心的探究,去芜存真,找到它原始的面目,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了。在这里,我要化用一句侦查学的经验:站在警察的角度,所有的案件都是那么的匪夷所思;但对于罪犯而言,这一切又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28:48
现在就开始我的罗马史的第一章节:西罗马史。
汉尼拔远征。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一般是这样记录的:迦太基征伐罗马。汉尼拔出兵并携带有战象与驻扎在西班牙的驻军在法国登陆后,一同翻越阿尔卑斯山,在罗马北部击杀了罗马执政官,围困罗马城,抄掠罗马藩属,最后被罗马坚壁清野打败,败退回西班牙。后来迦太基被罗马海军登陆攻克,迦太基灭亡了。这一段历史曾是自己非常膜拜的军事奇迹,从没质疑过其中内容的合理性。随着个人“伪史”观的日益形成,这个事件中的疑点也就都显露出来了,其中最主要的疑点就是携带战象远征:北非有豢养战象和使用战象作战的能力吗?当然再参考当时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对这段历史事件的合理性越发感到怀疑。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34:45
所以当我拿到了“创作的钥匙”后,我发现这个事件可以这样来解读: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38:58
在一个国家的偏远地区出现了反叛,开始独立,那么这个以印度东北地区和孟加拉沿岸为核心区,以水路运输(近海岸线航行)连接起来的国家-就是大秦,决定派出军1队平
叛。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39:55
平叛的军1队携带战象(来源和战术出处都合理),沿着相对成熟稳定的西行航线(殖民航线),就像这样:加尔各答-斯里兰卡-科钦-孟买-卡拉奇-“忽鲁摩斯”(伊朗古地名,波斯湾最窄处,在此横渡)-马斯喀特(阿曼)-也门沿岸-直到红海最北端。大秦平叛军在红海北岸的亚喀巴湾登陆,没有走成熟稳定的红海西岸-开罗(当时是海港))-东地中海航线,在与当地驻军会合后,穿越了通往死海直到加利利湖这条路线的“南叙利亚河谷地区”(比翻越山脉容易,但更安全合理),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耶路撒冷或者大马士革附近的东地中海沿岸平原区,击败了叛军的军事力量,但却遭到了当地政治实力派的“阳奉阴违”(不是坚壁清野)的反对。在平叛活动尚未完成的时候,国家的核心区却灭亡了,远征的大秦平叛军团回不去了,不得不选择“本土化”,于是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0:18
汉尼拔远征或许还有其他登陆地点的可能,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只需要知道这一事件将大秦(印度)和“罗马”连结起来了。至于北非的“迦太基”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倒影(后面来解释)。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0:34
在重新解读了汉尼拔远征这个历史事件后,我的西罗马史的基本观点也就呈现给大家了,就是:第一,意大利教廷创作的西罗马史就是以东罗马帝国的前朝或者前代史为蓝本,这个前朝史(前代史)就是大秦-罗马国家史。在这里要讲明确:大秦-罗马的命名是以它是大秦国罗马地区独立而来进行命名的,表示其历史来源。第二,大秦-罗马国的核心地区不在意大利或者西欧,它就在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就是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东南地区和约旦的部分地区,至于它的核心城市是否也叫罗马,个人无法考证。关于大秦-罗马的这个地理位置在后面会专门陈述的。第三,就是整个西罗马史的时间轴是被整体前移了的,即它的时间设定因为政治和宗教的原因被有意的提前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它真正的来源,从而导致其中存在历史年代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在文章中我会尝试重新标定真正的时间点,从而重建时间轴。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1:00
下面,开始讲述大秦-罗马的国家历史。在这里,请先模糊掉原有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因果关系,虽然没有了时间,但是相关历史事件还是有前后顺序的。
失去了母国的大秦平叛远征军和作为叛乱实体却又没有了军事实力的罗马地方政治经济实力派,这两个彼此对立的政治力量不得不在罗马这块土地上共同生存,双方迅速行动了起来,分别形成了“大秦人军事集团”和“罗马本土贵族”两大政治集团,开始了第一轮政治博弈:格拉古兄弟改革-马略军事改革-苏拉独裁。
格拉古兄弟改革是“罗马本土贵族”集团希望以经济手段制约大秦人军事能力的政治政策的延续,就是前面所说的“阳奉阴违"政策的更表象、更具体的体现。其倡导的以“罗马”国家的名义给与所有罗马人土地权的主张,实质就是希望以“罗马人”占多数的本土贵族集团通过占有最多的土地(可以虚注马甲,就是“拜登的选票”的翻版)继续维持其经济特权从而把持政治权利的政治目的,这与大秦人军事集团的武力战胜者的实力、需求以及身份都是严重不相符的,所以格拉古兄弟改革被杀的人头滚滚也就理所当然了。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内容,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原始氏族民主政治的痕迹,表明了当时在东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地区,其社会发展水平还处于原始部落联盟晚期与奴隶社会早期的这一历史阶段。同时,在格拉古兄弟改革中大家能否看到“王莽新政”的影子呢?(缝合怪的理由之一)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1:41
马略军事改革:第一,募兵制。这个制度虽然古老,但在我国是汉武帝对外征伐时期采用、推广并完善成熟的,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时间标记点。“大秦人军事集团”在罗马这个地方唯一的凭仗就是军队,随着远离母国征兵不具备可能性后,募兵就成了维持战斗力的唯一选择。我只是怀疑这个制度是怎么来的?第二,军队组织化。这个内容表明在大秦人军事集团来了之后,罗马的军队才开始进入组织化战斗的阶段,从侧面反映出在罗马地区当时的战争主流形式还是个人武勇制,所谓战斗还停留在大规模打群架的水平。这里留个伏笔,后面会提到。第三,提出“军功授田”的政治主张。所谓“军功授田”实质上就是要把掌握在罗马本土贵族手中的土地以及平叛所得的土地交到“大秦人军事集团”手中,从而满足该集团掌握武力后,进一步攫取经济权力,从而控制罗马的经济、政治权利的政治目的。这个政策因罗马本土贵族的反对和抵抗而暂时未能达成。马略军事改革非常像商鞅变法(缝合怪之一)。
苏拉独裁。苏拉独裁更像是马略改革的发展和延伸,因为马略改革的“柔性”导致“大秦人军事集团”在罗马地方的经济和政治目标没有完全达成,从而促使“大秦人军事集团”用更加直接,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完成。其核心内容:一是军功授田即设立军事殖民地,这是马略提出,但被苏拉彻底完成了的,直接占有经济控制权;二是军功授职-即直接任命元老、法官和官吏,这一条直接导致罗马本土贵族在中央级别的政治权利的失去;第三是设置地方总督,直接剥夺了罗马本土贵族在地方上的政治权利,为大秦军人成为罗马各个地方的政治新贵打开了道路(很像郡县制但又不设流官)。苏拉独裁,个人认为:至此,大秦-罗马作为一个国家才正式建立起来了。因为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是通过暴力手段解决而建立起来的,这也奠定了大秦-罗马国家制度的暴力基因。苏拉独裁颇有几分始皇帝的影子(缝合怪之一)。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3:32
大秦-罗马国的建立是叛乱者和平叛者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进行相互博弈共同建立起来的国家,而这种博弈也随着国家的建立也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起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斯巴达克斯“大”起义!
斯巴达克斯“大”起义,为什么要在大字上打引号,因为我曾经被它误导了。因为这个字,个人曾经认为斯巴达克斯“大” 起义是 一次!起义,但实际上,它是一系列的起义的总称,其实质是在“大秦人军事集团”直接动用暴力手段攫取经济和政治权利时,罗马本土贵族的不间断的反抗的汇总。前面在马略军事改革那里不是说留了个伏笔吗?现在来揭秘,就是在东地中海沿岸的大秦-罗马地区,因为战争组织能力落后,导致个人武勇是当时军1队中最重要的军事能力,特别是在军1队缺乏组织化的情况,个人武勇往往是决定战斗胜败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决定性条件;同时要注意到,早期罗马的军1队是单一兵种的,即只有格斗步兵,而没有弓箭、骑兵等兵种 的。那么在这样的战争形式中被精心培养的以个人武勇为基础的格斗人员会是用武斗取悦于人的表演者“角斗士”吗?我们无法否定斯巴达克斯的最初来源极可能是奴隶,但就像后来的埃及马穆鲁克朝苏丹贝巴斯就曾经是来自中亚的奴隶一样,可见在当地文化传统中,来源是奴隶并不表明是贱籍。所以被贵族购买并精心培养的“奴隶角斗士”可能更接近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世家大族豢养的所谓“门客”、“保镖”等以武力为效力工具的“士”,那么由他所领导的“起义”仅仅是为了免受奴役吗?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4:20
再看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历史背景,正是大秦人军事集团以暴力手段攫取罗马地方的经济和政治权利的高峰时期,罗马本土贵族面临着土地失去、仕途被阻、经济日渐衰败以及附庸于他们的平民经济破产和奴隶失去庇护的社会现状,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有政治目的或者无政治目的的“乞活”行动,这些行动又被罗马本土贵族有意无意的推动和引导,成为了两大政治集团的新的矛盾冲突的体现。
那么斯巴达克斯起义是否是“玩脱”了呢?从事后结果来看,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和罗马本土贵族集团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罗马本土贵族集团在这次起义之后也完全丧失了独立的政治地位了,不得不依附于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了。然后我们来具体分析下这次起义的内容。首先这次起义涉及的地域范围是在东地中海沿岸的大秦-罗马国境内,我们就从它最后失败地方开始反推吧。按照原来的记录,斯巴达克斯是在打到意大利北部没有穿越阿尔卑斯山(很不解)回家乡色雷斯,而是向南折返到达意大利南部准备借助西西里海盗的帮助,从海路回色雷斯。
那么东地中海沿岸的“阿尔卑斯山”是哪里?答案:现在土耳其境内的托罗斯山脉。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贴纸游戏,就是将一张意大利地图和东地中海沿岸重叠,会得到什么印象?托罗斯山脉对应阿尔卑斯山,土耳其的阿达纳省类似都灵米兰地区,意大利罗马对应在安塔基亚、贝鲁特这一带而南方的红海北岸就和意大利南部塔兰托湾近似,而现在的埃及开罗地区就像意大利的“靴子”-西西里岛了。
东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模拟图

(图片源于网络,个人手绘)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5:37
当然,斯巴达克斯是不可能跑到红海边上去,那么他是准备在哪里坐船呢?船又从哪里来呢?按照东地中海沿岸与塔兰托湾比较相像的位置,大约就在现土耳其阿达纳省的南方海岸线,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斯巴达克斯的起义部队在罗马起事后向北冲过现在阿拉维山脉进入了现在的土耳其阿达纳省,即古代的奇里乞亚,在遭遇安纳托利亚高原南沿和西部的托罗斯山脉的阻挡后(即所谓的阿尔卑斯山,非不愿实不能),转而向西南方向,往现在土耳其梅尔辛市这一带的海岸行动,准备乘坐奇里乞亚海盗的船只,走水路穿过奇里乞亚与塞浦路斯之间的海域向西逃亡。在这里,一个新的线索出现了,奇里乞亚!这个地名把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后面出现的情况也都能解释清楚了。
看到奇里乞亚这个地名会联想到谁?庞培,西罗马统帅,在剿灭斯巴达克斯起义后曾与另一位统帅克拉苏争功。为什么会想到庞培,因为西罗马史中提到奇里乞亚海盗曾被庞培剿灭,这其实就是庞培收编了奇里乞亚海盗作为自己的水军班底,使自己的军队可以通过水路到达现在西土耳其海岸平原,在大秦-罗马国的西部地区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政治根据地和形成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克拉苏和庞培。
克拉苏,大秦-罗马国的“叙利亚总督”,作为一个传统的大秦人军事贵族,他的行事方式更加符合大秦人军事贵族的特征。作为苏拉的爱将,在罗马的东边担任前线军事指挥官和地方实权领主,他的军队的构成是典型的大秦人模式,即以大秦远征“老兵”--新奴隶主这一群体为主,招募来的士兵因为不具备大秦人身份,长期无法进入其领导或者官僚阶层的。他的军政政策的核心就是养兵-控制经济、政治-对外战争-养兵-控制经济、政治的循环,是典型的大秦人贵族军阀风格。当然他在对罗马本土贵族这个政治集团时,既是高傲而残酷的领主又是对愿意依附于他的人的慷慨的“大金主”,这从他对恺撒的态度上完全能够看出来。而与克拉苏不同的庞培,他的功绩和军队构成完全来自于他的对外征战而不断招募的“外来人”,包括奇里乞亚人、小亚细亚(“罗马”西部)人、色雷斯人甚至马其顿人这些东欧来的外族人。通过不断的对外族作战,在募兵制和军功授田(爵、职)的入仕途径下,庞培的军事集团日益与留在罗马本地的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1:46:22
回到斯巴达克斯起义。在剿灭斯巴达克斯起义中,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想到,在起义前期大秦人军事集团的连续失败后,庞培集团或许曾经通过罗马本土贵族与斯巴达克斯联系,获取斯巴达克斯的信任,即通过奇里乞亚海盗将起义的人员运到西边(名义上是回色雷斯)进行“招安”的这样的一个方案,但这个方案最后在克拉苏率领的叙利亚方向军队占据优势地位后被克拉苏或者说大秦-罗马国的中央领导阶层抛弃了,最后是以血腥的杀戮为最终解决手段,这也很符合大秦人军事贵族的一贯表现吧。
这里有个细节有必要重新解读,就是克拉苏杀俘这个事。根据西罗马史记录,克拉苏在剿灭起义胜利后,将俘虏钉死在通往罗马的大路两边。这里要指出,克拉苏这个行为不是简单的泄愤行为,他其实是一个政治震慑行为,即既威慑了罗马本土贵族的反叛心理,更主要的是提醒庞培,不要与大秦-罗马国的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有二心。庞培立即采取了与克拉苏争功的行为,做出了一个表达忠心的政治表态,这包括后来庞培一直呆在罗马任职或者赋闲,都是这种政治表态的体现。
斯巴达克斯“大”起义实质是一系列对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在罗马这个地方残暴施政的反抗活动。在这系列事件中,罗马本土贵族集团和大秦人军事集团也进行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政治博弈,其最终结果是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延续了残暴施政的统治政策,完全消除了罗马本土贵族集团的政治经济实力,使其彻底退出了统治阶层。大秦人军事贵族集团虽然完全掌握了统治权,但也因为对外征服与对内镇压的统治政策的差异,又产生出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以克拉苏为代表的大秦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和以庞培为代表的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个人命名)。西罗马史上最重要的大戏“前三头政治”拉开了大幕!
关于斯巴达克斯大起义,如果要找个中国影子的话,我认为较为贴近的是“绿林、赤眉大起义”。
关于庞培,他曾是“罗马帝国西班牙总督”这个历史记录又怎么解释呢?罗马如果在东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又在哪里?这个问题,通过一个细节完全可以解读。庞培曾经与本都国王作战,征服黑海东岸的三个高加索古王国:科尔基斯、伊比利亚、古阿尔巴尼亚。对,没有错,伊比利亚!这个逻辑也就能够显现出来了:庞培征服了高加索伊比利亚---给西班牙起名字叫伊比利亚半岛----庞培征服了“西班牙”----庞培是西班牙总督。这个张冠李戴的方法就是后世意大利教廷按照意大利为中心进行历史创作时的惯用手法。这个套路也被后世西方史家经常使用,例如:拜占庭,德国人给东罗马起的名字,其本意是为了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后面简称:神罗)直接承接“西罗马帝国”而独占“罗马”这个名词,不过这恰恰暴露出了东罗马的根脚。还有我前面提到的“身毒道”,基本就是抗战时期史迪威公路的那个路线,但现在已经形成这个路是抗战时期修建的印象,而忘掉了这里是使用了千年的“身毒道”,这其实就是“记忆覆盖法”(后面还会提到这条路)。个人根据庞培征服博斯普鲁斯王国这一事件推测:庞培有一个历史功绩应该是被隐藏了,那就是是他最早正式建设君士坦丁堡。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2:27:11
恺撒,西罗马史上最为吸引眼球的名字,对他的事迹重新解读之后,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他这么重要了。
个人看恺撒,第一条:败落的罗马贵族,表明他的种族族源就是本土罗马地方的家族;第二,从政的“金主”或者“贵人”:克拉苏,这表明他是被居于统治地位的大秦人军事贵族所吸纳和培养的原本土罗马贵族;第三,仕途的起步与发展的地方:所谓山南高卢,其实这个地名应该是指的奇里乞亚地区即现在土耳其阿达纳省,当然不排除是大秦-罗马国西部的现土耳其西部海岸平原或者更远的色雷斯平原或多瑙河下游平原(喀尔巴阡山南部);第四,他的军队构成:恺撒曾经被奇里乞亚海盗俘虏,或表明他曾经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里要申明一点,所谓海盗、盗匪在罗马本土贵族衰败、平民破产的时期,实际上都是他们这类人谋生的一种手段。庞培剿灭海盗其实就是招募海盗的一个“变化”的说法。在这个时期,兵和盗又是相通的,恺撒的军队底色即“恺撒老兵”也就可见一斑;恺撒后来组建军队和庞培的方式也很相似,都是募兵+军功入仕的途径,并且主要在庞培的势力范围里建立完善了自己的军事班底,这个期间接受庞培的政治和人员、资源的支持无可厚非。恺撒后来建功立业的地方也与庞培的管辖区、征服区也相互重叠或者非常接近。
在这里要说明一个名词:老兵。其实从前面的格拉古、马略、苏拉到前三头还有以后的罗马史里,老兵群体一直若隐若现的。老兵其实就是具备战争功绩的武装人员群体的代称,其特点都以统帅和将领为核心,人身依附性强,以对内对外的军功、武功为阶梯的武装群体组织。这个组织发展到后来都是极富地域性和族群性特征的(排他性很强)。在我们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群体与它非常相似:宋代西军将门。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2:28:01
关于恺撒在“前三头政治”中的事迹没啥解读,但恺撒作为大秦-罗马国内部和两大军事集团中间的桥梁是因为他的多重属性:本土贵族、大秦人军事贵族的支持和东欧人武装团队的实力基础。我唯一对“恺撒与埃及艳后”的事做重新解读:“埃及”应该是大秦-罗马国治下的一个叫“伊杰普特”的城市或者地区吧?肯定不是现在的尼罗河埃及。“艳后”的核心含义应该是她是相关宗教团体的代表人物,这个称谓就是个符号(“埃及艳后”这个名号就像“来自弗吉尼亚的美国总统”一样笼统和含糊)。这个宗教在后面会专门说。这个故事表明恺撒受到宗教团体的支持,显示他还具备第四重属性:宗教、经济和文化的代表人物。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2:28:37
“前三头政治”是大秦-罗马国中统治阶级内部日益分化出两个新政治实体的前期不得不互相妥协从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动态的政治平衡时期,但这个平衡很快就因克拉苏在东方战死而被打破。克拉苏的死亡,正是应了那句话“瓦罐不离井边破,大将难免阵上亡”,也算他个人风格的体现,但他的死亡却显示出大秦-罗马国中大秦人军事贵族一直奉行的“强权式”人物的断档,这和大秦人军事贵族逐渐腐化、蜕化有很大的关系,不得不感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克拉苏死后,庞培和恺撒为谋取最高政治权利而展开了斗争,最后庞培失败,恺撒胜利。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恺撒和庞培的核心政治内涵-军事基础的同源性,即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所以使他们两人的争夺造成的动荡和损失都是相对较小的,恺撒也没有进行非常残酷血腥的政治清算,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恺撒死于政治谋杀,主凶布鲁图斯是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的文官派。为什么要刺杀恺撒?解释是“罗马元老院”害怕恺撒在获得最高权利后像苏拉一样独裁。其实质是恺撒的种族成分让大秦-罗马国的所有大秦人贵族感到害怕了,不希望以恺撒为代表的本土罗马贵族在获得了武力后采用苏拉的方式对“大秦人”这个族群进行血腥的镇压和清洗。在大秦人统治集团而言,这就是本土罗马贵族的复辟!为了维护整个大秦人统治集团的利益,所以“恺撒必须死”!那么为什么要由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的人来出手?这就是让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与恺撒划清界限的“表忠心”行为。在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还不足以“政治摊牌”,彻底抛弃大秦人这张“外皮”之前,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政治安排。但是东欧人-罗马军事政治集团毕竟已经形成了以君士坦丁堡地区为核心,经济来源和人员结构都不同于大秦-罗马国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了,他们忍耐的越久,仇恨也就埋的越深。
放松一下,关于“前三头”的三个人物,根据前面的介绍,我在中国历史中找到了类似的影子:恺撒有点类似于曹操,出身于宦党(罗马本土贵族),混迹于居主流的士党(大秦人军事贵族),接受政治资助(政治依附),借兵袁绍立足兖州(获得庞培军事集团的谅解和军力支持),收青徐黄巾成为独立武装势力(征服高卢),官渡击败袁绍成为最大的武装集团(击败庞培);而庞培,很近似袁绍,正牌子士人代表(大秦军事统帅),以讨董战争聚拢基干军事班底(剿海盗,征蛮族,收编各种武装),夺冀州建政治班底(建立以君堡为核心的东欧经济政治团队和涌现布鲁图斯这样的文官),击败公孙瓒独霸河北(征伐本都王国、黑海东岸和高加索古王国),败给曹操后亡故(同前)。克拉苏,我没想好,如果非要在三国人物里选的话,我只能选吕布与他有几分相似:正牌子军人集团出身,强于勇武短于计谋(其实就是迷信武力),兵败身死,至于其他特征就不强行对接了。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1-09-22 12:30:01
恺撒的死亡开启了著名的“后三头”时代,这个时代非常的承上启下,同时我的西罗马史的很多谜团也是在这里完全想明白的。
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按照书本上原有的说法,屋大维是恺撒的外甥,继承了恺撒的政治和军事资产;安东尼是恺撒的大将,继承了恺撒在东方的资产;雷必达是恺撒的骑兵队长,继承了西班牙和北非。后来屋大维逼降了雷必达,在阿克提姆“海”战战胜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联军,回到罗马称“奥古斯都”,开启了罗马“帝”国新时代。
真的是这样的吗?应该说大致是这样的,但其中是做了处理和变更,隐藏了信息,使其更符合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历史创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