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三百九十九帖 读《世无匹传奇》

字数:631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27 05:07:58 更新时间:2021-09-29 11:57:07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1-09-26 21:07:58
读书破万卷(5399)·《世无匹传奇》
《世无匹传奇》,一名《生花梦二集》。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四卷十六回。成书于清代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 (1730~1760)之间。版本有:清代乾隆、嘉庆间金阊黄金屋刻本,本衙藏版本。今行本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本(1983年)。
书叙明朝初年,广东南雄府仁寿村有一人,姓干名将,字白虹,年轻好义, 性嗜饮酒。因偷饮本村富户金守溪家酿之槟榔美酒,酒醉被金的女儿丽容救起, 二人相识,遂结良缘,并继承了金家的万贯家私。
一日,干白虹游南雄岭,将僵卧雪中快被冻死的淮南书生陈与权救引回家, 得知陈与权之父母因中年无子,乃过继外甥刘天相。刘天相负心独吞家产,气 死陈之父母,并将陈与权逐出门外。嗣后,刘又以家中财产捐得广州通判,赴任途中,将尾随其上任的陈与权抛撇南雄岭冰雪之中,欲令其死。干白虹知此 隐情,深为同情,乃赠陈与权美婢,助其聘娶妻室,慨费千金之资。
干白虹为助陈与权进学,进城求人打通考官欧阳健关节。途中在一室外小 憩,听到戚忠孝夫妇因无法还债,正欲双双寻死的哭诉,激起同情之心,决定 回家取银相助。半路又被刘天相家人拦住殴打。当他获悉所遇之人就是相害陈 与权的刘天相时,乃愤然将其打死,并将刘天相携带的金银济助与戚忠孝夫妇。
不料,干白虹为陈与权图谋进学通贿之事败露,干、陈及欧阳健等有关人犯俱被缉捕到京,缧身刑狱,几遭毙命。后幸得大理寺问官照拂,方被豁免。干白虹一心成全陈与权功名,又慷慨捐银,使陈与权纳为国子监生,并打通内监,使陈荣登乡榜。
干白虹在京,又遇到遭受土豪暴无忌迫害的落难书生曾九功。曾九功之岳父无辜被难,死于狱中,家产也被籍没入官。九功之未婚妻陆小姐又遭暴无忌拐骗,欲纳为妾。曾九功几次哀求,暴无忌要挟以千两银价赎归其未婚妻。干白虹赠曾九功千金,又遭暴无忌诬赖。干白虹仗义锄恶,夜入暴府,杀死暴无忌,救出陆小姐与曾九功完聚,又嘱二人逃回南京读书,侍机进取功名。
干白虹因陈与权入场会试,名落孙山,乃与其同归故乡。将至南雄,忽闻戚忠孝因使用自己救助之银两,被刘天相旧仆认出,陷身狱中,问戚死罪,乃挺身认罪,救戚忠孝出狱。戚忠孝为报干白虹大恩,触栏殉义而死,干白虹被免死罪,徙罪五年,发配山东。监行前到陈与权家中辞行,陈与权竟闭门不见。
干白虹走后,陈与权乃设计坑骗干白虹土地、房产到手,霸为己有,又设下毒计,诬赖干妻金丽容杀死其外甥,将丽容家私洗劫殆尽,使丽容携幼子踉跄奔命于外,栖身于尼庵之中。
值干白虹之子浚郊年已十五,聪敏颖慧,智识过人。见父亲徙期已满,杳无音讯,乃辞别母亲,千里北上寻父。而干白虹徙配山东临清驿后,又因怒惩驿丞,被转徙山西大同府。后巧遇欧阳健,得除流徙之名,被携带归京。干浚郊在山东寻父不遇,幸遇曾九功考中进士,奉差路过临清,也被携同归京,并考中解元。在谒见恩师欧阳健时,与父亲干白虹相会重逢。
后曾九功出任南雄太守,为恩人干白虹一家伸冤,恢复了家业,并将忘恩负义的陈与权夫妇押上南雄岭,令其冻饿而死。干浚郊金榜题名,授任翰林之职,与父亲衣锦还乡,合家团聚。
从以上故事情节的概述可以看出:《世无匹》的情节,是围绕着对干白虹一生救困扶危的侠义行为的描写而展开的。在一系列跌宕起伏、曲折别致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干白虹这个“举世无匹”的侠义人物形象。作品一开始,就先交待了干白虹的嗜酒、偷饮、艳遇和招亲的经过,随之,就开始了对他的侠义行为的描写。如果说开头这部分铺垫描写还带有一些“英雄遇美人”的套路的话,后面的描写则完全摆脱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所共有的那种“脂粉”气息,使故事的发展沿着以下顺序展开:
救厄:南雄岭上,干白虹出于一片恻隐之心,把后来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陈与权从厄难中救引回家,奉为上宾。这是干白虹侠义行为的开端; ——报仇:他为了陈与权的进学和前程,不惮辛劳,四处奔波,在进县城设法途中,打死了坑财害人的刘天相,替陈与权报了仇; ——济贫: 同时,干白虹把得来的刘天相的赃物慷慨施舍给即将饥溺投环的戚忠孝夫妇,保全了两条性命; ——遭祸:干白虹看到官府缉拿杖杀刘天相凶手的布告,在慌乱中将陈与权进学的“议单”丢失。陈与权进学后,“议单”事发,陈与权昧心抱怨,干白虹“实心为人,反招嫌隙”; ——倾囊:干、陈被提解入京后,承夏杞救援获释。为资助陈与权入国子监读书求官,干白虹再次倾囊,相助万金; ——锄霸:干白虹在京遇到受土豪暴无忌迫害的落难书生曾九功,夜入暴无忌府中,杀死恶霸,救出陆小姐,帮助二人逃离京师; ——替死: 干白虹从京师回乡,得悉戚忠孝因动用他所资助的赃银,事犯蒙冤待死,于是毅然挺身代罪,仗义救人,请求替戚忠孝一死。戚忠孝以死报恩,朝廷免干白虹死罪,流徙山东五年;——惩贪; 干白虹被流徙到临清驿,怒惩贪酷成性的驿丞毕癞头,又被改徙大同馆驿; ——团圆: 干白虹之子干浚郊成人后,外出千里寻父,在大同府父子重逢。曾九功报恩,惩办了负心无义之贼陈与权。干浚郊考中翰林编修。父子还乡,夫妻、母子团圆,一家俱得善果,云云。
从以上这条故事情节的主线分析,不难看出干白虹的侠义行为的描写,是这部小说作品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在其中穿插了对陈与权忘恩负义丑行的描写罢了。作品所叙术描写的干白虹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轻财任侠、轻生尚义的故事,具有浓烈的侠义色彩,干白虹一生所为的这几件大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调和主旋律。这样完整地叙述描写一个人一生曲折动人的侠义故事的作品,在《世无匹》 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
以上基调明朗、线索清晰、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成为这部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
隋着这些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对干白虹行侠尚义的思想动机和旷达胸怀,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描写刻画,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侠义”人物的艺术形象。
《世无匹》的作者在动笔之初,就是把自己笔下作品的主人公作为“侠义”人物来进行描写刻画的。他给作品主人公起名为“干将,字白虹”,一看就使人联想起春秋时期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的故事,“干将”本身就是那柄象征着侠义精神气概的宝剑的名字,而“白虹”即为宝剑的剑光、剑气,“气如白虹”。作者给自己作品的主人公命以这样的佳名,绝对不会是无意之笔。干白虹的性格特征,在少年时就极有侠义气概。作品写他“年方二十,性极豪迈,也不读书,也不经纪”,“性亦不贪女色,从小便有膂力,十三四岁就能力举百斤。到十五六上,真个百夫莫敌。虽然血气方刚,并不好勇斗狠。只觉义气激昂,言辞伟烈。遇有不平之事,挺身救援,不避嫌忌。平日酒量甚弘,一饮能吸数斗。……只提起大碗,一连数余斤,大块的鱼肉都连盘一光。乡人莫不笑他,他也不怪人笑,只顾盼自雄,岸岸然有旁若无人之概。”干白虹青少年时代的情形,完全是一派豪侠气概。
干白虹之所以行侠尚义,主要是他遇到危难、贫穷之人时,能够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当他在南雄岭上遇到冻饿将死的陈与权时,叹道:“如此寒天,这人跌在雪里可不冻死!”因此动了恻隐之念,将陈救起。又心下想到:“我虽与他这领羊裘御寒,但人已冻坏,不能便醒。若弃之而去,他依然是死。除非背下他去,寻个人家,借些汤来救灌活了,也是好事。”当他为陈与权进学奔波啊途中听到戚忠孝夫妇饥溺求死的对话时,因想到,“这小小人家,却有这许多逋负。 听他口气,夫妇两个都要寻死。可怜为着贫穷两字,就把性命也看得轻了。总之钱财一物,可以生人,可以杀人,有甚么好处……却怎样个方法救得这两口儿性命便好?”所以,他把见危思救、扶危济贫视为“人情之常”,“理所必然”,认为是人生在世天经地义的应为之事。更难得的是,他因丢失“议单”而横遭披枷之祸,陈与权“却疑干白虹害他,早已恨如切齿”,反转面皮,数剥干白虹。干白虹却不以为怀,在遇救获释后仍然倾箱倒橐,以万金之资为陈买通关节,使陈得以中举。干白虹对陈与权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慷慨施助,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干白虹轻财重义、救人救彻的任侠精神。
作品为了表现干白虹“举世无匹”的侠肝义胆,还写了他得悉戚忠孝获罪待死的消息后,自首认罪、挺身代死的故事情节。他初闻此讯时,展转思量,不胜嗟叹道:“我当日因其穷迫,将此救他。不想官府竟认为强盗,拟成大辟。若杀人害人,岂为好汉。”又道:“我当初恻隐济人,今日陷人死地。杀人者不罪,无辜者受诛,苟有人心,岂忍如此!”一事当先,先为别人着想考虑,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无私无畏的境界。这一系列将心比心、反复思量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合于人情事理的。正是在这种非常平凡的心理描写中,生动地表现刻画了干白虹的心地坦荡无私和品德的高尚可贵,深刻地展现了他的侠义行为的踏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干白虹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尚的任侠精神,更主要地是由于他对人生、对金钱所持的达观态度。他很早就悟破“钱财一物,可以生人,可以杀人”的真谛,从而能够比较爽朗、正确地对待金钱、处理金钱。当他在京师遇救获释,准备以万金之资资助陈与权入国子监以求官位时,侯叔子大加惊叹:“天南地北, 陌路相逢,而能疏财仗义,生死同心,真千古贤豪,能不叹为莫及!”而干白虹却说道:“扶危持颠,是本分中应行的事。至钱财乃身外之物,有聚必有散,聚而不散,是为鄙夫。今日为知己而稍有所费,岂矫名长厚,实不欲以鄙夫自持耳! 若惜此阿堵,而以鄙夫面目待人,此世途陋态,小弟何敢如此!”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所以他视友谊、信义重于金钱,能够慷慨解囊,一诺万金。也因为看轻财货,达观开朗,所以施恩并不图报。纵然后来陈与权负义忘恩,趁人之危,坑害兄嫂,谋财霸产,干白虹也不以此为怨。当曾九功义愤填膺地要代他报此冤仇时,他却表示“怫然不悦”:
我向来以贤弟为超脱丈夫,不想却把恩怨两字固结于心,未能融化。我想男子汉立身天地,不过行我素志,畅我幽情,豪放决裂,一瓢长醉,便足尽我平生。何必孜孜计利,蓄怨怀恩,自寻烦恼之障。况资财乃身外之物,流行于世,我用亦可彼用亦可,那见得毕竟是谁的。假如万贯家财,费尽辛勤,空招怨隙,临死时只是一双空手,还分得尔我吗?
正因为干白虹看问题如此透彻,没有陷入金钱拜物教的泥淖,所以他才能够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对世俗采取一种旷然超脱的态度。作者之所以取这样一个人物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并对他的思想动机、人生态度进行如此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刻画描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市民阶层对于封建地主阶级自私、贪婪本质的一种深刻有力的批判。“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5月18 日)。《世无匹》作为一部“为市井细民写心”的作品,它的主要艺术形象干白虹, 实际上正是当时新兴、壮大的市民阶层中涌现、产生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的轻财任财任侠的思想和作风,与他的岳丈金老儿 “只终日操持握算”、“一条心挂紧在利息上头”,锱珠计较、吝啬贪财的性格特征是截然相反的。而作品中的陈与权见利忘义、道德沦丧、反目无情、心狠手毒,也与干白虹的高尚品格、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通过干白虹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于封建地主阶级腐朽、没落思想行为的有力鞭挞和批判。取干白虹上述人生态度的人,古代有之,现代有之,将来更会有之,它表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地主阶级私有观念的一种藐视和反抗。
《世无匹》对陈与权形象的刻画塑造,也颇为成功。作品第一回,作者就开宗明义地议论说:“恩怨不分,何以为人; 恩将仇报,禽兽之道”。作品就是在这一中心思想指导下,把陈与权作为侠义人物干白虹的对立形象刻画塑造的。作品对陈与权忘恩负义的思想发展、暴露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揭示描写,而把揭露的重点,放在他“恩将仇报”部分。陈与权在恩人干白虹被流徙远行向他告辞,竟闭门不见,干白虹走后,陈与权竟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坑骗了恩人的土地、家产,还把恩人之妻赶出门外,坑害得恩人妻、子孑然一身,不名一文, 必欲置恩人一家于死地而后快,这种心狠手毒、恩将仇报的丑恶行径,是比之禽兽犹过之而无不及的。作者通过陈与权形象的刻画塑造,对封建社会道德沦丧、人心险恶的黑暗世风,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具有较深刻的批判认识和教育价值。作品对干白虹、陈与权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世无匹》所取得又一重要艺术成就之一。
《世无匹》是一部从明代人情小说中脱胎出来的侠义小说。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它的作者充分地吸取了以前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所包含的侠义题材成分的思想、艺术成就的结果。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世无匹》的这种继承关系可以上溯到《史记》,因为干白虹慷慨任侠、济贫扶危的思想行为,与《游侠列传》中朱家、郭解等“救人于危,振人不赡”的思想行为是一脉相承的。干白虹飞垣救弱女的情节、与唐传奇小说《昆仑奴》中的描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与《世无匹》的血缘继承关系最为明显的,还是明代冯梦龙“三言”中的《桂员外穷途忏悔》。这篇小说开头所写的施济的父亲施鉴,“是个本分财主,惜粪如金的,见儿子挥金不吝,未免心疼”。而《世无匹》开头所写的干白虹的岳翁金老儿“终日只操持握算,夜里不得安睡,一心挂紧在利息上头”,连茅坑里的粪都要让佃户用油或稻柴来换,并且“一担要算两担的价钱”,活脱脱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人物。这篇小说的主人翁施济的习性、脾气,也与干白虹颇为相近。《世无匹》所写的陈与权忘恩的故事,与《桂员外穷途忏悔》所写的桂富五负义的故事也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世无匹》所敷演的故事突出了侠义的内容,情节更为曲折复杂,内容也更为丰富深刻而已。此外,在《世无匹》中的干白虹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三言”中《吴保安弃家赎友》里的吴保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里的义士的影子。
《世无匹》所表现的侠义思想,也受了《水浒传》“替天行道,除暴安民”思想的一定影响。不过,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侠义思想的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水浒传》那样的思想高度。《世无匹》在一些场景、行动描写上,也表现了他脱胎于前代小说的痕迹,如第九回“恶衙蠹坑人,穷秀才望门垂泪;贤闺女失节,侠丈夫飞垣救人”中干白虹夤夜入暴府,杀死暴无忌, 救出陆小姐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与《水浒传》第四十五回“石秀智杀裴如海” 的情节相似。
在形式上,《世无匹》也保留着从话本、拟话本小说脱胎嬗变的明显印记。它在开卷第一回中,首先以“得胜头回”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权一庵与非烟、秀玉的爱情恩怨故事,作为后面正文故事的铺垫。在以后的各回开头和中间,也有大量的诗、词赞语,等等。
由于《世无匹》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部由人情世态题材中脱胎出来的侠义小说,所以,它对清代大量产生的侠义公案小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三侠五义》里,“展义士巧换藏春酒” (十二回)、“杀妖道豪士立奇功” (二十回) 里展昭夜行探险、锄凶等情节,都与《世无匹》中干白虹深夜飞垣救人的情节有近似之处。干白虹行侠仗义、扶危救贫的思想,也在《三侠五义》等清代侠义小说中不少侠客、义士身上体现、反映出来。《世无匹》这部小说明白地显出一种承继过往、开启未来的作用。
评:救困扶危《世无匹》,行侠仗义干白虹。厄难救回陈与权,报仇打死刘天相。
赃物济贫戚忠孝,保全夫妇命两条。实心为人丢“议单”,昧心抱怨反招嫌。
夏杞救援才获释,再次倾囊助万金。为救书生曾九功,锄霸救人逃离京。
忠孝蒙冤正待死,替死义行感朝廷。怒惩贪酷毕癞头,又被改徙到大同。
千里寻父干浚郊,父子团圆在大同。九功报恩惩陈贼,浚郊大考中翰林。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