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双减:新形势下的思考

字数:1657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17 21:24:05 更新时间:2021-10-18 04:12:28

楼主:还是定风波  时间:2021-10-17 13:24:05
引子

对于一个辅导班重度患者来说,其实很早就注意到双减政策了。

一直以来,孩子见到辅导班就象回家一样,甚至在外旅行时见到辅导班还往里面钻,要求报名,辅导班的广告语脱口而出,甚至给他妈妈安排了个职业叫“老师鉴定员”。辅导班老师对于他来说,基本都是能撒娇打滚的角色,分别了很久,还会常常想念,有机会总要回去看一下。象这样的孩子,的确是要担心一下双减的——毕竟双减政策首当其冲的就是辅导班。

不过考虑到学科类辅导班报的不多,大多是凑热闹的兴趣班,而且当时也准备上一个学费还比较贵的国际学校,本着一份价钱一份货的想法,想着后面大约也能从野路子转到正规军了,也就不那么担心双减的影响。不想刚入学就出了大大的意外,在何去何从之余,对双减政策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政策能达到效果吗?辅导班会怎么做?学校会怎么做?而家长们又该如何选择?

看了许久想了许久,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慢慢清晰起来,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取必有所舍,说到底,也许不过是天下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凉吧。
楼主:还是定风波  时间:2021-10-17 15:03:00
一论双减:这次是动真格的

双减政策出来之后,有高深莫测的,有恍然大悟的,有不屑一顾的,有拍手叫好的,有哀声叹气的,大抵随屁股的位置,立场也各不相同。哀声一片的,这是辅导班老师,因为的确在裁人了。认为没什么效果,终究会回到老样子的,是学校老师,因为他们见过太多莫名奇妙的减负、装模作样的检查,所以觉得这次很可能也只是一场运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是家长,他们盯着上家,防着下家,哼,这次一家要比对面先胡牌。

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还是看出来了,这次是动真格的。

是的,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减负的事一直在做,也的确效果不大,课堂内减负,课堂外增负了,学校减负,辅导班增负了,公立学校减负,民办学校增负了,老师减负,家长增负了。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这些减负的政策,都是在给孩子减负,而孩子的感受其实是最不重要的。在家长、老师们看来,孩子无知、玩心大、没有思考能力,他们的感受不值一提,需要我们替他们思考,需要我们替他们决定。

结果就是,对家长来说,孩子减负,那还了得,将来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这辈子不就完了?对老师来说,学生减负,成绩怎么保证?我们班不就完了?而且,因为谁也不能确定该增多少负合适,总怕增得不够,索性把孩子的时间全都押上,成了报复性增负。

而这一次,减的并不是孩子的负——至少主要不是孩子的负,而是家长的负。

家长要上班,没时间接孩子,没关系,放学晚到五点半甚至六点多,中学甚至有晚自习。幼儿园之前没人带孩子,没关系,幼托机构走起。寒暑假没有时间带孩子,没关系,暑托寒托全面走起。家长没时间辅导功课,没关系,让老师来辅导,作业不带回家。家长送孩子上辅导班太累,没关系,直接把辅导班砍掉。

这一次有没有效果呢?太有效果了,真的有很多孩子在放学后满小区的疯玩了,也真的有一些家长发孩子放学后玩耍的照片,心情一片大好了。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些家长忧心忡忡、无法安宁呢?是的,家长的负担的确减了,可中考高考的负担却并没有减啊。一二年级没作业,小学没月考,初中不统考,这就意外着,家长在漫长的九年里,并不知道孩子在大数据中的位置,而所有的彩蛋都将到中考的那一刻才最终揭开,那画面不要太刺激。

但是,会不会因为家长的焦虑,一片大好的减负形势,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变成减负的形式呢?会不会最终就是几个领导到学校检查一番了事呢?

这就有点多虑了,因为这一次,是真的动真格了。

有老师说,领导到学校检查班级超编,来之前把学生弄到操场,检查完了再拉回来就可以,所以领导其实是好糊弄的。这个就有点太小瞧领导了,一个学校招了多少学生,一个年级几个班级,这些数据都是很容易弄到的,领导就是不检查,也知道你们学校超不超编,还轮得着你糊弄?

所以一旦动了真格,几千万人的脱贫都能完成,其他几乎所有国家都对付不了的新冠疫情都能清零,还完成不了区区双减?动了真格的标志就是,这一次,是大量政策配套进行,是有着宏观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有目的的行动。

那么,双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