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拒绝“伞兵”梗,更该警惕网络失语症

字数:3606访问原帖 评论数:1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22 04:50:33 更新时间:2021-10-22 15:59:13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0:33
近来,在社交平台、网络社区,在直播间、游戏里,“伞兵”一词频频出现。究其原因,只是由于伞兵的拼音缩写,与某不文明词语相同。语境一变,一个光荣身份成了某些人谩骂攻击的谐音梗,实在令人不耻。污名化“伞兵”的现象,不能放任。

网络用词千千万,为何“伞兵”不能成梗?这是因为玩梗不能为所欲为,更是因为伞兵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该诋毁的队伍。伞兵,又名空降兵。70年前,由5000多名战功累累的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组成的空军陆战第一旅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

伞兵象征着英雄气和胜战魂,代表着光荣和勇气。就是这支队伍,在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战胜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涌现出了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英雄;就是这支队伍,在1998年特大洪水威胁长江两岸千百万人民时,闻令而动,1.5万名空降兵日夜守护在最危险的荆江大堤;就是这支队伍,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冒着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的危险,从5000米高空伞降震中孤岛茂县,在绝境中打开了一条生命救援通道。赴草原、上高原、越丘陵、登岛礁,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支队伍始终战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一支从诞生之日就英雄齐聚、光彩夺目的队伍,也是一支永远搏击在蓝天和大地之间、不断谱写新传奇的英雄之师。试问,这样的英勇之师、威武之师,允许被污言秽语指代吗?

网络造梗,大多时候是无伤大雅的,但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没有底线。“伞兵”被乱用,就是对英雄队伍的污名化,更是对语言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以污名化、低俗化、恶趣味为特点的丑态语言,频频被制造出来,不少成为人们的口头语。有些是故意造词以博取眼球,有的是被夸大滥用以图爽快,有的则在无厘头中寻找表达快感。这些词汇非但没有多少价值含量、表达营养,更在无形中误导人们“学以用之”,在无形中制造出可能扭曲公序良俗的亚文化现象。

互联网的确是盛产新词新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表达形态、拓宽了语言空间。但是,不是什么词都达意,也不是什么词都相宜。人们记住了“给力”“点赞”“刷屏”这样的网言网语,不见得会接受“某丝”“某奴”这样的称呼标签。事实上,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交流,无可厚非,甚至能产生情感共鸣。不过请记住,词语纵然有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语言即便有流变发展的过程,但新表达、新释义、新词组应该为语言文字注入生命力,而不是成为言语的“慢性毒药”。

沉浸在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和快捷性表达环境里,更需要警惕“失语症”。有人就担忧地说,不用“绝绝子”“YYDS”,就不会说话了吗?
当在班级多个学生作文中看到满篇网言缩写、网语指代,就知道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了。
仔细想想,当日常表达淹没在一些简单粗暴的网络词汇里,人们不仅会失去语言感官的敏锐性,而且大脑语言的编码功能也可能会逐步减弱。
更何况,当人们忽视表达细节、语言情感时,一句“哇塞”“respect”既无法书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绪,也无法刻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惊艳。语言,无论是文言古语、现代白话还是网络热词,都不能失去基本的表达能力、表达技巧、表达美感。这是创新词、造新句的前提要求,也是让表达更能表意传情的重要支撑。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4:14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





看到这些帖子,我也不禁反思了一下自己,使用“YYDS”“绝绝子”“凡尔赛”等等网络用语,确实也成了习惯。

但明明汉语言里,有很多表达精准的词语,可以代替这些笼统的用语。

比如“YYDS”,就可以在适合的场景下,用一骑绝尘、超凡脱俗、不可置信、美妙绝伦、叹为观止等等词语代替。

糊弄学、凡尔赛文学、社交牛逼症等等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人们在使用时感受到便利,但同时也正在慢慢侵蚀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4:40
前几天,人民日报评论发布了一篇《拒绝“伞兵”梗,更该警惕网络失语症 | 人民锐见》的文章。

里面提到,最近在社交平台、网络社区,在直播间、游戏里,“伞兵”一词频频出现。

因为伞兵的拼音缩写,与某不文明词语相同。所以许多网友就开始用“伞兵”来代替那个词。

文章指出:

语境一变,一个光荣身份成了某些人谩骂攻击的谐音梗,实在令人不耻。

污名化“伞兵”的现象,不能放任。

网络用词千千万,为何“伞兵”不能成梗?这是因为玩梗不能为所欲为,更是因为伞兵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该诋毁的队伍。

互联网的确是盛产新词新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表达形态、拓宽了语言空间。但是,不是什么词都达意,也不是什么词都相宜。

网络环境下,大家的惰性到了极致,为了寻求方便,直接挪用或乱用一些词汇,搞得不伦不类。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因此,沉浸在互联网的碎片化阅读和快捷性表达环境里的我们,更需要警惕文字“失语症”。



03

拒绝网络失语症,以下3点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①语言用得好不好,可以反映能力高与低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语言》里说: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语言史。它可以传承文明,让后代人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

我们的历史,不仅仅是埋藏在地底深处的前朝遗物,更是那一本本的文字记载。

开一个脑洞,当“绝绝子”“YYDS”完全替代了那些精准的用语,那我们将来会留下怎样的文字史料?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5:09
语言的运用,正体现了我们的能力。

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4种关于某种爱情的表达:

白话版:

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

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七言绝句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

喜日偏向树下倚。

欲风总把绮窗关,

叫奴如何心付伊。

这4个版本表达的是同一个情境,却有不一样的美感和思想。

想想,如果让你来描摹这种情境,你表达的效果如何?

而能力高低的体现,第一个就是表达精准。

你的词汇量有多大?

词汇量越多,也就知道了更多精微的表达,从而能够表达得更精准。

举个例子,要表达“看”的意思,其实可以用:观、看、察、视、见、望、窥、览、睹、盼、瞻、顾、觑、眈、睽、瞩…..

这里面每个字,都是一种“看”,只是“此看”,不同于“彼看”。

有调查表明,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能够准确掌握大量的词汇,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

这样的能力,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很多主动权。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5:57

②提高思考力,走出表达惰性

模糊的言语,反映模糊的思维。

首先,文字能够承载的信息是有上限的,过分精练的文字,必然导致大部分含义的流失。

诸如“绝绝子”“牛逼”“YYDS”“卧槽”这样的梗,可以将你的情绪、思考高度提炼出来,它们适用任何场景。

只要你想要表达某种态度,甚至不知道应该回复什么,都能直接一句“牛逼”了事。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6:15
当日常表达淹没在一些简单粗暴的网络词汇里,人们不仅会失去语言感官的敏锐性,而且大脑语言的编码功能也可能会逐步减弱。

因此,我们不能依赖于这些笼统的词句,警惕表达惰性,时刻保持思考的习惯。

对语言我们要善加应用,同时要保持灵活的思维,保有弹性和流动性。

也就是说:不役于物,亦不役于语言。善假于物,亦善假于语言。

③做个高水平主动阅读者

浮躁的互联网时代,往往容不下复杂的语句,大家都在追求更简练、直接的表达。

短视频热度居高不下,慢慢地长视频人们也难以看下去,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也被割得越来越散。

渐渐地,一篇数千字的文章,也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阅读阈值。

我们已经很难沉下心来,去仔细深入地阅读一篇长文、一本书了。

其实,治疗文字失语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会充斥我们的大脑,主要原因还是接触的时间太多。

每天被那些网络流行语一遍又一遍地洗脑,自然想不起来其他词汇,因此我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在深阅读上。

出版人李昕说:“浅阅读是需要的,但止于浅阅读是不够的,要保证阅读的品质,还有赖于深阅读。”

在李昕看来,长期被动接受浅阅读的人,不仅思维得不到训练,就连阅读复杂文本的能力也会降低。

而深阅读是伴随思考的阅读,能通过训练实现分析力、概括力、判断力、联想力的全面提升。

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接收到的是各种包装精美的知识快餐,各种别人总结好的信息、观点。

越来越多的人,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不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观点和结论,渐渐成为他人观点的附庸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认为,要摆脱这种任人摆布的思想上的愚弄,唯一的秘诀就是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越主动越好。

因为主动,就意味着需要思考、需要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将你阅读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做自己思想的主宰吧,共勉。
楼主:鬼手ABC  时间:2021-10-21 20:59: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