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起金庸,说大理的风致

字数:1879访问原帖 评论数:2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8-08-11 01:28:24 更新时间:2021-11-08 15:42:09

楼主:朴素  时间:2018-08-10 17:28:24
话起金庸,说大理的风致

说起云南大理,印象全来自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开篇的“释名”即有介绍:“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据历史记载,大理国的皇帝中,圣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为僧。《射雕英雄传》中所写的南帝段皇爷,就是大理国的皇帝。《天龙八部》的年代在《射雕英雄传》之前。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无祜、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

在第六回“谁家子弟谁家院”。作者金庸又如是写到:“这居中而坐的男子,正是大理国当今皇帝段正明,帝号称为保定帝。大理国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建国,比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早了廿三年。大理段氏其先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六传至段思平,官通海节度使,丁酉年得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一百五十余年。”由此引出大理段家与中原武林的恩怨,《天龙八部》的长卷才就此展开。

据说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并没有来过大理。他对大理的书写,完全依靠纸上的资料。金庸不但写了大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是对民风民俗,寺院及山水风光也描述得淋漓尽致。譬如崇圣寺(即天龙寺)、点苍山、洱海、无量山、剑湖等。1998年4月,金庸才来到大理。当时的大理州州长李映德如是说:“大理的名声,五六十年代靠电影《五朵金花》,八九十年代则主要靠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赞誉如此,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复有何求。

金庸笔下的大理,自然景色是秀美而又雄奇、甚至带点神秘色彩的。像一泻千丈的滇西飞瀑,神异静谧的无量玉壁,奔腾咆哮的澜沧江水,气势非凡的“善人渡”桥,这些都构成了小说《天龙八部》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主人公段誉的历险过程而逐步动态地展示出来,具有极大的魅力。这种似真似幻的书写,让大理的风致在金庸小说的读者心目中埋下了念念不忘的火种。就拿我说吧,听到大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天龙八部》。

然而来到大理,《天龙八部》的印象全无所见。所谓“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在金庸笔下似乎只有“花”被写过,苏州王夫人对茶花的迷恋。至于大理武学的一阳指和六脉神剑,更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在现实的大理自然无法寻觅。不过,人在大理,慢慢想起脑海里的一些尘封的记忆,譬如《五朵金花》,这可是大理的原生态呵。我还记得那句“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那个年代,纯洁的爱情故事就能打动人心,而今流行的只是艳遇。

同行的朋友,有位云南本地的文化名人,江湖人称“风之末端”。此人对云南的历史了如指掌,听他一路闲谈,如饮美酒,对大理又有了一番新的感觉。走在大理古城,街道两边都是店铺,游人如织。偶尔见到身穿白族服饰的女孩子走过,不禁想起一句俗语:“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样艳丽的服饰,在街市上格外耀眼;仿佛《天龙八部》里的人物,譬如刀白凤、木婉清般的女子。

晚饭在大理古城的一处酒楼吃了,地方风味,确实可口。本地所产的梅子酒,入口甘甜。不意后劲十足,喝到后来,已是飘飘欲醉。夜色下的大理,在一个半醉的人的眼中,又是一番风景。满街都是游手好闲的红男绿女,招摇过市,一派和谐安详的盛世画面。不远处,传来一首熟悉的曲子,曲调忧伤。曲声在茫茫夜色中传送的很远,很远。夜,在这种曲调里显得有些凄清。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然而黑暗也随之潜入。也许正是黑暗的存在,光明才显得如此可贵。

大理虽处边陲之地,但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金庸笔下的武学世家天南段氏,即由此得来。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攻占大理,大理国最后的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亡。

从古城出来,路过洱海。常年看见大海,对洱海的感觉少了一份惊喜。洱海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弥川”,乃滇之第二大淡水湖,第一为昆明的滇池。大理的四大美景之洱海月就出自此地。站在洱海的边上,望着碧蓝的湖面,心胸为之一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蓝。湖上影子,惟海鸥数只,湖心岛一点而已。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称洱海“浩荡汪洋,烟波无际”,很是夸张。毕竟与真正的大海相比,洱海远称不上“浩荡汪洋,烟波无际”。明代文人杨升庵的描绘“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倒是恰到好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