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窦圌山记(图文)

字数:8012访问原帖 评论数:20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30 06:15:39 更新时间:2022-01-25 09:17:22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15:39
江油武都镇汽车站到窦圌山的客运班次不多,好不容易搭上了一班,却直接将我和几个游客拉到了窦圌山风景区后门。尽管窦圌山属丹霞地貌,但其“丹”的程度看起来并不深,不像宁夏固原须弥山火石寨那般红若熊熊烈火,倒是令人陶醉的大块大块的山林将江湖流传中的窦圌山紧紧地包裹起来,就像大块文章,始终没有终端,源源不断地从李白等大仙的心海中汩汩冒涌出来。
尽管窦圌山风景区是剑门蜀道历史文化风景区的一部分,但上山的路并不难走。沿着那条由青石精细打磨并拼装在一起的蜿蜒道路,一步步朝上走去,步履轻快。路两边是苍翠葱茏的高大树木,密密实实,仅能从枝桠缝隙间见到天光,林间便变得极为幽深,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跟早上下过雨有关。路边除了一些看起来并不景气的游乐设施之外,就是一排用原木建造的房屋,不大,就跟我们在外面见到的临时厕所或住处一样,更似北方狩猎者在山间林野搭建的窝棚,但这一排木屋显然要结实得多,而且颇有浪漫情调和现代意蕴。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17:22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18:53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20:01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22:35
通过这片密林,我见到了两座碑亭和两组雕塑。碑亭乃四柱翘檐斗拱建筑,厅内有石碑,四柱红色,与丹霞地貌相宜,是当代建筑,看样子来此观览的游客不多,倒是见到两个年轻
情侣在右边那碑亭中闲坐,亲嘴。看了碑亭,接着便是两组很有名的雕塑,位于百味皇林以北。其中一组是“李白问道”。李白年少时虽居住在天宝山的陇西院,但经常读书的地方却是在匡山(李白在出川前写下的那首《别匡山》,从未被历朝历代编撰的李白文集收录),除此之外,到各处游走游耍,是李白最为热衷的事情,比如梓州、剑州、龙州、益州,乃至峨眉仙山和渝州等地,出川前,李白就已经是超级旅游迷了。而让他一次次踏上旅程,并且影响了他一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寻仙问道。李白骨子里的那股仙气,道教在唐代被尊为国教,是他痴迷于寻仙问道的两大主因。他先后与跟他并称“蜀中二杰”的赵蕤 王学和纵横学,跟东岩子学习仙术和剑术。亦诗亦文亦仙亦武,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李白诗歌古今大抵只有苏轼敢与之比较(甚至苏轼更好一些),令后人惊诧的是他的剑术,作为防身之术习练,估计只是李白练习剑术的初衷,真正让他对剑术着迷的,是道,是仙。李白被称为诗仙,个人以为诗歌的因素只占一半,另外一半,就是道教渗透到他骨髓,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个性气质,再就是自古蜀国多仙山,欢喜到处漫游,求仙问道的李白,不被玄妙之极的仙山吸引和感召,都不大可能。这些元素,也正是蜀国古今出才气纵横,大气磅礴,豪放爽朗,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仙气的大诗人的原因。从司马相如,到陈子昂,到李白,到苏轼三父子,到杨升庵,到郭沫若,何其芳,再到流沙河,大多如此。当然,流沙河的仙气最淡,现在老先生钻进故纸堆中,忙得不亦乐乎,还在腾讯网上开设《诗经》专题(流沙河老先生已于2019 年 11 月 23 日仙逝,在此表示哀悼。写此文时,流沙河先生还在世。——作者注)。除了“李白问道”,还有一组雕塑,那就是“景知果驯兽”。景先生名气不比李白,资料记载他生活在五代之前,是一个怪人,居住在窦圌山,终日与虎豹作伴,并将它们顺服,使之与自己性灵相通,有如前世一家子人。除此之外,还有乌鸦停靠在他肩膊上,与他互相嬉戏,还能呵斥猛蛇,后者听话,慢慢扭动着身体溜走了, 等等。这两组塑像雕琢工艺上乘,人物形象生动,但个人觉得李白的神态和姿势,尤其是面部表情,与李白性情相差甚远。在很多人物雕塑中,人物多变的情绪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否通过外在的因素(比如衣饰,面部表情等)自然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是一门学问。很多雕塑,尤其是学院派雕塑,在这方面还需要加把劲,雕塑技艺与展示人物性情尤其是内在思想情感,是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24:23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25:56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26:55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29 22:32:55
未完待续。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3:51:41
毗邻两组雕塑的,是很有名的白皮松亭。这棵老态龙钟的白松据说已经有六七百年的树龄,令人啧啧称奇。亭子四周挂满了上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们的红色布条,红白颜色相杂,极为鲜明。白皮松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间,即便没有土,没有水,更谈不上施肥,照长不误,寿命很长。与白皮松亭相近的是飞仙亭,亭子前面的牌子上介绍说,此处乃窦圌山集聚仙气和自然神奇造化的风水宝地。既然是仙气升腾飞扬之地,自然就少不了仙家,或至少是得道高人。唐太宗时期,彰明县主薄窦子明因歆羡窦圌山的神奇与清幽,辞官进山,修建庙宇,潜心修炼,因在修建梁峰之间的铁索时欠债累累,债主催逼,他无以偿还,走投无路,便朝山下纵身一跃,正在此刻,一只凤凰偕祥云飞来,将他接住,从此窦子明羽化成仙。当地人念念不忘他建造庙宇和铁索的功绩,便将这山叫窦圌山,还在山顶修建了窦真殿。在此基础上,后人便在这里建造了飞仙亭,乃重檐歇山顶仿清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飞仙亭,是一九五八年重建的,仔细看去,有陈旧之色,确实有些年头了。文革时期,这亭子没有被推下山去,实属万幸。李白因羡慕和感念窦子明的气节、功德和羽化成仙,写了诗的,其中一句是:“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炼火烧金丹是一种得不到想要结果的超常行为,古人中自诩有脑子有志向的人,多向往或干过,李白青少年时期肯定为此蠢蠢欲动过,当然没有真正成仙。但他将羽化成仙的理想转化成脚步,畅游于好山好水之间,也算是另一种身心的修炼了。他是诗仙,也是游仙,按照现在四川人的说法,是耍仙。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3:57:04
自古深山藏古刹,窦圌山也不例外。被大量的绿竹和大树簇拥着的云岩寺,就是窦圌山风景区的另一张名片,是文学者史学者摄影者旅行者,更是朝拜者必来的地方,他们要的就是那份古老和沧桑的感觉。首先令朝圣者们感兴趣的,是山门外一侧一座建造于清代雍正年间、呈六边形的塔,材质为青砖,名为塔儿坟(一时间,我想起了青海的塔尔寺),或骨灰塔,宝盖顶,不算高,仅三点六米。据说是为了纪念云岩寺第一代高僧了然而修建的,里面是了然的舍利子。有舍利子的寺庙,自然是庙宇重地,陕西的法门寺因安置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名扬佛教界,甚至世俗世界,好奇者和参拜者甚多。看了塔儿坟,接着便是云岩寺了。由于受到汶川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云岩寺正在进行修缮,寺内很多地方都没有开放,被维修部门用各种方式遮挡起来。尽管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七八年了,但因坍塌建筑多且受损程度严重,维修抢救工作持续至今,看起来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据工作人员说,他们根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毕竟都是响当当的文物。没有遭受破坏的地方,比如庭院和台子,那一块块石头的剥离风化和被踩踏的痕迹,充分显示了其年代的久远。文武殿前有一小池,池上有一座小拱桥,桥面出现的刺目的裂痕一看就是地震造成的,但两边的石栏却保存完好。池中的绿水中有两座假山,倒映在水中,别有一番情趣。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4:42:59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5:50:44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7:17:02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7:40:25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1-30 18:35:09
未完待续。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2-01 15:25:31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2-01 15:26:11
令人惊讶的是,钟楼和鼓楼也完好无损,基本上没有受到地震的破坏。大雄宝殿不知道是已经抢救性维修过了,还是根本就没有被地震破坏,整体上看起来也好好的,只是殿前的石阶早已风化得不成样子,却恰如其分地将它悠久的历史和穿越时空的面貌呈现了出来,这正是历史原本的面目,也是时间的杰作,信仰的造化,与汉中的张良庙那些历经古远时代的石阶和地板给人的感觉一致,人们不得不受到它们的影响,慢慢进入历史隧道,穿越时间,到遥远的年代,与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那些终生拥有信仰的人,娓娓交谈,或庄重地凝眸。在云岩寺,游人还能见到一件堪称国宝级的宝贝,那就是位于大雄宝殿西侧的著名的“飞天藏”。所谓飞天藏,其实就是道教中的转轮经藏,当然,与藏族佛寺中常见的转经筒并非一样。这种转轮经藏一般是木制的,又名星辰车,善男信女们只要转动它,就能消灾祛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云岩寺的这座飞天藏建造于南宋淳熙八年,后受到损坏,元朝重修,明代云岩寺遭遇战火,但飞天藏却幸运地保存了下来,是我国唯一的道教木制转轮经藏,而且保存完好。很幸运,在其他殿堂正在紧 锣密鼓地修缮,无法全方位了解那些文物宝贝时,我却能在大雄宝殿一侧一睹其真容,尽管是通过窗上一个巴掌大的洞看到的。它共四层,上头雕刻天庭楼阁,蔚为壮观,中间的檐下皆斗拱建筑形制,每层都雕刻着手持笏板的人物,人物形态神态都拿捏得很准,所着衣物线条流畅,纹路飘然,刀法细腻。我们先从下檐开始介绍吧。下檐悬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飞天藏”三个字,因光线不好,看得不甚真切,估计是烫金字。旁边的木柱和额枋上是彩绘,由于是远距离观看,不敢拿来与比如在山西晋祠等地看到的彩绘艺术进行比较,但直觉告诉我,飞天藏的彩绘技艺和艺术价值并不低。再往上看,就是上檐了,也有一匾额,看不大清楚,便问路过的僧人,僧人说上檐匾额上是康熙手书的“万善俱成”四个字。康熙喜欢到处题字,留下墨宝,除了做皇帝的那二两威仪天下、皇恩浩荡之外,就是向天下人明示,他是尊崇华夏文明,而且进入了汉文化体系的。但我始终觉得他这些所谓的尊重华夏文明,传播汉文化的言行,还是有作秀、显摆、招摇或矫情的成分。不过,一个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皇帝,能做到这一步,委实不易,尽管他们和鲜卑族蒙古族等民族带来的瘪腔的语言慢慢演化成了现在的普通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排斥甚至歪曲了真正的汉语。当然,要让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等北方民族运用汉族古音,尤其是入声字在茫茫大草原和山林间追逐、吆喝、杀伐和生活,是行不通的。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2-01 15:29:42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1-12-01 16:32:54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