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过玉关

字数:4865访问原帖 评论数:18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10-01 09:36:46 更新时间:2022-01-23 09:27:53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1 01:36:46
昨夜西风过玉关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1 01:38:03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1 01:38:43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2 06:33:52
西风起,一天流云尽朝东:)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3 00:21:36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3 07:40:27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3 22:12:51
晚归
风大了一些,流沙上了公路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4 18:02:56
前几年的一张图片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4 18:04:25
前几年的另一张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16:59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18:21
汉长城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19:48
长城与烽燧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21:58
时间如流水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24:04
烽燧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5 07:36:31
坐在望孔下,清凉的北风穿过,你能听到细细的风吟,象是古城在对我诉说那无边的寂寞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7 10:25:40
玉关北望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7 10:28:00
玉关南,瀚海无边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8 14:36:30
上传的这些图片,基本上都看不到人。如果不是在旅游季节,如果你不是游客,如果你因某种需要而又必须常来,那么,边塞那无边的寂寞与清冷,可能是你时时会有的感受。在这里,举头四望,看不到一个人,除了风,你也听不到任何声音,这种清冷寂寞的感受是我的,是现在的,也是历史的。
面对这无边的寂寞,边塞诗中那些金戈铁马、开疆拓土、意气昂扬诗句会在不知不觉中淡去,而一个个立体的、戍边的、寂寞的士兵形象却会慢慢浮现,且挥之不去。
将两汉所发生过的边塞战事分摊到两汉的四百零五年的历史中,其实没有多少次,塞墙内外人喊马嘶、烽燧上狼烟升起的场景,也不是每一代人都能看到,但边塞却必须戍守。据劳幹、陈梦家、永田英正、李均明诸先生依出土汉简所作的研究,敦煌郡的驻军总数量约为四至五千人。依这一数据再看,当时敦煌郡的防线有北、南、西三条,北部,从东往西,由瓜州至玉门关以西的柳树湾这长城一线,其直线距离为320公里,防匈奴;南部阳关一线长度大略相当,防羌人,加上连接南北防线的西部防线70公里,整个防线,仅直线长度便达710公里,若算上弯弯曲曲,则应在75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将全部四千多人用在边塞上,每公里也只仅约六人。更何况这四千余军人还有维护郡内安宁的责任,并非全部用在边塞上。因此,戍守长城的形式主要是烽燧警戒。在平安年代,除要塞外,每一烽燧的戍卒一般是一至二人,多则三人,而作为汉长城最西部的这一带,烽燧与烽燧间的距离,多在八至十公里左右,这是一条线上的联系,离开这条线,渺无人烟。
边关的寂寞,有时是算得出来的。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9 02:21:28
面对这无边的寂寞,边塞诗中那些金戈铁马、开疆拓土、意气昂扬诗句会在不知不觉中淡去,而一些与离愁别绪想关联的诗文碎片会在不知不觉中飘落心头,有些,甚至完全不搭。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十五从军征、不敢望到酒泉郡,只愿生入玉门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等等等等。也有两首完整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另一首:
君在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想起这些,心里会有一些淡淡的感伤,可能是我“站在”两千年前的历史场景中吧,那种感受会更深沉一些。

楼主:草桥关  时间:2019-10-09 02:53:05
玉门都尉府所辖长城(塞墙),东起大方盘城,往西经小方盘城,即玉门都尉府驻地,再往西经当谷燧、广汉燧、千秋燧、显明燧、富昌燧而至马迷兔,马迷兔即为汉长城的最西端。马迷兔以西虽无墙垣(塞墙),但仍有几座烽燧向西沿伸,直至今罗布泊西缘,它们依次是广武燧,步昌燧、宁胡燧、厌胡燧、广昌燧。(敦煌至大方盘城90公里至小方盘城105公里至马迷兔148公里至广武燧160公里)
两千年前,有一个娃娃出生在广武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