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世界

字数:12410访问原帖 评论数:7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2-22 05:59:38 更新时间:2022-02-03 04:52:26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8:34
李斯特、西蒙等经济学家对经济人(认为人都是利己的、个人理性的、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理论假设提出批评,认为人并非完全理性的人,而是有限的理性人,那么在此种情形下,将个人利己性格抬高到一切效力的创造者地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
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正是因为基于自利行为,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外部性,造成了巨大生态危机,实际上经济人假设和市场机制作用就是一只“看不见的脚”,这只脚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肆意践踏。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0:32
其三,现代主流教育中缺乏培养整体观。当前的生态危机已经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波及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情感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应对生态危机。
在现代主流教育中,虽然分科学习(比如文理分科)可以在某一问题上有较多了解,但是其中缺乏培养整体观——在分科学习中少有注重培养学生把各学科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的智慧,导致学生们的知识体系中缺乏整体观念。
况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以西方经济学思想为主导,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倡导个人至上主义文化,社会中利己主义现象比比皆是,这让许多学生觉得在社会现实面前一己之力是如此渺小,很容易就认为追随社会的主流——利己主义才是明智之举。于是,许多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启蒙之所,就已开始顺从社会现实,很少学习和深思古老的整体观智慧,那么他们在进入社会后就更难以实践整体观了。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1:19
此外,现代主流教育着重培训学生的知识技能,对于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自己乃至认识世界的整体观教育则较少关注。对此,“以道家精神倡导人类新文明”为毕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李一道长在谈及现代教育时认为:现代学校只是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人格的成长、人性的复归,对群体化的育人方面并没有花多少功夫。在道家看来,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生命的教育、生命的保护、生命的养护,应该学会怎么去做人,怎么去处事。这些在百分制的考试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所以现代的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教知识和技能,叫知识技能培训中心是很合适的。教育,教即教人知识,育即育人之品格形成,这在当前主流教育中并没看到。
钱理群在《人文素养读本》序言中写到:当下中国中小学以至大学,所推行的正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能力训练,而完全忽视精神(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的教育,不能铸造学生的意义世界的教育,如《人文素养读本》中所讲的,这样的教育“甚至成了一种怪兽,吞噬了学生的天真和童趣,导致了美好的丧失;应对各种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掌握各种教学技巧竟然也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化的血脉断了,人文精神的核质也没有了”,“课堂里弥漫着空虚和无意义的气氛”,“人文意义的真空,生活意义的丧失”,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基本状况”。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1:57
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南怀瑾认为,由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他对今日的教育感叹到:“廿到一世纪,近一百年来,中国和世界都产生很大的变化;不止中国,全世界的教育都出了问题,教育没有方针、没有目标、没有方法。时代为什么变乱呢?不是武器的变乱,也不是钞票的变乱,是思想的变乱,因为教育是针对思想而来的。”
在许多年前,利奥波德就已尖锐地批评了缺乏生态整体思想的现代教育,他认为现在的教育很容易使人们从经济利益的角度 (其标准往往是产出物及其利润的多少)去衡量自然物的价值, 从而对自然物做出对人有用或无用、有利或无利的判断,这种判断容易使得人们把自然环境处于对立面,把自然环境视为资源掘取的对象,把他人和自然物当作满足欲望的工具。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2:26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现代主流教育中的社会,国际政治道德被强权胜于公理所取代,和平民主被霸权威胁所替代,人类的文明与道义被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所取代。人们为追逐物质财富而奔忙,为积攒金钱而迷失心灵,人的价值观、道德观衰变,各种欲望不断膨胀,人文精神愈发失落,人与人关系疏离,人与自然疏离,人与自我疏离,善良人性逐渐窒息。在越来越多的欲望刺激中、越来越多的工具依赖和商品依赖中,人们自身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在越来越多的事务纠缠中、越来越快的变化中,人们越来越无奈,越来越被空虚、焦虑、烦躁、寂寞、孤独和绝望所煎熬,越来越诉诸于怨天尤人。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3:06
综上所述,生态危机越来越威胁人类生存,针对造成生态危机根源的人与自然分离思想,以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的整体观被认为是应对生态危机的良方,然而当今社会缺乏实践整体观的土壤,许多人们并未能把整体观融入生活。
虽然从古到今都有蕴含整体观的文化,但是当前的人们很少有接触,许多人对于万物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整体并没有得到明确解答,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从全局来看待问题和行为处事,大多仍然根据当前欲求来各作计划,在现今的各地区、各国家也多是各自为政,没有把整体观作为指导经济发展、应对生态问题之基础,个人行为也往往只是关照到自我或是一个小群体,多没有关照到人类整体,使得社会缺乏和谐,地球环境出现了严峻的生态危机。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3:38
因此,如何从观念上重新建构一种合理正当的人与自然关系,弥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将人与自然关系把握为一个整体,被看做是反对人与自然分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走出现代生态环境困境的必由之路。
鉴于以往阐释“世界是一个整体”的说法距离大众日常生活相对遥远,接下来将试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阐释,让大家能够比照日常所见的现象来思考在“人——自然共同体”中“人”究竟处于何种位置,思考“万物有灵”、“因果轮回”等传统说法,以期在观念上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从而可以随时关照整体修正言行。如此,能够明确生活方向,努力实践整体观,从容应对生态危机。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6:08

镜中世界


照一面玻璃镜子梳妆打扮,能照出我们的相貌于镜中,只是照出来的相貌刚好左右相反——称之为镜子成像功能。玻璃镜能清晰照出相貌的条件——称之为镜子成像条件:
(1)玻璃大小适中;
(2)玻璃表面比较平滑;
(3)玻璃背面镀银;
(4)玻璃在我们对面不远的位置;
(5)有可见光。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6:36
也就是说,当玻璃镜大小适中、表面相对平滑、光线可近似地原路反射回来,那么我们站在玻璃镜前就可清晰照出相貌。我们也可在平静的水面、玻璃窗、不锈钢用具、锋利的刀刃面、瓷砖地板、墙上的油漆面等等看出不怎么清晰的相貌,而如若太小的玻璃镜放在我们前面,我们也难以看清自己的相貌。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7:17
然而在生活中,除了那些较能满足镜子成像条件的事物照出形体而被我们认为是镜子之外,大多忽略了其他事物的镜子成像功能。
比如某一粗糙的事物m,我们多不会把它和镜子的概念联系起来,但其实将事物m放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可看出,其表面是由很多朝向不同方向的小块组成,这些朝向不同方向的小块就如同一面面具有镜子成像功能的“镜子”,是可把周围的事物照出的。
我们把事物m上具有镜子成像功能的小块对应成大小合适于人使用的玻璃镜。当刚好有两面玻璃镜相对立,自己站在两面镜子的中间,则会发现一面玻璃镜中有另一面玻璃镜的成像,自己的镜像也在其中,并且镜像可达无穷多个,看不到边。若上下、前后、左右有六面玻璃镜,乃至有更多面玻璃镜,则会发现有更多自己的镜像在各面玻璃镜中,同样看不到边。
此时,也应把自己躯体本身具有的镜子成像功能考虑进来,那么玻璃镜照出了自己的躯体,自己的躯体也可把玻璃镜照出,各个方向的亦如是,那么实际上我们眼睛所见到的只不过是各个玻璃镜和自己躯体上的小块“镜子”相互对照而形成的结果。
依此类推,我们所认为看见的周围的任何事物,大到宇宙中的星星、太阳、月亮,小到山川草木、微尘等等,都是相互对照而形成的结果,世间万物是镜中像、像中镜、镜中镜,我们的世界是镜中世界。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38:59

万物一体
细细地思考周围两两事物——“镜子”之间相互对照,镜中有像,像中有镜,如此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镜子”相互对照,以至于无穷,此时已然不可思议……心中了然觉察到:此物中即有他物,他物中即有此物,此物的存在皆因他物的存在而存在,此物和他物已然无法分割——万物一体。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13:35:19
万物皆是能量
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对照成像,其中,“可见光”往来于各种事物——“镜子”之间。此时,各种事物已然融于“可见光”光辉之中——光因尘有,尘因光现,光尘不二。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02:52
可以说,我们所见的万物实际上犹如雨后的彩虹一般由“太阳光”幻化而成,是“太阳光”——可见光在不同条件下的显现。可见光,是有一定波长和振动频率的能量。因此,万物皆是能量。
参照老子(物质存在是“气聚而可见”,物质消失是“气散而不可见”)和佛学(“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组合比例不同则显现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的说法,可知眼前各种状态的事物,是由相似的能量相互吸引融合而凝聚成团的——万物是能量团。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03:35
@王海洋天下第2 2020-02-22 17:23:16
楼主文笔不错,向你学习!
-----------------------------
握手。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09:31
万物无实无虚
环顾四周,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是镜中景象,不禁让人觉得这一切皆是虚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时注意到,我们还有能知道“虚幻”的念头,这就说明,纵然各种事物感觉都是镜中像般虚幻,然而知道自己还实在的存在着,那么世界也就还在着。
注:[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眼前见到的所有事物皆是虚幻景象,是说明了睁眼时其实什么具体的事物也看不到,但看不到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实际上这也如同闭眼睛时会看不到任何具体的事物,但在闭眼睛时我们知道周围有东西。
《五灯会元》卷十七载有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著名的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17:03
我们心中知道这一切皆是虚幻,产生“虚幻”念头的那个即是真正作主的“我”——或可称之为“原本的我”。因此,我并不就只是躯体,躯体可以说是同“原本的我”共生的一部分。
“原本的我”通过眼睛看事物,很容易认为所见事物具有万千形态。而我们已经知道这一切皆是“虚幻”景象,因此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看见事物的万千形态只是眼睛的幻觉。
参考阅读:[人和一切生物生命的存在,是由身心两部分所组合而成的。(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切,是受到个别业力所形成的幻觉妄见支使才认为看见不同形态的事物现象。因此在物理世界的现象当中,所看见的光景和色素以及万物形态,它的原本形状,并不一定和我们肉眼所看见的情形一样。我们所看见的情形,都是受光波振动的不同影响,而发生视线感觉的幻觉作用,并不一定是绝对的真实,也不能说所看见的并不真实。(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从佛家的角度来看,世界是虚幻不实的。但是,这个世界如此鲜活而真实,怎么可能是虚幻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虚幻世界的产生呢?佛经中说,我们是因为无明,产生分别心,又因分别心,产生执著念。分别心产生了幻象,而我们执著于幻象,因此我们就以虚幻的世界为真,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佛家的观念里,无明是现象世界生成在逻辑上的原因。所谓无明,即是指没有智慧,迷失了本心。而分别念,是现象世界生成的直接原因。大家都是由于分别心而产生了幻象,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一点都没有察觉呢?佛说,那是因为分别心太过细微,而我们的意识太过粗放。我们的意识是由连续不断的念头组成,我们每个人在安静沉思的时候,可以自己审视自己的念头生起和消逝,有时候,一个念头起来,我们的心思就随着这个念头而去,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念头。不间断的念头在我们的脑海中起起落落,就组成了一幅连续而动态的画卷。(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到佛学)]。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17:47
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认为是幻觉呢?这是因为,我们通过躯体来认识周围事物,而躯体与周围事物都是由相似能量所构成的。由于“原本的我”能量团较容易觉察到与躯体能量的紧密关联,难以觉察到与周围事物能量的紧密关联,于是“原本的我”比较容易就认为周围事物是分离于躯体而呈现出万千形态的。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18:16
我们多数人因为具有相似的能量,会有相似的能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似的意识活动,于是大家感知到的事物形态是差不多的。但若某人的能量有所不同(比如身体虚弱或眼有疾病),那么他在与周围能量对接时,就会形成较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的意识活动,表现为其所感知的事物形态不同于其他人(所看到的事物形态是模糊不清的)。而若光线太暗或是太亮,我们也难以看出事物的具体形态。因此,我们所认为看到的事物形态,其实未必就是这个样子。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2 21:19:24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万物现象皆是幻象,幻象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光——能量是实在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万物既虚幻也实在——万物无实无虚。
参考阅读:[《清静经》:“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心经》:“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楞严经》:“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3 12:28:32
万物有灵
万物一体,那么宇宙即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超级能量团。为便于说明和理解,在此运用二分法:世界是一个,一个中有许多个。现在先来说这个超级能量团里面的很多个能量团,比如微尘、人、月亮、地球、太阳以及其他星体等等能量团。
在上文中说到,我们由“原本的我”和躯体两部分组成。我们从小到大,通过消化食物吸收能量而凝聚形成躯体。也就是说,我们是由“原本的我”这个能量团凝聚周围能量而形成人体的形态。
依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由“原本的事物”凝聚能量而形成的,比如松树起初就是由种子(可看作是“原本的松树”)凝聚能量(光合作用)而形成大树。
按照我们是具有灵性的生命体原理类推,其他各种事物(能量团)的“原本的事物”也应同样是灵性生命体。因此,我们周围所有各种事物——大到宇宙中的星星、太阳、月亮、地球,小到山川草木、微尘,都是灵性生命体——万物有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