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世界

字数:12410访问原帖 评论数:7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2-22 05:59:38 更新时间:2022-02-03 04:52:26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1:59:38
以新冠肺炎开启的鼠年,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脆弱,让我们不禁去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疫情过去,我们又该如何自处以及与大自然相处,才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让世界更加美好?我想将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以此抛砖引玉,恳请大家多提意见。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3:08
镜中世界

是夜,我在窗前,看着玻璃中的自己,以及窗外大楼轮廓忽明忽暗不断变换颜色的霓虹、来来往往穿梭不息的汽车、一排排笔直树立的路灯……屋内外的种种交叉相叠,犹如梦幻。
有说:世间本是梦境,人生就是一场梦!
放眼望去,天地间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每天在这样的天地里劳作耕耘、吃喝玩耍,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尽管生活中常常充斥着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沉闷难闻的气味以及灰蒙浑浊的天空,但我们渐渐地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然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依然是心中的向往!
为何我们会处在不那么惬意的环境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样子?人生在世到底为何而来?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就来捋一捋,看看能不能找到些许答案。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4:25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生产力巨大提升,物质财富快速增长,但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走向失衡,大气、水、土遭受严重污染,森林面积、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地球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
《古老阳光的最后余晖》中如此描述地球世界的遭遇:从昨天此时到现在的 24小时里,超过200 000英亩雨林遭到破坏;1 300万吨毒性化学物质流入环境中;超过45 000人死于饥饿,其中38 000人为儿童;130种以上的植物或动物绝种(有如此快速之物种消失速度的最近一次,是在恐龙灭亡时)。以上种种事件都在短短一天内发生。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5:37
在《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一文中如此说到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
1.我国安全饮用水高度稀缺。2010年,在七大流域中真正可以安全饮用的Ⅰ-Ⅱ类水仅有28.7%,在六大河流中仅有15.1%,在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中仅有30.2%;全国地下水大面积严重污染超乎想象,地下水严重污染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37%发展到了2010年的60%,118个城市中约64%的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
2.重金属、空气污染严峻。有3亿亩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占全国农田总数的六分之一,经济越发达(地区),土壤污染越严重;2013年1月下旬,全国空气污染危机开始大爆发,严重雾霾笼罩中国东南地区130万平方公里土地,约占东南地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在东南地区生活着12.4亿人);
3.人口困境。为了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饱”的问题,我们大量使用化肥去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农药“虫口夺食”,大量使用动植物激素缩短其生长周期,以增加产出批次,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尽可能提高畜禽鱼虾的养殖密度,而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持续的有机绿色食品种植养殖模式”,停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抗生素和农膜,我国生产的食物恐怕连半数国人也养活不了[ 可以想想看,13亿多国人十几年、几十年长期食用富含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重金属和转基因的食物,长期饮用被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的水,长期呼吸被雾霾严重污染的空气,这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4.我国环境污染困局。由于中小微企业基本上都是微利,它们根本就没有治理污染、达标排放的经济能力(一部分大企业也没有这种经济能力),而大多数就业人口又高度依赖高污染、高耗能、低技术的中小微企业和所谓“非正规部门”,这一方面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又严重制约了环境治理。在人口、就业和经济的多重压力下,环境治理、超标排放与中小微企业扩张往往表现为一种弹性实足的“博弈”,最终结果就是,我国环境只能长期维持“局部有所改善,整体在恶化”的局面。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7:36
窥一斑而知全貌,当前的地球生态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我们生存的家园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危机。《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中指出:生态灾难和危机已经切切实实地降临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地球暖化现象速度惊人,气候温度发生了自古以来难得出现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北极熊面临灭顶之灾,更将改变地球的风风雨雨,改变地球的物理、生物状况,改变地球的民生福祉。看上去是自然变化、自然灾难,实际上却是我们自己“引以为豪”的文明成就给自然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这打击最终又将落在我们自己头上,这难道还不是天地间最大的悲剧!
当前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结果,是我们长期以来认识世界时,把我们与自然分离开来,在开发自然过程中缺乏和谐发展的观念,过度掘取自然资源,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8:08
正如《古老阳光的最后余晖》中指出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因为我们当前问题的根本并非来自科技、饮食、传播媒体中的暴力,或其他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而是源自于文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且大多数解决危机的提案之所以不可行,乃是因为这些提案正与问题本身同源于一个世界观。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8:34
所以,资源循环利用救不了这个世界,生育控制救不了这个世界,而拯救所剩不多的雨林也救不了这个世界,甚至冷核聚变的发展、对石油之不再依赖,以及无尽的电力供给,都救不了这个世界,即使所有这些正面的方案都彻底实施了,我们的根本问题仍然存在且必然持续下去;除了改变我们看待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外,别无他法可以产生实际、有意义且持续的变化;而这变化会自然引导我们开始控制人口、拯救森林、重建社区,以及减低浪费。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09:03
因此,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改变之前看待世界的方式,重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11:34
如我国古代文化里把“道”作为万物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代称(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是“天人合一”;
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人的肉体只是空间自然的一部分;
如德国生态哲学家汉斯·萨克塞认为,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当前生态哲学的目的即是告诉人们这一点;
如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先驱利奥波德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整体性存在,“我们从直觉的角度意识到大地是不可分割的 (它的土壤、山脉、河流、森林、气候、植物以及动物都是一个整体 )。这种直觉感可能比科学更真实,比哲学更易于表达。我们尊重大地、保护大地,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大地对人类有用,更因为大地是一个活的、不可分割的生命整体。”
如泰勒士把自然比作“母牛”,而东方的老子把自然比作“玄牝”,都倾向于把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也有灵的整体,一个同时包容了人类自己在内的混沌化一的整体,一个充满活力、饱含生机、拥有自己的意志和情感的整体。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12:04
那么,该如何理解自然万物是一个整体呢?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17:00
对此,先秦时期的老子认为万物是由“气”构成的——“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物体显现是“气聚而可见”,物体消失是“气散而不可见”,因此“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
佛学认为万物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其组成的不同则显现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现代“弦”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
可见,古人和当今科学理论对于“物质是什么”尽管表述各有差异,但都认为万物的构成本质是一样的,万物由相同的材料组成。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18:07
然而“气”、“地水火风”、“弦”这些说法距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相对遥远,接触及关注的人并不多,是以许多人难以认识万物的构成本质,难以理解万物的整体关系。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18:49
前人总结了一些方法指引我们去认识和实践整体观。比如《大学》告诉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当我们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停“止”下来,明了自己的心理心态,一旦静下心来,反观自照,如同「静水照大千」般,就能看出端倪,智慧也就随之而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需要我们“格物,致知”——探究认识万物的本质,然后“诚意,正心,修身”——从自己的心理状态修起,随时注意修正起心动念和行为,继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实践整体观。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1:20
陌生的整体观
随着历史发展,整体观于人们变得越发陌生,既少有人去认识,也少有人去实践了。
其一,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许多人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接受整体观衍生的言行规范,注重修正言行,从而在尚未能完全理解整体观时行事也多契合于整体观。
随着历史发展,特别是自近代以来,具有追求最大化的现世性、功利性等特点的西方文化强势传入,对中国固守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人们看到的结果是:传统文化教育之下的中国积贫积弱,屡屡遭受侵略,反而是在学习西方传来的学说体系之后,才使得中国逐渐摆脱受侵略的地位。
于是,人们逐渐淡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转而较多地学习西方文化。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人们对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的整体观理念的接触越来越少,传统文化中关于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传统说法备受质疑,大多被认为是“封建”时代落后的产物而置之一旁。
正如《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中指出的:在中国,尽管中间也有着不同的学派,但就其主流而言,远古时代关于自然的观念,在历史长河中却始终延续下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放弃那个“天人合一”原点,只是在固有的原点上不断的复述着、阐释着。然而,中国人对于“自然——人文”一体化、同一性的坚守,却使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原地徘徊的状态,终于被当作“愚昧落后”的典型。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2:24
其二,当前社会中盛行利己主义。人生于世间,首先是要能够生存下来,自然而然产生了“利己”观念,可以说正是基于“利己”观念,人类得以繁衍延续至今。
但是我们要认识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把握“利己”的内涵。倘若把自己与他人视为“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认为“利己”仅是利于自己一人,人人皆言利就会增大人们的欲望, 那么人们容易为了个人利益而展开激烈竞争,如此则会如孟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2:46
然而,把自己与他人视为共同进退的集体,认为“利己”不仅仅是利于自己一个人,同时也是利于集体——把“利己”扩充到整体观理念之下的人却在少数。
纵观历史,许多人很容易地把“利己”就理解为关注个人利益,利己主义观念成为社会主流。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4:17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利己主义的人性观作为最基本的理论前提,认为每个人天然地是他自己利益的追求者、判断者,如果不受干预,他的行为可以使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利益最大化)。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否则自己的利益也难以实现。这种经济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哪种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4:58
自工业革命以来,利己主义有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时之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升、物质财富快速增长,利己主义越来越为社会所推崇。以人都是利己的、个人理性的、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为最基本理论支点的西方经济学逐渐形成,经济人成为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中无所不在的幽灵。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7:38
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下,人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倡导个人至上主义文化,鼓励相互竞争,人们越来越难以顾及整体共同发展,更是难以注意修正言行以契合于整体观了。
楼主:小木易2014  时间:2020-02-21 22:28:17
随着利己主义在社会中盛行,人们崇尚竞争文化,不择手段加剧竞争以占有资源,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激发了更多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矛盾暂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人们竭尽所能的从自然中获取新资源以缓解矛盾。于是不断地升级改造自然的工具——科学技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大的欲望,背离了自然发展规律,也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诸多危险和隐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