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掌控了你的命运

字数:16175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22 06:20:59 更新时间:2022-02-24 22:46:40

楼主:一帆行者  时间:2022-02-21 22:20:59
即将踏入或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几乎都会对自己未来的命运非常好奇,充满着各种美好的憧憬,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埋头苦干、步步为营?找好项目?攀附权贵?结交朋党?哪条路才是事业成功或财富攀升的快速通道嘛?内心充满疑问和忐忑。
待在这个世界里大部分人都有好奇心总想把这个世界看清楚,想了解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到底是怎么回事,由此好奇心催生出了哲学、科学(大概念,含数学、物理、心理学等很多学科),并不断发展完善。无论科学还是哲学都是总结和解释世界规律(分基础类和应用类)的方法,只不过科学采用的严密的逻辑方式,结论可以证伪;而哲学是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不能证伪,只是看此思想结论被接受认可的人数的寡众而已。
今天就干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尝试用文字来为大家特别是年轻人解释一下人的命运是怎么回事,不敢称为哲学,无法像西方狭义哲学那样严谨,拉拉杂杂话家常一样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总结罢了。
人的命运是个比较大的课题,此文不一定能完全诠释清楚我的思考,管它呢,抛砖引玉吧,只求能引起部分读者的些许思考或启发就足以欣慰了。
欢迎拍砖反驳,人身攻击就不回了,非常感谢有价值的反驳可以给我启发或查漏补缺并会回复讨论,谢谢。
一、拼爹
个人命运首先是拼爹,即成长的家庭(少量成长环境非原生家庭的就不来挑刺了,以陪伴教育和经济供给为主要参考),因为我们家庭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人脉资源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命运。
四川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就是对对此现象的反映。在阶层固化比较严重的时代拼爹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条件已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命运。
对此阐释得较多的是网络爽文作者卢克文,他总结的“人是经济动物,生下来就活在经济链环境里, 每个人生下来就会被经济链所压迫。”很好的诠释了做为社会中的人背后的重要规律,特别是以此方法来分析一个群体更是无往而不利。
在此致敬卢克文,他用平实通俗的文字给大家解释清了很多现象、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让大家的眼睛更亮脑袋更清醒。(对此不清楚的可参考卢克文的《如何看透万物的本质》《掌握了经济链分析法,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等文章)
这里我歪一下楼插个题外话就是为什么被很多人吐槽的高考制度为什么一直没改革,最大原因就是因为高考是很多普通家庭的成员突破原有阶层(或者说原有家庭经济水平)的最大途径。是,应试教育是有很多弊病,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变相取消高考那阶层固化立即会严重许多,这个结果是任何清醒的执政者所都不愿看到的。
任何国家任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政权无论采用任何政治制度一定会经历初生、成长、鼎盛、僵化腐朽、被更替(死亡)几个阶段,就像个人从出生到儿童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到死亡一样,也就是佛家讲的成住坏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的。
我们有幸生在咱们国家的茁壮成长期,这个时期是最良性的阶段,阶层跨越相对要容易得多。中国从50多年前拥有7.7亿贫困人口到现在拥有5-6亿中产阶级,这是多么巨大的阶层变迁。如果再过三五十年阶层固化就会严重得多,想跨越阶层需要花的成本会高很多难很多。阶层固化是怎么样的可参考美国和日本,他们两国现在阶层固化就比较严重。
记得曾经看过一份研究报告,哈佛的教授对100多个小孩做了50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富裕家庭的孩子除了一两个阶层向下变迁(记得其中一个是受了打击精神状况出了些问题)外其他成为议员富翁一大堆,平民家庭(都是白人,还不是最底层的黑人)的小孩就一个成为教授一个成为牧师其他都和父辈一样是工人阶级。
如果阶层固化到特别严重的时候就必然会出现新的政权来取代原有政权从而打破原有阶层(往往是用革命的方式),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周期(用卢氏经济链分析法一样有效)。
好了,拼爹是个人命运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但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却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左右的,那怎么办?佛家的理论是人可以修爹,你这辈子多多行善积累福报下辈子会投生在一个比较好的家庭。
信不信在个人,我不兜售佛教。我只想对你说你的爹已经没法改了但你可以为你的孩子有个好爹拼一拼,趁现在还年轻,现在环境还不错,还有你改变的空间,怎么改?听我一一道来。
从群体上来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人的命运取决于学习研究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息息相关,受教育程度取决于地方政府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受限于地方和家庭的经济能力,教育资源好的地方平均学历和平均收入一定更高,这是必然的。
二、受教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那既然拼爹是最重要因素,我们个人的努力就没什么用嘛?从生下来起命运就决定了,不用努力了,躺平吧!
错!拼爹绝不是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老爹牛叉儿子败家的多了去了,好的家庭条件只是个人成功的有利因素之一而已,不是必然。而且我还没分析到决定命运的其他因素呢,请注意上面提到的影响我们命运的三个家庭因素,经济水平、教育水平、人脉资源,其中影响个人命运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
“一定是经济因素,刚才你就说了卢氏经济链分析法。”马上有人会这样说。
对,对一个群体来说是如此或者说从概率上比例上来说确实如此,比如卢克文分析的就是因为清末官场以曾国藩为首的湖南帮为湖南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大大提升了教育水平才有了革命时期的湖南猛人辈出;河南就是因为教育资源比例极低所以难出人才等等这些案例无不说明经济是教育背后的重要条件。
但从来没人说有钱就出人才,而是有好的教育才出人才。包括上述卢克文文章里的案例无一不说明了教育才是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缺乏经济支撑难以有好的教育,但并不等于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一定不可能有好的教育啊,对个人来说更是如此。
比如教员的家庭并不是非常富裕,22亩田,充其量算个小地主,为外出读书教员使了不少花招他父亲才同意的。
知道为什么教员上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吗?因为这个学校不要学费。
仔细读读历史就会知道他家庭经济并不是太宽裕否则可能他也去留洋了。为什么他初期不受重视?又穷又土又不听话嘛,不像一众留洋回来的海归身上自带光环啊。
当然他也是沾湖南教育资源的光,否则他就接触不到杨昌济(杨开慧父亲)这样好的教育和人脉资源。
好了,不歪太远了,所以应该总结为对个人来说受教育的多少(千万别被一个词就简单糊弄过去了,下文再对这个词仔细展开分析)是个人命运的最重要因素。这样来推理和分析应该没错吧,那就请顺着这个思路跟我继续往下分析。
是不是受教育程度越多个人命运越好?那同样一个班享有同样的教育水平同样的教育资源为什么个人命运差距那么大呢?为什么差不多的家庭环境从小到大读一个班也有那么大差异呢?甚至是双胞胎出生在一个家庭从小到大在一起读书结果命运迥然不同呢?
你有这些疑惑有这些问号就对了,千万别轻易被他人的理论带走了,一定要用现实的案例去验证听来的理论从而辨别出真伪。以上这些问题更能说明决定个人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优劣(当然不是指群体),更不仅仅是家庭经济水平,我们再仔细扒一扒,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和规律藏在里面。
我们来看一个班上的学霸和学渣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同样的课本同样的老师,受一样的教育,成绩差异巨大。大家应该一目了然了吧,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育资源,而在于受,老师都一样的教法你学多少在于自己啊,在于自己愿意接受多少吸收多少。
再来看教育这个词是不是有方向啊?是不是仅仅只是发送方的意愿?对个人受教育程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发送方而是接收方,我自己愿意接受你的教育才是有用的对不对啊?
所以对个人来讲教育资源是其次的,家庭经济水平更靠后了,愿意接受才是最重要的点,受教育重点在受字上,对吧?
从以上的分析咱们暂时得出结论,个人命运的最大决定因素是受教育的多少,即知识的积累,应该成立吧。
三、学习能力
咱们再来解构一下教育,具体是教什么育什么,育是育人这应该没有歧义,教什么应该就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了,课本课程?工作技能?解题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那么多,哪些才是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嘛?分解得越细,似乎把人弄得更糊涂,不着急,我们慢慢来梳理分析。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高中及以前的学习主要有这样几类作用:一、以语文为主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二、以数学为主的逻辑分析能力;三、以英语为主的工具类;四、以物理化学为主的基础应用类;五、其他杂科的认知类修养类养成类;也有不少走偏了的更多用于应试解题的。
进入职高技术学校等主要是学习专项实操技能,一技之长。
进入综合性大学是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同时继续加强高中及以前那些综合能力。
继续往上硕士博士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开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校里出来大家都会发现无论学校学的知识有多深入,在工作中几乎都无法直接用上太多,都必须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提升才能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一个专项技能如木工、医生、律师、驾驶员、老师等无论任何专业,同一种技能不同的人哪怕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水平差异巨大,比如医学院同一个班毕业的同学有些成为主任医师有些是主治医师,有些药到病除有些却老不见效。
咱们仔细捋一捋,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首先水平更高的人在学校或师傅那里学习的时候一般会更专心一些,再者技能高的人都不仅仅只限于学校或师傅教的那些知识,他一定是在工作过程中继续学习研究,精益求精继续提升才会有相对而言比较高的技能水平吧。而技能一般的人往往是学了点技能往往就只抱着那点技能来使用,不思进取,甚至坐吃山空,已会的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被社会淘汰。
所以从以上两方面看出来了吧,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能用多少,即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甚至升华创新,当然这一点一定是建立在知识的储备基础之上。
所以人生前二十来年在学校的学习竞争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输赢,比如有些成绩很好的所谓“书呆子”就是储备得多综合应用能力不强的代表,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后才是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体现,这个时候立足于应用的学习则更为关键和直接,所以有些低学历者甚至是文盲在这一阶段反超成为人生赢家也是常事。
最明显的是教管理学的教授老师,他们的知识储备是比较多的,但是应用不一定行;而企业家的知识储备不一定很多,但他在应用上比很多老师都强。
学历并不代表水平,如卢克文,中专学历,他的文章被广泛接受,他的思想深度远远超过大票哲史类教授,天生的吗?不,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来的。
当然,我的学历也不高,大专,而且是自费。
而且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你会发现仅仅只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办公工具、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这些在工作中也很重要,甚至拍领导马屁可能你自己闻着都不香。需要学习提升的能力多了,况且就专业知识来说学校学习的那点点也是远远不够的,哪一项不得提升,不得学习?
总结一下,之前我们分析了对个人命运最重要的因素是知识的累积量,现在通过解构分析发现只是知识累积是远远不够的,不断的学习提升并综合应用甚至升级创新的能力,这才是人进入社会后命运的最大分野。
以咱们国家来看,通过中考、高考已经按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人做了不同的分流,大部分人的命运已经定格了。
所谓命运的定格不是国家或谁规定的,而是自己造就的,低学历者中大部分在学校不善于学习,在工作中也不善于或者不愿意学习他的命运就没法有太多的改变了。希望借此文让更多的人警醒继续努力继续学习才是通往人生更高目标的唯一道路。
进入社会后会根据继续学习提升应用能力的高低再次对个人命运进行分流,所以不用后悔更别自暴自弃,在社会这个长跑赛程里弯道超车也不迟,任何时候都有机会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其实学习资源对想学的人来说是个伪命题,因为即使经济不很宽裕一样有很多资源可以学习的。
如教员在长沙求学时有五个月的上学空白期,他在干什么?天天待图书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像牛闯进了菜园子”,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加思考,这个习惯终于让他成为了一代伟人,而且学校所给予他的部分在他的知识库里少得可伶。
我们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各地都有图书馆,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成本几乎为零,就算花钱多买几本书,那也用不了太多钱,一般家庭完全承担得起。所以学习资源只能用来参考群体(当然我绝没否认群体的学习资源更好在群体中的几乎每个个体都受益),不能做为个人的衡量标准。
那个人学习储备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差别为什么那么大呢?不急不急,下面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
四、不想学
学习的过程归纳起来无非就遵循这样几个步骤:认识、记忆、理解吸收、应用、总结反思、提升后再应用,谁按这个步骤去做都会提升的,而且这个方法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方法,而在于臣妾做不到啊!
做不到这点如我等学渣最有体会,一看书就头疼、一听课就跑神,卡在认识上了。
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懂了;公式知道,就不明白它什么意思,卡在理解上了。
公式好像懂了,一做题错了,卡在应用上了。
做就做了,对错就由它了,过去就过去了,没有总结反思等等莫不如此。
工作中社会中也一样,岗位专项技能、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情商、管理工作需要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等等哪一项不需要学习提升,这些能力都是你生下来就会的吗?绝大部分能力都是在进入社会后学习提升的吧,谁不希望自己诙谐幽默、人见人爱、出口成章、立竿见影、一呼百应,不是不想学,是卡在学习步骤的某些点上走不动了。
呵呵,你终于点头认可了,说到你的心里去了吧,之前我说那些你听起来有那么些道理,但是好像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才说到痛点了,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别只诊出病根,你倒是给药方啊!”
你又着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么大个病,才说到痛处,还没说到病根呢,还得听我慢慢道来。
咱们先得摸一摸“想”里面藏了多少猫腻。
包括许多烟民都在说“喝酒还多多少少有点好处,抽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然后如果你问他“那干嘛不戒掉?”他多半会告诉你“我也想戒,但戒过很多次就是戒不掉啊!”
这个想戒烟的想是真的想吗?呵呵,假的,百分百假的。怎么,不信?那我下面演示给你看。
我模拟个场景给你选择:现在为了挣钱,你空降到了月球卖一个你从来没卖过以后也绝无可能卖的东西,卖完这东西立即离开月球,永远也不会回去。
这时来了两个以前没半点关系以后也绝不会有半点关系的人同时要买你的东西,一个出一百元,一个出两百元,你会卖给谁?
那百分之百回答的是卖给出两百元的人吧。呵呵,这账傻瓜都会算。
继续答题,同样上个场景其他条件不变,只是买东西的两个人和你关系变了,一个还是真空的,出两百元;一个是你特别特别要好的朋友,出一百元,那你卖给谁呢?
95%的人回答一百元卖给朋友(这里面有10%的人声音有点假),5%的人回答两百元卖给真空人(我得向这部分人鞠躬,自私也自私得坦率,不欺骗自己,是汉子)。
那大部分的人是疯了还是傻了,连200-100多赚100都不会算了吗?
不!不!不!这笔账大家算得可清楚了,有的这样算:100+朋友的感情>200;有的这样算:100+朋友以后可能对我的帮助>200;有的这样算:100+如果我卖给真空人朋友会生我的气>200。
我这只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具体的公式可千奇百怪、多了去了,有的比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论证过程还复杂得多,无论怎么算,最后>200这个结果、这笔账大家可算得清清楚楚才卖给了自己的朋友。
那我要问你们了,是朋友逼着你卖给他的吗?不是啊, 是你自己算清了账自愿卖给他的啊。
那我可要责备你了:那你卖了后心里老责怪朋友干吗!那你老在你朋友面前吹嘘为了他你损失了一百元干吗!那你老觉着朋友欠你的干吗!全自愿的,心里还老放不下!
看见我的演示过程没有,结论来了:除非在极端被迫情况下,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那个选择才是真正的“想”,即你正在做的事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
五、学习之苦
印度有本书《贫穷的本质》(作者因本书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里就揭示很多贫困家庭即使饿着肚子也要把有限的钱消费在买电视、糖果等这些非必须品上,因为这些东西能够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是觉得借此抵御精神上的痛苦比饿肚子的痛苦还重要。
回到抽烟这个事上,其实抽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虽然大家都知道抽烟对身体没半点好处还花不少钱,但是它能麻痹神经舒缓紧张情绪。戒不掉烟的人潜意识里一定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宁愿伤害身体的健康也要享受抽烟带来的精神放松。
什么,你不信,你是真想戒,只是戒不掉而已!
那我再问你,如果诊断出你得了肺癌,你戒得掉不?呵呵,戒得比兔子跑得都快。利害比较的结果嘛。
再重复一下结论,你正在做的事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而绝不是你口中所谓的“想”。所以古语云“察其言观其行”,语言可以欺骗人(甚至自己都会被欺骗),行为骗不了人的。
好了,我们继续回到主题,对学习你到底有好“想”?
“你干嘛那么啰嗦,讲主题就讲主题嘛,一会儿又岔开来讲,一会儿又岔开来讲干嘛?”有人不耐烦道。
不是我啰嗦,是人的脑袋太会忽悠了,它最喜欢忽悠的是它的主人----你,只能从蛛丝马迹中一点点去找出它最真实的面目,不是个容易事。要给结论很简单,就一句话的事,可是说出来没人能信,所以只能这样绕来绕去的打比方讲案例去弄明白大脑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由此看来对学习的“想”含有的水分也不少吧,我们来拧一拧,看看里面的干货和水分分别有多少。
首先,对学习后的果实谁都想要这是真的没水分的,对吧。
那学习的过程首先不管通过看、听、讲哪种方式接触到了一个新知识点(无论是字、词、公式、概念、方法、流程),需要花时间吧?
接触了以后你就会记得很深吗?一般不可能的,是不是还得通过记、背、写等方式加深印象啊?这个过程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吧。
记住了你就会用了吗?不可能的,是不是还得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这个知识啊,这个步骤就不仅仅是耗费时间就能出结果的,你的大脑会调出你原有的相近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辨和新知识点划分界限,然后对新知识点的应用场景范畴进行记忆,这个过程就是理解吸收。
学习的过程里前两步就有些人不“想”了,给拦下来了,为何?因为“人之初,性本懒”嘛,人天生就是趋乐避苦的,天性如此(其实也不是天性,而是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刻在基因里了,我们姑且理解为人性吧,后文分析)。
懒,不愿做,怕麻烦,花那么多时间还不一定有结果,算了吧。就这样不“想”了,对吧?(其实定性为懒也太简单化了,后文再仔细解构)
到了第三步就更麻烦了,此时大脑调动的神经元发出的电子脉冲要比头两步多N倍,复杂得多,麻烦得多。到这一步就会拦更多的人下来,不愿做,不想做,懒,怕麻烦,不做了或者草草匆匆囫囵吞枣没理解到位,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的边界是含混的模糊不清的,分辨不清晰的,就这样吸收装进大脑里了。管它是不是含混不清的,囫囵吞枣,进入记忆了,这一步就算完成了。
即使包括认真仔细理解的都不可能一次性就理解特别到位,这就来到第四步----应用,在可应用某一知识点甚至是某几个知识点的场景里无论是你想不起来应用也好,还是用错了知识点也好,还是知识点应用得不流畅也好,乃至知识点应用得非常准确到位也好都可能会加强你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当然程度不一样,越应用得好越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也是鼓励教育的原因)。
这一步对大多人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会暴露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不足,在应用上是要出结果的,只能直面结果的,没法逃避。结果不如意,大部分人会产生焦虑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的,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有可能会导致部分人不想继续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了。
第五步,应用过后对此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这一步骤尤为重要,总结反思是再次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甚至是升级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是最主动的,会调动大脑去分析、分辨知识点的差异、应用范畴的界定,甚至发现某个知识点的错误或不足并进行完善,把这个或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了就成为自己知识库的一部分(当然,往往是多次总结反思),就可以很灵活的用自己的语言或风格调用,甚至是把许多知识点贯通糅合在一块以全新的方式出现成为自己的专创新知识点。任何巨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所以更高。
插句题外话,学习的过程也是被洗脑的过程,我另一文章对洗脑有讲解分析,不在此赘述。
把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以后就几乎不会从记忆里丢失的,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你真正的会了,几十年不骑也不会遗忘,一骑上去还是老司机。
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反复练习反复记忆,而是学习之后进行讲课,将自己学的知识点讲给别人听,因为如果没理解到位是讲不好的,在讲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现自己对此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不足之处,讲了后赶紧查漏补缺总结反思,如是反复几次那就基本上理解掌握得差不多了。这个方法就是对上述原理的应用。
然而总结反思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更痛苦,因为会将自己的不足甚至错误细细的掰开来用放大镜看,是怎么错的,哪个点出问题了,卡住了想不通,更细致的直面自己的不足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是人前进的最大拦路虎。
但有些人却不仅不沮丧,反而很兴奋“哦,原来是这里错了,我明白了,下次如果这样不就对了吗。”这就是面对同样的结果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才是人命运的分野,这里不展开,下面会详细分析的。
好了,对此知识点乃至许多知识点的反复应用,反复总结反思才能不断的加强在更大的范围内的融会贯通,拔高视角,提升认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也很可能伴随着大量的痛苦。
以上就是学习的全部过程,我帮你用显微镜把大脑和心理的部分运作过程显示得够清楚了吧。大家看出来了吗?对学习的结果、成果没谁不想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即行动中遇到麻烦、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陆陆续续退缩了,就不“想”了,导致你不愿意继续学习了,这才是个人命运上升途中的最大障碍。
六、目标
为什么同样在面对学习时各人的情绪和意志力(其实压根没有意志力这个东西,暂且用用这个词)差别那么大呢?
答案就在目标上,当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同真想假想一样不能是停留在语言上文字上而是要发自内心最真实的相信自己能实现才是真的目标)越宏大那动力就越强越能持续;如果目标比较短浅那持续性就越弱;如果完全无目标(即无意识行为)则完全遵循趋利避害原则感受到点点阻碍时就立刻退缩,就那么简单。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个心理学词汇----延迟满足,我们来看看它的解释定义: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与延迟满足相对应的是付出即想回报,被网上称为穷人思维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案例:
无目标者,典型的学渣,浑浑噩噩,无所追求,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每天大把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廉价的娱乐方式填充,几乎从不主动学习和思考。
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别人有,我也要有。班上中等及偏下成绩的人群,成绩不太稳定,随心境的起伏较大。社会中大量的普通职工就是这类目标的忠实代表。
以考上大学乃至好大学为目标。班上中等至前几名的人群,考上大学后如果没有建立新的目标就快速泄气,在大学里成为学渣甚至被退学者比比皆是。
当年做为班上赶鸭子学渣的我就是被新班主任描绘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大学景象,以此为目标奋力追赶三年考上了个自费专科,以每期补考2-3科的常态拿了个毕业证。还差点退学,因为我陷入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坑里觉得读大学无非不过是为了找个好些的工作那又怎么样呢,这不是我所追求的,两次抱铺盖卷回家,又被父亲打回学校。虽然专业成绩一塌糊涂但那三年里我的课外书籍(当然几乎都不是娱乐消遣类书籍)阅读量直线上升大约有近一千册,直接奠定了我爱思考的习惯。
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的生活。这是大多学霸的目标,各省高考状元的命运最有代表性,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这些状元们成为各单位争抢的目标,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花中选花,往往会选择一个薪酬待遇很好很稳定的单位,然后在单位里大多默默无闻难成大才,泯然众人矣。
挣钱,挣大钱,过人上人的生活。商人的目标,事业的大小取决于自己对学习提升的态度及目标的远大程度,当积累到一定的财富时要么保守守成要么空虚浪荡要么转向更宏大的利他目标持续提升。
当官,拥有权力。有这种目标的人在工作中进步很快,但达到目的后极易腐化堕落,被命运抛弃。
贡献才智,为行业用户或为一方群众谋福利。企业家或坐镇一方的官员的目标。
解放全中国,翻身做主人。这是革命者的目标。
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国以及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教员的目标,所以成为了一代伟人。我尊他为半个圣人,不是因为他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无私。
大家看见没有,目标越宏大越利他越能帮助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不停前进,自己才能有更大的成就。也可以简单表述为格局决定成就。
有人会说“没有机遇我立再宏大的目标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只问初心,只管学习思考积累,不问前程。为何?
一个人最大的机遇是生于哪个国家生于哪个时代什么家庭,不是自己能决定和改变的,还是处于拼爹范畴。
比如你生在清末底层家庭,你的目标一定是平安健康吃饱饭,最高目标不过就是像老王一样有五亩田取个隔壁张家的俊俏女儿做老婆吧。
其他如做什么风口行业攀上什么贵人等机遇我的答案还是目标加学习思考的积累,积累够了自然会有机遇出现在自己面前的。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胡雪岩的传记,幼年丧父贫穷如洗的他正是因为品德、能力的积累在人生的关键时候就会有机遇出现从而富可敌国的。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正是此规律的写照。对普通人来说有多大的河(塘、河、江、海等即平台机遇)促成什么样的游泳水平,对有目标有方向的人来说规律是有多大的本事就会出现多大的河来给他游。
一帆葵花宝典里有个定律“一个人能挣多少钱是由希望他挣钱的能量合计的大小来决定的”也就是对此规律的总结,这里不展开,以后专题讨论。
网上曾经有大咖批判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里面的苦字不对,对少部分目标明确的人来讲学习是个很有乐趣的过程,不苦,但对大部分目标感不强的人确实是痛苦的。这点是很多学霸型高级知识分子专家不曾体会过的,也能理解。我们在这里讨论就是要搞清楚产生这个痛苦的根源,看能不能找到药方化苦为甜,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七、认知
好了,以上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讲目标和学习思考和命运的关系,而且目标是可以变化调整的,但利他的宏大目标不是想建就建立得起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认知。
如刚才例举的清末底层人民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建立得起宏大的目标的,还有记不清是水浒里还是其他什么书里樵夫的认知“俺还以为皇帝老儿就是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馍馍”,也有皇帝听闻民间饥荒时“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认知。
说到这里不得不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富足的时代,才能在正月寒冬这个温暖的房间里翘着二郎腿悠闲的敲打键盘,感谢感恩为我及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流血流汗努力拼搏的人甚至牺牲生命的烈士们,正是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续的努力付出才为我们创造出了这个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信息量爆棚的时代。
记得曾经去滇西抗日博物馆参观,从进去起就止不住的泪流直到出馆。从戊戌变法开始上千万人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这一切,我们能不感恩吗?
回到正题,只看到护士这份职业辛苦收入不高的人能有多宏大的目标?
只看到教师收入稳定假期长的人能有多宏大的目标?
只看到别人的光鲜外表看不到别人的努力付出提升的认知能支撑他挣多少钱吗?
只看到尔虞我诈利字当先的认知能支撑他做企业家吗?
只看到官场的黑暗或油水的人能做走多远?
记得原来地摊上最多的书就是《中南海什么什么》《毛某某的如意算盘》等等等等,这些只会用利益和手段来看问题的认知能有多宏大的目标?
在武汉抗疫情期间老去挖李兰娟、钟南山家庭黑点的人会有多宏大的目标?
说到这里忍不住吐槽一下现在的教育,更多教出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特别是那些学霸们,有人做过统计,北大的毕业生们百分之六、七十都入了外国籍,好像清华也低不了多少。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优越生活嘛,或为了自己能更高的平台更大的成就嘛,利他在哪里?所以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准确。在这些人的眼里,宏大目标?狗屁!一边玩去吧!
大家仔细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中华文明做为唯一延续的古文明靠的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儒家的文化做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最核心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修身以利众(成人最终达己)。所以每次中华民族到危难的时候就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站出来“匹夫有责”,救民族于水火之中。难道靠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聪明脑袋精明算盘能救国?汪精卫张国焘之流罢了。
看到没有?中华文明的延续靠的也是利他文化。从学霸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例很高这个结果来看咱们现代教育制度中德育是很失败的,强烈呼吁在中小学增设《四书》课程甚至纳入中考高考,不能丢了中华文明内核的根。
控制一下情绪,平复一下心情,回到主题。
看清楚没?认知决定了个人格局、限制了目标。
八、利益观
“你这不废话吗?绕了半天结果回到认知上,本来就是对学习的认知不够才导致的问题,你这不又回到原点了吗?”我情绪下去了,有人情绪上来了。
不着急嘛,绕来绕去不是为了忽悠人把人绕晕,只能这样一点点的去由因导果、由果找因才能看清楚整个来龙去脉。
对,认知是个庞大的系统,在三观的基础上每天都在拆房破旧和添砖加瓦,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让别人改变认知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点,利益,最底层最基本的人性就是趋利避害,我们人90%以上的行为受此驱使。
顾名思义,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谁不喜欢利呢?但是怎么才算“利”这就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认知了。
咱们先来统一一下认识,钱(代表一切物质类的)、被认可、被爱、被尊敬、被拥护、健康、快乐、幸福、平安等等都是利吧,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吧,没异议吧?
钱、被认可、被爱、被尊敬、被拥护这些属于成就的范畴和目标的大小有关咱们不放在利益里讨论,要不又在终点起点里打转了。
沮丧、失望、恐惧、悲伤、羞愧等所有负面情绪没谁觉得是利喜欢吧?生病、死亡更没谁喜欢吧?但--------是--------(请注意我用来加重语气的符号),做为成年人,咱们谁没体验过生病和那些负面情绪呢?咱们谁最终不经历死亡呢?
中国人都喜欢相互祝福“利”,忌讳说这些不好的“苦”,但再怎么忌讳谁又逃得掉呢?该受的苦一个也少不了。
佛家称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不讨论。
心理学家称除生理痛苦外只有一种苦:求之不得抗拒之苦。
生理痛苦暂不讨论,我们重点来说说求之不得抗拒之苦。
“不应该啊,那道题明明我会的,如果不做错我就还是第一名,怎么落到第三名了......”求第一名而不得,抗拒成为第三名,失落、沮丧、自责,痛苦吧。
“做完作业这个电视就播完了,就看不到了,可是不做作业又要挨打......”一边做作业一边哼哼唧唧,求看电视而不得,身体在做作业心里在抗拒,效果可想而知,痛苦不。
“她为什么要离开我?我对她那么好她却要离开我!是嫌我不够帅吗?是另外有人了......”失恋,得不到了,不想失去,心里抗拒恋人离开,这种痛苦不用描述大家都知道够撕心裂肺吧。
“老王是先进!老子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干了那么多年,今年出了那么多成绩领导眼睛瞎了吗......”没当上先进,不服气,抗拒,迁怒,气愤,苦啊。
“明明是他的错,还来别我,凭什么!我艹......”油门一登,怒路症上来了,火冒三丈,抗拒,不服输,除了吃心理的苦还可能吃金钱和牢狱的苦。
“又睡不着!又睡不着!明天还有重要的事,又毁了!该死,怎么我就偏偏老失眠呢......”失眠,焦虑,烦躁,想睡着而不得,抗拒失眠,苦吧。不定哪天心理砖家又发明一个失眠综合症的名词呢。
“没意思,去了也没希望...这种状态太难受了,不如死了算了...我怎么就得抑郁症了呢...为什么是我呢...吃药也开心不起来,没用...我受不了了,死了算了......”大家理解不了抑郁症病人的痛苦,因为他就只有痛苦伴随着他,几乎没有其他,不接受,抗拒,这种苦一些人没能抗过来...
算了,不举例了,弄得我心情都沉重起来。
看清了吗?心理上所有的痛苦都是抗拒造成的,精神上的疾病都要引导病人去接受当时当下的状态,接受了,不抗拒了,才有可能慢慢通过心理疗法或药物慢慢调整为正常精神状态。
其实,心理治疗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让病人明白既然苦已经来了那吃苦是必然的,去接纳苦,和苦和解,苦才可能会远离你。
要我说包括生理痛苦在内其实只有一种苦,那就是抗拒现实的苦。
你眼睛看到的是真实的影像吗?你耳朵听到的是真实的声音吗?你触摸到金属真的冰冷吗?这些都只是你大脑接收到的电子脉冲信号而已,我们把不同的信号转化为自己的不同感受从而产生了喜欢和不喜欢的情绪而已。
同样疼痛和酸甜苦辣等一样只是个感受只是个脉冲信号而已,只不过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我们的身体把那些威胁我们安全的信号如疼痛、饥饿等信号融入到我们的预防排斥系统里,已经深深进入了我们的基因,所以我们很排斥,就抗拒。
以上关于生理痛苦的解释理解起来如果比较吃力,应该是我的专业知识不够不足以把此过程解释得非常明白,可以略过,就只去理解心理的苦就是抗拒现实的就行了。
心理学有个专业词汇叫由痛苦带来的阻断,简单解释就是对痛苦的排斥(抗拒、恐惧等)从而产生由痛苦带来的痛苦,这是人专有的,动物只有痛苦,不会有痛苦带来的阻断,所以人的痛苦、烦恼比动物多几十万倍。这也是佛家把人道称为苦道的由来。
下面我模拟一下面对同样的结果我们如果不抗拒的心理。
“那道题明明我会的,如果做对了我就是第一名了,仔细看看怎么错的,下次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做完作业这个电视就播完了,不做作业又要挨打,算了,看不到就看不到了,专心做作业吧。”
“她为什么要离开我?我对她那么好她却要离开我!难道是嫌弃我收入不高!我一定要努力出人头地,活出个人样来让你后悔!”
“老王是先进!我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干了那么多年,今年也出了那么多成绩啊,到底是哪里还有不足。我得仔细了解老王有哪些成绩优点是我不具备的好好学学,还要加强向领导的汇报沟通,干出成绩领导不知道也没用。”
“明明是他的错,还来别我,唉!现在的年轻人啊!下来在微信里曝曝光,警告一下,应该让这种人长长教训。”
“又睡不着,反正睡不着不如起来把明天的资料准备一下,睡不好明天肯定干不好,对,现在做肯定比明天效果好啊。”或者“又睡不着,反正睡不着不如起来玩玩游戏,嘻嘻。”
“我得抑郁症了,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唉,没办法,这就是病啊,得感冒不也是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吗,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了。”
看清没有,面对这些不如意的现实只要我们不抗拒,去接受接纳它是不是就没那么苦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它而已。
所以是到了好好审视一下趋利避害这个动我们绝大部分行为的幕后老板的决策是否正确的时候了,趋利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任何不妥的,只是有长远和短视、要不要延迟满足、利大利小的差别,前文论述得比较多自己去取舍便是。
在人进化初期的时候环境非常恶劣危险,避害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所以被写进了基因里成为人性最基础的部分,而到了现在文明社会没有那么多危险没有那么多不安全,现在避害这个指挥棒往往就小心过头了,对绝大多数不如意都抗拒反而成为了痛苦之源,这就成了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个非常大的负担累赘了。那咱们是乖乖的无意识的受它支配呢还是应该有意识去夺权由自己来主宰呢?
九、苦的认知
还有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如果我们面对困难、挫折退缩了,绕道而行,没有去打这个硬仗啃下这个硬骨头没有去吃这个“苦”,就会发现相似甚至是同样的困难会一次次出现直到你战胜它才会消失。
我将此现象称为螺旋式上升的人生,老天安排得如此巧妙吗?
老天才没有那么多时间给那么多人一个个出不同的考题呢,是这样一个原理:比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当他没掌握23+19的运算规则的时候对他来说这就是个困难,而他在学习更高的知识点的时候这个基础的知识点被包含在内必然伴随着经常出现,所以会不断重复的出现,只要他没彻底掌握就会一次次的绊倒他,不断彰显出他的错误,也算是命运的善意提醒吧。
某天他彻底理解掌握了,这个困难就不出现了吗?不,一样不断出现,只不过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个困难了,他轻松的走过去压根用不着跨过去,他已经无视它的存在了。
那学习方面的是如此,为何人文方面也是这样的呢?比如这个单位上遇到了个非常糟糕的领导,换了个单位换了个领导好些了但同事相处又不如意了,只是不同形式的糟糕而已;比如找了个老婆不满意,离了又找结果发现和前妻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一样不满意。
那是因为自己的能量场就在吸引这样特质的人到自己身边,准确的说是自己的潜意识里就在寻求这样一种关系,虽然这种关系让你难受痛苦但那很可能是你自己招来的。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就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儿有个非常渣的父亲,后来母亲一手带大她读了硕士,交了个男朋友也是个特别渣的渣男,结果这个女儿非常理智的战胜了这个渣男。他好像用了个词来形容这个现象叫:容易执着于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
不用去管那些复杂的专业名词,就这样理解就好了:人生就是螺旋式的战胜困难才能上升的过程,不翻越前面的山峰就领略不了后面更瑰丽的风景,请直面困难吧。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人生就是得不断的吃苦,人的基因就决定了吃苦是常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还可以来这样应用,当你吃苦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说明之前你所用的方法有问题或能力不足,不完全是正解,由这个果去剖析不足点错误点在哪里从而提升,这就是由果找因的方法。
现在的学科越分越细知识点越来越多让人越来越难以看清全貌。我们要细得下去品尝差异,也要退得出来总揽全局,这样才拧得清事情的真相。后面我会介绍我的认知体系架构,否则我也一样会淹没在知识细节的海洋里爬不上岸的。
又要回一下头(老这样来来回回就像扭秧歌一样大家适应不,没办法,好像只能这样才阐释得清,我就这个水平,大家多担待吧),回到我们刚才讲的沮丧、失望、恐惧、悲伤、羞愧等所有负面情绪和生病、死亡等不“利”时刻,反正我们都逃不掉,那不如我们去接纳它们吧。
细菌这个词听到就不舒服吧,但我们的身体一直和几百种细菌共生的哦。去接纳那些不如意像接纳细菌一样吧,和它们共生吧(死亡也一样,它一直和你在一起,不定哪天它就唱主角了,谁知道呢,管它呢)。
从哲学层面来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从生到死,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既然有幸生而为人那就不白走人世间这一遭,短短几十年,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找出、去活出你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你存在的意义。
那就请放飞我们的自我,不要把自己的能量大量的耗费在和不如意的对抗上,更多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多去体验自己没体验过的,多多的去尝试,多多的去绽放,多多去翻越山峰,多多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管他丢不丢脸呢,我开心!管他成不成功呢,我做过了!管他笑不笑话呢,我经历了!
十、总结
“就算你关于对不如意的态度有几分道理,但这和目标、学习、命运没半毛钱关系呀!”又有人着急了。
呵呵,到这里还不能把这些点串起来那你的逻辑能力需要提升了。
为什么缺乏宏大目标?怕吃苦,怕面对更多的不如意,所以才短视,选择了更多的可见利益。
为什么不愿学习思考总结?学习思考总结的过程痛苦啊,老直面自己的不足;还有见效又慢啊,努力了半天也没见提升,难受啊。哪有游戏好玩,只要花时间立即见效果,升级打怪掉装备这些奖励马上就来了。
命运呢,就是看你要不要立更高更大更利他的目标,并为此而更多的学习思考提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去吃更多的苦,直面更多的不如意,把困难和挫折化作自己前进的垫脚石,更多的利益别人从而成就自己,这就是个人命运的规律。
再插播一句,除了极少数天上掉馅饼砸中的人(一般这种人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丢失得也快),你去调查身边任何一个相对于你成功得比较多的人,他一定会告诉你他经历过的困难挫折比你多多了,身体之苦特别是脑袋里受过的苦可能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到这里整个过程论证完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对其中逻辑或结论有不同意见的欢迎提出来共同探讨。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