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之为—春秋编年史

字数:2132访问原帖 评论数: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2-27 22:29:51 更新时间:2022-03-01 13:24:18

楼主:ty_144752391  时间:2022-02-27 14:29:51

春秋,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不熟悉,其实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语文课文都出自春秋时期,让人熟知的大概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管仲之类,但光史书中登场的人物就有数百人,其精彩程度完全不输三国,只是没有一本像三国演义那样家喻户晓的小说。
如果你了解春秋的故事,你会发现当今世界的局势,我们的先祖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玩的明明白白,甚至堪称教科书级别,绝对是通古可以晓今的典范。
闲暇之余,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春秋》,《左传》,《竹书纪年》,《国语》,《史记》等史书梳理了春秋这三百多年的历史,希望能对传扬这段历史做出一点点贡献。
因为春秋时期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年份计算,所以每年的开头会标注当年比较重要的国君年。
另外非专业出身,还有另外的工作,更新可能会稍慢,但绝对不会断更,希望多多指教,相互学习。
闲话少说,春秋的大幕正式拉开。

开始还是要介绍一下大背景,好让大家可以明白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3年,被称为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并称为东周,为什么称为东周呢?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平王东迁,首都东移了,后世为了方便区分所以称为东周。当然,当时的人们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朝代,在他们眼里仍然只有一个王朝,那就是周武王姬发所创立的周王朝。
这一年,距离姬发建立周朝已经过去了276年,周朝实行分封制,在这200多年间,先后分封了上百个诸侯,诸侯又分为五个等级,公 侯 伯 子 男,我们熟知的晋、楚、齐、秦等就是其中之一。

这段历史的切入点大家可能觉得有些熟悉,和历代王朝灭亡一样,又是一个昏庸的王和一个美艳女人的故事。
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个王,姬姓,名宫湦,死后的谥号是‘幽’,所以称为周幽王,因为史书中都称谥号,这里之后也用谥号称呼。
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等他正式成为周天子时,这个女人自然而然成为了王后,而他们的孩子:宜臼,被赐封为太子。
几年之后,周幽王率军攻打褒国,褒国无力抵抗,献上美女、玉器来换取和平,褒姒便是其中之一。
如果按照《史记》中记载的褒姒身份,那就有点神了,说是夏朝时降下二龙,留下唾液被夏王深藏宫中,直到周厉王时期,将其打开,结果唾液跑到一个七、八岁宫女的身上,怎么也去不掉,等到宫女成年,没有丈夫却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褒姒。
不用我说,大家也能明白,这肯定是戏说了,《史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桥段都是司马迁将当时的传说,市井流言编著到了书里,增加其趣味性,吸引观众,这和现在也差不多。
周幽王得到了褒姒,十分喜爱,每日都与其相伴,很快褒姒便为其生下一子,名为伯服。
女人是自己喜爱的,又为自己生了儿子,周幽王很是高兴,便不顾大夫们的反对,做了一个历朝历代最容易引发内乱的决定—废长立幼。
楼主:ty_144752391  时间:2022-02-27 15:20:38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

跟随一起被废掉的还有宜臼的母亲,申后。
毕竟是申国国君的女儿,那也不是省油的灯,申后见眼下的形式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如果继续留在镐京的话,她和她的的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带着宜臼回了娘家,申国。
申国国君得知一切后,勃然大怒,自己的女儿和孙子被抛弃,这是对自己和申国最大的羞辱,怎么想也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密谋联系了鄫国、犬戎,商议攻打周幽王。
鄫国和申国地位一样,都是周朝的畿内国,犬戎这里要说一下,犬戎属于游牧民族,是戎人部族的一支。
因为当时的秦国非常弱小,镐京的西北方就与戎人接壤,经常受到戎人各部落的侵袭。
申侯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如果正面与周幽王交战,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于是想到了偷袭。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周幽王并没有想到,他的老丈人会给他来这一招,甚至来不及调动六军,就被申、鄫、戎联军围困在了王宫。
不出半月,申侯处死了周幽王、太子伯服,和当时周朝的卿大夫郑桓公(相当于后世的丞相),并且俘虏了褒姒。
眼看大事已成,新的问题出现了,虽然申侯现在占领了都城,但周朝根基未动,如果诸侯们得知了申国作乱,必然率军勤王,那样申侯和他的申国就只有一个命运,被诸侯联军的战车碾碎。
还好,申侯此次行动,并非出师无名,在占领镐京后便开始派出多路斥候,向各国通报,已经清君侧,准备拥立原太子宜臼为新君,并且邀请各诸侯前来朝见新君。
楼主:ty_144752391  时间:2022-02-28 14:09:35
公元前770年(平王元年)

各诸侯接到申侯的通报后,分成了两派。
以晋国、卫国、郑国、秦国为首的是支持派。
以虢国为首的是反对派。
申侯在攻打周幽王时,杀害了郑国的国君郑桓公,可郑国为什么还支持他呢,这就要提一下郑国新继任的国君,郑武公。
郑武公和他的父亲郑桓公,儿子郑庄公并称为‘郑氏三公’,可见其历史地位与成就。
郑武公绝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鼻祖,曹操自称是《春秋》的书迷,怕不是在这去到了经。
此时的郑国还是一个小小的畿内国,而且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基本没有发展的空间,郑武公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杀父之仇与国家大事面前,他选择了后者,决定拥护新君,并且亲自率军前来保卫新君,晋文侯、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也纷纷响应号召,带兵前来。
另一边的反对派,势力就小得多,虢国国君为了名正言顺,也拥立了周幽王的另外一个儿子,余臣为新君,周朝出现了短暂得二王并立局面。

在发生内乱的前几年,周朝的发源地,岐山发生了崩塌,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可是龙脉。泾水、洛水、渭水堵塞,《国语》中形容‘三川竭,岐山崩’。
申侯觉得这是不详的预兆,便与各诸侯商议,决定迁都,于是诸侯联军浩浩荡荡从镐京出发,开往成周。
成周早在周成王时期,为了控制东部地区,由周公所建,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城邑。
几天后,姬宜臼入主成周,正式即位,是为周平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