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和平

字数:2693访问原帖 评论数:6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17 22:35:38 更新时间:2022-05-25 18:28:30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4:35:38
和平一直是人类的最大愿望。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5:04:25
战争的胜负需要处决于众多因素,而所有的因素都有待时间验证,俄乌之战的结局小民们就等着瞧吧!一切尽在时间中。但已经成为历史的“二战”我们至今仍能记得,因为如今之世界格局就是在二战的废墟上确立的,且不论你怎么看待,至今已维持了七十多年。而二战中的某些情节今日思之仍有启发,至少别忘了先前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源于欧洲开始。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5:30:20
希特勒当年进攻苏俄也是选择了有两个二的日子,那就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虽然只有两个二,但也算是双二了。战争来得突然,据历史记载,六月二十二日这天拂晓还有最后一趟列车从西往东穿过边界线驶进了苏联境内,过后不久便万炮齐鸣了,一时之间苏联方面溃不成军。问题来了,难道苏方就没有一点准备吗?说没就没,说有也有。论作战准备的确没有,没有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受到攻击以后军队居然用明码与上级联系这一点便可想而知了。何又为有呢?那就是苏德之间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不就有了和平的保障嘛。条约签订后没过十天便是9月1日,德国出兵侵略波兰,这一天也就成了二战的开始日期。9月17日苏联出兵从东面攻入波兰,到22日,苏德两国便把波兰给瓜分了。
两国打的什么鬼算盘各自心里最明白,明眼人看得出,历史也记录得很清楚。到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攻入苏联后,苏联这才开始与德国作战,并称其为“卫国战争”。之所以不说“二战”,是因为39年开始的二战苏俄亦在其中,说二战很像揭了自己的伤疤,说卫国战争就理直气壮了,后来连胜利纪念日都与国际有别。说起这人世间的事其实就一个范本,凡遇好事谁都想往上靠,一遇坏事又都想与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离得越远越好。如果自己干的事连自己都不愿意提及,那结论自然就不用说了。能够稍微晚点赶在正义一方并取得胜利这结局也是挺好的,只是再干坏事,就难免人们又去翻老账。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6:10:26
战争就像一头怪兽伴随着人类,几千年来总是时隐时现。虽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胜败却无定准,非正义一方也有获胜可能,比如宋朝和明朝的灭亡就都是侵略者获得胜利的例证。这也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多到只有专家们才能够说得清楚全面,小民仅从书本上领略过丁点,在此粗浅简述望莫取笑。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6:48:35
接着上面的文字咱就先说个与天时地利相关的吧。当年德军为进攻苏联制定了一个叫做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由于苏联国土过于广袤,计划最基本的要点是分兵成南、中、北三路同时进攻,以当时德军先进的机械化装备,闪电战早已名震天下,开战前期确实异常顺利,打得苏军节节败退。可庞大的装甲军团时刻需要烧油,数十万官兵每天需要给养,后勤补给线亦随进军速度不断拉长。正所谓再好的计划也没有变化快,德军于是面临一个战略决策,那就是三路进军中如何选择轻重缓急,分歧主要集中在南中两路的选择上,是先攻中路打下首都莫斯科呢?还是先攻南路打基辅占领乌克兰?最后只能由希特勒拍板决定,先打基辅占领乌克兰,因为那里有充足的粮食和丰富的石油可以支持随后的中路进攻。正是基于这个决策,使得攻打莫斯科的时间延后了一个多月,由此而赶上了莫斯科的冬天。希特勒难道不知道约一百三十年前拿破仑就是败在莫斯科严寒酷冷的冬季吗?我想他或许是认为机械化装备可以抵消酷寒的不利。后来德军正好就是败在了莫斯科郊外的冰天雪地里,连坦克都冻得开不动了,此后的一系列失败都是源于莫斯科开始。这一战例说明指挥决策和天时地利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今日思之也可证明乌克兰那块土地之魅力所在。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7 17:22:31
相对而言,二战中还有一个不太受人关注的北非战场,那是一条沿着地中海蜿蜒弯曲一千多公里的宽阔地带。开始时只是由最缺乏战斗力的轴心国成员意大利军队与英国军队在抗衡,意军当然不是英军的对手,几无还手之力,只得请求德国帮忙,希特勒不能不管,于是派了爱将隆美尔去巩固北非战线,隆美尔去后不久,战场形势彻底扭转,德军将英军驱赶了一千多公里退回到了埃及。这样就迫使丘吉尔不得不换将了,于是把蒙哥马利派去非洲对抗隆美尔,英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阿拉曼战役,反将德军赶回到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再往后美军开始登陆北非战场,德意联军开始溃退,直至盟军在意大利登陆,导致轴心国南翼崩塌并走向灭亡。顺便提一句,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内。上述所说仅是极为简要的粗线条表述,内里蕴藏着哪些决定胜负的因素?还容浅析一二。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8 08:15:15
首先,这条长廊般的北非战线从战略层面看,乃二战中欧洲战场的南翼必争之地,既能把控地中海,也是攻守意大利的战略要地,双方都志在必得。所以,当意大利军队守不住时,希特勒必须去协防,以意军之窝囊战斗力比较,德军一去必成主力,协防一词便成了意军的专属。希特勒派去的爱将隆美尔原本是其警卫营长提拔上去的装甲兵将军,战争中表现还不错,派去镇守北非应该能行。意军见隆美尔组建的德国远征军不过是支兵未满员的部队,就劝他以防守为主,但隆美尔经过运筹指挥居然把英军打得丢盔卸甲退回到了埃及,他因此而一战成名被誉为“沙漠之狐”,很快便名声鹊起成了德国人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反之,北非既是战略要地,英国人肯定不能忍受被挤压到埃及一端,丘吉尔于是将蒙哥马利派去重整部队夺取主动,北非战场由此变得更为激烈,蒙哥马利亦不负众望发动了那场扭转局面的阿拉曼战役,此后一段时间战事十分胶着,战略影响也逐日递增。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8 10:32:35
为何如此?这就得从隆美尔说起了,他一个从营级军官快速擢升的将军,很难具有全局的战略眼光,但其战术手段高强,一到北非便自觉天赐用武之地,将意军望而生畏的英军一下子就打得屁滚尿流。成了英雄以后在国民中获得极高声望,这种名头绑架了军界高层及希特勒,迫不得已要向非洲军团运去越来越多的战略物资。问题是德军在欧洲本土战线已经很长,尤其是东线的苏德战场就像一个无底洞,却又决不能怠慢了凝聚着国民精神的英雄人物隆美尔。因此德军大本营不得不将本已捉襟见肘的战争物资分一份给北非军团,但这怎么也架不住有着充足物资供应的美军在非洲登陆并与英军一同作战形成的强大优势,至此德意两军在北非战场已然完全显露出了败迹。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18 14:48:10
本帖之所以重复这些二战往事,仅是想说明战争这头怪兽非常难以驾驭,以至一个决策,一个人选,一段天气,一方地理,一场胜利,一次失败,等等、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因素。而我们普通人不论是看现实的战事还是看历史的战例,大多看的都是一时之间的表象,就连那些因战而亡的生命我们也感知甚少。只有当那些死亡的普通士兵和无辜群众是你的亲人时才会产生长时间的悲痛与怀念。才会觉得和平的珍贵!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21 10:48:51
顺便说几句题外的话,我不爱看所有武侠类文艺作品,不是因为它缺乏剧情,而是因为它缺乏人性,所有武侠作品都一个德行,除了几个主角之外,作者与观众从没拿众喽啰当生命看待过,每遇打斗都只把喽啰们当作砍瓜切菜一般对待,更没人记得其中某个喽啰的模样姓名,累积的全是人性的冷漠和对枭雄的好恶。武侠泛滥就像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添加的鸦片,越是喜爱只会毒害越深。其实金庸先生还是留有伏笔的,那就是他描写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上等武功角色,到后来都痴呆疯癫了。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25 07:10:51
怎么这么多人不懂得珍爱和平珍惜生命?反而为战争欢呼雀跃,真是可悲!这不是很二嘛。(回复那些不想单独回复的留言。)
楼主:安心后知  时间:2022-03-25 11:30:51
在今年已过的日期里,有一天叫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虽然有时故意将二混淆发声成爱,但纯正读音毕竟还是二。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