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院

字数:4668访问原帖 评论数:2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22 17:28:23 更新时间:2022-03-23 03:46:08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09:28:23
江西白鹿洞书院 二首
谦 翰
【一】
江西书院白鹿洞,八字砖木石结构;
重檐悬顶覆灰瓦,花岗岩石条形橦。
上书五字门石梁,东西为厢御书坊;
青砖卵石巧铺地,雨过风来翰墨香。

【二】
傍百读万廊柱联,明伦白鹿台思贤;
颇具清雅淡泊气,泉清洗砚藏书鉴。
鹿豕泉峰相交奇,仁智相忘得天地;
石鹿蹲卧石基上,双层斗拱镶托迹。

赏析;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 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
1988年1月13日,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白鹿洞书院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中学堂管理,田租为中学堂经费。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年),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1949年以来,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由庐山地方文教部门派人进行管理。20世纪50年代,白鹿洞书院修建了东、西碑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庐山政府重修彝伦堂(明伦堂)、御书阁以及其他房屋。
白鹿洞书院门楼,八字形砖木石结构,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形叶五个,再下为花岗岩石额,上书“白鹿洞书院”五字。门上为石梁,左右为砖柱。门内为一院落,东西为厢房,北为御书阁。院内前段青砖铺地,后段为花岗岩、青砖和卵石铺地。西厢房亦即洋池之东厢房,廊柱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东厢房廊柱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御书阁又名圣经阁、圣旨楼。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阁中主要收藏皇帝御赐《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等而建。阁为木构建筑,二层,平面呈方形,周环走廊。二层正中有“御书阁”竖额。庑殿顶,阁外柱有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唐知府翟溥福建。砖木结构,白寺灰瓦,人字形硬山顶,四开间,前有走廊。明伦堂系书院授课的地方,故外悬挂有“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的对联。
白鹿洞是一个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高4米、宽4米多、深6米多,内墙砌以花岗岩石、地铺石砖,皆较平整,一只小石鹿蹲卧在石基上,后面一块石碑如屏,上刻《大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洞碑记》,文为清顺治年间任洞主的熊维典所撰。思贤台,筑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三十年(1551年),江西巡按曹汴建亭台上,寓“睹台思贤”之意,故名思贤台。台平面呈正方形,亭为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双层斗拱托檐,中开一门,四边有木制花窗,前护花岗石质围栏。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09:29:22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09:31:22
湖南岳麓书院 二首
谦 翰
【一】
岳麓书院史闻名,四大书院湖南城;
湘江西岸山边脚,古老学府传统承。
院落石碑砖瓦荷,闪烁淬炼人文阁;
弦歌不绝学脉延,六朝建立道林赫。

【二】
西晋曾创崇真观,东晋陶侃建庵杉;
唐代马燧道林舍,岳麓推崇古学赞。
因袭增拓智诞奇,李允请奏赐湘西,
北宋朱洞遗办学,岳麓书院黄洞遗。

赏析;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咸平四年(1001年),李允则请奏书,诏赐诸经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赐建湘西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09:32:24
湖南石鼓书院 三首
谦 翰
【一】
石鼓书院湖湘地,唐代李宽奔岳迹;
山林葱郁三江绕,结庐读书最早起。
太宗赐名石鼓院,拓展其所讲学卷;
石鼓应天白鹿洞,四大书院岳麓抟。

【二】
武侯公祠观楼景,七贤敬业合江亭;
湖湘鼎盛名噪史,石出鼓响蒸岳影。
色彩浓厚武侯庙,鸣石雷骇震潜耀;
文人骚客楼阁亭,华夏沉淀业绩潇。

【三】
千年学府雄姿献,蝌蚪点通天衍桓;
修名千佛五经中,草庐流石睹伊宛。
石鼓双江水蛟腾,两水昌黎风月亭;
尝游石鼓登亭揽,瞰眇空阔绿净映。

赏析;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公元820),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北宋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
石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湖湘文化发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明、清两代,石鼓书院虽与州、府学分置,但官方色彩依旧浓厚。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武侯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军赋。因此,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庙”(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后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祠旁,改名为“武侯祠”【祠内有张南轩书《武侯祠记》(楷书体书),此碑在衡阳保卫战中流失】。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合江亭序》“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后人建“绿净阁”以此为纪念韩愈。地以人传,石鼓名声大振,成为后世文人骚客“朝圣”之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唐代八大诗人之一”美誉的衡州刺史吕温,任期间又对合江亭进行扩建装修;唐元和元年(806年),
石鼓书院始入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武侯即诸葛亮(181—234),因其曾封武乡侯,故世称武侯。
唐永贞(805)中,韩愈途径衡州,尝游石鼓,登亭揽胜,留下千古绝句,历代步其韵而和者众。合江亭亦因诗中“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而称“绿净阁”。
韩愈的《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是韩愈遭贬途径衡阳,为石鼓山美景所迷,吟诗一首,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而成。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对合江亭命名由来的真实写照。祝澹溪也曾为石鼓书院合江亭题联“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18:48:21
洛阳丽正书院 二首
谦 翰

东都洛阳紫微城,丽正书院河南擎;
富商学者自筹款,山林僻静学舍凝
玄宗改名集贤殿,萌唐盛宋普于清;
文化学术巨影响,随园随笔载院名。
【二】
北魏南麓嵩阳挺,五代文士讲学汀;
太乙书院世宗设,北宋太宗赐院名。
九经尚书诗易经,论语孟子周礼迎;
四大书院文风起,丽正书院始建成。

赏析;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
中国最早的书院在河南;公元724年,唐玄宗在河南洛阳明福门外修建的“丽正书院”,第二年改名“集贤殿书院”,成为中国最早的书院。古代书院,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延绵一千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早在北魏时,在嵩岳南麓创建嵩阳寺,至唐高宗时改名太乙观。五代后唐清泰年间,进士庞式曾在太乙观讲学。迄后周世宗时,在此设太乙书院。北宋时,宋太宗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尚书、诗经、易经、论语、孟子、左传、周礼、礼记、孝经)一部。宋仁宗时,诏令西京洛阳修葺扩建,赐名“嵩阳书院”,并赐学田一顷,以供办学经费。司马光、程氏兄弟、范仲淹等均曾讲学其中,该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学者吕祖谦说:宋初“海内升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在今湖南长沙)、睢阳(在今河南商丘)、白鹿(在今江西庐山),天下所谓四大书院。”后废毁,清代曾经重修。
书院起于唐代,后历代有书院,丽正书院是最早的,有正式书院名称的书院。网上有文说;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的石鼓书院,应该是最早建立的书院。石鼓书院始建于公元八百一十年唐宪宗时期,距今一千二百年历史。唐元和五年唐人李宽见石鼓山林木葱郁,环境优雅。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在上面建茅屋读书,创建石鼓书院的雏形。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21:20:18
1、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直到庚子后新政‘清末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2、私塾: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虽非私塾的首创者,但是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学院: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基督教会,直接举办和演变而来,以及官府按照行政区域,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可将整个中国中央官学分为最高学府、专科学校和贵族学校三大类。
特别提示;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只作参考。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