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知音(原创连载)

字数:2717访问原帖 评论数: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11-16 00:38:21 更新时间:2022-04-01 23:00:40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19-11-15 16:38:21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乡村小道上,一群人吹吹打打,风尘仆仆的走着。只见他们穿着朴素,大部分人下身穿个短裤,有些人上身穿个小背心,有些人穿着短袖,有些人则干脆光着膀子。其中四个人合力抬着块大大的匾屏,其他人则有些吹唢呐,有些敲铜锣,一路风风火火,好不热闹。由于是六月天,又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脸上的汗水不停的滴流着,可尽管如此,在他们脸上洋溢出来的却是由内而外的欢乐,一种没法抑制、恨不得向全世人宣告的欢乐。他们所到之处,必会吸引来沿路的人驻足观看,大家翘首张望,不晓得发生了什么,都好奇的互相打听着,恨不得马上弄清楚,好能明明白白的分享他们的喜悦。沿路边靠得近的有些眼尖的人发现匾屏的正中间大大的写着几个字:前程似锦。匾屏的两边还各写着两行小字,由于一直在走,又离得不是太近,一下看不太清楚。赶路的人却不停下来,他们似乎更着急着要赶往一个目的地,在那里,有更多的人等着他们,等着他们回去向大家宣布这个天大的喜讯。
那是2001年的夏天,田里的庄稼都长的郁郁葱葱,稻穗满满的挂满稻杆,田埂上的豆子也一个个的结的饱满,地里的西瓜滚圆滚圆的。可放眼望去,整个田地里没一个人在干活,所有人好像都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谁都不想错过。在千禧年的第一年,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突然变得有点不同,千百年来,他们第一次有人考上了大学,而且是国内211之一的大学。这在附近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都是第一个。所以全村的人们都感觉脸上有光,这个大学生不光是属于某一个家庭的,还是属于这整个村落的的。现在只要是这个村里的人走出去,外乡村的人都会说上一句“你们村出了个大学生啊,真厉害”。而此时呢,听到的人都会高高的昂起头,掩饰不住的微笑回答道:“是啊,是啊,嘿嘿“好像这个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孙子,就是他们教出来的一样。这个村因为这一个大学生一下子变得出名起来,至少在方圆几十公里内一下出名了,这个村里的人,也因为这一个大学生而一下子变得神气起来,变得受欢迎起来。其实人们没看清楚,抬着的匾屏上面写着的那几行小字正是“恭祝若高申家申先旺之子申人和考取国内著名211大学鸡毛大学,祝前程似锦”。落款是若原申家全村贺。
申人和家属于贫困家庭,应该说这个山村里的人都不富裕,但申人和家尤其穷一点。他爸妈都是文盲,爸爸又不会手艺,也不懂得做生意,一年四季基本都守着家里分田到户的三亩田地,由于缺少文化,又不善于思考,田里的收成每年都不很理想,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总是过得紧巴巴的。但申人和的爸爸确实够努力,他也知道责任重大,一家人嗷嗷待哺都指望着他从田地里弄点吃的。所以他每天天不是很亮就起床去照看庄稼,直到大中午才回来吃个午饭。中午稍微休息会又接着去田里劳作,要忙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共就三亩田地,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在田里忙些什么,但他就是很忙。申人和的妈妈除去帮着照看庄稼外,主要还是在家养几头猪。要说申人和妈妈养猪,那其实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到头,田里的收成基本只够维持全家人的吃,而所有人的穿、家里置办点东西,小孩的上学费用就全部来自养猪。不光如此,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们家都会宰杀一头猪,一部分肉拿来卖掉,一部分肉,骨头啊什么就都全部留下来。大年三十的夜里,申妈会把所有的猪肉,骨头等全部扔进一口大锅一起熬。每年这个时候,是申人和一家人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可以尽情的吃着肉,啃着骨头,放下一年来的辛苦,好好的犒劳犒劳自己。这个时候申人和最喜欢的,就是往这大锅肉汤了放入很多年糕,跟着肉骨头一起煮,待煮得软了再捞上来吃,哇,那个美味真的是太赞了。年糕吸收了肉汤的鲜汁,但又没有肉汤的油腻,吃起来满嘴留香,回味无穷。申妈知道申人和喜欢吃这个,所有每年熬肉的时候都会替他准备好。这个风俗在他们那叫做熬年肉。当天晚上大家吃一顿,剩下的捞出来备作正月做菜,而还有一部分会被申妈用来做腌制腊肉,储存起来,这也是接下来一年他们全家人所能吃到的全部荤菜。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19-11-18 10:51:33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22-03-31 08:38:26
停更了一段时间,连载继续


家里生活虽然紧巴了点,但申人和的爸妈对待子女读书这件事却是非常的严肃。也许是当时那些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起了点作用,又或者是他爸妈意识到自己是文盲,所以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出人头地。申人和有三姐妹,每一个孩子都没有在受教育的路上被落下。老大姐姐小时候就聪明能干,人也长得漂亮,读书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从小就很受村里人喜欢。待到长大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但大姐自己心里却早已住了一个人。由于家境不是很好,同时供送三个小孩上学对整个家庭来说压力都是很大的。但即便如此,申人和爸妈还是坚持让大姐念完整个初中。那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很多农村小孩背负着同样的使命纷纷早早辍学奔赴沿海发达城市务工赚钱。大姐也不例外,在上完初中的课程后,就随同村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去往福建一城市打工。申人和到现在还记得,大姐出门时的情景。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也没有概念,即将要去的地方离家有多远,大家都感觉这一去就是相隔千里,很难再相见了。那是个没有微信,没有微博,没有QQ甚至没有手机的年代,连打个报平安的电话都需要去固定电话点排很长的队伍。所以感觉离开家后彼此的距离仿佛隔着太平洋特别特别的遥远。分离之际,父母很是不舍,长叮咛短嘱咐交代各种他们能想到的注意事项,而大姐呢,几乎不能听进去一个字,除了有点点些微的新鲜感以往,心里充满着更多的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紧张感和离开家人的不舍和不安。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22-03-31 08:40:57
写这些只是为了回忆童年,记录脑海中得美好。逝去的已逝去,只有循着记忆的足迹逆流而上,温存那抓也抓不住的时光。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22-03-31 08:44:27
@makis2019 2022-03-31 08:40:57
写这些只是为了回忆童年,记录脑海中得美好。逝去的已逝去,只有循着记忆的足迹逆流而上,温存那抓也抓不住的时光。
-----------------------------
加油加油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22-03-31 08:48:09


楼主:makis2019  时间:2022-04-01 19:13:27
继续更

可终究大姐还是第一个走出了家门,去了遥远的福建。虽然离别时对于未知的远方,大姐自己和家人都心有不安和不舍,但到了地方以后,初进大城市的新鲜感很快就取代了离愁别绪。作为一个花季少年,大姐本来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热爱,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可以挣到钱了。这对一个来自偏远农村,世代以田地为生的人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成就。她明白自己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挣到钱,挣到钱一样可以帮到家人。在申人和从小的记忆里,大姐一直是个非常温暖非常顾家的好姐姐。在大姐出去务工的没几天,就打来长途电话,要知道,那时的长途电话费可是很贵的。还不仅于此,由于那时电话并不发达,也没有随身手机,整个村里都没有一部可以接受电话的通讯设备,为此,接听打来的长途电话,必须要跋涉近十里去往镇上一家专门提供电话服务的站点,然后在提前约定好的时间来接听,如果一方在约定的时间点有事没赶上,那就要重新约定时间,因为在后面排队等候的人很多很多。当然,对于双方来讲,这么难得的通话机会,谁都不愿错过。在接通电话的那一时间,大家都是激动万分,说万分一点都不为过。你可以想象,在电话服务站内,挤满的人群个个都喜气洋洋激动不已,脸上满是幸福和满足,互相在讲述着身在远方的自己的亲人,接电话的人则不得不提高分贝,以传递自己这端哪怕极细微的好消息,比如母猪下几个猪仔了,地里长几个西瓜了诸如此类。这就显
得整个服务站内更加热闹和喜庆。大姐的顾家和温暖还不仅来自于电话的问候和对外面新鲜世界的分享,还来自实实在在对家里人做的贡献。首先是大姐每个月赚的工资,除了她留足在外面的开销外全部寄回给爸妈,这对申人和爸妈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来源,自从大姐外出务工后,家里资金明显宽裕了很多,申人和和小妹的学杂费不再紧张了,养猪也可以买得起猪饲料了。不光如此,每逢换季的时候,大姐总是从外面寄回来新的衣服和鞋子给申人和和小妹,当申人和和小妹收到新衣服和鞋子的时候,那就是最幸福开心的时候,是大姐对两个弟妹的满满思念和关爱。当然,最好最兴奋的时刻是临近春节时,这个时候,在外务工的人员陆续返回家乡,每天都有从不同城市回来的人员,每天也都有人在村头翘首以盼, 每天都是一幅幅久别重逢的幸福团圆画面上演。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