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杂谈

字数:6510访问原帖 评论数:8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3 17:37:54 更新时间:2022-04-12 05:18:00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09:37:54
111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09:49:12
身处这次疫情中心,免不了7+7。虽然有大把时间,但是加缪那种小说我是写不来的,几年前写了个车震的小说,结果震出个冠状病毒来。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就不整那些个惊悚,悬疑了。

做了很多次核酸,原本惧怕的事情忽然发现很轻松。不过做抗原,鼻子还是有点不舒服的。即便是自己小心翼翼,不适感也保持了很长时间。想想如果换个人操作,多半会很惨。我们这边有个人,因为没看说明书,流程错误,结果弄出来个中队长,结果把自己吓半死,又连做了三四次。估计那个状况下,也顾不得鼻子了。

之前还觉得很遥远的事,那么快就在身边发生了。人是有许多期望的,有时候期望会变成一种迷信,以为那种事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虽然他们买彩票时的想法恰恰相反。但是,问题是当概率提升的时候,幸运便真得和彩票一样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0:10:29
所以第一个,聊聊排队这个事情。之前网上曝出过苏州核酸排队时各种拥挤,让我对苏州人的感观一下有了180度转变。太让人惊讶了,以性子糯软,优雅出名的苏州人,竟然这么让人大跌眼镜。以前总是传说,苏州人吵架,也是吴侬软语,好听得很。然而传言毕竟只是传言,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吴侬软语并不能改变人性。

然后第二个错觉:上海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全国。可是这次好像也有点掉链子,这一波疫情,不是两年前的武汉,也不是之前的西安,照理讲,上海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可供参考。成功的,失败的,但是显然这次表现出来,有点失色。一是为什么还会那样措手不及,二是犯过的错误为啥还是会再犯。

相比之下,浙江湖州做得就相当漂亮。单就核酸排队来讲,就每一个人在等分线上,保持距离。整个队伍看上去规整,有序。在马路上划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也并非那么难想到。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在一个混杂的自然中,总是需要有那个可以看见等分线的人。

也许这种群体的规整,会遭到批评,有的人看到了秩序,而有的人看到了限制,这都是正常的,问题看你需要什么。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0:17:18
如果更科学一点,运用一点数学知识,比如排队论,那么可能效果会更好。

排队其实是大有讲究的,由此形成一个随机系统理论,成为运筹学分支。是研究对象随时间或者某个离散变量演变的动态现象分析。简单说,我们对事物变化全过程进行一次观察后会得到一个时间函数,但是对同一事物变化的 全过程独立,重复进行多次观察后,会得到不同结果,而且每次观察也不能预知结果。

想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如果从顾客到达,到排队,前方只有一个服务员,那么在完成服务顾客离去后,这个是单一流程。如果在流程图中,在服务员这个环节,增加数量,那么显然,就会产生队伍分流,以及每个队伍怎么最合理去排的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其实是动态地将资源最大化去利用。

当然了,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有难度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0:31:54
聊完排队顺带就聊聊站队

站队这事也是挺有意思,最开始的时候那些痛惜生命离世,感叹世界荒谬,手机堆满的人,似乎悄悄地,又在鼓吹共存,躺平了。他们似乎突然醍醐灌顶,健忘症痊愈,想起裴多菲那首诗来,生命的重要降为其次了。于是,即便死了一百多万,手机都可以堆成巴比伦塔了,他们依然可以站在塔顶赞美自由的风。不知道这样的是属于变色物种,还是别的什么。

当然,也有揣着明白当糊涂的。有个认识的人,一直在外,之前是各种鄙视,各种诋毁。这次不知怎么,偷偷摸摸回国了。感情这么多年浸润,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还是没办法改变。真要跟那些混不吝的,彻底抗拒戴口罩之类的举措,怕也没那胆子。由此东施效颦,自己倒成了笑话。

还有一种,不知道是故意憋坏呢,还是为稻粮谋,又或者真的是国际理性主义者。有几位,明明跟这有24小时时差,却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黑贝还晚。我也不知道发一条能挣几个铜板,不过也是幸苦钱,在外打工,也不容易。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0:48:03
假做真时真亦假

我是挺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判断能力的,因为在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上,几乎就是高位截肢。我之前说过一个事,当我们坐上一辆公交车时,其实是我们将自己托付给了公交司机,然而事实上我们对于这个公交司机的了解是有限的。那么结论是什么呢?大多数时候,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基于非理性,甚至是非主观的判断。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而已。

对于病毒这个东西,人人都可以发言,甚至你可以知道消解某种蛋白酶,就可以对付这个病毒。但是这么容易事情,为什么两年多了,针对性的药物似乎还是并没找到呢?我想起以前一个生物研究所的朋友来了,他后来跳槽做了金融行业。生物学,某种方面,和材料学,育种学之类都是非常像的。说难听点,就是一次又一次去试,然后看能不能撞大运。神农尝百草,中医也好,苗医也好,留下的都是病例。缺的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但问题是,定性与定量的基础是分类,而这个分类其实是有大大的问题的。中医每个病人,用到的剂量都不一样。而变成中成药后,就是规模化生产了。其实由规模化到个性化,似乎又会是一个轮回。

关于真真假假这个事,想起前些天看到的一张图,上面标着深圳几千万人冒雪核酸,那雪片大的,隔着照片都觉着冷。我没去过深圳,对此,我只能相信,是不大好反驳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1:49:23
上海这次表现不那么理想,主要体现在一个以规章制度设定先进的城市,在遭遇重大状况下,与之前人们的想象差距有点大。

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居安思危有多重要,就在疫情前几天,我还在外面与朋友聚餐,见识到了那种拥挤与热闹,还有对防疫的松懈。即便现在,很多人依然是不重视的。封闭小区里四个人打牌,十六个人围观的现象依然存在,不知道是无畏还是什么。

这次在物资保障,应急反应,解决问题方法出台,以及基层单位能力体现上,都或多或少出现问题。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这是澶渊之盟后宋人的感叹,士兵连强弓都拉不起来。这次只是物资供应,如果加上停水,停电呢?这么大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很难预计人在黑暗中,心理有多脆弱。崖山罹难者中,至少有十多是因为在密闭空间中产生恐惧而跳水身亡。

我们有些人,总是擅长把不好的事情弄成可以宣扬的事情,典型的例子比如剃头的那个著名的奏折, 这当然也是种本事,但问题的实质,还是在于当下一次危机产生时,如何更好去应对。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2:22:10
接下来谈谈疫情期间一些观察

一是人的身份的问题,人人平等,这是个理想化论述。西学东渐后非常盛行,这是霍布斯那一批人,对于中世纪政教二体的反悖,源头还是古希腊古典哲学。其实类似的思想,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比较朴素一点,加上外来和尚好念经。所以这个基于契约论的身份划定专利,就归了那些启蒙主义思想家,这也没啥问题。

但是,这只是理想。现实中,人跟人之间往往是有太多隔阂的。血统的,地缘的,信仰的等等。这种差异有时候表现出来是水与火的反差,比如我们熟悉的《悲惨世界》,库切的一些作品,都在讲述人类与人类之间,沟通是有问题的。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至今,没有战争的日子屈指可数。

身份的划定,指向的是利益与付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最早的划分是怎么来的?我身强力壮,能获得更多狩猎物资;或者我擅长攀爬,能采摘更多果实。能力出众者,由一开始多拿几块肉,几个果子,变成利益分配的掌握者。这样的强力者,在社会分工协作时,确实是需要的。问题是随后这样的利益往往被固化,异化。

那么回到具体一个社区,当100个人一起排队时,这种身份差异会体现吗?有可能会体现,但从宏观上讲,这个状态下的人,去除掉特殊属性后,是回归到真正个体本质的。你不是艺术家,不是残疾,不是心理障碍人士,你就是一个排队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短暂的身份齐平状态,为什么存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然后你去反推,为什么住不一样的房子,开不一样的车子。

人与人之间,一旦身份划定,是会有一个内与外双重的心理设定的。比如在外部,你会不断接受到某种信息:你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而在内部:如果一次次试图努力的反抗失败后,便会接受这种身份设定。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就在每个人内心的敏感处。小野洋子曾今在丈夫被谋杀后称,她可以放下怨恨,去爱每一个人。可是她却不能接受,在她的宣传册名单上,出现查普曼这个名字。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3 13:08:49
个体,都是带有偏向性的。群体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握一个度。我们古人讲道,讲最本质的自然规则。其实就是说在一个混沌的空间内,是可以包容所有的杂乱的。无所谓逻辑,无所谓规则,无所谓道德,这些东西,原本就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虚拟的刻化。

当然,这是从大的层面讲。大而无当,太大了人类连存在的意义都很难确定。所以需要收缩,世界观需要回收,价值观需要回收。你在一个国,那你跟这个国就是命运共同体;你在一个村,那你就跟这个村休戚与共;你在一个家,那么你最核心的利益就在你身边。诚然,社会的架构不是单一层次的,会有利益交叉层的存在。但总体而言,你是什么人,你吃什么饭,这些基本的还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倒不在意你说些什么,我更在意你屁股坐在哪一边。如果我每天穿着媳妇洗的衣服,带着媳妇做的饭菜,却总替隔壁大姐操心,那多半我是有点问题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小孩子都能明白。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4 18:33:54
前面讲身份的事,感觉还有许多可以聊的。比如跨身份的爱情,自古就备受追捧。比如美女与野兽,比如巴黎娘娘庙,再比如王生与画皮。当然,王生那是贪图美色,跟八戒喜欢嫦娥一个性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落魄书生爱上富家千金,那是最常见的桥段。古人讲门当户对,即便贵为天子,讨老婆也得从名门千金里找。这个容貌就没保证了,一不留神找到贾南凤那样的凤姐。所以即便三宫六院,也要钻地道出去偷腥。

当然,不仅是历史或者故事,现实生活中,这样身份差异大的结合也还是有的。有的过得好,有得过的不那么好,有很多因素。有的时候差异形成互补,而有的时候差异变成鸿沟。一种是融合,一种是抵抗。前者越来越亲密,后者越来越疏远。

前两天看到关了许久的少男少女们,在马路上搂搂抱抱,甚至情不自禁亲吻起来。最近我去做志愿者了,任务就是看见亲嘴的及时棒打鸳鸯。这活有点煞风景,我在想我是扮个哥斯拉突然从草丛里跳出来?还是化妆成某个明星来个横插一杠直接撬走?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4 18:46:05
人都是有身份设定的,这个设定的过程也许是个漫长的累积,也可能来自集体无意识。我是觉得人还是需要对自己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个相对明确的定位。这次疫情,很多志愿者真的很辛苦,那个防护服,完全是不透气的。前阵子上海有几天大雨,志愿者们还需要冒雨为大家服务,没有点担当,没有点责任心,是不容易做到的。这里边可能有些不完全是主观意愿,但一个人,在集体中,在这样的群体危机时刻,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使命感。平时他未必会觉得自己有多不可或缺,但在那个岗位上,切实是可以有种自我满足的自豪的。德里达讲到个体的一些行为的时候,他是完全从零度感情的纯客观去分析。也许这样的情怀,里边有私的成分,但事实上,还是闪烁着公的色彩。

相比之下,也有一些群体,正因为缺乏清晰的身份认定,在行为上不自觉容易陷入混乱。一个人没什么信的,最直接的表象,便是很容易受外界任何信息的干扰。我在想,是否我们把个体的意志看得太过崇高了?一个脱离了社会的个体,就跟人猿泰山一样,就这,也是有虚幻的想象成分。

今天我还在跟人讲,这样的防控,估计全世界也就我们可以这么做。这里边的某些元素,是很容易遭受诟病的。但是现在我觉得需要反思,一个极端推崇个体利益的社会,真的是人类先进文明的代表吗?五四以降,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忽悠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5 19:04:36
有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比如,今天我们讲的“善与恶”,跟一百年前,一千年前讲的是一样东西吗?我估计很少有人会去怀疑,我们一直在进行善与恶的评判,但似乎对于如何确定善与恶,其实是缺乏一个明确定义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讲一个宽泛的东西,甚至有时候在边缘部分,你都很难去判断。只不过似乎每个人都自信满满,以为对于善恶的判断是个简单的,常识性的能力。

那么好吧,首先,请你定义一下。先讲名嘛,名都讲不清楚,那就只能沦为某种试验性的,经验产物。而经验这东西,往往是存在偏见与偏差的。

举个例子,勤劳是善还是恶?大多数人肯定不假思索第一反应都一样。我们老祖宗的治家格言就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勤劳是种美德。闻鸡起舞,也是积极向上的。半夜鸡叫,这个是贬义的。其实以前地主也是很勤劳的,白鹿原里有挺好的描述。

现在很多年轻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你能说他们不勤劳,不好吗?价值观是在变动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存在观念上本质性差异的。

上面简单讲了些价值观判断上,我们的思维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讲这个,为的是引出私与公这两个概念。私与公,是天平的两端,人类的行为,思想,都是需要放在上面称一称的。一种大众的世界观,多半是折衷的产物。所以,当我们现在在作一些价值判断时,难免会有两个向度的偏差。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5 19:16:05
一天下来,晚上才有点空闲回复。
有时间讲讲,曾经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的实践。有绝对彰显个体诉求的,也有乌托邦一样群体生活的,中外都有。
从中可以探讨的,经历了这些实践,可以看见哪些未来的趋势,可以找到哪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实话,如同我上面讲某些定义,可能实质上的折衷,在社会组织上,可能最大的本质其实是平衡。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7 18:50:13
很多时候,想象总是与现实有太大的差距。当年聂圣 擂台风云的时候,有民间高手,类似今天马保国,去中国棋院堵门,结果被让九子还被杀得落花流水。这样的事情是非常之多的,天涯曾今有几位民科,挑战过什么永动机,水变油之类的,后来也就不了了之。总结出一个经验,叫不要拿你的爱好去跟人家的专业比。

这次上海的表现,就跟马保国,闫芳一样,精准防空,二十平米的奶茶店被捧上热搜,瓷器店里打老鼠之类。神乎其技,然而事实给了狠狠一记耳光。

捅了那么大篓子,花了那么大代价,动用那么多物资与人力,如果不吸取点教训,不看到点问题症结,那真是白瞎了。

第一个问题,一个体系,一个系统,要想运转流畅,必须要保证渠道畅通,保证相互之间的联动是有序,有目的的。人体就是最好的范例,那么多血管,那么多器官,这么复杂一个结构,在大脑指控下,完成那么多事情。这次看似问题在基层,乱相很多,不统一,各自为政,执行力不足等等。实质上是上下之间的联通出了问题,一个是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搜集与传递,二是应对能力太过薄弱。这根平时养尊处优,没经历过实战有很大关系。基层是锻炼人的地方,事情虽小,虽杂,但一样能体现个人能力。这本来是锻炼干部队伍的好场所,但是现在看,是有大问题的,有必要对基层进行整顿。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7 19:04:44
第二个问题:
从上至下,千万不要被忽悠。上层作决策的犹豫不决,下层执行的不当回事,不乱套那才奇怪。清零的关键是众志成城,你连个队都排不好,一个贴着一个,还插队。又不是抢啥好东西,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上赶着要变羊去。

共存这提法是出口转内销的,被某些网红专家当成了宝。是天真,还是其中有什么利益关系,这个咱不乱讲。但别人都躺平,就你搞清零,这个是很容易遭忌恨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也就算了。怕就怕各种阴招,就比如最近那对母女,半夜坐车到杭州,不去宾馆,直奔商场逛七个小时,至少从常理讲非常难以理解。

上海疫情的严重,跟大多数人的不重视是有相当大关系的。当然,主要原因是这玩意传播能力实在太强。但是其中认为因素,还是相当大的。在周边江浙都状况频出的情况下,上海人依然山外青山楼外楼,大小饭店爆满,很多人连口罩都不戴。

然后从上到下,都没个起码的危机意识。难道囤粮不是最起码的常识吗?以前别人讲我们深挖洞,广积粮,难道现在真太平到一点危险都没有?还是缺少那根弦,思想上松了,做什么都不会花百分百力气去做。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7 19:24:33
第三个问题

该讲科学,还是得讲科学。两三千万人,你得制定出最合理的策略来执行防疫,规避风险。你不能说一看到事情闹大了,急了,并肩子上了。那这种水平,顶多李逵,程咬金。管理在于精细化,在于精准化。

有时候需要讲究一点方法,不能一刀切。一刀切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交叉感染风险。网格化管理没什么不对,如果工作做到极细,那就是可以精准到最小的单位。

当然,客观上,发现问题总是有个滞后性,而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又特别快,在鉴别与防范难度上确实很高。那么就应该在内部加强样本筛查,对外严格把控上做好。上海之前老是以下火车进上海,啥都不用,直接就进作为吹嘘资本。这玩意一听就透着卖耗子药的味道,你又不是卖大力丸的,逞那能做什么。

事已至此,再多埋怨,批评,也是马后炮了。当务之极,还是要严格管控,已经这么长时间,这么大代价了,难道功亏一篑?就此摆烂?那遗祸的可是十几亿了。首先一点,民以食为天,如果能做到三天发一次物资,就有稳定排雷的基础,这是先决条件。其次,在措施上要有灵活性,增加信息采集,这样轻无症者可居家治疗,不用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但是在管控上,一定要做到严格隔离。第三,要完善特殊时期紧急处理事务的流程,规则,以及要锻炼出一支有能力的队伍,该上的上,该下的下,该奖的奖,该惩的惩。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才能让几千万人拧成一股绳。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7 20:15:02
@下上大神 2022-04-07 19:56:42
1、韩市长韩书记升迁之后,异地为官,上海高层的官员已经不会讲上海话,听不懂上海话。
2、近20年来,新上海人大量涌入,再加上房地产的大发展,上海弄堂文化已经成了古董。
3、现在社区的日常运转,分为物业和居委会二块,一般来讲,这些人并不是本小区的居民,其自身经济地位也处于上海底层。
4、城市“封控”,需要动员最基层的社区物业和居委会。小区物业是经济单位,没有这个责任。居委会,一个在编人员......
-----------------------------
上海的优点在吐故纳新,近代历史,上海与广州是两大开风气的地方。时尚也好,摩登也好,包容也好,这些对上海而言,更像是脂粉。实质上,上海的市井气一直都没断根。虽然新上海人进来,但这玩意跟奥蓉一样,也是不断进化,演变的。从早期的江浙地区为主,到现在的更加多元,上海的市民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在将不同的人同化。上海人的精神,既讲情,更讲利,在情与利之间,是有着精细打算的,这是上海人的精明,也是上海人的毛病。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对一个人世界观的拓展具有最大制约力的。而新旧上海人最大的差异毛病,在于乡土文化开始断裂,那种一方有难,八方守望的传统精神开始在高楼大厦间被分离,这其实也是资本造成的附加属性。

由此产生物业这种经营性组织,在上海人日常生活中,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居委,街道模式。这其实是对一代上海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2-04-07 20:29:56
再接上面

按道理讲,一个良好的系统的价值,远大于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至高无上的治理观,叫民不知有上面。最好的管理者,几乎是隐形的。文景之治,大概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当然,不干涉的前提是有个良好的机制。一个人没病,就不需要吃药,吃保健品,甚至不需要跑步,健身。

上海最近的几任,说老实话,存在感是比较低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叫什么,这跟以前没法比。上海在全国有比较好的口碑,说按制度办事,而不是讲人情。当然了,可能相较之下是要好一点,但是否经得起考验,这次给出答案了。

一个是上海的体系,远没到优良的地步。二是上海人的素质,其实也并没高到哪里去。那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就如我讲的我对苏州良好印象的破灭一样,为什么那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市民素质有点堪忧?

我之前曾经天真以为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性,素养。现在看,可能问题的症结并不在教育。或者说一个人的素养,不是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可以练成。

我还是觉得,当一个群体受历史的遗留影响,强大到足以影响几代人时,那么这个群体的精神,是需要治疗的。什么影响呢?一是受创的自卑,包括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个心理病症,当然,也包括最底层市民。第二个是传统价值观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义的判断。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