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9子诸王定分诗解2圣人制礼尊嫡卑庶教以义方忠孝恭俭

字数:192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13 20:45:20 更新时间:2022-10-17 10:44:26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10-13 12:45:20
《贞观政要》卷9子诸王定分诗解2圣人制礼尊嫡卑庶教以义方忠孝恭俭

题文诗:
贞观十三,年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

有逾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昔,

圣人制礼,尊嫡卑庶.谓之储君,道亚霄极,

甚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共之.

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此所以塞,嫌疑之渐,

除祸乱源.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

知有国家,必有嫡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

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如不明立,定分遂使,

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徒,承机而动,

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伏惟陛下,功超万古,

道冠百王,发施号令,为世作法.一日万机,

或未尽美,臣职谏诤,无容静默.臣乃伏见,

储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见闻,不以为是.

左传有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

义方之谓.汉窦太后,及昔景帝,不识义方,

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城,苑三百里,

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巨万,出警入跸,

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陽王,

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

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

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

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此乃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太宗于是,

深纳其言.义方真情,真情童真,情真义正.

【原文】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①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②。谓之储君③,道亚霄极,甚为崇重,用物不计,泉货财帛,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国家,必有嫡庶。然庶子虽爱,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伏惟陛下功超万古,道冠百王,发施号令,为世作法。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谏诤,无容静默。伏见储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见闻,不以为是。《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④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⑤,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复道弥望,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⑥,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陽王⑦,几至于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仅乃获免。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
【注释】
①逾:超过。
②尊嫡卑庶:嫡,宗法社会中称正妻为嫡,正妻所生之子女叫嫡生。后引申为正宗的意思。与嫡相对的是庶,即妾。妾所生子女为庶子。尊嫡卑庶意思是尊重正宗,不重旁支。
③储君:即皇太子。
④窦太后:汉文帝之后。
⑤梁孝王: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名武,谥曰孝。
⑥出警入跸(bì):帝王出称警,入称跸。出警入跸泛指帝王的车驾护卫。
⑦淮陽王:名钦,汉宣帝的庶子。
【译文】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因为每天供给魏王府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太子,于是向唐太宗进谏说:“古代圣人制定的礼义,是尊重嫡子,不重旁支的。作为太子,地位极其尊贵,日用的东西与钱财货物不加限制,跟君主没有什么两样。庶子地位低下,不得与太子一样享受同样多的俸禄,这也是用来防止嫌疑,以便根除祸乱的根源。可是古代的圣王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然后才制定国家法律。他们知道有国家,必然有亲疏贵贱,虽然一般人的子女也值得疼爱,但不得超过尊贵的太子,这种法体必须尊崇。如果不能确立各人的名分,就会造成应当亲近的人却被疏远,应当尊敬的人却被冷落的局面。这样,谄媚取巧之徒就会乘机兴风作浪,以个人恩怨危害国家,捕风捉影。臣希望陛下为国家制定明确的法令,颁布执行,让您的功勋流传千代,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陛下日理万机,或许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我的职责是指正您的过失,不容许有沉默不言的时候。我发觉供奉给太子的东西比魏王还少,朝廷上下听说了这件事后,都觉得做得不妥。

《左传》上说:“我听说爱孩子要用礼义来教导他。'忠、孝、恭、俭’,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过去汉代窦太后和汉景帝不知道'义’中所蕴涵的道理,于是娇宠 梁孝王,封给他四十余座城池,封地达到方圆三百余里。梁孝王骄纵奢侈,大肆修建宫室,他的宫室四处可见,所费钱财更是数以万计,他出入都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谁知他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宣帝也娇惯淮陽王,差点造成汉的败落,最后仰赖退让之臣的辅佐,才获得幸免。何况魏王年龄还小,涉世未深,我希望皇上经常用礼义加以训导,选择良师教他兴亡成败的道理,既接受礼义方面的教导,又接受文学方面的熏陶。这样既通过忠孝进行教育,又用道德礼义加以约束,必然能使他成为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的教化方法。”太宗听了他的话,十分赞许。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