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看三国之——了不起的陈宫

字数:6707访问原帖 评论数:3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4 00:51:49 更新时间:2022-08-24 01:03:11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3 16:51:49

三国演义里的陈宫是一个重要人物,多次推动剧情发展,如果三国演义所叙述的全是真事儿的话,那么历史怎么走法,全在他的几个瞬间的心理活动便决定了。最著名的是捉放曹,时任中牟县县令的陈宫,抓住了受通缉的朝廷要犯曹操,他若将曹解送京师向董卓请功,历史便改写了。可是陈宫经过一席谈,认为曹操是位胸怀大志的济世之才,不但放了他,还弃官跟曹私奔回乡,预备起事反抗残暴的董卓。翌日二人路过吕伯奢庄,陈宫亲眼目睹曹操因一点疑心屠杀故人全家的暴行,才知其人的冷酷和凶残不在董卓之下,本想乘夜杀之,几经心理斗争后又放弃了,遂不告而别,与曹操分道扬镳。那晚如果陈宫狠狠心一剑砍了曹阿瞒的头,历史岂不又改写了?以后陈宫为解徐州之围,挑唆吕布袭击曹操的老巢兖州,不但让曹操几无容身之处,还间接地帮助刘备取得了徐州,进入到争夺天下的诸侯的行列,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刘皇叔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成功里面不能说没有当年陈宫的贡献。
然而历史却不尽如此,别的不说,最重要的一条“捉放曹”很大程度上便出自小说家的演绎。根据史书记载,捉放曹是真有的,但中牟县县令却不是陈宫,是谁不知道,那位改变历史的无名英雄没有留下姓名。而他放走曹操以后,仍旧留在中牟县当他的县令,并没有跟曹一起走。至于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之事,史载也是有的,但说法不一:有说吕伯奢不在家其子及宾客欲抢劫曹操财物被曹所杀的,有说曹操因罪在身恐被加害连夜杀死数人逃遁的,都没有提到目击证人陈宫的存在,此系小说虚构显然。
那么历史上的陈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罗贯中为什么会把捉放曹的故事安在他身上呢?我们想解开这个疑问,就得离开文学,到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所在。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3 16:53:02
陈宫在历史上第一次出场,不是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而是在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引用的史料《世语》(此世语非世说新语,乃魏晋世语也)中。当时是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这一年发生了不少大事,先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杀死了董卓,旋即卓将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攫夺了朝政。与此同时在山东,青州黄巾军百万人攻入兖州,杀死了州牧刘岱,岱部将鲍信万潜等逃往东郡投奔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并拥立他当兖州牧,曹操在他们的帮助下(鲍信与贼力战斗死,付出了生命)击破黄巾军,收降三十余万众,占据兖州,掘到了争夺天下的第一桶金。而此役中陈宫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国志本传未记,语在《世语》:

“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世语的这段记录,乃是陈宫与曹操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场对手戏。陈宫此时的身份为何?他是东郡太守曹操的部下,还是刚刚去世的兖州牧刘岱的部属?世语没有说。都有可能。据魏国人鱼豢所著的典略记载,陈宫乃是东郡人,而曹操于191年入主东郡,那么本地人陈宫被曹用作幕僚的可能性更大。两人直到191年才相识,189年发生在中牟县的那场“捉放曹”的好戏显然与陈宫无关,放走曹操的中牟县县令另有其人,凭此一证足可判断。
陈宫劝说曹操以及游说鲍信等人的话,无非就是些良禽择木、贤臣择主的老套,跟后来陈登劝刘备领徐州牧的话差不多:天下大乱,曹将军是命世之才,把兖州交给他,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我们跟着明主建功立业也可封妻荫子。鲍信们听了点头称是,于是曹操就从郡守升官做了州牧,从地委书记一跃当上省长了。显然陈宫对曹操掘到第一桶金是有大贡献的,而曹操亦亲善重用陈宫,去兖州后将东郡交给陈打理,让他做了地委书记,这事在三国志吕布传里有记载。

如此看来,陈宫既没有在中牟县放过曹操,也未曾亲睹其手刃吕伯奢全家的惨景,他们的交往是从曹操来到东郡开始的。此时的陈宫对曹操的印象很好,认为他是一位能安天下的大英雄,明主,积极为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辅佐,而曹操对陈宫亦颇器重。两人的关系如果一直这样维持下去,陈宫就是和郭嘉、荀彧、程昱等人同列的谋士,替魏武帝开基创业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地位绝不会比那几位低。然而仅仅两年以后,陈宫就同曹操彻底决裂,永远走到了魏武帝的对立面。
那是在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2年,正当曹操为报父仇率领大军东征徐州,一边与陶谦及来援的刘备等军大战,一边残酷地屠杀徐州人民时,奉命留守东郡的陈宫突然反叛了。此事三国志武帝纪只有一句话:“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更详细的记载在三国志吕布传中:

“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

乘曹操征陶谦的机会造反的有好几位,起关键作用的是陈宫。你看他劝说张邈的话,和两年前劝说曹操的话何其相像?都是英雄适时、机不可失之类的纵横家的套话,功利之心昭然。良禽择木而栖,陈宫这只“良禽”两年前才选择了曹操这棵大树,为何时隔不久又看上了别的“木”?他既深得曹操信任,统领重兵屯守东郡,为何又要胁同他人造反?他积极策划,努力奔走,把一个名声不好有勇无谋的吕布迎来当兖州牧,合力对付他辅佐了两年的明主曹操,究竟打的什么算盘?三国志没有写,读者却不得不问一问。因为世界上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纵然在东汉末年的乱世背信弃义是家常便饭,似陈宫这般对曹操前后态度转变之大也是很罕见的。陈宫可不像吕布,三姓家奴,有奶便是娘。据典略载: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

既然刚直烈壮,所交皆海内知名人士,显然不是一个朝三暮四的小人。陈宫之弃曹操,投吕布,一定是有原因的。典略用了三个字“后自疑”,这个“自疑”很耐人寻味。陈宫自疑些什么呢?作为一个主公,曹操是非常称职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比那个吕布不知强上多少倍。陈宫从191年始随曹操,到194年已逾三年,怎么会不了解呢?你看跟随曹操的人有几个反叛过他?想建功立业,名垂竹帛,曹公这棵梧桐树是良禽们的最佳选择。而陈宫却舍美玉而就顽石,离开梧桐树去钻草稞子,结果是“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失算若此,虽平庸人不为,智谋出众的陈公台何以会干这亏本买卖呢?不合理呀!
那么是曹操不信任他了,让他“自疑”吗?更不会了,曹操如果不信任陈宫,怎么可能自己出征在外却把重兵交给他防守城池呢?可见曹操一忽儿也没有不信任过陈宫,他是把陈公台当成自己的肱股之臣看待的。所以我认为陈宫的自疑必须反过来看,他疑的不是曹操信不信任他,而是他自己还该不该信任曹操,该不该把一个刚直烈壮的“名士”的理想抱负寄托在这么一位主公身上。
有那么巧的事吗?陈宫早不反叛,晚不反叛,单挑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反叛?从192年入主兖州到194年征陶谦,这两年间曹操不知和别人干了多少架,率众远征让老巢空虚过多少回都平安无事,为什么偏偏这次出事儿了呢?

因为这次曹操干的事儿太缺德了。为报私仇,迁怒黎民,拿不住杀死他父亲的陶谦(此事的原委史书亦有争议,有说陶谦杀的,有说陶谦的部将为劫财杀的,我在“火看三国曹操卷上”叙述过)就拿无辜的百姓开刀,大肆屠杀,鸡犬不留,太过分了。连以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也不得不如实记录太祖征徐州时“所过多所残戮,”魏武帝在公元194年犯下的反人类罪是谁也无法抹掉的。
那么,一种符合情理的猜想就出来了:陈宫当初看中了曹操是一位能“宁生民”的仁君,能“安天下”做大事的明主才跟他。现在证明打脸,亲眼看见他向人民挥舞屠刀,仁君的人设完全崩塌,像这种残暴不仁,心中只有自己的“明主”不跟也罢,安天下的大事不做也罢。于是两年前热烈欢迎曹公入主兖州的陈宫变心了,从背后捅了正在徐州杀人杀得快活的曹操一小刀,将兖州牧的大印双手捧给了从无交情的吕布。他宁可把兖州牧的大印献给三姓家奴,也不留给屠杀过人民的魏太祖!
当然我只是猜想,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就是陈宫反叛曹操的动机。历史必须严谨,不能单凭猜想就胡乱给谁戴上“为民请命”的高帽。但是小说可以虚构,当年罗贯中老师读三国志读到此处,恐怕也产生了和我类似的猜想,觉得陈宫很可能是出于对曹操的愤恨而改弦易辙的,刹那间灵感迸发,决定以陈宫为原型塑造一个为民请命的“义士”形象。于是中牟县县令也给他当了,杀吕伯奢全家也有他在场了,遂让史书中着墨不多的陈宫摇身变为三国演义里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文学人物。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3 16:53:42
陈宫背后捅刀的结果,使曹操不得不从徐州撤军,回师与“叛军”争夺兖州大本营。从那以后直到198年,陈宫一共辅佐吕布四年,周旋于刘备袁术等诸侯之间,与他们时敌时友,却至始至终跟曹操作死对头,打得不可开交。吕布无谋,又不用陈宫的计策,和足智多谋的曹公打仗自然胜少负多,一步步丢城失寨,终于落到兵败身死的田地。
按三国演义的写法,陈宫对吕布是相当忠诚的,处处为奉先着想,还帮他设计夺取了刘备的徐州。然而典略里的一段记载却显示陈宫对吕布未必那么忠诚,他曾“涉嫌”卷入过一桩企图谋杀吕布的兵变……
那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吕布刚刚夺取徐州州治下邳不久,部将河内郝萌突然反叛,率兵围攻吕布的官邸,却被大将高顺击退。之后郝萌部将曹性同高顺联手杀死了郝萌,将其首级送给吕布。吕布问曹性何人与郝萌同谋,曹性言曰:“萌受袁术谋。”又问:“谋者悉谁?”曰:“陈宫同谋。”典略的原话是这样写的:“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按曹性的口供,郝萌反叛系袁术指使,袁术是吕布的死对头并不奇怪,而陈宫竟然参与了同谋,这真令人吃惊!果然如此,那陈宫的人品可要打个大问号了。先投曹操又反曹操,后投吕布再反吕布,似这般反复无常与三姓家奴又有何异?难道刚直烈壮的陈公台跟随温侯以后,近墨者黑,也学到了奉先的“优良品德”了吗?关键是曹性说出此话陈宫脸红了,你没干亏心事你脸红什么啊?
典略的记载真是非常有意思,郝萌叛乱三国演义没写,估计罗贯中觉得这段材料对陈宫的形象有损,弃用了。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怎样呢?陈宫他有没有参与郝萌的叛乱呢?不好说。不能光凭曹性的一面之词给陈宫定罪,毕竟吕布也不相信不是?吕布没有追究这件事,脸红就脸红呗,脸红有很多种解释,可以是羞惭,也可以是气愤,不能因为陈宫脸红了就认定他参与了叛乱。何况那曹性也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他早知郝萌勾结袁术,为什么不来报告?形势不好了才来反水,这种人的话不足深信。焉知他不是和陈宫有仇借机陷害呢?奉先没有追问下去,可见他还是信任公台的。

退一步说,假如曹性的指证有些影子,陈宫跟郝萌的叛乱确实有关,即使未曾参与,至少知道点内情,却不来向吕布告发,听之任之,作壁上观,这种可能性也未必不存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陈宫这个人呢?对他前面的背反曹操是不是得重新评价呢?罗贯中送给他的那顶“为民请命”的高帽可不可以摘掉了呢?
恐怕要一分为二地看,为民请命和忠于主公未必非得捆在一起。为民请命是永恒的,而忠于主公则要看这个主公值不值得忠。陈宫始随曹操,看中了他是位安天下宁生民的明主,可后面发现不行,心狠手辣,视人命如草芥,遂弃之而去,投了吕布。这位倒是没有曹操狠毒,却胸无大志有勇无谋,对自己言不听计不从,摆明了是个无用之人,迟早给人家送上人头。陈宫运气不佳,几番未逢明主,对吕布失望之余又生出良禽择木的意思也难怪他。而他纵使萌生过这点意思,毕竟也没真干不是?以陈宫“大将”的地位,他如果决心勾结郝萌发动一场兵变,奉先恐怕难逃毒手吧,恐怕就不是一个高顺能摁得下去的吧?所以此事还系子虚的多,吕布不相信曹性的供词,他难得的没有犯糊涂。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3 16:54:47
吕布和陈宫的关系并未受到这次暧昧事件的影响,两个人继续并肩战斗,同曹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下邳城破白门楼下双双被擒,一起押解到老冤家曹阿瞒的座前。这个时候的陈宫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而他也迎来了一生中的高光时刻,用一场慷慨悲壮的谢幕被历史和文学永远铭记。以下是三国志吕布传中的叙述:
“太祖之禽宫也,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
以下是鱼氏典略的叙述: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两段记载,一略一详,而相似度极高。鱼氏典略在先,陈寿三国志在后,此系三国志引用典略显然。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基本上是照抄典略,几乎未作发挥。曹操与陈宫的这场对手戏蕴藏了丰富的信息,文学性戏剧性俱佳,两个人物的性格从他们的一问一答里已经展露无遗,确实不需要小说家画蛇添足。大获全胜的魏太祖面对沦为阶下囚的昔日部下陈宫,并不急于处裁,犹如猫儿戏弄捉到手的耗子,极尽轻讽嘲谑威胁之能事,慢慢地消遣那厮。你看他,一谓二笑三四曰,何其得意,何其轻狂?那副得势不饶人,非要把失败者的脑袋往裤裆里按“玩死你!”的嘴脸实在难看,活脱脱就是戏台上的大白脸奸臣毒辣狡诈的原型!
可是陈宫呢,实在了不起!屠刀架在头顶,不怕,不怒,不卑,不亢,不哀,不伤,不求你看在往日情分饶我一命,连老母妻女的死活也随你裁处,态度至始至终从从容容地,让那猫儿玩不到耗子,自己枉做小人,讨个老大没趣。这场对手戏,陈宫完全占据了上风,在历史最后分派给他的这块舞台上,他是主角、正角,魏太祖曹阿瞒是配角、反角,后者的阴险虚伪衬托了前者的光明磊落。

我还记得电视剧三国演义“白门楼”一集,陈宫与曹操结束了那场最后的对白,跟随刀斧手头也不回地走下城楼,曹操追在陈宫身后,一迭声地叫喊“公台,公台!”此时按史书和小说陈宫是不该回头的,但电视剧加了一个合理的虚构,让陈宫在台阶上停住脚,回头与曹操来了一次无言的对视。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却在心中同时回响起多年前对方说过的一句话。曹操想起的是陈宫在中牟县释放自己时的肺腑之言:“我愿舍此小小县令,随公去做大事!”而陈宫想起的却是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后的泼胆狂言:“宁使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火曰:这个镜头,加得很好。它让时光倒流,让两个冤家回到了相逢的最初。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曹操或者陈宫,此情此境你会想起那人说过的哪一句话呢?还有什么话比这两句话更准确地凸显他们的性格呢?镜头里锁定的这一刻,既是两种人格的对照,亦是两种人生的对比。论人生,曹操比陈宫成功得多。论人格,陈宫却比曹操高尚得多。在三国时代说到智谋、功业陈宫都不算厉害,可他的人格魅力却远远超过许多“厉害”的人物。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有原则,有操守,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功名定成败。我喜欢陈宫,三国志没有陈宫传,这篇糅杂了历史、小说和影视剧的文字就算是我为陈公台奉献的“别传”吧。


2022/4/3
三支铅笔斋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9 09:53:19


陈宫:我愿舍此小小县令,随君去做一番大事!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09 09:54:12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4-23 12:16:16
吕布审陈宫之威虎山版——


吕布:脸怎么红了?
陈宫:精神焕发!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5-01 09:41:27
劳动节提一下陈宫台~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6-24 12:37:59
陈宫并不喜欢刘备,不知道什么原因,按说刘备应该符合陈宫心目中明君的形象。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2-08-19 10:27:52
我还记得电视剧三国演义“白门楼”一集,陈宫与曹操结束了那场最后的对白,跟随刀斧手头也不回地走下城楼,曹操追在陈宫身后,一迭声地叫喊“公台,公台!”此时按史书和小说陈宫是不该回头的,但电视剧加了一个合理的虚构,让陈宫在台阶上停住脚,回头与曹操来了一次无言的对视。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却在心中同时回响起多年前对方说过的一句话。曹操想起的是陈宫在中牟县释放自己时的肺腑之言:“我愿舍此小小县令,随公去做大事!”而陈宫想起的却是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后的泼胆狂言:“宁使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火曰:这个镜头,加得很好。它让时光倒流,让两个冤家回到了相逢的最初。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曹操或者陈宫,此情此境你会想起那人说过的哪一句话呢?还有什么话比这两句话更准确地凸显他们的性格呢?镜头里锁定的这一刻,既是两种人格的对照,亦是两种人生的对比。论人生,曹操比陈宫成功得多。论人格,陈宫却比曹操高尚得多。在三国时代说到智谋、功业陈宫都不算厉害,可他的人格魅力却远远超过许多“厉害”的人物。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有原则,有操守,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功名定成败。我喜欢陈宫,三国志没有陈宫传,这篇糅杂了历史、小说和影视剧的文字就算是我为陈公台奉献的“别传”吧。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