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明月大概利率是个烂片——-顺便征集下明朝军事制度史料

字数:2470访问原帖 评论数:1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6 18:30:37 更新时间:2022-04-12 04:12:48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0:30:37
最近正在搜集明朝的军事制度的史料,恰巧看见了山河明月的片花,我预料大概率该片是这个烂片。
历史剧我反对瞎改,因为该多就会出很多bug,前后矛盾会影响整合剧情的和谐。
朱元璋1368年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这个时候政局还不稳,多年颠沛流离,我们知道他们后面还有很多仗要打,主人公们应该也是对未来走一步看一步,他们处处以大局已定的神态示人,令我无法信服,个个有着穿越剧主人公的气定神闲。
服饰方面太过华丽,这自然是为了赏心悦目,但万全脱离现世,没有层次感,刚称了帝就一夜暴富了,心理上剧情上一点过度都没有。最讨厌剧中人一尘不染的样子,军官士兵的衣服都是天天新换的。1368年朱元璋称帝,此时朱棣8岁,整个各国家的生产还没有恢复呢,而且古人的衣服是不可能染成今天有荧光剂的明丽颜色的,很多天然染的都易褪色的,连盛世的贾府都有半新的衣服和家具的。而且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的富强,人物换好衣服,住好房子不是更有层次感么?
片花中对朱棣有大段感情描写——三角恋。朱棣和他的皇后感情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楷模了。那就没有发挥空间了啊,必须强拆重建。我个人认为他俩应该是青梅竹马的,年少颠沛流离的患难与共却是不被欣赏,好多人就喜欢放荡不羁的一见钟情。这充分反映了笔者们不理智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是深深的包容理解,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利益基础上感情。乱世中的人朝不保夕,没有那么多时间恋爱,他们的爱情更应该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在很多人眼中,从底层军官大头兵开始,更能凸显男人的血性,朱棣于是成了大头兵——炮灰。朱棣11岁被封王,连现代人炫耀的时候都要夸大下父祖的功绩。天皇贵胄出去做大头兵,那他所在的小分队,一定能捡不少现成,这样才更符合实际的。有明一代的军二代们能世袭祖职,哪个从大头兵开干了,连戚继光都世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不丢人。更何况皇帝的儿子,从大头兵干,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军中比武基可以有小旗总旗干。
鉴于一个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剧,编剧导演们却用大段的笔墨去写狗血爱情,编剧的文学修养实在有限,审美高度很难期冀。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1:00:40
明以武功定天下,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
明朝建国后,有些地方进行民事化管理,设县府州,有些地方,尤其是军事重地,边疆地区,实行军事化管理。明朝辽东尤其如此,整个地区都是军事化管理地区,曾有过短暂的小范围的设县,后来全变成卫所制。山海卫(今山海关),宁远卫(今辽宁兴城)沈阳中卫,铁岭卫等20个卫,卫下有所,卫上有都司住所。
朱元璋生于底层农民,他的理想是好的,希望减少人民负担,所以让军队闲的时候种地,有仗打了就打仗,自给自足。但这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如果他出身一个作坊里的技术工人,他或许会理解分工的好处。历史的发展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明后期的募兵制,将门家丁的出现,都证明了专业化的军队是更有战斗力的,更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1:51:52
明朝的士兵早期都是出自军户。一户一人当兵,全家都是军户。十个士兵为一团体,长官为一小旗,五个团体五十人,长官为总旗。绣春刀里的王千源就是个总旗,没有品级,心心念念的要承袭父亲的百户。百户,顾名思义,下面有一百个人,实际是两个总旗,加上10个小旗,2个总旗,一共112人,加上他自己是113人。百户是正六品年奉120担,工资不算低了,而且状元从基层开始干也高不过这个官的。名将俞大猷,本想从科举出仕,考中秀才后积极准备考举人,但是父亲去世了,不袭职就没有经济来源了," 家贫屡空,父殁,弃诸生,嗣世袭百户。”没办法承袭了百户,他还不甘于躺在祖先的功劳簿吃老本,又去考了武举。因此直接升为千户。正千户是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他是一个大小脑都发达的武将。他不仅武功高强,可以与少林寺武僧切磋,在带兵打仗还颇有建树,戚继光在蓟镇大败董狐狸的车镇就学自他。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2:16:00
明朝的一些官制有点复杂,我现在的理解是,军事行政区的管理,从下到上是士兵,小旗,总旗,百户(正六品),千户(正五品),卫镇抚(从五品),指挥佥事(正四品),指挥同知(从三品),卫指挥使(正三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使(正一品)。打仗的时候,这些武官,指挥佥事,使指挥同知等去带兵,暂时充将军副将等,打完仗回来,印信一交,将无专军,军无私将。以此方式想防止地方武装势力的形成,在当时作用还是有限的。后来边疆战事频发,常备的统兵之将固定化,有常年充任的总兵,参将,游记将军等,例如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都长期人地方军区的总兵。
常年与蒙古作战,辽东军官经常战死沙场,迷路的杨照,王治道追耍脾气的朗得功,在遭遇蒙古游骑后,双双血战而死,后来万历的爱将李如松,也因为追击蒙古骑兵,中伏而死。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2:25:51
李如松是个血性的男子,即使当总兵也要身先士卒,亲自提刀上阵砍人,碧蹄馆,在敌我人数悬殊的情况下,亲自殿后,最后一战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家族的陵园里只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什么劣迹不像他父亲毁誉参半。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6 12:31:39
大明朝1565年,时任山东巡按按御史李辅,上疏在辽东与朝鲜交界处,凤凰城加强管理,增设卫所,可以防御建州女真,保障朝鲜京辽东到北京的贡道畅通。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7 19:50:37
小人的悲凉是历史画卷的永恒底色。今天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李友升心心年年想着跟李成梁出征立功,临走对相好的父亲说:“叔,等我立功回来有了钱,就娶翠花过门。”战场上斩首一级,还有事先带着的人头,两级换了100两,原来出赛捣巢时,翠花被土蛮抢走了。钱有了,奔头没了,只能在夜店里醉生梦死了。后来李如松在父亲那里救了一命,免于军法,在出征朝鲜时为报答李如松,舍命战死了。翠花也不知道是生是死。还有一个明朝的民女被蒙古劫走十八年,后因为蒙古丈夫因丢失了羊怕蒙古头领责打,跑到边境,投降明朝,才得以回家。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9 10:15:00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09 10:32:24
为了更好的巩固边防,明朝对整个辽东都进行军事化管理,所有人都是军户,所有的土地都是军屯的土地,属于是国有土地。最后没有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却令底层军户苦不堪言,滋生了各种腐败,军事集团却日益成型,强大。
以祖大寿的武职选簿为例,看下军职的承袭。“但由舍人起”,有资格袭职的必须为嫡长子,称应袭舍人,其他称舍人。他的父辈祖成训,祖成教因为不是家中嫡长子,不能承袭祖职,从家丁干起。祖成训在镇静堡斩获一级升为小旗,大清堡斩一级升总旗。有资格袭职的可以袭职,没有资格的可以积攒军功给后代争个可以袭的职位。最终他的儿子祖天寿承袭了指挥佥事。明朝还实行“罚弗及嗣”的原则,排队袭职的越来越多,最终只能是越来越腐败。
楼主:芭蕉不语风嗖嗖  时间:2022-04-10 11:54:41
朱元璋在历史中到底什么样子呢?我个人认为他因为文化只是实在有限,他很偏执,固执,而且他后来也不是底层人民的代表,最后得了天下依然是大地主的代言人,但他普及教育的理想还是很值得赞赏的,但是底层农民赋役重繁,哪有精力去学习,即使学而优则仕,体制内的官员薪俸又低。两头都没有活路,通过科举上升,最终不是饿死,就是贪污被杀,最后官吏要么是利益集团的子弟,要么是投靠者,踁踁自好者,没有几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