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字数:248511访问原帖 评论数:10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1 21:49:58 更新时间:2022-09-26 07:04:01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1 13:49:58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1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帝嬴政(1)为了彰显秦朝的强盛和稳固,在丞相李斯(2)、中车府令赵高(3)和他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4)的陪同下,自咸阳出发,南出武关(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也是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东巡。
秦始皇这次巡游天下,前后历时近一年,行程一万余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是秦皇嬴政巡游路线和用时最长的一次。除了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张以外,秦始皇还有一个久未实现的夙愿——那就是去东海寻找他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仙药。
一路上,始皇帝嬴政的巡游车队在精锐的铁甲骑兵前后簇拥下,威武雄壮,旌旗飞扬,浩浩荡荡延绵十数里。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及百姓皆箪食壶浆,夹道迎送,山呼万岁,一片歌舞升平,安宁祥和的景象,令秦始皇嬴政深感欣慰。
东巡队伍出武关先向东南方向行进一千五百里来到南郡(今湖北荆州市),始皇帝嬴政于此地视察民情,安抚百姓,然后再向东走五百里到达云梦(今湖北孝感市云梦县)。由于此地距离九嶷山舜帝陵尚有一千五百余里,秦始皇便在云梦筑起祭台,面向正南方的九嶷山(5)遥祭虞舜(6)。祭祀完毕,再从云梦出发向东南方向继续行进七百里到达九江郡(今江西九江市)。
嬴政颇有兴致地登上雄奇瑰丽的庐山观赏大好河山,稍事歇息后,下山再乘楼船沿长江顺流东下一千余里到达丹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然后由此地乘船走运河南下七百余里,经钱塘江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
大禹乃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伟大先祖,也是秦始皇嬴政崇拜的大英雄。嬴政率众臣登上青葱瑰丽的会稽山,虔诚地祭拜大禹(7),照例命人作文刻石为自己歌功颂德,记载这次东巡之行壮举,然后派出数千人分乘几十艘大船,去海上各岛屿寻访炼丹的仙人道士。然而,数十天过去了,秦始皇并没有寻找到他日思夜想的长生不老仙药,心中极为失望。
(未完待续)
注释: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后世尊称“千古一帝”。
(2)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3)赵高(?-前207年),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乘舆诸车,是秦始皇最信任之人,秦二世时任丞相。
(4)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3年。
(5)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得名于传说中的舜帝南巡。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水经注》说:苍梧之野,罗岩九峰,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嶷山。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山下,葬于九嶷。
(6)舜,虞氏,史称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五帝之一,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
(7)禹,夏后氏,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来禹陵祭禹。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1 15:02:27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2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是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秦皇嬴政独自站立于景色秀丽的会稽山顶,面向东方,驻足良久。虽是仲夏季节,天气炎热,但他却觉得冷风习习,透入骨髓。秦始皇眉头紧锁,满腹心事,沉默不语。他深邃的目光最后一次向着东海方向深情地眺望,然后率众臣下山,于江乘(今江苏南京栖霞区)乘船顺长江东下五百里,出海向北行驶。
秦始皇的船队沿海岸行至琅琊(今山东青岛东南)停留十数日,再继续向北绕过成山(今山东威海荣成县)进入渤海,然后转而西行到达芝罘(今山东烟台芝罘区)。
就在此时,刚毅好胜的秦皇嬴政听说这一带海面上经常出现一头巨大海怪,兴风作浪,力大无穷,人皆恐惧,于是豪气大振,命全部战船备好强弩,深入海上寻猎这头海怪。数日后,船队果然在海面上发现一只巨大的黑色海兽,这只怪物身长十余丈,头顶竟能喷出十数尺高的水柱,十分怪异,海兽在水中游动起来犹如战船,劈风斩浪,行动迅速,甚是骇人。
秦始皇闻听寻到了怪兽,当即下令战船冲上前去,从四面将那海怪围住,一起发射强弩。一瞬间上千支利箭射向海怪,那海怪身中无数箭矢,疼痛得摇摆身躯,掀起滔天巨浪,往深海逃去。战船紧追不舍,一直追出数十里,海兽终于力竭而亡。
秦皇嬴政命士兵将海兽拖回岸上,数百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把海怪拖上海滩。嬴政亲往观看,只见这只巨大海怪犹如一座小山丘一般,死后依然张着血盆大口,伤口处流出的油脂竟浸润了大片滩涂。始皇帝见战胜了海怪,龙颜大悦,遂下令全军登船西进,踏上了巡游的归途。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中旬,秦皇的船队于平原津(今山东德州黄河古渡口)靠岸停泊,东巡队伍由此地改走陆路继续向西进发,打算按原计划经邯郸返回咸阳。不料,始皇帝嬴政于此时突发疾病,仪仗车马走到广宗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广宗县)时,秦始皇病情急剧加重,只好暂时住进沙丘宫附近赵国时期建立的离宫治疗。然而,虽有随行御医全力施治,始皇帝的病情依然迅速恶化,眼看不治。
(未完待续)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2 13:19:25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3
第一回:秦皇嬴政东巡天下未遂愿 病危暂驻沙丘宫嘱托后事

秦始皇嬴政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他把最信任的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传到病榻前,对二人说道:“朕患顽疾已久,多年来遍寻长生不老仙药未能如愿,甚是遗憾。朕如今突发沉疴,恐怕不久将见先祖于地下矣!”
李斯劝慰始皇帝道:“圣上乃万乘之躯,有上天护佑,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请皇上安心养病,不必多虑。”
嬴政听了,闭目微微摇头,喘息片刻继续说道:“朕在位三十七年,称帝一十二年,登基以来,开疆扩土,扫平四海,威震八荒,天下安定,朕甚感欣慰。然如今朕最放心不下的,便是百年之后谁人可继帝位,捍卫和传承朕的江山基业。”
秦始皇的诸位公子中,长公子扶苏(8)被大臣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太子之位的人,秦始皇嬴政也早就属意于扶苏,多次在大臣面前夸奖扶苏宽厚仁和,文武兼备,可当大任,并让扶苏经受历练,熟悉朝中军政事务。
然而,秦始皇嬴政还未立扶苏为太子,便在如何对待百家思想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上,与长公子扶苏产生了分歧,嬴政随即疏远了扶苏。
那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始皇帝嬴政发现有儒生借古人讽刺、非议朝廷,散布不满言论,引起民心波动,这让嬴政深感忧虑。为了压制不同政见,统一思想,秦始皇打算采取强硬措施,于是,他召见丞相李斯,询问对付儒生的办法。
李斯对此早有考虑,他认为儒生的学说严重影响了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必须严加惩处,遂向秦始皇奏报道:“启禀皇上,自古以来,各朝各代法律皆不尽相同,是按照本朝实际情况所制定。现在天下安定,政令畅通,百姓致力于农工,读书人应遵循朝廷法令。但是如今,儒生不去宣传我大秦法令,却去倡导效仿古法,非议朝廷,这是迷惑百姓,扰乱社稷。臣以为,过去天下之所以纷乱争战,正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思想,诸侯各自为政,纷纷发难,宣扬自己的主张。而今皇上平定天下,统一法令,而儒生不但依旧用各种学说议论、攻击朝廷,倒行逆施,反对郡县制,而且口是心非,在朝堂之上赞颂皇上,走出朝廷却在民间大发诽谤言论扰乱社会。如果这种行为不严令禁止,那么皇上与朝廷的威望就必然受到损害,儒生与百姓就会结成党羽反对朝廷。
所以,下臣建议,凡不是秦代所著史书以及《诗》、《书》、百家之言的书籍应全部焚毁,胆敢私藏禁书和私下宣讲《诗》《书》者判死罪。称颂古法而诽谤我大秦者灭九族。朝廷官吏查办此事不力者,与诽谤朝廷者同罪。如此,方可保海内平安,思想一致,社稷稳定!”
(未完待续)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3 13:00:43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4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1)


始皇帝嬴政听罢李斯的建议,深以为然,他颔首说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以往连年鏖战,征伐六国,百废待兴,朕倒是轻视了这帮儒生的能量。为了稳定大局,迅速恢复秩序,必须采取雷霆措施予以严厉打击!”
于是,为了维护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始皇下令各地郡县悉数焚烧民间私藏的六国史书和百家著作,严禁谈论除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嬴政又下令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名对朝廷制度不满的儒生术士,在咸阳全部坑杀。
然而,秦始皇对儒生所采取的严厉镇压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强制统一了思想,表面上维护了社稷稳定,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摧残了文化学术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这是秦皇嬴政所始料未及的。但是,在秦始皇执政时期,由于他的威望和铁腕统治,这种苗头尚不明显,却为秦始皇之后的社会剧烈动荡埋下了危机的火种。
主张仁义宽容治国的长公子扶苏对父皇嬴政严厉压制诸子百家的政策表达了不同意见,耿直而善良的扶苏劝谏秦始皇道:“启禀父皇,现在天下安定未久,六国民众尚未完全真心归顺朝廷,当下还须施以仁政,教化于民。而儒生皆是六国之中知书达理、传播文化之人,如今父皇焚儒书,坑儒生,禁言百家,长此以往,儿臣恐失去民心,天下动荡,于我大秦不利。儿臣以为,从长远考虑,应宽容百家,暂缓焚书,安抚民心,稳定社稷,还望父皇明鉴!”
秦始皇见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公子扶苏竟然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公然反对焚书坑儒、禁止不同思想文化,不禁龙颜震怒,当众斥责扶苏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说朕做错了?这些儒生妄论国事,借古非今,煽动不满,反对施行郡县制,欲复辟分封旧制,毁我大秦基业,究竟是谁在扰乱民心,引起天下动荡?你身为大秦第一公子,以下犯上,袒护儒生,是想造反吗?”
于是,秦始皇盛怒之下,颁布一道诏令,将扶苏派往北疆的上郡(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协助大将蒙恬(9)抵御匈奴,督建长城,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三年,秦皇嬴政再未提起立太子之事。
但是,秦始皇始终把长公子扶苏当作太子看待,只是觉得自己正值壮年,立储之事并不急切,让扶苏继续经受一些历练,再立为储君不迟。不料,嬴政还未来得及亲自为长公子扶苏主持立储大典,悉心传授扶苏治国安邦之道,竟突发不治之症,这让病危之际的始皇帝嬴政心中焦虑不安。
(未完待续)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4 16:44:05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5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2)

秦始皇无力地卧于病榻上喘息了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李斯和赵高说道:“朕的心里非常清楚,在诸公子之中,唯长公子扶苏刚毅勇武,睿智宽厚,善纳众言,富有政治远见,可继帝位,朕已经观察他多年。你二人即刻代朕立下遗诏,朕百年之后,由扶苏继任为秦二世皇帝,为我主持治丧。你们跟随朕多年,乃朕最信赖的心腹重臣,日后须尽忠竭力,辅佐扶苏处理朝中事务,保我秦朝江山千秋永固,赢氏天下万代相传!”
李斯和赵高见秦始皇奄奄一息,命将归天,不禁痛哭流涕,跪在地上以头撞地,额头磕得红肿出血。二人向秦始皇发誓道:“臣等铭记皇帝嘱托,定尽心竭力辅佐新皇扶苏,效忠朝廷,死而后已!”
李斯与赵高在秦始皇病榻前拟好了遗诏,加盖皇帝玉玺,呈始皇帝嬴政过目,嬴政强打精神仔细看罢,这才微微点头表示同意,随即疲倦地闭上双目昏睡过去。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一日(10),始皇帝嬴政驾崩于沙丘宫,终年五十岁。统一华夏、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的“千古一帝”,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未了的心愿,就此结束了他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一生。同年九月,秦始皇安葬于骊山皇帝陵。
九百余年后,唐代“诗仙”李白在他的《怀古·秦始皇》一诗中高度概括了秦始皇嬴政的一生,诗中慨叹道:
“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
欲寻不死药, 皇朝二世亡。不见始皇帝, 天地一苍茫!”
秦始皇死后,早就居心叵测、图谋不轨的中车府令赵高急忙找来丞相李斯商议。赵高说道:“不知丞相想过没有?长公子扶苏为人狡猾奸诈,城府很深,他手握兵权,得到朝廷上下拥戴,他若继位登基,必不服从你我二人控制,于我们十分不利。为了保住你我的地位,须想个一劳永逸之策。”
“中车府令大人的意思是?”李斯故作沉吟道。
李斯深知赵高的为人,在赵高面前素来小心谨慎,毕恭毕敬,不敢多说半句,生怕被赵高抓住什么把柄,伺机报复。李斯知道赵高对公子扶苏一向十分忌惮,他见赵高竟如此大胆地议论太子扶苏,知道赵高此刻一定有了某种打算,便以试探的语气问赵高。
(未完待续)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4 16:46:51
注释:
(8)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秦始皇长子,秦朝大臣。
(9)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时期名将,深得秦始皇宠信,曾率领三十万大军大败匈奴,监修万里长城,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曾经改良毛笔,被誉为“笔祖”。
(10)秦时以每年十月为岁首,七月在十月之后。所以秦始皇当年十月开始东巡,同年七月病逝。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5 16:28:36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6

第二回:秦始皇焚书坑儒冷落扶苏 千古一帝驾崩奸臣矫遗诏(3)

“先皇第十八子胡亥今年二十岁,曾跟着我学习狱法,对我十分尊重。胡亥喜吃喝玩乐,贪婪酒色,不务正业,从不曾处理过朝廷事务,我看不如将胡亥扶上帝位,你我二人掌控军政大权,暗中控制朝廷,处理军机大事,丞相以为如何?”果如李斯所想,赵高已经有了打算。
李斯听了,不禁牙关吸进一丝冷风,皱起眉头说道:“可是诏书已经拟好,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将传入咸阳,此时如何能换新帝?”
听了赵高的打算,李斯心里对赵高如此胆大包天的计划暗暗吃惊。
“哼哼,丞相尽管放心,我已下令把先皇驾崩的消息严密封锁,胆敢泄露者立斩。现在就请丞相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反正皇帝玉玺在我们手里,此事不难办到吧?”赵高面色阴鸷,盯着李斯的眼睛,话语中带着命令的口吻。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不由得胆战心惊,他掌管朝中立法刑律,怎能不知道私自篡改皇帝诏书是谋反灭门之罪,但是又不敢招惹赵高,心里已经没了主意,急忙问赵高道:“那,长公子扶苏该将如何处置?”
“扶苏曾劝阻皇上勿坑杀儒生焚烧百家书籍,皇上因此震怒,发配他去北疆协助蒙恬督修长城,我们就以扶苏不尊先帝诏令,屡次抗命,意图谋反的罪名杀之!”
赵高脸上露出凶恶狰狞的笑容,伸出右手在自己的脖颈处做了一个刎的动作。
李斯一听,惊得几乎停止了呼吸,脸色苍白,脊背冒出冷汗。他心想,赵高为人阴鸷暴戾,心狠手辣,手下党羽众多,眼线密布,且掌控着拱卫朝廷的军权,在宫中无人敢于仰视,这次若是不从赵高,不仅是丢了秦朝丞相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恐怕自己与家人的性命也难保全,不如顺从了赵高的想法,免遭不测。于是一咬牙点头说道:“一不做二不休,就按赵大人说的办吧!”
为了掩人耳目,秦始皇东巡的仪仗车队仍然按照原计划路线徐徐向咸阳行进。由于秦始皇的遗体开始腐败发臭,赵高命人买来大批海鲜,放入载着秦始皇遗体的马车前后的备用车内,海鲜在高温下很快腐烂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掩盖了秦皇嬴政的尸臭,众多随行官员皆被蒙在鼓里不知发生了何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6 21:06:43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7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1)

车队进入咸阳,表面上一切如常,只是护卫皇宫的御林军人数突然增加,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第二天早朝时,大臣们迟迟不见始皇帝的身影,正在悄声议论时,只见赵高昂首阔步进入朝堂,径直登上台阶立于皇帝龙座旁边。
众臣见赵高如此大胆,竟违背礼法,站立于皇帝御座旁边,不由得暗暗吃惊,正在这时,只听见赵高尖声说道:“宣旨——”
众大臣不明所以,听说皇帝有旨,赶忙下跪听旨。赵高大声宣道:“先皇诏曰:朕即位三十七年,荡平六国,一统华夏,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咸服,朕甚欣慰。今朕沉疴复发,自知病将不起,欲传位新君。朕第十八子赢胡亥,人品贵重,聪颖好学,为人宽厚,勤奋知礼,堪当大任。朕决意传大位于太子赢胡亥,继帝位,即刻登基。诸皇子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众大臣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保我大秦江山万年永固。长子赢扶苏屡违朕意,是为不孝,怀谋反之心,是为不忠,朕恐其危害朝廷社稷,着令其自裁。昭告海内,天下共知!”
听了赵高宣读的先皇遗诏,大臣们这才知道始皇帝已经驾崩。皇宫里顿时发出一片哭嚎之声,继而,当大臣们听见秦始皇在遗诏中立胡亥为帝,竟将长公子扶苏赐死时,皆面面相觑,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大殿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质疑之声。
就在这时,只听见赵高厉声大喝道:“先皇有令,抗旨者立斩,刀斧手伺候!”
大臣们转头四顾,果然见大殿内四周已经布满了仗剑握弓的秦军卫士,刀锋箭簇闪着寒光,早将大殿内众位大臣团团围住,如有不从者,必血溅当场,身首异处,于是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无一人敢出面表示质疑。
这年八月,长公子扶苏正在北部边境与大将蒙恬商议督建长城、抵御匈奴的事宜,突然卫士进来禀报,朝廷使者前来向扶苏宣读始皇帝诏书。扶苏不知何事,忙整理衣衫,请使者入内,跪地听旨。
当听说自己最为尊崇的父皇已经驾崩时,善良孝顺的扶苏震惊至极,顿时犹如五雷轰顶,当场跪坐在地上痛哭失声,口中喃喃地说道:“父皇啊父皇,您怎么能抛下儿臣匆匆离去呢?儿臣未能见父皇最后一面,是大不孝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8 13:05:29
@禾川TY 2022-04-16 21:43:27
历史小说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很难掌握到历史人物的心思
-----------------------------
一是根据情节展开合理想象,二是按照自己的历史观和理解去设计人物心理。三是参考历史记载。总之,无论你如何描写历史人物的心理或者语言,都是正确的,因为无人知道千年以前的古人在当时如何思想,具体说的什么。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符合逻辑,事物发展逻辑,人物性格逻辑,故事情节推进逻辑。谢谢您的关注,祝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19 14:05:02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8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2)

来使宣读完始皇帝遗诏,另一使者双手高举秦始皇生前最喜欢的“鹿卢”宝剑跪于扶苏面前,侍候扶苏自裁。
扶苏听完父皇的“遗诏”,心如死灰,几近麻木,他哭泣着接过父皇的佩剑,拔剑在手,便要自刎。
站在一旁的大将蒙恬感觉事情有些蹊跷,急忙上前对扶苏说道:“公子冷静,请您想一想,您乃先皇的长公子,一向尊重孝敬先皇,深受先皇喜爱,并无大罪,先皇怎会突然在遗诏中指责您图谋不轨,意欲造反,命你自裁?如今只见来使,并未见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大人,在下以为其中必有蹊跷。公子应暂缓执行先皇遗诏,立刻回咸阳面见李斯、赵高大人问明情况,再执行遗诏不迟。在下愿带领一支人马随公子返回都城,以便有个照应!”
扶苏心地善良仁厚,孝敬知礼,他听到父皇已经驾崩的消息,悲痛欲绝,万念俱灰,心中已不作他想。且有父皇的遗诏和随身佩带的“鹿卢剑”在此,知道皇命不可违,辩解亦是徒劳,扶苏不愿落个不忠不孝的名声,于是叹息一声,含泪说道:“既然父皇有旨,儿臣自当遵循,不然我有何面目见父皇在天之灵?将军不必多言,我就此随父皇去了罢!”
说完,扶苏举起宝剑自刎而亡。可怜秦始皇临终寄予厚望的长公子扶苏非但未曾继位登基,反而含冤而死。
唐代诗人胡曾在他的《咏史诗·杀子谷》中慨叹道:
“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
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11)
扶苏死后不久,赵高为篡夺朝中军政大权,便勾结李斯再向心腹大患、对始皇帝忠心耿耿的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伸出了毒手。赵高心里清楚,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战将,手中握有三十万重兵,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其地位难以撼动。有蒙恬掌控秦军主力,任何人休想兴风作浪。而其弟蒙毅是秦始皇生前最为宠信的近臣,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深孚众望,得到大臣们的一致拥护。
赵高早年曾因贪污钱财被蒙毅判成死罪,幸亏始皇帝嬴政念及赵高平时勤勉乖巧,尽心侍奉自己,下令免其死罪。因而心肠歹毒的赵高早就对蒙毅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蒙氏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形成了护卫秦朝安全的一道屏障,蒙恬兄弟不除,赵高寝食难安,如坐针毡,独揽朝廷大权的图谋与野心便难以实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1)呜咽泉位于今陕西绥德辛店乡的一个村子里,村子的名字也叫呜咽泉村。相传扶苏自刎之地有泉水涌出,其声如咽,后人名之曰“呜咽泉”。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0 21:15:12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09
第三回:扶苏忠厚遵遗诏含悲自尽 赵高阴狠摧栋梁杀害蒙恬(3)

于是,赵高拉拢李斯一起向秦二世胡亥进谗言道:“启禀皇上,蒙恬在北疆拥兵自重,自恃功高盖主,不从朝廷节制,公然反对您继承皇位,有谋反之嫌,应削去兵权,捉拿问罪!”
胡亥听了虽然十分恼怒,但心里明白蒙恬乃不可多得的帅才,朝廷栋梁,曾深受先皇宠爱和信赖,有点犹豫不决,胡亥便问赵高道:“这蒙恬乃朝廷重臣,战功显赫,勇不可当,如除掉蒙恬,谁可担任其大将军之职?”
赵高见胡亥拿不定主意,早有准备,回答道:“禀皇上,蒙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其势力不可小觑,现在不除,必成大患。蒙恬副将王离乃我朝开国名将王翦之孙,智勇双全,久经战阵,对皇上忠心耿耿,堪当大任。”
秦二世胡亥听了便对赵高说道:“嗯,如此甚好,朕命爱卿立刻逮捕蒙恬兄弟,问明罪行,按律处置!”
赵高骗得胡亥旨意,随即以皇上的名义将蒙恬骗至阳周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一带),立刻下令分别拘捕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赵高令狱吏对蒙毅施以严刑拷打,逼迫蒙毅招认犯了谋反之罪,蒙毅宁死不屈,赵高遂下令将蒙毅杀害于狱中。紧接着,赵高以“心怀不轨,意图谋反”的罪名,派人给狱中的蒙恬送去毒酒,让蒙恬饮鸩自裁,蒙恬几次提出要面见皇上申诉,均遭赵高拒绝。
蒙恬明白自己难免一死,含冤长叹道:“我蒙恬一生忠于皇帝,忠于朝廷,从无二心,为捍卫北疆,保护大秦江山屡立战功,有何罪于上天,今日竟让我无过而死乎?”
蒙恬说罢,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可怜大败匈奴、威震北疆、有“中华第一勇士”美称的秦朝一代名将竟死于非命。
清代诗人阎秉庚在《蒙恬墓》一诗中感叹道: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12)
秦始皇丧期过后不久,胡亥继位登基,成为秦二世皇帝,改年号为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年),赵高自任郎中令(13),掌控宫中大权,李斯仍为丞相。
但是,秦二世胡亥继位称帝后,却与赵高一样,整日坐卧不安,疑神疑鬼,害怕沙丘宫矫诏篡位一事迟早被人揭露,引起众怒,更担心自己的众兄弟会趁机出头联合大臣与自己争夺皇位,于是,胡亥召来赵高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发现朕的兄弟姐妹皆对朕横眉冷对,议论纷纷,有意回避,令朕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感觉受到很大威胁,不知爱卿可有办法为朕消除这一心头之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2)前回提到过,蒙恬第一个改造了毛笔,被称为“笔祖”。
(13)郎中令,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官员,负责皇帝侍卫,官员举荐、任免,军事征伐等事宜。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1 15:06:52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0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1)

赵高心里当然明白,胡亥兄弟姐妹众多,对胡亥继位多有怀疑和不满,不除掉他们,对胡亥、对自己都是一大隐患。现在见秦二世胡亥主动说起此事,便趁机对胡亥说道:“皇上的兄弟众多,对皇帝的宝座皆有觊觎之心,他们的存在确实是对您的一大威胁,如不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手段,恐日后会酿成祸患。”
胡亥听了连连点头说道:“朕担忧的正是如此,爱卿有何主意快快讲来无妨!”
赵高故作沉吟片刻,然后试探道:“启禀皇上,处置此事虽有很大风险,但只要皇上您下了决心,臣等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胡亥毫不迟疑地说道:“朕心意已决,只要保住朕的皇位,得享荣华安逸,朕的兄弟姐妹一个不留,全部除掉!”
赵高听胡亥如此说,心中暗喜,见左右无人,便上前附在胡亥耳边低声说道:“皇上想办此事不难。皇上可下诏说自登基以来甚是想念众位兄弟姐妹,令他们入宫饮酒叙话,然后以‘私养甲士,秘密聚会,非议皇上,图谋篡位’的罪名,全部杀之!”
胡亥听了赵高的主意,略一思索便点头同意道:“这办法甚好,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朕就交与爱卿立刻去办。”
不久之后,在赵高策划和协助下,胡亥竟然残忍地将自己的全部兄弟姐妹三十余人尽皆杀害,以绝后患。
事过之后,赵高对秦二世胡亥说道:“皇上已无心腹之患,可高枕无忧,尽可放心地享受安逸欢乐,美酒佳人,不必操劳朝政。朝廷事务繁重杂乱,处理政务十分辛苦,皇上尽管交与我和丞相李斯办理,遇有难以决断的大事再向皇上请示定夺。”
胡亥听了,正中下怀,于是,便整日在望夷宫中花天酒地,沉溺于女色,不理朝政,并下令耗费国库巨资继续为父皇嬴政修造皇帝陵地上建筑,大建新宫殿阿房宫,极尽富丽奢华之能事。赵高从此独揽朝廷大权,结党营私,铲除异己,大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廷上下皆敢怒而不敢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赵高因为倒行逆施,实行酷刑统治,对百姓横征暴敛,加重征役,致使民怨沸腾,国家陷入混乱,各地时有民众反抗事件发生,终于引起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14)等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李斯、冯去疾几次上书劝谏秦二世胡亥,不能任由赵高为所欲为,贻误国事,应暂停建造阿房宫,减少税负,减轻百姓负担,以维持社稷安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解:
(14)冯去疾(?—前208),秦朝时任右丞相,李斯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2 17:28:57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1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2)

胡亥看了李斯、冯去疾的奏报,发怒道:“这是先皇的基业怎能停工?朕刚刚继位登基,李斯就喋喋不休,胡言乱语,天下盗贼四起他不去治理,反而管到朕的头上了,他想干什么!”
胡亥把李斯、冯去疾的奏折随手转交与赵高去处理。赵高看了李斯、冯去疾等人状告自己的奏折,恨得咬牙切齿,他见李斯、冯去疾已经成为自己专权横行的障碍,杀心陡起。
赵高几经盘算,决定首先除掉握有兵权的冯去疾。他以秦二世胡亥的名义,下诏斥责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右丞相冯去疾违抗圣命,图谋不轨,意欲谋反,令冯去疾立刻回咸阳听候处理。
冯去疾明白这是赵高蓄意报复,要除掉自己,他深知谋反是灭门大罪,如蒙冤回朝必死无疑。冯去疾正思忖间,手下将领劝说冯去疾道:“丞相,那赵高毒如蛇蝎,心狠手辣,您万万不可返回咸阳,以免遭遇不测!丞相可以‘边关战事紧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义,暂不返回咸阳,以观动向,再做打算!”
冯去疾乃知书达理之人,他对众将领说道:“多谢将军们的美意,我若抗旨不遵滞留边关,也是对皇上不忠不敬的死罪。如不回咸阳,我这戴罪之人今后又将去往何处?我乃秦朝重臣,对朝廷忠心不二,日月可鉴,又岂能为奸臣诬告的不实之罪下狱受辱而死?”
进退两难,思虑再三之后,一代忠臣贤相冯去疾不愿忍受屈辱,无辜死于赵高之手,最终被迫在北疆大营内服毒自尽。
冯去疾被害之后,赵高意犹未尽,并未到此收手,决心斩尽杀绝,除掉最后的对手李斯。赵高施以离间之计,在秦二世胡亥面前诬告李斯道:“启禀皇上,据臣所知,先皇在位时,李斯就屡次劝阻先皇不要立您为皇太子,根据臣的情报,左丞相李斯与其子三川郡守李由自从皇上继位登基以来即心怀不满,屡屡以下犯上,且李斯的儿子李由手中握有兵权,此父子二人有谋反意图,危害朝廷,应追究罪责,望皇上明鉴!”
胡亥早就因为李斯倚老卖老,以父皇宠臣和长辈自居,屡次规劝自己不可耽于酒色、荒废朝政而对李斯感到厌烦和恼怒,他听了赵高的谗言,便不假思索,当即下诏拘捕李斯交由赵高审理。李斯落入赵高的手中,其下场可想而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3 15:49:23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2
第四回:手足相残胡亥杀兄弟姐妹
赵高诛丞相李斯惨遭灭族(3)

但是,狱中的李斯此时还对秦二世胡亥抱有幻想,他天真地以为秦二世皇上会念及自己当年为先皇嬴政出谋划策,实行新政,开疆扩土,建立秦朝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会让自己免于一死,于是在狱中提笔给秦二世胡亥写了一封申诉信。李斯在信中归纳列举出自己为秦朝所建立的七大功绩:一,灭六国建立秦朝;二,驱蛮夷扩大疆土;三,废分封巩固皇权;四,筑宗庙颂扬君主;五,修文字统一度量;六,修驰道车辆同轨;七,减刑罚轻徭薄税。可以说,李斯的这些功绩桩桩件件皆可称之为不世之功,无人能比。
然而,年迈而自信的李斯大概忘记了,赵高牢牢掌控着朝廷大权,他的书信根本不可能上奏到胡亥手里。赵高看了李斯写给皇上的申诉信,哪里是认罪伏法请求宽恕之言,字字句句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炫耀业绩,于是妒恨更盛,下令狱吏对李斯严刑拷打,逼其认罪。可怜李斯尝遍自己亲自发明的最惨无人道的种种酷刑,终于经不住残酷的折磨,只好签字画押,承认自己意图谋反。于是,胡亥传令,将李斯腰斩于市,并夷灭其三族。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七月间,须发皆白的李斯同家人身穿囚衣,戴着枷锁被押往刑场,李斯对小儿子流泪苦笑道:“可记得当年我们曾牵着黄狗,自由自在地游玩于家乡田园之间,捕捉狡兎乎?如今永不复再现矣!”
临刑前的李斯终于有所感悟,但为时已晚。
可怜一代大政治家、秦朝开国元勋竟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早知如此,何如当初秦始皇在世时便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李斯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而首鼠两端,助纣为虐,参与沙丘宫之变,篡改秦始皇遗诏,辅佐昏君登基,逼死公子扶苏,与赵高合伙协助秦二世胡亥杀害兄弟姐妹,误国害民,样样皆是死罪,落此腰斩灭族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晚节不保,令人扼腕!
李斯死后,赵高终于扫清了所有敢于公开对他表示不满的朝廷大臣,遂以秦二世胡亥的名义下诏,自任为秦朝丞相,独揽朝廷军政大权,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4 13:18:32
@ty_豆腐780 2022-04-23 20:02:11
好文,支持!
-----------------------------
感谢豆腐780先生鼓励赏光,祝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4 13:38:31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3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1)

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不久,即下令在全国征调上百万民工,耗费巨资继续修建秦始皇陵墓和新宫殿阿房宫,因为入不敷出,造成国库匮乏,朝廷拿不出钱来维持这两个世所罕见的巨大工程的建造。
面对这种状况,赵高非但没有减缓工程进度,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反而不断加重农民的徭役税负,对不满者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穷苦百姓被朝廷压榨得苦不堪言,忍无可忍,不断奋起抗争。当年被秦始皇嬴政灭国的韩、魏、赵、燕、楚、齐等六国的王室后裔和贵族也趁机死灰复燃,打起反暴秦的旗号,纷纷起兵抗击秦朝统治。秦朝末年,终于爆发了以陈胜(15)、吴广(16)为首的中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天,一队穷苦农民在两名朝廷县尉的押送下,自淮北(指安徽北部)出发,前往北方一千八百余里的燕京渔阳(今北京平谷区下辖镇)地区戍边。
队伍中,有两位身材高大的汉子被指定为屯长(17),协助县尉看管戍边人员。这二人便是楚国人士陈胜和吴广。陈胜、吴广虽是农民出身,却颇有见地,胸怀远大志向,不甘居于下层地位默默遭受王公贵族的欺压,一直寻求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有一日,陈胜受雇为大户人家耕作,烈日之下众人皆汗流浃背,疲乏劳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咬牙坚持。
陈胜停止劳作,立于田间沉思良久,遂对身边的伙伴们说道:“将来我等若是有人富贵了,大家不要忘记彼此啊!”
一起耕作的伙伴们听了哈哈一笑说道:“陈胜,别说大话了,你就是一个种田的,有何富贵可言?”说完,大伙儿便继续在炎炎烈日下劳作。
陈胜望着同伴们辛劳的背影,摇头叹息道:“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安于现状?鸟雀怎会懂得鸿鹄之志哉!”(18)自此以后,陈胜便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自己的志向。
话说陈胜、吴广的戍边队伍走到半路上,不料天降暴雨,数日不停,平地水深及膝,看不清道路,无法继续行军,队伍被迫滞留在安徽宿州东南四十里的大泽乡。
陈胜和吴广心里非常清楚,秦朝法律严苛,无论什么原因,如不按军令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这支近千人的队伍将全部被判死罪。如果逃跑被捉回也难逃活命,还要连累家族,唯一的办法就是拉起队伍起义反秦,或许可以争取一条活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15)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有争议)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16)吴广(?-前208),字叔,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17)屯长,是指秦时戍边军队中的领队,管领50人。
(18)鸿是指大雁,鹄则是天鹅,比喻飞行高远的大鸟。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6 13:30:17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4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2)

陈胜对吴广说道:“兄弟,天降暴雨无法赶路,我等误了行程已是死罪。如今等也是死,逃也是死,干一番大事或许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何如拼一下争取活路,或许搏个前程,你看如何?”
吴广深以为然,他对陈胜说道:“兄长说得极是,我也是这个想法。天下受秦朝昏君酷吏统治已经多年,生灵涂炭,怨声载道,已经忍无可忍,退无可退,此时正是起义良机!”
陈胜问吴广道:“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9)。不知兄弟想过没有,我等以什么名义起义最具号召力,可一呼百应,令天下人前来追随?”
吴广略一思索,说道:“我听说秦始皇长公子扶苏贤德宽厚,善良开明,深孚众望,却被现今的秦二世胡亥勾结赵高、李斯所杀害,可是老百姓还不知道他已经去世;项燕(20)是当年楚国的一员名将,英勇仁厚,爱护士兵,屡立战功,深受楚国人爱戴。听说项燕败于秦军后不知所踪,他的死活一直是个谜,无人知晓。不如我们就用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向天下发出起义反秦的号召,必定有很多人前来响应,参加起义队伍!”
“兄弟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我等起义顺应天意民心,名正言顺,就以秦公子扶苏和楚国的名义反了!”
陈胜听了吴广所说,兴奋地连连点头,以拳击掌表示赞同。于是,陈胜和吴广经过周密策划,开始寻找时机实施起义计划。
这天,秦军带队县尉强迫戍边队伍冒着大雨继续行军,吴广见押解戍边队伍的秦军县尉走了过来,故意当众大声扬言道:“路途遥远,雨下得如此之大,我等如何能按期到达?早晚也是死,不如大家跑了算了!”
那县尉听了十分恼火,厉声喝到:“住口,你竟敢煽动作乱,想造反吗?”
县尉说着,挥起皮鞭殴打吴广,另一个县尉见了也赶过来举起鞭子一起鞭打吴广。吴广一边奋力反抗,一边大喊道:“弟兄们看到了吗?秦军又随意欺侮暴打我们穷苦人了!”
其中一个县尉见吴广不但反抗且高呼煽动语言,不禁大怒,拔出佩剑欲杀吴广,在一边等待时机的陈胜见状一个箭步跃上前去,抬手抓住那县尉握剑的手腕,顺势一拧,便将佩剑夺了过来,吴广也趁势夺得另一县尉的佩剑,这两个县尉手中没了兵器,又见陈胜、吴广勇猛过人,转身撒腿就跑,陈胜、吴广疾步赶上,一人一剑,瞬间杀死了这两个秦军带队军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19)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的《礼记·中庸》,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大意是,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做事先有准备,就不怕困难挫折;行事前制定计划,就不会手足无措。
(20)项燕(?-公元前223年),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迁区)人,项梁之父,战国末年楚国名将,公元前223年,项燕大败于秦将王翦,自杀而亡。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7 20:39:26
*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5
第五回: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
抗暴秦如火如荼陈胜称王(3)

陈胜随即一步跃上一辆运粮车,高声说道:“各位兄弟,我们在这里遇上大雨,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按朝廷法令这是死罪,都要被判杀头。大丈夫何惧一死?不死便罢,即便是死也要拼命一搏,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该享受荣华富贵,老百姓就该世代吃苦受穷、遭受欺压吗?为了活命,现今只有一条路可走,我等一起高举反秦起义大旗,打下咸阳,推翻秦朝,共享荣华富贵!”
被押送戍边的农民兄弟刚才看见了陈胜和吴广的身手和胆识,大为震服,听了陈胜的鼓动齐声高呼:“愿听凭二位好汉的差遣,万死不辞,一起反了!”
于是,陈胜、吴广率领这支千余人的队伍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名号,旗帜上绣上“大楚”二字作为义军战旗,在当地搭起祭台,用两个被杀县尉的头颅作祭品举行了誓师大会,宣布即日起成立反秦起义队伍。陈胜自任将军,吴广做都尉(21),誓师大会结束后,二人随即带领起义军向秦军守卫的城邑发起进攻。
起义军首先拿下大泽乡秦军营地,夺取了武器辎重,接着乘势攻下军事要地蕲县(今安徽宿州市蕲县镇)。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一时名声大振,迅速传播,起义军队伍不断扩大。陈胜指挥起义军自蕲县一路向西进攻五百余里到达秦军重地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此时起义队伍已拥兵数万,战车几百辆。
起义军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攻下了昔日楚国都城陈县,取得了起义以来的第一场重大胜利。陈胜按捺不住自己的雄心和欲望,放弃了扶苏与项燕的旗号,在陈县宣布自立为楚王,建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以图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名号,凝聚楚国民心。陈胜封吴广为“代王”,领兵在一线作战,自己镇守陈县。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1)都尉,秦时高等武官,在将军以下。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29 14:28:05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6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1)
在陈胜、吴广起义壮举的鼓舞下,各个郡县的民众也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冲入官府夺取兵器杀死当地秦朝官吏响应起义,投靠陈胜、吴广。陈胜见起义军日益壮大,已拥兵数十万,遂与吴广商议决定,以陈县(今河南淮阳)为张楚都城和起义军大本营,在军事上,实施“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方针,组织六路大军四面出击,攻城略地。
首先,起义军主力兵分三路向秦朝都城咸阳发起进攻。北路由代王吴广率领,进攻军事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市),然后沿黄河向西推进,攻击洛阳,打开通往咸阳的通道;南路由起义军将领宋留率领,取道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自西南方向进攻武关(22),策应吴广的主力西进;中路则由义军将军周文(23)率领,取道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北王垛村一带),进军关中,直取咸阳。
与此同时,陈胜再派出三支大军,分别向东、北、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派义军将领武臣向北进攻原赵国地区,派周市进攻原魏国地区,派大将召平南下进攻原楚国地区,楚王陈胜则在陈县指挥各路大军作战。
此时的陈胜,目光已经不是仅仅盯着秦朝都城咸阳,而是意图再现帝王的辉煌,称霸天下!起义不到三个月,全国各地都有人趁机打起了恢复六国的旗号,纷纷称王,反秦战争如火如荼,此伏彼起,却又是鱼龙混杂,各有所图。
然而,此时的起义军首领陈胜起义不到两个月便迫不及待地立国称王,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错误——他忽略了自己当初发动起义时,是打着秦公子扶苏和楚国名将项燕的旗号聚拢民心,因而才得到了楚人的广泛拥护,而如今陈胜过早地抛弃了这一极具号召力的旗号,宣布立“张楚”为国号,自立为楚王,不仅断绝了颇具影响力的原楚国王公贵族及其后裔复国称王的希望,也打击了部分楚人拥护和参与反秦起义的积极性,产生了不良的离心作用,也对于大起义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埋下了隐患,只是此时起义军凯歌高奏,不断取得胜利,这些危机还没有暴露出来。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间,一个名叫刘季(24)的普通农民横空出世,也迫不得已在家乡组织队伍加入了反秦大军。他就是后来的汉朝开国君王,汉代第一个皇帝刘邦。
刘邦原名刘季,出生于丰县沛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三。他虽然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却为人豁达大度,无拘无束,仗义随性,爱喝酒交结朋友,因而与后来的开国名将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25)等一帮豪侠同乡结为挚友,常常聚在一起饮酒畅谈,纵论天下大事。但是由于手头拮据,刘邦常常是喝完酒却囊中羞涩无钱付酒资,于是只好打欠条,时间久了也不知道欠了酒家多少酒钱。
后来,刘邦喝酒欠债一事被父亲刘太公得知,刘太公感觉脸上无光,气得连声责骂刘邦为“无赖”。刘邦并不因为挨了老父亲的责骂而有所收敛,照旧赊酒会友,不醉不归。
但是酒家老板却喜欢刘邦的为人,并不向刘邦索要酒钱,因为刘邦在哪里喝酒,哪里就有众多客人前来,与刘邦对饮叙谈,店家反而生意兴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2)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23)周文(?-前209),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又名周章,陈县人。
(24)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5)曹参(?-公元前190年),沛县人 ,西汉名将,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樊哙(前242年-前189年),沛县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吕后之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封舞阳侯。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今江苏省沛县人。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卢绾wǎn,(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官至太尉,封为长安侯,燕王。后被怀疑谋反被迫逃往匈奴。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4-30 16:41:14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7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2)

刘邦年轻时与同村一个妇人曹氏情投意合,每次喝得酩酊大醉便去曹氏家留宿。刘邦三十二岁那年,曹氏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他便是刘邦的庶长子,刘邦十分喜欢,疼爱有加,他见儿子白白胖胖,干脆为他起名叫刘肥。
刘肥少年时生母曹氏不幸因病早逝,刘邦此后更加怜惜这个庶出的长子刘肥,将他交与自己的父母刘太公夫妇抚养。后来大汉开国,登基称帝的刘邦封赏自己的爱子刘肥为齐王,都淄博,管辖七十三座城邑,成为汉朝管辖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刘姓诸侯王,刘邦的嫡生公子皆无人可比。刘邦还不放心,他知道刘肥憨厚老实,担心他被人欺侮,于是,又命自己最信赖的心腹、智勇双全的开国功臣曹参为齐国丞相,辅佐刘肥治理齐国,由此足见刘邦重情重义,对他喜爱的第一个女人曹氏及长子刘肥用情至深。此是后话不表。
刘邦自少年起便放荡不羁,无拘无束,游手好闲,不屑于做琐碎小事,既不善经商,又不喜务农,整日身背一把从不肯示人的“宝剑”四处游荡。直到三十五岁这年,才好不容易迎娶了吕家第三个孩子也是长女吕雉(26)为妻。
说起吕雉下嫁刘邦,还有一段趣事。这一年,二十岁的吕雉随父母自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迁居至沛县。吕公的二子二女中,吕公最是疼爱老三也即长女吕雉,逢人便说:“我闺女吕雉有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是贵人!”旁人听了,皆以为吕公是因为自己闺女嫁不出去而故弄玄虚,听了也便一笑了之。
迁来沛县不久,吕公为交结当地朋友而大摆酒宴,请当地官员豪绅名人前来做客。众人都知道吕公是周围一带小有名气的富豪,为人大度仗义,接到请帖岂能空手赴约,于是,皆携带钱财作为见面礼前来赴宴恭贺吕公乔迁之喜。
并未接到请帖的刘邦听说这事后,心想,到富豪家赴宴既不用花钱,还可以喝到好酒吃上佳肴,何乐而不为?于是,身无分文,衣衫不整的刘邦大摇大摆地走进吕家宅院,边走边口中高喊:“沛县丰邑人士刘季奉上贺礼一万钱!”
宴会接待人员一听吃了一惊,因为“一万钱”是个不小的数目,当地鲜有人能拿得出如此巨额贺礼,遂将刘邦视为贵客,引导刘邦进入宴会大堂。
协助办理宴会的正是县里的官员萧何,他认识刘邦且颇知刘邦的秉性,见这刘邦分文不出竟高呼“献上贺礼一万钱”径直入内,急得抓耳挠腮又不便当众说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刘邦上了 。刘邦也不谦让,大咧咧地坐下来饮酒吃肉,大快朵颐,毫无顾忌,引得众人皆侧目而视,摇头不语。
然而,这个与众不同、不尊礼数、有招摇撞骗之嫌、只顾一个人大吃大喝的刘邦,却引起了善于相面的吕公的注意。吕公见刘邦虽布衣旧衫,不修边幅,却额头饱满,鼻梁挺直,眼角微挑,气度不凡,眉宇间隐隐透出英气,便料定刘邦绝非凡人,将来必干成大事,不由得心中喜欢。于是,吕公不顾吕夫人的坚决反对,主动放低身段,托人向刘邦提亲,欲将自己的长女吕雉嫁给刘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6)吕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史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刘邦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