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字数:248511访问原帖 评论数:10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1 21:49:58 更新时间:2022-09-26 07:04:01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1 13:47:12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8
第六回:起义军三路进攻直指咸阳
放荡率性刘邦娶吕雉为妻(3)

吕雉聪慧过人,眼界甚高且极有主见,虽然早已过了婚嫁年龄,却依然不慌不忙,待字闺中,刺绣缝衣,孝敬父母。县令带着大宗彩礼,前来吕家为儿子提亲她都没有看在眼里,一口回绝,却一眼便相中了刘邦这个比自己大十五岁、放荡不羁、率性随意、无所事事、贫困潦倒、言行举止粗鲁的男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值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自立为秦始皇这年,刘邦与吕雉在沛县完婚。
不料,果如吕公所言,吕家这位当年吃苦耐劳、贤惠知礼、悉心侍奉丈夫刘邦和公婆的乖女儿吕雉,后来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独自执政达十六年,成为中国青史留名的杰出女性,令人不能不佩服吕公过人的眼力。自然这是后话了。
婚后,吕雉为刘家生了一儿一女,即嫡长子刘盈,嫡长女也是刘邦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刘邦的生活总算安顿下来,有所约束,花钱托人做了秦朝沛县泗水的一名亭长(27),负责十里方圆的治安、缉盗、调解家务纠纷之类,倒也忙碌自在。
有一日,刘邦奉县令之命去咸阳公干,行至咸阳大街上,刘邦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忙抬头一看,只见有近百名秦军骑兵疾驰而来,边奔驰边高声大喊道:“皇帝驾临,快快下跪迎接,务要肃静,不得妄动!”刘邦听了急忙与街上的行人和店
铺商人等跪在道边等候秦始皇的仪仗车马。
片刻,但见始皇帝嬴政的六驾马车缓缓而来,那马车金碧辉煌,豪华至极,六匹驾车的骏马一色枣红,鬃毛光亮,高大雄健,步态齐整。数千名秦军精锐骑兵个个英俊彪悍,铠甲鲜亮,簇拥于始皇帝的马车前后左右,仪仗队旌旗飘扬,肃穆庄严,甚是威武雄壮,场面令人震撼。
刘邦第一次见到秦朝皇帝的车队竟如此华丽壮观,十分震惊,心中艳羡不已,他望着渐渐远去的皇帝车队伫立良久,不禁暗暗赞叹道:“大丈夫做人当顶天立地,威风八面,诚如这天子一般矣!”
因性格豁达仗义,为人随和,办事公道,不拘小节又爱交结朋友,刘邦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在沛丰一带颇有些名气。由于担任了县里的小吏,刘邦由此认识了在沛县衙门掌管人事的官员、后来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的萧何(28),萧何为人忠厚诚恳,办事干练,心思缜密,与刘邦很是相投,二人遂成为至交,这为刘邦以后东征西战,称霸天下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27)亭长,秦时设置,每十里设一亭长,负责治安,缉盗,调解民事纠纷等。
(28)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先后辅佐汉太祖刘邦和汉惠帝两代帝王。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2 12:28:31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19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春,此时始皇帝嬴政还在最后一次东巡的路上。沛县县令派刘邦为泗水郡(治所在今沛县)押送一批民工前往骊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修建秦始皇陵墓。
但是民工们都知道去骊山修皇帝陵不但极为艰苦,而且生死难料,有去无回,所以很多人走到半路上就趁半夜偷偷逃跑了。刘邦仗义仁厚,他知道为秦始皇建造陵墓的艰难,下不了狠心严厉管束和斥责这些前去服劳役的穷苦民工,只是佯装不见,任其逃离。
其时,刘邦心中也在暗暗思忖:沛县至骊山相距一千八百里,路途遥远,即便到达骊山,民工恐怕也所剩不多,自己不能如数交付民工,必定难以交差,后果难料,今后将何去何从?
这一天傍晚,民工队伍来到了芒砀山(29)下,大家正走得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正好见到路边有一酒肆,刘邦就让队伍停下来歇息。刘邦查点一下人数,发现人已经跑了差不多一半,于是就请大家饮酒吃肉。
每人喝完一大碗酒,刘邦便对民工们说道:“弟兄们,秦朝残暴,民不聊生,我刘季知道你们家中皆有父母妻儿,生活艰难,不愿前往骊山服苦役,即便去了恐怕也难以活着返回家乡。我看不如趁现在天色黑暗且道路偏僻,行人稀少,大家都各自逃命去吧!”
民工们听了面露喜色,将信将疑,刘邦见了笑笑对众位民工抱拳说道:“弟兄们放心离去便是,我刘季说话算数。放走了各位,我也犯了朝廷死罪,已经是有家难归,从此我刘季也要远走高飞了。还望各位弟兄们一路顺风,善自珍重,我看如今朝廷不顾百姓死活,施以苛捐重税,恐气数将尽,社稷大乱,我们就此别过,或许后会有期!”
刘邦的仗义大度之举令大家深为感激,一再向刘邦施礼道谢方才四散离去。民工中有十多个壮士十分敬佩刘邦的义气和胆识,对刘邦说道:“我们几人没有什么家庭牵挂,愿跟随兄长一起闯荡天下,寻条活路,誓不离弃!”
刘邦见竟有人愿意留下来跟随自己,不由得喜出望外,连连说道:“好好,从此以后我们便是好兄弟,一家人,荣辱同享,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众位兄弟对刘邦说道:“今后你就是我们的大哥,一切听从大哥号令!”
看看天色已晚,刘邦便与众兄弟就地宿营,第二天清晨,刘邦带着大家向芒砀山深处退去,隐蔽起来观察时局再做打算。
芒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沛县西南大约三百余里,此山虽不甚高,却挺拔峻峭,溪流纵横,森林密布,郁郁葱葱,周围有二十余座山峰拱卫,地形复杂,有利于人员潜伏其中。
相传统一古华夏的伟大王者黄帝和他的勇猛强悍的对手蚩尤(30)都曾到过此山。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也曾在奔走各国宣扬自己的学说途中,于此山中为弟子讲学,因而后人把孔子讲学的山峰命名曰“夫子山”,以志纪念和颂扬。
世人皆认为芒砀山自古以来即有帝王之气,甚为景仰神往,因此,刘邦决定反叛朝廷进入芒砀山,乃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关乎自己一生命运的重大抉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29)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30)蚩尤,据传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骁勇善战。原与炎帝是同一部落,后来分开发生战争,炎帝与黄帝联合最终击败蚩尤,统一了华夏。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3 12:59:16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0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中)

刘邦一行人正在山路间行进,突然,前面有人惊恐地大喊道:“蛇,这里有大蛇拦路!”一行人听说前面有蛇,都停了下来纷纷后退,无人敢向前一步。
刘邦听见前面有人呼喊有大蛇拦路,急忙走上前去察看。他顺着众人恐惧的目光望向远处,果然发现有一条十数尺长,胳臂粗细的白色大蛇,盘于山路中间,蛇头高高竖起,血红的细舌吞吐着,凶恶地盯着来人,队伍中有人害怕了,提出赶紧退回去另寻进山的道路。
刘邦见状毫不畏惧地向白蛇走去,那白蛇察觉有人接近,舌头上下左右伸缩着探试几下,盯住了刘邦所在的位置,立刻迅疾地探出蛇身,凶猛地朝刘邦袭来。说时迟那时快,刘邦没有半点迟疑,闪身躲过白蛇的攻击,闪电般拔剑向蛇的颈部砍去!
刘邦的这把三尺宝剑是他最心爱之物,随身佩戴,从不离身,极少有人见过宝剑的真容。说起此剑还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刘邦家乡丰县境内有一座山名曰东华山,此山风景宜人,秀丽无比,山中古树苍翠,怪石嶙峋,野花遍地,鸟儿啁啾,古泗水依山缓缓流过。山谷中有清泉一眼,自石洞中汩汩涌出,四季不涸。因传说此泉通着东海龙宫,因此当地人称其为“龙泉”。
刘邦少年时顽皮好动,又因家境贫寒,早早辍学,所以闲来无事便常到山里来捉鸟猎兔打发时光。这一日,刘邦因为追踪野兔,走入一条狭窄幽深的山谷。忽然,刘邦见一童颜鹤发、面色红润,颇有仙人之貌的老翁在龙泉边燃起炭火,挥舞铁锤“叮叮当当”地打造一长形物体,并不时以龙泉之水淬火,那烧得通红的物体便霎时升腾起阵阵雪白的雾气。
刘邦走上前去好奇地问老翁道:“老伯,您在打造何物?”
老翁扭头打量刘邦一眼笑笑说道:“呵呵,我在打造一柄上好的宝剑!”
刘邦又问道:“不知老伯锻造一把好剑需要多久?”
“日夜不停,也需要七七四十九天!”老翁边忙碌边答道。
刘邦听了十分惊奇地问铸剑老翁道:“一把剑为何需要打造这么长的时间?”
老翁将那柄尚未完工的剑插入通红的炭火中,手抚颌下雪白的长髯,看着刘邦说道:“因为我锻造的这把宝剑,是要献给未来的君王打天下的,所以必须倾注心血,精心打造,不可有半点瑕疵!”
刘邦少年无畏,口无遮拦,听了哈哈一笑,豪迈地对老翁说道:“我就是真龙天子,未来的皇帝,老伯打造好这把宝剑就送与我吧!”
老翁慈祥地看着刘邦,赞许地颔首说道:“你这少年,胆量不小啊,有志向!”
说完,老翁用异样的目光细细端详了刘邦一番,沉思一下说道:“好吧,我还须半月方可打造好这柄宝剑,既然你想得到这把剑,老伯便答应送与你。你可在半月后的三更时分,到谷底的山洞中来找我取剑。你可敢来?”
刘邦答道:“这有何难?我无所畏惧,定准时来找您取剑!”刘邦听铸剑老伯愿意将宝剑送与自己,十分欢喜,遂辞拜老翁离去。
半月后的这天夜里,狂风呼啸,阴云密布,天上没有星光,伸手不见五指。刘邦不到二更天就早早起身赶往东华山。荒野中漆黑一片,不知是什么野兽不时发出声声嚎叫,路边的残坟枯骨闪着莹莹绿光,令人毛骨悚然。但是少年刘邦却毫不畏惧,拨开荆棘蒿草,寻路前行,终于找到了深谷中的山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4 14:25:55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1
第七回:少年刘邦深山获龙渊宝剑
沛公仗义遣散赴骊山民工(下)

刘邦在洞口见老翁面朝一盏昏黄的油灯,背对自己端坐不动,心想,这老伯定是正在静坐修炼,便没有上前打扰,静静地站立在洞口外面等候。
到了五更时分,天空微微发白,山谷中飘起蔼蔼雾气,宛若仙境,这时刘邦听见
老翁朗声笑道:“呵呵,进来吧,勇敢的少年!”
刘邦听见老翁召唤,忙走进山洞,向老翁施礼道:“晚辈来得早了点,不敢打扰老伯静修。”
老翁也不说话,从身边拿起一柄放在镶着金边龙纹剑鞘内的佩剑,左手持鞘,右手握住剑柄徐徐抽出宝剑,但见剑锋寒气逼人,光芒四射,如星光闪烁照亮整个山洞——这确实是一柄世所罕见的宝剑!
老翁颇为得意地伸出左手中指轻轻弹一下剑身,那宝剑竟然发出低长的“嗡嗡”之声,隐隐含有杀气。老翁将剑插入剑鞘交与刘邦,微笑着对刘邦说道:“此剑如何?你比试一下可顺手?”
刘邦躬身双手接过宝剑,见那剑鞘上刻有“龙渊”(31)二个遒劲的篆字,惊喜地施礼说道:“此剑为龙渊宝剑,多谢老伯!”
刘邦自幼跟着当地武师学习剑术,颇有心得,说罢抽出宝剑,凝神忆一下剑诀,随即摆出一个剑术起势,深吸一口气,便挥剑舞了起来。只见剑光飞舞,在昏暗中划出道道弧形,竟掠起阵阵冷风。
老翁看了捋着胡须点头称赞道:“好,剑术不错!”
刘邦有点不好意思,收住宝剑,站稳,徐徐吐气,然后对老翁施礼说道:“多谢老伯夸奖,晚辈技拙,怎能入您老人家法眼?”
老翁炯炯有神的双眼看着刘邦,谆谆嘱咐说:“吾一生铸剑,走遍深山大川,寻找上好矿料,此龙渊宝剑世间仅此一件,坚韧无比,是吾最为得意之作,只有高洁贤德之人才配拥有它!”
老翁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刘邦凝神细听,便加重语气接着说道:“我看你虽年少缺乏历练,眉宇间却暗藏英气,稳重大度,神态不凡,将来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望你好自为之,当胸怀天下,顺应时势,将来若时机成熟,勿忘仗此剑斩妖孽,杀贪官,除暴政,安万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必能成就霸业矣!”
刘邦听见老翁说出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由得激情澎湃,雄心勃发,急忙下跪向老翁行叩首之礼,口中说道:“晚辈刘季谨记老伯指点,定当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不辜负恩伯厚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1)龙渊剑,又名龙泉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首先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史载他为越王铸了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剑,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到唐高祖李渊时,为避讳“渊”字,改名“龙泉剑”至今。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5 12:44:19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2
第八回:刘邦怒斩白蛇蛰伏芒砀山
好友背叛失丰邑投奔项梁(上)

刘邦说完不见老翁回应,忙抬起头来再看时,铸剑老翁已经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少年刘邦明白遇见了高人,遂眼含热泪,向着洞口恭恭敬敬拜了三拜,口中说道:“晚辈恭送恩伯!”拜罢方才起身。自此之后,这把“龙渊”宝剑跟随刘邦几十年,征战杀伐,走遍天下,形影不离。
再说刘邦率众人行走在进入芒砀山的路上,见那拦路白蛇凶猛地向自己扑来,电光石火间,龙渊宝剑已经出鞘,刘邦仗剑在手迅疾地后撤一步,同时挥剑砍去,但见剑光一闪,白蛇顿时被削为两截,在地上翻滚片刻便一动不动了。
躲得远远的众人见白蛇被刘邦杀死,一片欢呼,方敢慢慢走近前来观看。几个胆子稍大的汉子找来几根粗树枝,将死掉的白蛇挑入道边草丛中,刘邦带着众弟兄继续赶路。
刘邦潜入芒砀山不久,传来秦始皇嬴政驾崩、皇上第十八子胡亥继位的消息,天下为之震动。饱读诗书、善于识人的萧何看出这个随性而为、言行粗鲁实则极有心机的泗水亭长刘季是个干大事之人,其本事和魄力远非常人可比,而秦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豁了出去,邀约在县里任狱吏的好友曹参和刘邦的同乡挚友樊哙、周勃、夏侯婴、卢绾、王陵等数人,一同追随刘邦上了芒砀山,这些好汉后来皆成为战功卓著的大汉开国功臣。
萧何进山后,听刘邦轻描淡写地说起在山路上腰斩白蛇之事,便想起先秦时期的一个传说:五百多年前,秦文公(32)睡梦中见到一条巨大白蛇化为白衣童子前来托梦,说是天帝派他下凡册封秦文公为白帝,贵为天子。秦文公梦醒之后有些疑惑,便召来占卜大臣解梦。占卜大臣掐算后,恭贺秦文公道:“启奏陛下,白蛇入梦乃大吉之兆,陛下自当有天子之命,贵不可言,可喜可贺!”
秦文公听了大喜,自此以后视白蛇为秦国吉祥之物,奉若神灵。如今刘邦反秦斩断白蛇,也即象征着秦朝必将败亡于刘邦之手,此乃天命使然也!
于是,萧何便暗中派人将刘邦斩白蛇之事四处传播,而聪慧的吕雉也逢人便讲,她每次夜间进芒砀山给夫君刘邦送衣送饭,从不用辨认道路与方向,哪里现出五彩祥光,哪里便一定是刘邦的驻地。众人听了皆深信不疑,认为刘邦定是上天派来的灭秦之人,是天子化身,于是前来芒砀山归附者与日俱增。
渐渐地,竟有三千余人慕名而来投奔刘邦,刘邦便让会武功的周勃、樊哙、曹参等人教练众人演习武艺,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间,这年四十八岁的刘邦听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抗秦,反秦浪潮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感到出山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集合队伍宣布起义,抗击秦朝暴政。刘邦突然自芒砀山出兵,迅速攻占了仅有少量秦军守卫的沛县丰邑等城池,刘邦把大本营设在自己的出生地丰邑,受到当地乡亲百姓的欢迎和拥护,大家皆尊称刘邦为沛公。
不久,刘邦听说秦军据守的薛城(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囤有大批粮食和财产,决定让同乡好友雍齿(33)守卫丰邑,自己率义军攻打薛城。谁料想,薛城的秦军防守十分顽强,见到义军靠近就乱箭齐射,义军士兵伤亡多人,无法靠近城墙。刘邦见自己的队伍既无攻城装备又无攻城经验,难以攻取薛城,只好收兵返回丰邑再做打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2)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秦襄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第七代君主,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时间长达50年。在位时下令建城邑,百姓定居,设立史官记载大事,打败西戎,秦国疆土扩展至宝鸡一带,收拢周朝遗民为秦民,制定灭三族的刑法,注重发展农业。
(33)雍齿(?-公元前192年),秦末泗水郡沛县人,刘邦同乡。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5 22:09:19
@ty_144778789 2022-05-05 12:45:38
@山朦胧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祝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5 22:09:34
@ty_144778789 2022-05-05 12:46:00
@山朦胧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祝好!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5 22:10:03
@ty_144778789 2022-05-05 13:02:41
欣赏佳作,文友加油
-----------------------------
万分感谢赏光鼓励,顺颂安康!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6 13:01:53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3
第八回:刘邦怒斩白蛇蛰伏芒砀山
好友背叛失丰邑投奔项梁(上)

然而,刘邦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认作同乡好友的雍齿竟是个不顾廉耻、背信弃义的小人,他因为出身富裕之家,多读了几年书,一直瞧不起出身低微且言语粗鲁的刘邦,感到与刘邦这种粗人羞于为伍,更不愿在刘邦手下听其发号施令,早欲脱离刘邦另立门户。
刘邦带着队伍攻打薛城的时候,恰逢拒不服从陈胜号令,擅自归顺魏国的起义军将领周市自魏地过来扩大地盘,雍齿见魏国实力强大,便请周市入城叙话。
周市劝说雍齿道:“那刘季乃一泗水亭长,无兵无将,不懂军事,仅带三千农夫举义造反,有何前程?依雍大人的才能,可任沛县县令,既有俸禄又有实权,立了战功还可以加官进爵,何乐而不为?不如趁此机会当机立断,归附魏王!”
雍齿经不住利益诱惑,不惜出卖良心,见利忘义,背叛共同举义的众位朋友弟兄,与刘邦反目为仇,连同沛县县城和丰邑一起献给了魏国,做了沛县县令。
刘邦此时尚不知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他带着打了败仗、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义军弟兄们出征归来,却远远看见丰邑城门紧闭,城头上竖起“魏”字大旗,还不明白发生了何事。正诧异间,却见雍齿站在城头上高声说道:“刘季听着,我已经归顺魏王,现在已是沛县县令,你若愿意服从我的命令,我可以给你一支队伍,替魏王打天下,如若不听我号令,那就立刻离开沛县,另谋出路去罢!”
刘邦见自己竟然被最为信任的同乡友人出卖,怒不可遏,对着城头上的雍齿破口大骂道:“雍齿你这畜生,无耻小人,我刘季交你这种朋友算是瞎了眼了,我今天不杀你誓不为人!”
刘邦随即指挥手下人马攻打丰邑,想夺回自己的大本营。但是,丰邑城池高大坚固,刘邦打了一天也没能攻破城门,还伤了不少弟兄,刘邦无奈,只好放弃攻城,带着众弟兄在沛丰一带游击作战,但收获甚微。
刘邦遭到此次意料不到的打击,气得大病一场,精神萎靡,竟至于卧床不起,差点丢了性命,从此切齿痛恨雍齿此人。
在夫人吕雉的悉心照料下,半个月之后刘邦的身体才得以渐渐康复。经历了这次雍齿背叛的遭遇,刘邦在病榻上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深深意识自己的三千余人马势单力薄,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和攻城略地,要生存壮大,必须首先归附于一股强大势力作为依托,再寻找时机逐渐扩张实力,方能干成大事。刘邦看到项梁(34)带领的楚国义军声势浩大,而且打出了楚王的旗号,受到广大民众拥戴,于是决定率领自己的队伍投奔项梁、项羽(35)叔侄的起义大军,共同抗秦。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34)项梁(?―公元前208年),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
(35)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统帅、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齐名。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7 12:01:13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4
第九回:刘邦于微山湖畔一遇张良
博浪沙勇刺秦皇惊天动地(上)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正月这天,刘邦率义军欲夺回被雍齿窃据的丰沛没有成功,于是决定率队伍离开家乡,向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进发,打算寻找项梁的义军,借兵再次攻打丰邑,杀了雍齿以泄心头之恨。
这天,刘邦的人马在通往留县(今江苏沛县微山湖附近)的路上正在行军,遇见一个白面书生,身后带着数百人马在匆匆赶路。这白面书生年约四十多岁年纪,衣衫整齐,相貌清癯,个子不高,身形消瘦,颌下一缕长须,两眼深邃明亮,透着智慧和一丝淡淡的忧郁,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态。这书生牵着马匹并不骑乘,马背上却驮着满满两袋书卷,他正是数年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的大功臣、被后人称为继周朝大军师姜子牙之后的第一杰出军师张良(36)。
刘邦向来不喜欢读书人,他认为读书人念起书来摇头光脑,洋洋得意,故意卖弄,满口晦涩字眼,令人望而生厌。且书生虽满腹经纶,夸夸其谈,却没什么本事,纸上谈兵,干不成大事,怎比得上自己手持一柄三尺宝剑,除暴安良,功在天下?但是,因一路行军有些寂寞无聊,两支队伍又是同路,刘邦便姑且与张良一边攀谈一边赶路。
张良乃颍川城父(今河南平顶山郏县)人,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祖父、父亲皆为韩国丞相,因而张良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志向远大,一心要继承先辈遗志,匡扶社稷,壮大韩国。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始皇帝嬴政派秦军攻克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俘虏韩王安,遂将韩地设为秦国颍川郡,韩国随之灭亡。
当年年轻的张良趁乱逃出韩国,时刻不忘亡国之耻,一心想杀掉秦始皇,报仇雪恨,光复韩国。但是,张良身体瘦小又不会武功,无法亲自动手,且秦国都城咸阳防卫森严,无从下手,于是,张良经过反复思索,决定采取半路刺杀的办法,除掉秦始皇。为此,张良前后费时十年,走遍大江南北,耗尽了全部家产,四处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狙杀秦始皇的勇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张良来到偏远的辽东之地,经过少数民族首领沧海君(37)的举荐,花重金募到一位大力士。这大力士名叫杨豪,高大魁梧,虎背熊腰,膂力惊人,善使一柄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抡起来呼呼生风。这杨豪练就一门绝技,数十丈外的物体掷起大锤一击必中,任是铁打铜铸的物件也会被砸得粉碎。张良亲眼见了杨豪的本领不禁大喜过望,遂带着这位大力士回到韩国故地潜藏起来,每日酒肉款待,并时时留心打探秦始皇出行的消息,伺机动手。
当得知秦始皇第三次东巡要经过韩国地盘的讯息后,张良立刻找来地图,仔细查找刺杀始皇帝的合适地点,经过几次实地勘察,最终张良发现博浪沙(古地名,今河南原阳县东郊)这地方十分合适。因这一段路面是坚硬的沙丘地带,道路颠簸不平,所以秦始皇的车队路经此路段时必然会放慢速度,缓缓通过,便于下手行刺,而且此地紧靠黄河,河边芦苇丛生,便于藏匿和逃遁。于是,张良决定在此地刺杀秦始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6)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37)秦时在朝鲜半岛一带的“东夷”人首领。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8 20:51:49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5
第九回:刘邦于微山湖畔一遇张良
博浪沙勇刺秦皇惊天动地(下)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春季这天,始皇帝嬴政东巡的车队进入博浪沙路段,仅马车就三十六辆,除了秦始皇以外,还有多位大臣和始皇帝的嫔妃乘车陪同,浩浩荡荡延绵数里。皇帝卫队将领见这段道路两边芦苇密布,观察不便,随即下令骑兵护卫保持高度戒备。
张良与大力士杨豪隐藏于路旁灌木草丛间,屏住呼吸,做好了狙杀秦始皇的准备。可是,当看到秦皇嬴政东巡的大队车马出现的时候,张良顿时愣住了。因为秦始皇于九年前(公元前227年)还未称帝时,曾经历燕国太子丹派剑客荆轲(38)以献地为名行刺,幸而嬴政命不该绝,逃过一劫,荆轲舍生取义,被秦始皇所杀。自那以后,嬴政变得十分警觉,预先设想了很多防备刺客的办法。这次巡游,秦始皇就命人打造了六辆外形一模一样的六驾马车,出行时六部车齐出,始皇帝经常更换马车,在路上皆窗帘紧闭,看不到车内人员,除了少数贴身侍卫之外,无人知道秦始皇究竟坐在哪辆马车中。
秦始皇巡游的车队愈走愈近,眼看就要错过时机,张良心想,嬴政作为一国之君,必然不会乘坐最靠后的马车,但第一辆目标又太明显,于是就低声告诉杨豪袭击第三辆六驾马车。杨豪点点头,双手握住锤柄,两眼紧盯目标,看看马车到了最近距离,杨豪深吸一口气,猛地起身抡起铁锤朝中间那辆马车全力掷了出去。铁锤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摇摇晃晃直奔目标,但听“咔嚓”一声大响,那第三辆马车顿时被砸得粉碎,六匹驾车的骏马被惊得连蹦加跳,拖着破碎的马车四处狂奔。张良见大功告成,急忙招呼杨豪按照预先策划好的路线逃离。
秦军骑兵护卫训练有素,见有刺客行刺急忙告警,随即兵分两队,一队将剩余六驾马车团团围起来保护,另一队则策马飞驰而去,成扇面队形向张良与杨豪刚才藏身的地方包抄过来,追寻刺客。
张良身材灵便,钻入芦苇丛中跑在前面,而大力士杨豪体格魁梧庞大,目标明显,摇摇晃晃跑得不快,很快被秦军骑兵发现追了上来。杨豪知道被秦军抓住必遭酷刑,难免一死,于是大喝一声:“兄弟快跑!”转身拔剑与秦军搏斗,但哪里是如狼似虎的秦军护卫的对手,秦军骑兵护卫一拥而上将杨豪杀死,再寻找另一名刺客时,张良早已逃得无踪无影。
事后张良方知,大力士杨豪的铁锤击中的是一辆副车,里面只有两名妃子,秦始皇并未在那辆车内,只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张良悔恨不已,暗暗责怪自己事先考虑不周,刺杀不成,反而断送了大力士的性命。
秦始皇经历此次未遂刺杀之后,龙颜震怒,下令各郡县在全国缉捕刺客,博浪沙方圆百里之内的可疑人员全部杀死。但是倾举国之力,全国上下紧急大搜捕十日,也没有抓住刺杀嫌犯。此刻,张良早已逃至千里以外的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古邳镇),改名换姓,在闹市区逍遥自在了。
张良刺杀秦始皇虽未成功,却震惊天下,为秦所灭的六国之中大有人赞扬张良勇刺秦皇的壮举,也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在他的怀古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中赞叹道: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8)荆轲(?-公元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著名刺客。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8 20:55:30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09 20:15:35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6
第十回:张良礼让老者得太公兵法
刘邦听子房讲解如醉如痴(上)
刺秦失败不久的一日傍晚,张良经过下邳(今江苏徐州邳州市)的一座叫作圯yí 桥的石拱桥,他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桥栏上歇息,出于礼貌,张良便向老者躬身施礼说道:“老伯好。”说完,张良欲继续赶路。
没想到,这老者见张良走到跟前主动问候,向张良了打量一眼,竟脱下一只麻鞋扔到桥下,毫不客气地对张良说道:“年轻人,我的麻履掉了,下去给我拿上来!”
张良见这老者竟如此无礼,有些气恼,欲开口训斥,但看到这老者须发皆白,已是耄耋之年,于是便忍住怒气到桥下把麻鞋拿了上来交与老人。
不料,这老者非但不伸手接过鞋子向张良道谢,反而伸出无鞋的那只脚对张良说道:“把麻履给我穿上!”
张良虽心中忿忿,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把老者的鞋子拿了回来,看在这老翁年事已高、手脚不便的份上,索性帮他把鞋子穿上吧,于是张良单腿跪地给老者穿上鞋子。
老人起身跺跺脚,看样十分满意,却仍然没有向张良道谢,“哈哈哈”大笑三声扬长而去。张良虽感觉有些诧异,但也不愿与这老者计较,并不去多想,继续行路。
没想到这老者忽然站住,转身对张良说道:“年轻人请留步。”
“不知老伯还有何事?”张良停下脚步,礼貌地问道。
老者抚着花白胡须说道:“我看你这后生稳重知礼,孺子可教,定成大器。五日之后天亮时,你就在此处等我,老夫有话与你说。”
张良觉得老人行为怪异,不觉有些好奇,于是对老者施礼道:“好吧,五日后天刚亮,晚辈便在此处恭候老伯。”
五日之后,东方刚发白,张良便如约来到圯桥边,哪知那怪异老人却已经在那里等候了。这老者不容张良分辨,便训斥道:“你一个年轻后生与长者相约,理应早早到来等候,你却比长者来得还要晚,难道不懂得礼貌吗?再过五天,你早来此地见我!”老者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径直而去。
又到了第五天,张良惦着与老者之约,天还未亮便早早起来赶往圯桥,不料老者又是已经先期到达那里,那老者见了张良发怒道:“我已经嘱咐你五日后早来赴约,没想到你再次失约,倒让我一个白发老翁在这里等你,如此拖延如何能干大事?你回去吧,我就再给你一次机会,五日后早来此处见我!”
张良见这老者三番五次为难自己,感到其中必有奥妙,更加想知道这神秘的老者约见自己究竟何意。于是,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起身,摸黑到了圯桥上。周围寂静无声,冷风瑟瑟,偶有狗吠传来,张良见那老者还未到来,这才放心地松一口气,便坐在桥栏上耐心等候。一直等到天色大亮,日出东方,才见那老者慢慢走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0 12:25:36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7
第十回:张良礼让老者得太公兵法
刘邦听子房讲解如醉如痴(中)

张良也不急躁,有礼貌地上前向老者施礼道:“老伯您早。”
老者捋着雪白的胡须微微点头,打量张良一番,点头赞许道:“年轻人这样做就对了,岂不闻:有恒心者,事竟成矣!”
张良听了老者的教诲忙躬身施礼道:“老伯教导的是,晚辈定当铭记于心。”
老人点点头,自袖中取出一册发黄的书本,对张良说道:“实不相瞒,吾乃姜太公后人,祖籍齐国谷山城(山东平阴东阿一带),你可称吾‘黄石老人’。吾看你外表柔弱,淡泊文静,眉目间却坚毅镇定,必胸怀大志。我寻你已久矣!”
老者抚摸了一下手中那本册子,接着说道:“吾碌碌一生,身无长物,仅有此书一册,吾花费十年时间方才完成,今天就交与你保管。望你仔细研读,通晓其中精髓,将来必有大用。”
老者说至此,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吾观天下局势,十年内必有大乱,社稷动摇,朝廷崩塌,你虽历经艰险,却定能逢凶化吉,辅佐贤能之人完成帝王大业!”
老者见张良毕恭毕敬地垂手而立,凝神细听,又注视着张良叮嘱道:“将来你若立于君王之侧,须谨记朝堂险恶,人心难测,切不可居功自傲,贪念过重,当清心寡欲,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可保无虞矣!”
张良听到老者这一番深深关切之语,不禁热泪盈眶,双手接过老者的书册,跪地叩拜道:“晚生谨遵老先生教诲,定勤奋研读此书,领会其中奥妙,报效社稷。但不知何日还能见到先生,当面请教?”
只听见老者答道:“呵呵,年轻人好自为之,后会无期矣!”
张良听那老者的声音如袅袅之音,发自空中,忙抬头再看时,老者已渺无踪迹。张良这才明白自己遇见了奇人,遂向天拜了三拜,这才回到住所,关上门窗打开那卷书本细看。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太公兵法》四字(39),书中总结归纳了自周朝以来的文韬武略、朝代兴亡、战争胜败之道,极为珍贵。
张良不禁又惊又喜,暗自庆幸自己忍受住了那老者的故意为难,方才得到这部稀世宝典,于是每日刻苦研读《太公兵法》,反复琢磨其中要义,眼界开阔,收益颇深。
果然如黄石老人所言,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登基,实行更为严酷的镇压政策,终于爆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正是张良于博浪沙刺秦十年之后。张良为了复国,便投靠到项梁帐下做了一名谋士,常给项梁出谋划策,讲解文韬武略之道,引起了项梁的关注,张良便趁机游说项梁立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都阳翟dí(今河南许昌禹州市),以策应项梁起义军作战。
项梁当即接受了张良的提议,扶立韩成为韩王,世人称“韩王成”。张良终于初步实现了自己十余年来坚持不懈光复韩国的夙愿,对项梁感激不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39)《太公兵法》,又称《六韬》、《太公六韬》、相传为周朝的姜尚(姜太公)所著,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2 22:15:38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29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
就在这一时期,起义首领陈胜因为起义大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声威大盛,开始滋长骄傲情绪。陈胜认为反秦起义即将大功告成,胜券在握,开始忙于建立自己的王朝,滋长了安逸享乐思想。
此时的陈胜渐渐变得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猜忌心加重,忘记了当初揭竿起义时,对穷苦弟兄们做出的“苟富贵,勿相忘”的承诺。起义仅数月,陈胜便效仿秦朝的制度,建王宫,设百官,饮酒作乐,歌舞升平,并委任善于阿谀奉承的亲信负责监视和报告手下将领官员的一言一行。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陈胜不惜诛杀昔日同生共死、立下战功的义军将领,因而与下属的关系日益紧张和疏远,有些远在前线的起义军将领开始拒不服从陈胜的节制。    这年八月间,陈胜还未称王,他封手下最为倚重的起义军首席大将葛婴(40)为“征南将军”,命其率军南下征伐九江。葛婴攻入楚地后,为争取民心,在事先未取得陈胜允许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叫襄强的楚国王族后裔立为楚王,得到楚地民众的拥护。
然而不久,葛婴听说陈胜建立“张楚国”,自立为楚王,大吃一惊。葛婴知道陈胜脾气暴躁,猜忌心极重,如果自己擅自立楚国王族后裔为王的消息传到陈胜耳朵里,陈胜必然震怒,后果难料。于是,对陈胜忠心耿耿的葛婴一狠心杀了刚立为楚王的襄强,随即提着襄强的人头回陈县向陈胜禀报实情。
葛婴向陈胜说道:“禀报大王,在下在南方不知您已经称王,擅立楚国贵族后裔襄强为王,得知您称王的消息后,当即杀了襄强回来向大王请罪!”
陈胜听了果然极为恼怒,认为葛婴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无法宽宥,遂将葛婴押入大牢,听候处置。然而,葛婴万没料到,此时的陈胜王已非彼时同生共死的陈胜兄弟,不久,陈胜即以葛婴不遵号令,擅做主张立他人为王,动摇自己的权威为罪名,下令杀了葛婴。
陈胜冷酷无情地斩杀立下赫赫战功的起义军主将的行为,令全军诸位将领心寒。此后,令陈胜恼怒焦虑的消息不断传来——起义军将领武臣率军攻克邯郸,竟宣布自立为赵王;武臣的副将韩广领兵北征燕地,在燕国旧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起义军将领周市到了魏地,竟然无视陈胜,拥立被秦始皇废为庶民的魏国旧贵族魏咎为魏王,自己留在魏国辅佐魏咎。
这些义军将领称王或是归顺当地旧贵族之后,都脱离了陈胜的辖制而自立,各霸一方,起义军力量逐渐分裂削弱,出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3 11:35:06
@鬼话之爱 2022-05-13 01:44:15
重温这段历史 仍然津津有味 楼主加油!
-----------------------------
先生说得极是,历史里有许多极为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人学习、思考!祝快乐安康!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3 11:47:22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0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二)
此时,起义军代王吴广正指挥义军主力浴血奋战,攻打秦朝军事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意图攻下荥阳,取道洛阳进入关中直逼咸阳。荥阳是洛阳的坚固屏障,城高沟深,易守难攻,是进入洛阳的重要门户,荥阳失守则洛阳难保,因而荥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守卫荥阳的秦军将领正是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李由深谙兵法,有勇有谋,他见吴广的起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知道不可力敌,遂加固城墙,坚守不出。吴广十数次组织义军攻城,但是由于荥阳城高大坚固,秦军防守顽强,起义军又缺乏攻坚设备和攻城经验,虽然付出了严重伤亡的代价,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荥阳城下与秦军相持不下,无法前进。
另一位起义军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正向军事要塞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王垛村)杀来,而秦朝除了防守各个城邑的驻军,已经全部派遣出去迎战各路起义大军,都城咸阳已无兵力可供调用,形势告急。
奸臣赵高善于权术,心狠手辣却不懂军事,大敌当前束手无策,只好向秦二世胡亥禀报军情。胡亥闻听惊慌失色,责问赵高道:“朕一直听爱卿奏报不过是民间小股刁民盗贼兴风作浪,已经被尽数消灭,怎么如今竟有数十万人马杀奔函谷关而来?”
赵高搪塞道:“禀皇上,这股刁民极为狡猾凶恶,剽悍善战,下臣也不知他们从何处而来。”
于是,赵高急忙上朝听政,询问众位大臣道:“各位爱卿,朕听说叛贼军队已经兵临荥阳和函谷关,如进入关中,我朝将无险可守,如今朝廷无兵可用,这可如何是好?”
众臣知道丞相赵高掌控着朝廷军政大权,专横跋扈,且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皆不愿意开口建言,站立两边沉默不语,大殿里一时竟寂静无声。
沉默片刻,负责为皇帝掌管财务和起居的少府章邯(41)见大臣中竟无一人献计献策,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下臣倒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秦二世胡亥见是平日寡言少语而忠实可靠的少府章邯有御敌之策,大喜,忙招手说道:“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讲来无妨!”
章邯施礼答道:“启禀圣上,现在抽调各郡县的兵员为时已晚,且兵力有限,不足以抗击刁民叛乱。臣以为修建先皇陵墓的骊山(42)刑徒及其子嗣众多,达数十万之众,皇上可即刻下令赦免他们,发给兵器,稍加训练,组成一支军队迎击暴乱的刁民。”
秦二世胡亥听了大为欣慰,急忙对章邯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就命你即刻去办!”    于是,胡亥下昭宣布大赦天下,释放刑徒,命章邯为上将军,长史司马欣(43)、都尉董翳(44)为副将,组建军队。章邯调集起七十万骊山刑徒,把为数不多的秦军军官分派至各军营中作为骨干,训练这支新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40)葛婴(?-前209),符离(今安徽宿州市符离镇)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陈胜起义军首席名将, 陈胜封其为“征南将军”。
(41)章邯(?―公元前205年), 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少府,是中国古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官员。
(42)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由东西绣岭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约40公里的秦陵村。
(43)司马欣(?—前203年),秦朝名将,长史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最早设于秦代,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
(44)董翳(?—前204年),秦朝名将,都尉 是秦汉时代高级武官职称。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4 14:15:33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1
第十一回:章邯率刑徒大军镇压起义
周文率义军西征咸阳受挫(三)

经过短期训练后,新组建的刑徒大军初具作战能力。章邯经过权衡考虑,决定率领这支奇特的军队向东出发,首先迎击对咸阳威胁最为直接紧迫的义军将领周文率领的队伍。
这个时候,秦始皇陵墓刚修造完地下宫殿,地上建筑尚未建造,狠毒残暴的秦二世胡亥为了保守秦始皇陵墓的秘密,竟下令将数万名还在建造陵墓的工匠和秦始皇所有未曾生育的嫔妃一并逼入地下陵墓,然后封闭陵墓入口,填土掩埋,将其全部闷死于秦皇陵墓中。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起义军将领周文率领的义军一路向西进攻,义军士气高涨,长驱直入,势不可当,行程五百余里,连续攻下洛阳、新安(今河南洛阳新安县)、渑池(位于河南三门峡市)等城邑,队伍沿途不断壮大,入关之前已经号称百万大军。秦朝各地守军已经丧失斗志,望风而逃,周文乘势攻取天险函谷关(45),杀入关中平原,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然而,在距离咸阳仅一百里的戏水(46)东岸,起义军遇到了秦朝最后一支精锐的卫戍部队——中尉军的顽强抵抗。这中尉军负责护卫都城咸阳,虽然只有五万人马,却忠于朝廷,训练有素,谙熟战阵,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周文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厉害,认为秦军只有区区五万人马,自己的几十万义军可一举击溃这股秦军,于是命大军西渡戏水向秦军防线发起大举进攻。
不料中尉军早有防备,采取孙武子“半渡而击”的战术,先是按兵不动,在部分义军刚渡过戏水立足未稳之、后续部队还在渡河之际,突然发起攻击,箭如飞蝗般射向刚刚上岸的义军,义军将士前赴后继,冒着密集的箭雨继续冲向秦军阵地。
这时候,秦军弓箭手在大量杀伤义军战士后,突然向两边闪开,埋伏在后面的数万名秦军骑兵迅猛地冲杀过来,在义军中横冲直撞,肆意砍杀。义军都是步兵,又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难以抵挡秦军骑兵凶悍的攻击,猝不及防,被秦军骑兵冲散,死伤无数,顿时大乱,不得已纷纷退入河中逃生。
周文见强攻失败,只好下令停止渡河进攻,在戏水东岸扎营休整队伍,与秦军对峙,准备再次发动攻势。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4 20:40:05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2
第十二回:起义军浴血奋战抗击秦军
祸起萧墙陈胜吴广遭败亡(一)

周文的义军与秦朝中尉军隔着戏水河相持了一月时间,其间周文几次组织义军强渡戏水均遭到失败,从而失去了稍纵即逝的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大好战机。就在周文筹划再次发动大规模渡河战役时,秦朝大将章邯匆匆组建的七十万骊山刑徒大军在紧急时刻赶到了戏水河西岸,立刻扭转了秦军数量上的劣势。
章邯是一员儒将,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看到起义军声势浩大,士气正盛,于是审时度势,把秦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自戏水下游先期隐蔽渡河,从侧面攻击周文的义军,另一部分由章邯亲自率领,东渡戏水向义军正面发起进攻。周文原以为秦军已经所剩无几,只能死守戏水,无力进行反击,起义军只要渡河成功,便可直捣咸阳,没有料到秦军尚有如此庞大的军队,仓促之间组织起义军与章邯的大军展开了一场持久血战。
戏水之战双方投入一百多万将士,持续作战两个多月,双方互有胜负,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关中大地。最后起义军不敌秦军的两面进攻渐渐处于不利地位,周文见起义军粮草断绝,斗志受挫,只好率起义军且战且退,退出函谷关向东撤军。
章邯抓住战机,下令秦军乘胜追击起义军至曹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周文立足未稳,组织义军迎战再次失利,只好继续向东退却二百里至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在此构筑防线据城防守。至此,战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起义军由最初的战略进攻转为被动防守,章邯的几十万大军随即团团包围了渑池,全力发起攻击,周文率领起义军将士进行了最后的顽强抵抗。
这年十一月,起义军将士与秦军激战十余日,伤亡严重,最后终于抵挡不住秦军的大规模进攻而开始溃败。周文见自己的军队大部英勇战死,已经失去战斗力,突围无望,明白大势已去,他眼看秦军四面围了上来,不愿被秦军俘获受辱,于是仰天长叹一声道:“我周文功败垂成,壮志未酬,未能击败秦军攻下咸阳实在不甘,如今全军覆没,有何颜面再见陈胜王矣!”
周文说罢拔剑自刎而亡,有声有色、威武悲壮的农民起义军西征战役至此失败。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十二月,吴广手下将领田臧等人得到周文败亡的消息十分焦虑,田臧看到代王吴广迟迟攻不下荥阳,在荥阳城下与秦军对峙长达数月毫无进展,十分不满,遂在军事行动上与吴广产生了分歧。
田臧对吴广说道:“代王,章邯的大军正从距此地三百里路程的渑池向荥阳赶来,不日便可到达,彼时我军将处于秦军两面夹攻之下,对我们十分不利。依在下看来,不如放弃进攻荥阳,命全军布阵迎战章邯的援军!”
吴广正为迟迟攻不下荥阳而焦躁发怒,听到田臧放弃进攻荥阳的提议,遂断然拒绝道:“既然陈胜王命我等攻占荥阳,再取洛阳入关,我等当尽心竭力执行军令,岂能半途而废!”
吴广仍坚持按原计划下令起义军继续进攻荥阳,田臧等人见吴广不听劝告,执意攻打荥阳,因而对吴广极为怨恨,认为吴广不懂军事,指挥不力,不愿服从吴广的指挥。于是田臧对自己手下的将领说道:“这个代王吴广根本不懂军事,我军在此地耗费数月竟毫无进展,死伤无数弟兄,我感到难以与他共谋大事,不如杀之!”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山朦胧  时间:2022-05-15 13:02:55
*长篇历史小说*秦汉风云 033
第十二回:起义军浴血奋战抗击秦军
祸起萧墙陈胜吴广遭败亡(二)

不久,在田臧等人策划下,假借陈胜王之命,以指挥不力、贻误战机为由,田臧等率领自己的士兵冲入吴广的大营,下毒手杀了吴广。田臧将吴广的首级献于陈胜,谎称是吴广作战不力,临阵畏缩,贻误战机,故而不得已临阵斩杀。
陈胜也对吴广数月攻不下荥阳颇为不满,加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不便深究,不但没有问罪于田臧,还赏赐田臧楚国令尹(47)大印,任命为起义军上将军,并把吴广统领的军队交与田臧指挥。吴广素来温和仁厚,爱护将士,他率领的这支队伍中很多士兵见自己的首领被田臧所杀,凶手不但无罪反而得到晋升,心中愤愤不平,不愿服从田臧的指挥,有的借机逃离,有的归附于其他义军将领,留下的已经所剩无几。
进攻武关的南路起义军在将领宋留的率领下起初进展顺利,先攻占了上蔡(今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再继续向西攻克重要城池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继续向西进发。但是,由于孤军深入,终于在西进途中陷入秦军埋伏,秦军从四面发起猛烈进攻,宋留率起义军孤军奋战,在宛城与秦军激战三天三夜,伤亡严重,只好放弃宛城,后撤三百余里回到上蔡。秦军紧紧追赶上来围住上蔡发起猛攻,宋留见秦军攻势凶猛,难以取胜,几次突围失败已无心恋战,最后选择了缴械投降。
但是,宋留也许没有想到,他被押往咸阳后,不但未能活命,反而被判死罪,惨遭车裂而死。至此,陈胜进攻咸阳的三路大军除田臧以外几乎全部覆灭,义军主力几近消耗殆尽。
秦朝大将章邯消灭了周文的起义军之后,率秦军继续向东进发救援守卫荥阳的秦将李由,陈胜得知军情后,急命起义军将领田臧、李归出兵阻击章邯。此时,田臧看到起义军粮草不足,便决定留下一部分义军继续围攻荥阳,自己带领起义军主力迎着章邯的军队向西北方向的敖山,进攻秦军敖仓粮库,打算切断秦军粮道。
章邯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率秦军赶往敖仓,两军于敖山之下摆开阵型展开大战。田臧、李归不知道这章邯的厉害,二人拍马上前一起与章邯展开厮杀,不料章邯武艺高强,十分勇猛,刚交手十几个回合,章邯便挥戈斩杀了田臧、李归,起义军士兵见主将被杀,四散溃逃,章邯下令秦军追杀起义军,田臧率领的这支义军主力几乎被全歼,荥阳之围遂解。
章邯马不停蹄,乘胜向东进攻,率秦军拿下军事重镇郯城(今山东临沂市郯城),然后又转身向西进军千余里,一路寻战义军,又攻克了许城(今河南许昌),兵锋直指相距不足三百里的起义军大本营陈县(今河南淮阳)。
陈胜闻听自己刚任命的上将军田臧与李归皆被章邯斩杀,兵临陈县城下,大吃一惊,急忙登上城楼亲自督战,派手下将领轮番大战章邯,但皆不是章邯的对手,纷纷败下阵来,陈胜无奈只好退回城内固守。
章邯随即组织秦军在弓箭手掩护下,架起云梯全力攻城,陈胜眼看无法抵挡秦军的猛烈进攻,城池将破,于是下令放弃陈县,向东退却三百里,进入下城父(今安徽亳州涡阳县)据城防守。
章邯知道这是起义军首领陈胜的最后主力,岂肯放过,率秦军紧追至下城父,陈胜坚壁不出。章邯便单枪匹马来到城下向起义军发起挑战,高声喊道:“我章邯听说你陈胜手下猛将如云,个个武艺高强,如今却节节败退,缩在城中拒不出战,算什么英雄好汉?有种出城与我一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47)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