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头、音符键、几本书的素质

字数:985访问原帖 评论数: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02 16:28:18 更新时间:2022-05-03 05:42:46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08:28:18
素质,对于动物植物货物是不谈素质的,品评动物植物或货物的成色的时候用品质或质量。都是说质的,为啥人必须用素质这个词呢?这个素是个怎样的词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语录: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先素后绚。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先素后绚?做美瞳了,不是吧,那时候纯朴的古代先民没有这种病态审美吧?但先黑白分明后五彩缤纷是一定的。伟人的一首词中有这样的词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还有一种情况素装,素,是个色彩词。黑白分明的色差词。延伸出一句歌词:明明白白我的心。黑白也是有层次的,素质就是评价明白人等级层次的?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08:34:08
我们如果这样说文化是人的类本质。评价一个人的质量的时候用素这个色彩词评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对了评价一个人的质量词中有一个词大家都会用,或运用起来得心应手,那就是:出色。先素后绚,古代圣人这样描述的,比素质更高级的质量评价:出色,精彩……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10:00:51
古人是发现了文化的缺陷还是苦于文化文明的无奈,正心放在了文化八目的首位,也就是你洁白无瑕也得洁白无瑕对地方了,才能上升到乐的境界。道德经好像多次强调彼与此的关系。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10:05:17
古人即使圣人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或文明历程局限。十五至于学,三十而立被国人奉为圭臬。这是古人和圣人的无奈吧?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16:32:34
按现在的历史的普遍性文化实践,人和动物一样有文化印记期,任何一种文化形式或文化技能超越一定能力以后再开始学习,很难实现有所建树的层次或高度。印度狼孩从小在狼群里长大,八九岁以后再回到人类文明环境,很难实现人性特征的显性了,在她们的身上体现着的是狼性。孔子十五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孔圣人的个性体现,不是一般化人性基本规律。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19:23:05
上古人类膜拜图腾,图腾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光明的菩提吧。文明让人类进化离开了自然进化,文化成了人类进化的类本质。
楼主:同读一本  时间:2022-05-02 19:39:10
我们大家都看过《纪昌学射》的故事,不知这个故事是不是出自《列子》,列子里有很多文化哲理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人对文化哲学最朴素的认识和实践吧!纪昌找著名的射手学射,这个射手老师没教他射击要领,而是让他练定力,从视觉上练定力。新兵军训三个月就是从队列瞄准俩个方面练定力的,纪昌一练就是三年,传梭不息的织布梭瞪大眼睛盯着看三年。大学八目儒家大家这样解读能定:能正然后能静,能静才能定。能定能静然后能虑。这是文化次序,很符合人体科学的文化文明进程次序。纪昌能定了以后,师傅让他能把小的看大了,他回去又是操练了三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