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烛微光

字数:152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04 18:16:36 更新时间:2022-05-05 10:37:42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22-05-04 10:16:36
小王考研的前三天,在考点附近的宾馆租了一间房。入住的第二天,天色已黑还没有来电,小王打听后才知道为了确保考点的供电安全,因检修线路需停电一天。因此小王下楼想买根蜡烛,跑了几家商店都没有买到。回来时一台头看到同楼里有一个窗户亮着微弱的光,心想那人应该知道哪里有蜡烛卖。于是小王就快速上去敲开了亮着灯的那间房门。
开门后,一位姑娘询问来意,小王说:“我是外地来考试的,因停电没法复习,想问你的蜡烛是在哪里买的?”姑娘回答到:“蜡烛前两天就脱销,这是我亲戚家拿来的。”说完又补充到:“只有这一根!”小王不好意思的说:“要不分我一半,以后还你一根。”姑娘看看小王,也不像是坏人,觉得也许是无奈,要不谁会这样求人,所以就随口答应了。但转瞬又说:“这样吧,分成两半可能两人都不够用,我也是考研的,要不你就到我这来一块复习。”小王一听这办法好,能有位姑娘倍伴,岂不是“红袖添香”,所以就欣然同意,连忙说:“好!好!太好了!我这就去拿复习资料。”
人们常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考完回去后,小王给那位姑娘寄去了一大包红蜡烛,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心想以后也许还要借更珍贵的东西。当得知她落榜时,不但为她感到遗憾,更为那晚的打扰而内疚。在读研期间小王和那位姑娘也常有联系,并几次提出要前往住地当面感谢,但都被姑娘婉言拒绝。
原来那位姑娘姓郝,出生在偏远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虽然山清水秀,但四周山高水深,把一个美丽的山村和外面的世界硬生生的隔开来。村里一穷二白,人们生活捉襟见肘,不断吃着国家的救济,多少年来也没有走出“捧着金饭碗讨饭”的怪圈。人们说读书能改变命运,郝姑娘就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中寒窗苦读,能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考研落榜也是她预料之中的事。大学毕业后,本来在城里可以找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既能永久脱贫,还能光宗耀祖。但她一改故辙,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村里的人说她傻,亲朋好友也说她书白读了,家里的父母更是多次劝她,祖祖辈辈多少能人也没能改变点什么,你一个小小女子,又能做啥大事,还是把自己发展好了才是硬道理。赫姑娘心想,读书虽然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家乡的命运还是变不了,所以她想让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可郝姑娘宁愿饿着,也要带着那股不甘平庸的执拗,用她那微弱的烛光去点亮山村的明天。郝姑娘利用上学期间认识的同学和朋友,收集了很多有关山区发展和致富的信息,通过反复考察和向老辈取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先后喂过鸡,养过鸭;种过蘑茹,栽过果树,想敢为人先的闯出一条致富的道路,但都因交通不便使得货物销不出去,折腾了几年也只能顾个温饱,还是没能脱贫。
由于郝姑娘德才兼备而又敢闯敢干,后来经组织推荐被遴选为村官。她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上任后,本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于是带领大家兴修公路,在县、镇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个寒暑的努力,公路终于通了。一车车山货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里。
郝姑娘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并没有安于现状,又经过调研和论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了当地的旅游业,使得村里的产销多管齐下,经济发展红红火火。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里八乡的人都慕名而来。有取回来的媳妇,也有招过来的女婿。最值得骄傲的是吸引了不少投资商和科技人才。有科学种植的,有投资办厂的,也有从事农村旅游开发的。曾经那位考研的小王也来了,他带着信息技术,也带着一颗被烛光点亮的心。小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村里建立了销售网站,从此足不出户,村里的产品就会销往全国各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郝姑娘村庄致富的先进经验很快就得到了县、镇的推广。小烛微光照亮了每一个致富人的心灵,也照亮了那座大山里的每一个村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