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广东乳源大桥核桃山和乳北人民抗征队会议遗址

字数:364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0 18:05:42 更新时间:2022-05-21 10:16:04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05-20 10:05:42
西京古道-广东乳源大桥核桃山和乳北人民抗征队会议遗址
李灶生
2018年10月21-23日
2018年10月21日上午。我们从乌鹑岭古道、通天箩、三阳仙经三元镇泰小学和三元村村委会沿着路碑Y942(0)公里北行1公里,穿过田野就到了寿德亭。
在寿德亭到核桃山村是核桃山村的村民江富华老表带我们走的,如果不是他带我们走,我们绝对找不都这条西京古道。非常的感谢他带路。过寿德亭500米有一路碑Y942(1),不要走公路,在公路的右面就是石板路,也是西京古道,沿着西京古道走1.5公里就到了赖家村和核桃山村。在核桃山村西京古道的古道街上(核桃山村村中间),遇到了江民权烈士的女儿江淑英(口音),江淑英给我讲了江民权烈士的事迹,才知道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这故事。
来到核桃山村已今很晚了。我想到核桃山村村委会了解下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但他们已经下班了。
第二天(22日)上午。我和毛建茹冒着大雨,从坪石镇,经梅花镇,在坪乳公路红光村右转走357县道,在357县道与946乡道三叉路口时。右转走946乡道(左转是走357县道是到红云的),走946乡道不到一公里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左转还是走946乡道(右走是到上开封存和竹山背村的)。沿946乡道走几百米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左转还是走946乡道(右走是到中冲村的),继续沿走946乡道走几百米又有一个三叉路口,右转还是走946乡道(左走是走947乡道到上江村、核桃山小学、塘峰岩村委的的),右走下坡200米就到了核桃山村。
22日上午10点半来到核桃山村,就直接到核桃山村村委会,找村干部了解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村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非常的客气,马上打开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馆给我们参观学习。
据悉,1944年至1949年,核桃山村热血青年江锦桂、江炳森等人曾组成“乳北人民抗征队”进行英勇抗征战争。主要活动在乳北地区的梅花、秀水(今乐昌市梅花镇、秀水镇)、核桃山一带,并不断开辟新据点,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核桃山抗征队当时启用“洪炉队”代号,称“抗征洪炉队”,队员有江炳森等10人。乳北人民抗征队会议遗址为清代建筑,为当时抗征队举行会议、开展斗争的场所之一。
在乳源中部核桃山一带,曾经发生封建械斗。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成为游击队的活动地区,廖贤思布置廖汇洲回石冲口村活动,廖汇洲回去吸收了本村廖厚城参加革命。廖厚城的妻子是核桃山江家人,他以探岳父为名去核桃山一带活动,提出消除这一带封建宗族械斗,团结一致打倒国民党的建议。但那里的头人余石平提出要饮鸡血酒,宣誓结拜兄弟才行,此事经党组织同意,在四月间的一个星期天,殷石海、廖贤思、廖汇洲、廖厚城等到上营村同余石平、余焕章、江炳森、江锦贵、张定蕃等一起饮了鸡血酒,结为兄弟,形成革命联盟,从此,在国民党统治较薄弱乳源中部开辟了新的活动地区。
由于廖贤思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身份暴露了,为了安全,中共宣乳边工委决定他撤离,转入部队,他和廖汇洲两人于6月23日夜间起程,奔赴湖南省宜章县关山乡马引下村,加入“乳北人民抗征队”,从事武装斗争,乳队三个月后即解放。
1949年10月中旬,廖贤思随队南下,回到解放了的乳源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第三区(大桥)人民政府,任命廖贤思为副区长(正职未配,由副职主持全面工作)。1950年3月18日,国民党残渣余孽黎洪、林立中、许树楷、廖颤聪等反共救国军、土匪、地主武装六七百人,集结攻打大桥区人民政府,又有匪徒杨守成作内应,战斗一天,区政府被攻破,匪徒一窝蜂似的冲了进去,廖贤思等29名工作人员惨遭杀害。

为纪念在保卫乳源县三区人民政府战斗中牺牲的大桥中队副指导员江炳森等15名指战员和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廖贤思等14名区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围歼土匪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特撰此碑文以表缅怀英烈所表现出不屈的英雄气概、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是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将于日月争辉,与山河并存,名垂千古。
革命烈士永垂千朽!乳源县人民政府。2012年7月重建。
参观了核桃山村村委会乳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馆,我们来到了村头乳北人民抗征队会议遗址参观,会议遗址前面是一片稻田前,旁边是江家祠堂。
核桃山村钟灵毓秀,村名以山后曾有茂密的桃树而得名,其中近代革命烈士的光辉历史,更让这个村庄熠熠生辉。他介绍,1944年至1949年,该村热血青年江炳森、江锦桂、江民生、江民权、江民华、江民福、江民辉等人,就曾组成“乳北人民抗征队”进行英勇抗征战争。乳北人民抗征队成立后,主要活动在乳北地区的梅花、秀水(今乐昌市梅花镇、秀水镇)、核桃山一带,并不断开辟新据点,有力地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核桃山抗征队此时也启用“洪炉队”代号,称“抗征洪炉队”,队员有江炳森等10人
一天,连江支队到达乳北地区,执行攻打梅花区公所的任务。核桃山抗征洪炉队遵照工委指示,派遣江炳森等7名队员前往梅花参加战斗,其余人员留守村子并做好支援人力物力等一切准备。7名前往梅花参战人员,纪律严明,听从指挥,与连江支队指战员一起勇敢战斗,攻打梅花区公所的战斗很快胜利结束。
核桃山抗征洪炉队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并逐渐成为乳北地区革命斗争的一支有生力量,新的据点不断扩大和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抗征洪炉队员参加了刚刚建立的大桥三区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3月,逃匿为匪的反动地主许树楷等纠集在逃土匪,并收买、拉拢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共计一千多人攻打大桥三区人民政府,由于寡不敌众,区政府被攻破,留守区政府的二十多位工作人员全部壮烈牺牲。牺牲人员中有原核桃山抗征洪炉队成员:江炳森、江锦桂、江民生、江民权、江民华、江民福、江民辉七位烈士。
据了解,在苍茫古劲的乐乳溶岩高原南部,乳源县大桥镇西北方,这里山坳弯弯,绵延起伏的群山深处,顽强地东西横亘着一座被茂盛核桃覆盖的山脉--山因名核桃山,在山南麓一派坦荡枯裂的盆地上,有这这古老而古朴的村庄--核桃山村。
早在明洪武元年间(1368年),江、赖二姓到此定居,一条源于山南麓,秀如蛟龙,清如碧玉,似动态纽带的小溪将二村紧密连接,合称核桃山村,艰难地繁衍至今。
遵循不足一米宽的明清小溪往东南行不足200米,眼前鼎峙一座全巨大石灰石垒砌的门楼,高5米,宽6米,拱高3米,宽2米,东傍巨大石灰石砌挡土墙,东西横跨小溪,威猛雄迈,浑穆古劲。从镶于门楼墙内侧的石碑可知,它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物,可谓镇村之宝。
钻过门楼即为县文明村——赖家村。尽管村貌不扬,宗祠却风格迥异:鼓形柱础,扇面月梁刻“入孝”“出第”“进礼”“退义”(配琼花仙草)、雕鲤鱼的镇井石……均为价值颇高的艺术杰作和教育题材。
悠悠数百年,在粤北高寒山区繁衍生息,诞生了近代革命烈士,也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在这绵细雨初冬,寻探西京古道神秘,探寻古建筑遗珠,拂去古老碑刻的尘埃,聆听村中老者细细道来村庄的故事。
这群山环抱的核桃山村,只见沿着山脚呈块状分布的客家排屋前,是一片片碧绿的稻田。随着清凉的山风袭来,空气中弥漫着山野的清香,顿觉风清气朗,沁人心脾。
风水塘前,数对雕刻精细的功名石后,是核桃山村的祠堂。祠堂有两道朝向不一的门口,外墙在重修时砌上了红砖墙。祠堂门旁有两块嘉庆年间的碑刻,记载着祖上开基立业的渊源。想进祠堂看看,在维修无法参观。
核桃山村,有江姓和赖姓。江姓是明代从福建迁过来的,先是迁到乐昌梅花,后来人丁兴旺分了家,有一部分迁到了这里,在赖家村隔壁开基立宅……
据说,这里还有个置田建屋的传说。“一开始,江姓的祖公和祖婆就葬在乐昌梅花。每年清明,住在核桃山村的族人要途经西京古道去拜山。如果去得早了,乐昌梅花那边的族人就问,你们来这么早是不是饿了想吃东西?去得晚了,就问你们是不是得了‘脚瘟’走得这么慢?后来核桃山村这边的族人就想把祖公的‘金骨’拿回来安葬祭拜,不料拿到的是祖婆的‘金骨’,结果这里反而人丁兴旺,人杰地灵,一直繁衍生息至现在有20多代……”
是呀,在这里品味着古老有趣的传说,沿着青石板铺砌的檐阶行走,只见核桃山村以宗祠为轴心,一排排民居纵横延伸,村中转角处仍保留着古老的转角石和“泰山石敢当”,一些民居门口仍保留着客家牛栏杆的风格。
在“下雨水汪汪,停雨水跑光”“七分石头三分土,吃水用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当地居民却将自身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种植单造稻为主(养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等特点的禾花鱼,乾隆时为贡品),兼种玉米、番薯、花生、黄豆等,培植了茄子、辣椒、豆角等反季节蔬菜。
西京古道从村中间穿过,沿村中的小溪,在核桃山村村口的五万桥头(口音),下面有一迴龙祠,过迴龙祠沿着947乡道北行(下行)。过普陀仙理事会温声提醒十方善信碑:往塘峰岩方向走,走约2公里就到了三叉路口,三叉路口正对面护路墙边有一将军碑左边往塘峰岩村,右去山窝村。我们往右去山窝村方向,走约几百米就到了乐乳交界核桃山村老虎冲纳凉避雨亭。
核桃山村中间以前是店铺,核桃山村村口小溪两边现在还有旧房屋的地基,也许从前核桃山村是很旺的集市。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